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泥森林裡熱愛綠葉和小動物

2021-01-18 鳳凰網

《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 王冬、張勁碩、史軍、劉暘著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0年3月版 (資料圖)

《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 科學松鼠會編著 上海三聯書店 2009年1月版 (資料圖)

《吃的真相》 雲無心著 重慶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資料圖)

80年代後,時光走得格外急,就如同我住所的變化:出生於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鄉村,終日放養於山林、稻田之中,與雞鴨鵝、鳥蟲魚相伴;幼年遷至小鎮的政府大院,圍牆內外,林木掩映,溪流清澈,攀樹折花挖草,垂釣摸魚撈蝦,其樂無窮;少年時再遷往城中,被淹沒在鋼筋水泥時代眾多火柴盒之中,從此開始了終日面壁的籠中鳥求生記,學會了讀童話、小說,習慣了看卡通、電視劇,從文字和圖像中獲得些許想像的慰藉。

鋼筋水泥的時代,是一個博物學作古的時代,是一個隱士湮滅的時代,也是一個自然理想瀕臨滅絕的時代。這個時代在不斷地誤解和誤讀中扭曲了真實和虛幻,淪落成不貞潔的聖女和清白的娼妓。孩子們無處得知世界的樸實,以為它原本就是火柴盒堆砌。成人們放大著世界的狡詐,一起編織這迷宮一樣的騙局。

偏偏有一群已屆成年的孩童,在鋼筋水泥裡玩起了消逝已久的遊戲。用挖掘珍寶的方式探索起生命的奧秘。更令人欣慰的是,他們沒有把珍寶和奧秘掖在囊中,而完完整整奉獻出來,以資火柴生物們茶餘飯後把玩餘味。由此誕生了《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這部博物隨筆集。

歷數此類別書籍,歷史上頗有幾部為眾人都喜愛,法布爾《昆蟲記》,傳神地記錄了他在幾十年間觀察到的昆蟲世界的點點滴滴,筆觸之唯美,令人讚嘆;還有梭羅《瓦爾登湖》,一度掀起「新潮博物思想」,將自然而簡單的生活方式糅入生命和思想,變成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反思圖景。

然而經典作品身影寥寥,攙扶著跨過冰冷的歲月之後,就一直未能再出現與時代相應的博物學巨作。有人說,博物學的時代過去了。而當我們置身於工業化之後的現代場景,已很難再感覺到自然和萬物生靈所帶來的溫暖慰藉。孩子們每天換一種新的玩具,不再懂得青草的香味;大人們整日端坐在電腦面前,忘記了鳥兒的啾鳴。自然集體意識被淡忘之後,無數急功近利的消費方式加速著樸素博物學的O U T進程。

《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還稱不上一本新時期的曠世博物巨著,好卻好在有著旗幟鮮明的時代特徵——它是一個集合了謙卑敬畏的復古膜拜、嬉笑怒罵的玩味勁頭和捨我其誰的奉獻精神在內的混搭,高傲而自信,如爬山虎一般,開始蔓延每一個火柴盒的底部,像啄木鳥一樣,企圖敲響整片鋼筋水泥疾病「森林」。

通過妙趣橫生的文字語言對自然科學知識進行輕鬆解讀,體現在《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的每一篇章,也是科學松鼠會這些科學寫作者們對待作品的一貫特徵。從書名到標題到內容,他們一向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

想要看中規中矩的科普作品,抱歉,這群傢伙不奉陪,因習慣於搞怪,「規矩」一詞很難在松鼠家的字典裡抬頭。從網站上線搞愚人節科學報告,到《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一書神奇暢銷,以及前前後後做很多充滿創意的活動,這個群體一直走的都是趣味科學的時尚路線。

所以這本四人合集中清晰可見的是作者們打破科學傳播舊格局的努力。他們不再重複傳統博物學的老路子,不再滿足於僅僅講述和展示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而是渴望揭示現象背後的本質和科學原理。同時,他們渴望通過解讀嚴謹的科學事實,消除人們對許多自然界奇談怪論和某些無辜生靈的偏見,比如在《鬼水怪談》中對各種水怪的分析,以及在《蟑螂,何止是「小」強》一文中對「小強」大加讚賞。

然而自火柴盒中生產出來的《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難免也被烙上了難以逃脫的時代標記:就像饑渴太久之後在眼前突然出現了豐盛的滿漢全席,滿滿當當上齊幾桌的好飯好菜,而所有的飯菜,不是採用傳統烹飪,而是新式的微波爐、電飯鍋、電磁爐、烤箱……全書內容,如同滿漢全席的每一道菜,儘管烹調方式變化了,每一道也依然都是美味……但這樣一整套用餐下來,讀者會有一種吃撐了的不適感。這種牽制的力量,來自內功,也來自外在環境。我們的閱讀必將被改變,這無法扭轉,只是在多大程度上還可以保留初時雋永?問題值得每個人去深思。

會有人在以個體力量做著改變的努力,《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中若干篇幅中隱約可見端倪,文字上的復古膜拜來自於古典作品的品析,比如《蒲松齡的〈狼〉分析報告》,或對傳統生活的解讀,如《端午狂想》。

這些古典情懷,暗藏在當代人熱鬧達觀的寬容口吻背後,有時還帶著些許道德倫理和人性探討,比如在《一樁血案的生物學分析》中提到殺嬰行為,甚至在《誰為我們而死》中大談動物倫理這無頭公案。但是,有些作品又顯得思忖不足,對於一些激烈和敏感的話題,用刻意幽默的口吻帶過,掩蓋住了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憂慮,看起來顯得浮於表面、止於知識。這種時刻,知識變成了束縛思想的僵硬繩索,復古情結中也蒙上了一層逃避色彩。

不確定作者們是否曾渴望能達到《瓦爾登湖》或《昆蟲記》那樣的境界,又或者,故作輕鬆的行文實際更多源於他們想以此搭建現實世界中的避難所?在高傲、自信、妙趣橫生的文字背後,是否帶有對鋼筋水泥時代的控訴或無奈?和對被壓抑被扭曲的人性、獸性的悲憫或拯救?又或者,我已經把此書的解讀太複雜化了,其實只不過幾個「愛生活、愛綠葉、愛小動物」的頑童,單純地想要把自己的熱愛分享給更多的人們。而這種熱情洋溢的分享,如同給我們這片冰冷的混凝土森林裡帶來了一縷明媚的陽光,一陣和煦的春風,一片綠色的溫柔。我期待看到這種熱愛真正發散開來那一刻的城市風景,會做何變化。

相關焦點

  • 另類森林系寫真 女孩與森林裡的小動物
    在童話故事裡,美麗的女主角總能和身邊或是森林裡的小動物們融洽相處,無論是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還是小紅帽皆是如此。擅於超現實主義風格攝影的俄羅斯女攝影師 Katerina Plotnikova 把童話中的這些夢幻構想搬入創作,拍攝了一組女孩們與森林裡的小動物的作品,邀請小狐狸、小刺蝟、孔雀一同參與,連蛇都到場了!
  • 森林裡的小動物都出來了,熊和老虎還在觀望
    麥格納亞洲區副總載,也是中國通的弗蘭克.歐博恩先生幽默的回答,但話裡透露著巨大的信息。我們的話題很快就從傳統造車和零部件,聊到了新能源和電動車。歐博恩先生把電動車市場比喻成森林:「有一些巨頭就像森林裡的熊,這些大熊,還在這個樹林裡沒出來,只是因為還沒有到時候。
  • 【聽故事】大象自認為是森林裡最大的動物,從來不把小動物們放在...
    原標題:【聽故事】大象自認為是森林裡最大的動物,從來不把小動物們放在眼裡 為 孩 子 講 最 美 的 故 事 beautiful story驕傲的大象 1.請回復「大目錄」查看其他故事 大象自認為是森林裡最大的動物
  • 找昆蟲、採野果、認識植物,小森林裡過一個奇幻夏天!
    說到森林,你最先想到什麼?奇怪的昆蟲、酸甜的野果、還是可愛的小動物?當城市被烈日籠罩,森林,溪流,大自然,就是每一個生活在城市裡孩子的嚮往。這個夏天一起來森林裡,帶孩子探索山裡的神秘世界~01 山間尋寶認識野生植物霧靈山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拔的垂直分布形成了上千種植被形態,萬千生靈在此棲息繁衍。
  • 森林裡小動物的6個小故事
    最後,在山洞裡,一隻獅子在一堆狼骨頭和野豬頭骨頭之間,滿意地剔著牙,讀著兔子交給它的文章——《員工能力的大小,關鍵看你跟誰幹》  總結:一個人不在於你幹什麼,在於你跟誰幹;不在於你付出多少努力,在於你所處的平臺有多大。人生最重要的是選擇。選擇錯誤,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費。要想選擇正確,就得知道你要的平臺和老闆的背景。
  • 空調、地暖、定製食譜……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小動物溫暖過冬
    中國山東網12月26日訊 近期,青島地區出現降溫天氣,市民採用各種方法防寒保暖,同時,小動物們也要溫暖過冬。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的保育員亮出「保暖神器」,讓小動物們「花式」取暖。記者來到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進入河馬館,滿眼綠蔥蔥,香蕉樹、鐵樹、火龍果等各類熱帶植物繁多茂盛,室外溫度零下5℃,室內溫度19℃。
  • 程虹談翻譯《醒來的森林》初衷:喚醒對自然的熱愛
    繆爾的代表作《夏日走過山間》的中文本已經問世。現在把巴勒斯的代表作《醒來的森林》介紹給中國讀者,將會使人們分別領略19世紀美國「山之王國」及「鳥之王國」中的風採,在精神上暢遊那片我們現代社會中已經為數不多的「靜土」。    巴勒斯1837年生於紐約州卡茨基爾山區的一個農場。他的祖先都是農民。
  • 熊出沒:同樣是森林裡的動物,為啥兔子會說話?螃蟹卻變成了食物
    熊大足智多謀,照顧小動物;熊二憨厚老實,為熊善良。二熊生活在樹洞裡,靠吃新鮮果子、捕魚、偶爾上光頭強家蹭飯吃為生。熊大常說「熊就應該有個熊樣」,可熊就是這樣溫和、友好、呆萌嗎?《熊出沒》中的熊為什麼只吃果子、蜂蜜和幾種海鮮等等,不吃其他小動物呢?
  • 愛好讀書,喜歡小動物
    日期:[2016年02月22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C8] 楊曉帆: 愛好讀書,喜歡小動物她愛好讀書、喜歡小動物,運動起來生龍活虎,打羽毛球、遊泳她樣樣拿手。   楊曉帆平日裡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在家裡她擁有一個書櫥,裡面裝滿了自己喜愛的圖書,有她最喜歡的「沈石溪動物小說系列」、楊紅櫻的「笑貓系列」,還有外國兒童文學系列和本科學系列,各種題材的書她都會讀一讀,說起這些書她也會滔滔不絕。
  • 自然界中龐大的生產者一一綠葉
    食物直接和間接來自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全球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一年能製造的有機物達4000多億噸,除了供給人類食用外,還能供一些工廠作原料。綠葉在製造有機物的同時,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貯藏在有機物裡,每年綠葉的光合作用貯藏的能量相當於24萬個三門峽水電站每年發出的電量,為人類在工農業、日常生活所需能量的100倍。
  • 地球比20年前更綠:每年新增的綠葉面積超過5億公頃
    一項新的衛星數據研究顯示,地球在過去20年左右的時間裡變得更加「綠色」,其中最大的貢獻者是中國和印度。在這項新的研究中,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檢查了NASA衛星在2000年至2017年間收集的遙感數據。有趣的是,在這段時間裡,地球陸地上的綠葉面積增加了大約5%。這相當於550萬平方公裡(210萬平方英裡)——相當於亞馬遜雨林的大小。
  • 除了狗狗和貓貓外,五大獨特好養的小動物
    除了狗狗和貓貓外,五大獨特好養的小動物現在走在大街上太多人遛狗,去朋友家做客家裡很多養貓咪的,抖音隨便一刷就是貓貓狗狗的搞笑視頻,你有沒有想過要與眾不同,養一些不一樣小寵物呢?那麼小編就給你盤點一下除了狗狗貓貓之外其他讓別人羨慕還十分好養的小動物。第一個就是荷蘭豬,說它是豬,其實此「豬」非彼豬,荷蘭豬又名天竺鼠,是無尾齧齒動物,身體緊湊,短粗,頭大頸短,它們具有小的花瓣狀耳朵。這種小動物已經在野外滅絕,現在廣泛被當成寵物飼養。
  • 大自然的翻譯官:合肥首批3名「森林解說員」上崗
    合肥3名首批「森林解說員」正式持證上崗,與導遊不同,他們是大自然的翻譯官,以通俗趣味的形式展示大自然的魅力,提供獨特的森林教育。  昨日上午,在大蜀山森林公園工作了多年的王雪薇向記者展示了一個特殊的證書——森林解說員。
  • 小動物保護志願者聯盟 幫助迷途動物找到回家的路
    在濟寧便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熱愛小動物,組成了濟寧小動物保護聯盟,他們用自己的力量,為走失的小動物找尋主人、為救助站裡的小動物組織義工、呼籲人們對於寵物用領養的方式代替購買。希望用自己微小的力量,讓這一群流浪的小傢伙們儘快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 探尋水泥森林裡的藝術,和愛車DS 7來一場午後的浪漫約會
    【地址】上海市普陀區莫幹山西路5號 【價格】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10:00-21:00 起初還是開車經過時被它外牆上一整面的塗鴉所吸引,沒想到在這個水泥森林裡還有如此明豔的一抹色彩,抱著好奇心一腳踏入這個充滿藝術氣息的「烏託邦世界」
  • 非洲原始森林裡,有著「非洲五霸」和有趣的野生動物!不信來看看
    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非洲的原始森林,它有著怎樣的風貌呢,在大家的印象裡原始非洲原始森林有著寬廣的草原,浩瀚的尼羅河,還有東非大裂谷等等,在這片非洲的森林裡還有健壯的非洲獅、迅猛地花豹、憨厚的大象等等很多野生動物。大家所知道的「非洲五霸」有獅子,水牛,大象,犀牛和花豹這五種動物。他們都是處於非洲大草原,它們有的比較頂端的肉食類動物。
  • 拍雪豹、找松鼠、護「狸貓」……快來跟他們一起發現小動物!
    拍雪豹、找松鼠、護「狸貓」……快來跟他們一起發現小動物!活動將邀請《植物圖鑑》主編蔣天沐,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科學顧問武亦乾和紀錄片《本草中華》第二季導演鮑曼華到場,向大家分享他們與大自然的故事……
  • 細數那些對人類有益的小動物
    蜜蜂;是最勤勞的小動物.它們採蜜又授粉, 它為農作物、果樹、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藥植物傳粉,產量可增加幾倍至20倍。而蜂蜜是人們常用的滋補品,有「老年人的牛奶」的美稱;蜂花粉被人們譽為「微型營養庫」,蜂王漿更是高級營養品,不但可增強體質,延長壽命,還可治療神經衰弱、貧血、胃潰瘍等慢性病;蜂蠟和蜂膠都是輕工業的原料。
  • 合肥一對夫妻養了很多小動物 想送一些給市民
    原標題:一80後夫妻養了很多小動物想送一些新繁殖出的給市民有人喜歡把家打理得整齊乾淨,有人喜歡在家裡養花種草。可是合肥有一對80後夫妻,卻喜歡在家裡養各種小動物,十幾年下來,家裡儼然成為「小動物王國」。
  • 野生動物的體內被人類注入水泥。這部紀錄片帶給你瀕臨絕望的沉重
    地下非法交易依舊猖獗,穿山甲販子和其他不法商販一樣,為了追求利益,常常會往穿山甲體內注入水甚至水泥,以增加重量。被注入水或者水泥的穿山甲最終會在痛苦中死去,即便得到救治,倖存的機會也極其渺茫。故事發生在廣州,眾所周知的野味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