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這個人類又愛又恨的恆星!一起探究這個神秘的天體

2020-12-05 曦軒帶你飛

說起太陽,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這是一顆人類賴以生存的恆星,為地球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有「萬物生長靠太陽」之稱。曾有人分析研究過,如果太陽消失,人類還能活多久,我只想說,如果太陽消失,不管人類會怎麼樣,都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太陽除了給地球生物帶來能量的同時,還會有大量輻射,也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就像夏天人們會抱怨太陽光太強會曬傷一樣。對這個人們又愛又恨的天體,你又能了解多少呢?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太陽已經存在相當長的時間了,據科學家推算大概有46億年和48億的時間,而通過物理的學習,我們了解太陽的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千克,大約是地球的330000倍,太陽光到達地球大概需要8分鐘,太陽光帶來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要的能量的同時還會帶來有害的輻射,這些輻射會被地球外層的磁場以及地球表層的大氣吸收絕大部分,隨著地球大氣的破壞,到達地表的紫外線等輻射越來越多,對地球生物的影響變大,太陽也會越來越毒,所以各國都在積極治理。

而太陽的誕生也是一個有意思的過程,很久以前一片巨大分子雲中一小塊的引力坍縮,大多坍縮的質量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陽,引力坍縮通俗的講就是,恆星自己因為引力的作用下向內塌陷的過程,其餘部分攤並形成了一個圓形星盤,繼而形成了數以萬計的行星、衛星、隕星和其他小型的太陽系天體系統。

而古代人也有自己對太陽的獨特認知。比如最早的「蓋天說」,以及後來的「天圓地方」等等,再如後來人們所熟知的列子所著的《兩小兒辯日》,一個連孔子都難倒的問題。

人們都知道,燃燒是需要氧氣的,而在太空中是沒有氧氣的,那太陽是如何發光發熱的呢?正如我們知道的原子彈爆炸,核能發電會產生巨大的能量,而這些是核裂變產生的,而核聚變產生的能量要遠遠大於核裂變。太陽的燃燒並不是因為氧氣,而是因為氫原子核聚變的反應,這就是太陽能夠一直發出耀眼光芒的原因。

當然太陽還有很多我們目前科技探究不到的秘密,要想更深入更詳盡的了解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天體,只有等到人類文明更進一步了!

相關焦點

  • 盾牌座UY是已知最大恆星,但這個天體比它大得多,只是沒有實體
    在已知的宇宙天體中,最大的恆星就是盾牌座UY了。它在恆星中屬於紅超巨星。以人類的視角來看,盾牌座UY的大已經讓我們難以描述,我們只能拿它和我們所熟悉的天體相比較。一個體積達到了太陽45億倍的恆星,其質量卻只有太陽的32倍,可見其密度極低。論個頭,沒有一顆恆星可以戰勝盾牌座UY ,但是論質量卻有很多恆星比它大,而已知宇宙中質量最大的恆星就是位於大麥哲倫星系蜘蛛星雲的R136a1了。 它的質量達到了太陽質量的265倍,體積是太陽的3萬多倍,它是一顆藍特超巨星。
  • 最大恆星相當於太陽的45億倍,而最重恆星更是超越了恆星極限
    宇宙間的天體多種多樣,像地球一樣的行星,像月球一樣的衛星以及如太陽一般耀眼的恆星。更有如中子星和黑洞之類帶有神秘色彩的天體。而在我們的太陽系之內,太陽就是唯一的一顆恆星,而且太陽這類恆星對於地球來說意義重大,因為有太陽,所以才有生命。古人更是將太陽奉為天神的象徵。
  • 這個恆星是太陽亮度的856倍,但是人類用肉眼卻看不到!
    隨著人類科技領域的日漸發展,對宇宙之中的一些恆星,人們是越來越關注。人類肉眼能看到的宇宙最亮恆星就是人們熟知的太陽。可是在宇宙之中,太陽並不是最亮的恆星。在浩瀚飄渺的宇宙之中存在這樣一顆星球,光度是太陽的856萬倍。
  • 衛星繞行星運行,行星繞恆星運行,整個銀河系都圍繞這個天體運行
    宇宙天體都是以質量為王,當小質量天體遇到大質量天體的時候,那就只能處於從屬地位。比如衛星的質量通常不如行星,所以衛星都圍繞行星運行,如月亮圍繞地球轉;而行星的質量不如恆星,因此行星都圍繞恆星運行,地球圍著太陽轉。
  • 恆星周圍出現紫外線環,它究竟是什麼?這個謎題困擾科學界16年
    神秘的藍環星雲這個未解之謎是如何出現的呢?這就需要從2004年開始說起了。當時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團隊,使用目前已經退役的NASA「星系演化探測器」太空望遠鏡,在恆星TYC 2597-735-1的周圍,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紫外線光環。
  • 宇宙神秘天體的亮度是太陽100萬億倍,睜著眼睛看能亮瞎眼睛
    宇宙的神秘天體有很多,比如可以自行發射有規律無線電信號的脈衝星,這些天體我們都是需要用天文望遠鏡才可能觀測到。但有些發亮發光的天體就比較好觀察了,甚至用肉眼都可以看到。比如像在太陽,它是太陽系的恆星,一直發著耀眼的光芒,地球上的生物都離不開它。
  • 這個類星體比太陽還亮420萬億倍!
    Kornmesser  NEXTMIND  太陽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但放眼整個宇宙,它不僅不算啥,甚至不值一提。  3年前,科學家宣布發現了類星體SDSS J0100+2802(以下簡稱2802),它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之一,其熱星等為-31.7(太陽是4.83),比太陽足足亮420萬億倍。  這是什麼概念呢?
  • 距地8億光年的天體,質量是太陽的2.6倍,科學家研究後感到好奇
    一個處於「質量間隙」中的神秘天體提起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大家首先會想到黑洞,第二則會想到中子星,它們其實前身都是恆星,根據科學家此前的研究,如果一顆恆星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7倍以上,那麼當它走向生命的尾聲,在分別經歷內部坍縮和超新星大爆炸之後,它就會變成一個黑洞。
  • 超太陽亮度200萬倍的「怪獸天體」憑空消失,科學家:不可思議
    2019年,科學家目睹了一顆比太陽的亮度還要高出200萬倍的「怪獸天體」(大質量恆星)在遙遠的太空消失的一幕。通常情況下,當一顆比太陽大得多的恆星到達其生命終點時,它就會出現巨大的超新星爆發情況,這樣的爆發很容易被天文學望遠鏡所捕獲。因為在超新星爆發的同時,會釋放出大量的電離氣體和強大的宇宙輻射,對其周圍的太空環境造成嚴重的汙染,不過這種汙染對於人類來說,那會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 如何在宇宙中找到太陽的「親屬」?可根據天體測量學和天體化學
    其中一些神秘事物離我們「較近」,而另一些則離我們很遙遠。舉個例子,這絕對是一個事實,即:我們仍然不知道,太陽有「親屬」嗎?它在哪裡?根據恆星形成的現代模型,這些天體是在內部形成的,這取決於分子雲或巨大分子雲的大小。太空的法則是極其殘酷的,而這些雲最終會被它們自己的「後代」所分散或「吃掉」。
  • 太陽有多麼渺小?看完這些天體明白了,它的質量是太陽的660億倍
    直到人類走進科技時代,發明了天文望遠鏡之後我們才能夠初步透出地球,看到地球之外的世界。那個時候我們明白了,原來太陽才是太陽系的中心,而地球只不過是圍繞著太陽轉的一個行星。後來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終於走出了地球,於是站在地球之外,我們才真正知道了太陽有多麼巨大。太陽的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地球在太陽面前是渺小的存在。
  • 人類首次發現來自太陽系外的神秘天體,怪異的形狀超出人類認知
    卡拉天文臺觀測到的未知天體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因為這很有可能是人類歷史以來為了搞清楚這個「天外來客」的真面目,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研究人員藉助了更大口徑的望遠鏡——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CFHT)來對它進行觀測。
  • 人類可觀測的宇宙範圍達920億光年,最大天體有多大,太陽太渺小
    除了常見的恆星和行星等天體外,宇宙還含有一些特殊的天體的存在,比如說黑洞。宇宙之大據目前人類觀測範圍可達920億光年,但這並不代表宇宙的全部,畢竟有些地方我們肯定是觀測不到的,那麼宇宙如此之大,其中最大的天體是有多大呢?
  • 天體種類之一恆星
    恆星是由引力和斥力共同作用和星雲聚集在一起的一顆球體,做著自轉和公轉運動的等離子天體,包括主星序、紅巨星、白矮星、中子星、黑矮星和黑洞組成。當斥力大於引力時,形成了星雲,星雲是恆星向高一級進化的時候,拋出來的外殼所形成的一種天體。當斥力等於引力時,形成了太陽和類太陽、紅巨星、白矮星、中子星。太陽和類太陽引力和斥力共同作用和星雲聚集在一起的一顆球體,燃燒自己的能量,使之發光的天體。紅巨星是恆星燃燒後期所經歷的一個較不穩定的階段。
  • 為什麼這個世紀將屬於天體物理學?
    中微子質量 太陽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在它的核心內不斷進行著核聚變反應,這個過程會釋放出一種神秘的粒子,叫做中微子。可以說太陽是一個巨大的中微子工廠。根據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中微子是沒有質量的。但是在我們這個宇宙中,密度和膨脹不僅僅完美的平衡,而且有一部分能量來自所謂的「暗能量」,即宇宙在誕生後的約80億年,一種未知的神秘能量開始使宇宙加速膨脹,自那之後便一直持續至今。
  • 銀河系自轉最快的恆星540㎞/s,是太陽的270倍,天體為何自轉?
    近日,中國天文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這顆恆星離我們30000光年(別驚訝不太遠,人類最多1億年能到)。其自轉速度高達540千米/秒,而太陽的僅為2千米/秒,因此這顆恆星的自轉速度是太陽的270倍!
  • 我們的太陽是最大的?那就錯了,盾牌座UY都沒有這個天體巨猛
    在太陽系中,非太陽這顆恆星最大,但是人們後來發現了另外一顆恆星-盾牌座UY,才知道宇宙深處隱藏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秘密。人類最為恐懼的還是黑洞,它什麼東西都會吃,最大的星系和速度最快的光速都不放過。大胃王這個稱號非黑洞莫屬了。盾牌座UY在黑洞的面前顯得特別無力,最大的黑洞位於TON618的中心。它的體積是盾牌座UY的500萬億倍,直徑就有4000億公裡。
  • 物理天體再獲諾貝爾獎,黑洞理論成大熱門,它究竟有多神秘?
    在近日頒發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中,三位在黑洞研究領域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一起獲得了這項殊榮,在感謝他們的科學貢獻之時,一個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黑洞究竟有多神秘?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一起詳細來聊一聊。1916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提到了有關黑洞的概念,當然,當時「黑洞」這個詞還沒有出現,在愛因斯坦的描述中,他只是說宇宙中存在著一種神秘的天體,引力和密度都極大,就連光都無法從它的事件視界中逃脫。
  • 巨大恆星為何忽然消失?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恆星神秘死亡行為」
    這顆巨大的恆星距離人類十分遙遠,導致人們難以定位,從而使得這顆位於金曼矮星系的亮藍色變星在突然消失前,天文學家們無法確定它是塌縮成了一個黑洞,還是躲到了星際塵埃的後面玩起了「躲貓貓」的遊戲,科學家們再次深入對比後發現一個真真切切的事實,即一顆有7500萬光年的恆星,無緣無故的消失在宇宙中,他們之所以這般肯定是因為這顆恆星大約是太陽的85倍,亮度也足足比太陽高出幾百萬倍,其實在發現這顆行星時,科學家們就已經對其進行了長達十年左右的研究
  • 將一顆比太陽大十倍的恆星壓縮,人造一個黑洞,會發生什麼呢
    提一個問題,如果把一群物理學家,一個箱子一根繩子,還有一個黑洞,一起關在屋子裡面會發生什麼,答案是他們可能利用黑洞能量點亮整個地球,黑洞是宇宙最神秘也是最危險的天體之一,但是人類能不能想辦法利用黑洞,或者如果我們可以建造一個黑洞,我們可以用它做點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