古希臘哲學埃利亞學派的芝諾提出了以下兩個問題:
一、飛箭不動。一枝射出的箭,在任何一個瞬間,都具有確定的位置和空間,在這個瞬間,飛箭是既非動又非靜的,任何瞬間都是這樣,所以飛箭不能處於運動狀態。
二、龜兔賽跑。慢的物體永遠不會被快的物體追上,因為每當追到慢的物體的出發點,慢的物體總是已經向前運動一點距離,最後是兩者無限接近,但永遠追不上。
芝諾提出的這兩個悖論,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上被認為是詭辯,但詭辯的道理何在,往往莫衷一是。
兩千多年後,黑格爾指出,歷史上還沒有人能夠真正批判芝諾,包括亞里斯多德。黑格爾認為芝諾提出的悖論具有辯證法的內核,其中包含了動與靜、有限與無限、連續和離散的關係,黑格爾闡述了矛盾的對立和統一,這就為通過否定之否定、每一個運動的連續性來理解芝諾的價值和解決芝諾的問題提供了線索。
佛教的立場是中道,對立統一併不是真理,人類世界的規律不是唯一的。構成芝諾悖論的兩個方面,都可以存在,只不過人的經驗方式是其中一個方面而已。就像惠能大師關於運動的闡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心識有怎樣的呈現,就會有怎樣的現象。所以芝諾提出的飛箭不動、龜兔賽跑,不僅僅理論上有道理,現象上也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