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兩年,有26家新興造車企業向我們尋求合作如何製造新能源車,這其中大部分是中國的企業。我不方便透露他們的名字,不過最近有一家英國企業它們的車可能有吸地板的功能。」
麥格納亞洲區副總載,也是中國通的弗蘭克.歐博恩先生幽默的回答,但話裡透露著巨大的信息。
麥格納亞洲區副總載弗蘭克.歐博恩先生
此時此刻正是2017廣州車展媒體日前夜,但我卻不在廣州,而是遠在美國底特律麥格納美國總部。
MINI Countryman其實是由麥格納奧地利工廠代工生產,另外還有大家熟悉的寶馬5系、奔馳G、捷豹E-PACE等一長串名單
在未來的三天時間內,我們幾位遠道來自中國的媒體,將與麥格納管理和技術高層有三次閉門訪談,包括麥格納首席營銷官兼亞洲區總裁Jim Tobin和首席技術官Swamy Katogari,還將參觀麥格納兩家外飾和車載攝像頭的工廠。最後一天還參加麥格納全球媒體日,了解並試駕它們包括自動駕駛、四驅系統、電驅系統等等車型。好一次收穫滿滿的北美之行。
亞洲區總裁Jim Tobin(右)和首席技術官Swamy Katogari(左)
麥格納是什麼公司?這家極度低調的全球排名第三的零部件企業之龐大,連我也需要慢慢學習和了解,總之每一次接觸都會有這個感覺。「喔!原來這個東西就是你們研發和生產的。」
麥格納幫助開發的電動福克斯
在多年以前,麥格納還有自己獨立的電動車開發部門,包括當年福克斯電動版等多款車型都是由它們開發。後來這個部門被拆分為三個部分,大部分的研發能力被歸入到斯太爾部門。所以我們才有了文章一開始之前的對話,因為麥格納有新能源的整車開發能力,不僅能開發混合動力、插電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車,還包括上市場上最熱門和流行的電動車。
麥格納L4級自動駕駛車在德國柏林路試,下一次我們會聊聊這輛車
順便插播一句,麥格納還有完整的能實現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可能是我見過最好的自動駕駛車。
有人問到:「未來如果是電動車的世界,傳統汽車製造業怎麼辦?」歐博恩先生微笑著回答:「不管是電動車也好,還是非電動車也好,不管這個行業怎麼變化,所有的車都需要車身,需要塑料件,需要噴漆,也需要座椅、車鏡、攝像頭、還有電子等等。不會因為發展了電動車,零部件公司,或者一些傳統的製造行業就會消失。」
我們的話題很快就從傳統造車和零部件,聊到了新能源和電動車。
特斯拉已經是新能源造車領域裡面最成功之一,可能也是最受關注品牌,但看似輝煌的背後,數據顯示特斯拉還是在虧損狀態——這家最成功的電動車品牌,平均每賣出一輛車要虧損超過1萬美元。
如果你有一個裝用充電樁的車庫,特斯拉的確挺好用的
或者因為這樣,特斯拉的Model 3一直在跳票,交付時間一直在推遲,就如當年微軟推出Windows一樣,答應的永遠做不到。可能特斯拉擔心過早把不成熟的產品推出市場,會加劇公司的虧損狀況,畢竟Model 3是一樣定價更便宜的車,可能單車利潤沒那麼高。
即使最成功的特斯拉也混成這樣,其它後來者困難之大可想而知。
但特斯拉之所以今天看來還是成功了,這與它們的產品定位無不相關,在美國購買特斯拉的車主,家裡往往已經有了2~3輛車,而且他們大多都是方便的車庫——也就能實現方便的家庭允電。因此電動車最大的短板,充電時間過長、續航裡程短,而在寒冷的冬天續航裡程更短,在這些特斯拉車看來不是最重要問題,因為他們還有其它備用車輛。
中國的情況沒有美國那麼好,但在中國購買特斯拉的車主,家裡肯定不止一輛車。所以特斯拉的案例有時候不能作為未來電動車市場的指引,因為它是富人的圈子,而未來電動車是滿足普通老百姓日常出行的工具。
麥格納早年研發的電動概念車
所以造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投入非常大的資金,通常至少是幾億美元和4年左右的研發周期,即使是新興的新能源造車企業,它也繞不過從最初的油泥模型、實驗室研發到路試等階段。如果傳統的造車企業,過往數十年的經驗和技術積累,能幫助他們很快達成目標,但完全沒有經驗的車廠,就會遇到非常大的問題。
如果是傳統的車廠花100億美元能達成的事情,新興的造車公司可能要花掉150億美元。
造車需要很多錢,不能讓你的資金鍊斷掉
新興的造車企業如何才能成功?歐博恩為此提到了樂視,你不能讓你主營業務受損而去投資造車,造車是一個無底洞,投入之大遠非你的想像。如果你沒有主營業務持續去賺錢,是支持不了你造車這個龐大計劃的。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蘋果、Google這些的龐大企業現在都不提自己的造車計劃,他們可能已經發現的汽車這個行業不太好玩,玩不好會讓他們的業績大大受損。在蘋果CEO庫克那麼精打細算的人來說,這是不允許讓它發生的事情。
但與傳統造車企業相比,新興的網際網路造車新貴也有他們的優勢。
受限於傳統的造車思維和流程,傳統車企可能會忽略掉一些用戶真正需要的東西,而新興的造車企業知道什麼樣的東西才是用戶最喜歡的,例如他們能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特斯拉那個中控大屏,現在成為各大造車企業爭相模仿的對象,如果讓傳統車企主導研發,他們可能再花10年時間也想不到還可以這樣設計一個大屏幕。例如我很多年前就相信傳統車企是造不好導航系統的,這類的設備一定是手機廠商和高德這樣的企業才能做得好。
歐博恩先生把電動車市場比喻成森林:「有一些巨頭就像森林裡的熊,這些大熊,還在這個樹林裡沒出來,只是因為還沒有到時候。雖然森林邊緣有很多小動物在活動,看起來很熱鬧,只是這些大的熊不出來的話,大家還不知道這個市場競爭有多麼兇殘。」
森林裡的小動物都出來了,熊和老虎還在觀望。
熊和老虎之所以還在觀望,是因為看到電動車的市場還不足夠大,而且利潤還不足夠大——畢竟,對於一家公司來說,利潤才是最重要的。
奔馳EQ A電動車
有些老虎開始露出了它們的爪子。就在不久前,戴姆勒-奔馳毫不客氣地宣布,奔馳將投入100億美元研發下一代的電動車,其中電池研發方面也將得到10億美元投資。
下一期,我們再聊聊這些森林裡的熊和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