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地震信號記錄
圖標註點為地震發生位置。圖片來源:USGS;GFZ
本報訊 5月24日,一場大地震襲擊了俄羅斯遠東地區。美國地質勘探局的初步估算結果顯示,這場發生在俄羅斯東海岸鄂霍次克海附近的地震震級達8.3級,震源距離地表約610公裡。專家表示,震源深度超過600公裡的巨大地震十分罕見。
通常,位於這個深度的巖石溫度很高,因此難以在地震中快速破裂,相反,它們的變形速度較慢,這就像熱蠟會流動,而冷蠟會破碎一樣。但是在位於日本以北和俄羅斯堪察加半島以西的鄂霍次克海的下面,這裡的海床——曾是古太平洋地殼的一部分——正在向亞歐大陸下方俯衝。
這塊地殼的下降速度足夠快——每年約8釐米,從而保持了足夠低的溫度,能夠在大深度處斷裂。因此,俯衝板塊在650公裡甚至更深的地下出現了地震活動。
本次地震的震中位於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市區西北約400公裡處。一般而言,深層地震造成的破壞要比淺層地震小。有新聞報導稱,儘管遠在莫斯科的人們也有明顯的震感,但本次地震造成的傷害和損毀是最低的。(左圖是德國Ruedersdorf記錄下的鄂霍次克地震的信號。)地震發生後不久,海嘯預警便已發布。
在之後的數天中,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附近還陸續發生了一系列小規模地震,其中最大震級約為6.0級,僅該地區的南部和東部出現了晃動。但是這些地震震源很淺。要計算出淺源地震群和震源非常深的地震之間的關聯——如果它們彼此有關的話,可能是一個重大研究課題。
鄂霍次克地震或許超過了1994年6月9日襲擊玻利維亞的一場8.2級地震。玻利維亞地震震源深度約為631公裡,它矯正了地質學家關於地震如何能如此之深的觀點。
近年來,印度尼西亞、智利、日本等國多次發生8級到9級大地震,有人甚至認為地球進入了地震活躍期。不過地震學界對於地球是否進入活躍期還尚未達成共識。
上一個特大地震比較集中的時期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1960年,智利發生9.5級地震,這是有科學記錄以來震級最高的地震。1964年,美國阿拉斯加又發生了9.2級地震。因此有地震學家提出「超大地震活躍期」的概念。
不過,美國地質勘探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每年都會有一次8級以上地震,近20次7級以上地震,超過120次6級以上地震。因此,近年來多次大地震並不表明地震正在增加。(張章)
《中國科學報》 (2013-05-28 第2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