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吉林頻道7月2日電 相當於300多顆美國投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那樣大的能量驟然從吉林省汪清縣地下540公裡深處爆發出來,震幅波及全東北乃至半個中國,然而傳到地面時,敏感的人只覺得屁股被什麼往上拱了一下,更多的人是在睡眠中度過的,這次地震成了許多人心頭的一個謎。《東北亞開發報》記者韓寶臣給本網發來專稿,幫助人們解開這個謎。
地震來了,我大夢依然
6月29日清晨6點30分,電臺播發一條消息:北京時間今日凌晨1時20分41秒,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一帶發生7.2級深源地震。正在洗臉刷牙穿衣吃飯的人們從新聞節目中聽到自己家鄉的名字與地震聯在一起,無不大吃一驚。怎麼可能呢?昨晚什麼感覺也沒有啊!
人們的驚訝不無道理,說起地震,自然會讓人聯想到地動山搖、房倒屋塌的可怕場面,而發生在延邊的這次地震為何這樣奇特呢?數不清的電話從各地打向延邊地震局和地震臺,人們急切地詢問,地震真的發生了嗎?哪裡受到了破壞?還會發生餘震嗎?記者也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了採訪。
地震來得突然,卻在預料之中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位於吉林省東部,依長白山,傍日本海,自然資源豐富。多年來,州人民政府一直沒有放鬆對地震災害的監測研究工作。境內有兩個地震臺,8個縣市均設有地震地下水觀測站,工作人員持續不斷觀測水位。
一個月前,琿春地震觀測井的水位曾有異常變化,引起了地震工作者的警覺。6月29日清晨1時20分41秒,琿春觀測井的水面突然出現顫動,地震發生了,延邊地震臺和敦化地震臺的測震儀同時留下了地震發生的記錄。原來在測震紙上像心電圖樣平衡前進的波形記錄線突然劇烈地向上下猛劃,20釐米寬的測震紙竟然容納不了,出現了限幅現象。值班工作人員迅速向省地震臺匯報,經國家地震臺網綜合測定,延邊境內發生了地震,震源深度為距地面540公裡的地幔,震中位於東經130.3度,北緯43.4度,汪清縣復興鎮區域內。地震發生在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撞擊的俯衝帶上,震幅波及全東北、河北、山東乃至浙江省的部分地區也都有震感。
這次地震來得突然,但卻在預料之中。早在1998年10月,延邊地震局就對區域內的地震活動規律做了綜合分析,拿出了一份《1999年度地震趨勢研究報告》。報告中指出,根據延邊地區是深源地震區的活動特點,應格外注視突然發性、孤立性地震的發生。他們分析,1997年下半年以來,在日本海西部發生7次深震,震級小,強度低,但頻率高,從這一特點看,毗鄰日本海的延邊地區將要進入深源地震活躍期。果然,5個月後,延邊地震局的科學分析就得到了驗證。1999年4月8日21時10分,汪清發生7.0級深源地震,震中在汪清林業局荒溝林場以北12公裡處。同這次地震一樣,那次深源地震也沒對地面建築造成破壞。
震中渾然不覺 遠方燈晃床搖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同樣是地震,淺源就破壞巨大,而深源則毫髮無傷。所謂深源地震,是指地震發生在距地面300公裡以上的地球內部,震源距地面越遠,地震波傳播的阻力就越大,它對地面的破壞自然也就越小。發生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震級是7.8級,震源是12公裡。那場地震毀滅了城市,吞噬了數十萬人的財產和生命。而延邊的這次地震是7.2級,其釋放的能量相當於300多顆在廣島爆炸的那顆原子彈,只因為震源在地下540公裡深處,所以人們毫髮未傷。而且由於地幔深處地質構造鬆軟,板塊碰撞蓄積的能量可以一次性釋放,因此較少發生餘震。據科學家考察證實,延邊是中國惟一的一塊深源地震區。
儘管地震沒有留下痕跡,但許多敏感的人還是體驗到了震感。地震發生時,住在汪清縣汪清鎮大川街的孟媛媛小姐正坐在床上跟朋友通電話,她突然感到床鋪不規則地晃動幾下,她的身體也不由自主地隨之晃動,那感覺好像坐在行進於坑窪路上的汽車裡。孟小姐還以為是自己頭暈,正在莫名其妙,床鋪又晃了幾下,隨後歸於平靜,她對此驚奇不已,第二天到處打電話告訴朋友,才知道是發生了地震。
在震中一帶,像孟小姐這樣有震感的人寥寥無幾。而在距震中稍遠些的延吉、安圖、敦化等地,有不少人反映體驗到了震感。最早向地震臺反映震感的是住在延吉市進學派出所東側居民樓裡的王先生,王先生是轉業軍人,多年軍旅生活使他十分敏感。夜半時分,他聽到自己的酒櫃連同裡面的酒瓶子一起顫響,時間約有10多秒鐘,他馬上意識到發生了地震,拉起家人跑到樓下。這棟樓裡還有兩三個人也感到異樣,跑出室外,這幾人交談印證自己的判斷後,分頭把全樓的人都叫了起來,大家都轉移到室外,同時向地震臺報告。2個小時後,州地震局工作人員趕來,向大夥通報了震情,表示不會再發生餘震,各家才又回屋睡覺。從震發至記者發稿時止,已有近百人向延邊地震局和地震臺報告了經歷的震感情況。一位朝鮮族老人反映,當時他躺在地暖炕上睡覺,感到身下有股力量猛地往上一拱,把他嚇了一跳。和朋友一起玩至深夜的董先生1點多鐘回到延吉東市場附近家中,剛躺睛就感到床鋪晃動,他起身坐了半天,晃動沒再出現,他俯身看眼樓下,夜市裡依然燈火通明,人們喝啤酒吃肉串一切照常。住在延吉火車站附近的溫先生是個球迷,世界盃期間每天看球到挺晚,28日那晚沒有球賽,全家人早早上床睡覺,半夜,溫先生被床的晃動震醒。據溫先生說,他當時還看到窗外天空中閃了幾下藍綠色的光芒。
延邊地區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在渾然不覺中經歷了這次地震,令人驚奇的是一些遠離震中的地區卻出現了比較明顯的震感。地震發生時,長春市有一家孩子放在床上的皮球自動滾落地上。哈爾濱市有不少居民感到床在晃動,看到椅子移位。瀋陽市一些高層住宅居民還感到樓房在顫動。掛在牆上的地圖脫落,窗框被震響的聲音。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震中震感弱而遠處震感強的現象呢?傳統的地震理論認為震波是呈放射狀直線傳播的,距震中越近的地方,地表受破壞的程度就越大,而延邊在1999年4月和今年6月29日這兩次深源地震給地震學者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延邊地震局局長金東淳認為,震波受地質結構的影響,會沿著一定的層面釋放出去。由於地質板塊衝擊的角度不同,地震也向定向爆破一樣,有自己特定的釋放方向。
地動瞬間而止 心動熱潮不斷
地震如風一掠而過,而它卻在人們的心中激起萬丈波瀾。通過這次地震,許多人真真切切地體驗了一回親情的溫暖。
地震發生當晚,國家地震局多次給吉林省地震局和延邊地震局打電話詢問震情。延邊地震臺的臺長趙永俊連夜到位於依蘭鎮利民村的地震臺與值班人員一同處理震相。延邊地震局局長金東淳坐鎮辦公室內,電話指揮州內各觀測站臺收集資料,調動各縣市科技局分管地震工作的幹部了解震情。延吉市內有兩處居民區的居民擔心餘震不肯回屋,他趕到現場做解釋說服工作。地震局系統的工作人員當晚全部上班,第二天又連軸工作,向各界通報地震情況。
電臺6月29日早間新聞節目播報了延邊汪清發生地震的消息後,延邊電信局的業務量頓時成倍增加,數不清的電話從世界各地,全國各地打向延邊,打向汪清,本地的親友間也相互問詢,互道平安,電波傳送著親友間的無限深情。在新聞單位工作的王先生原籍寧安,29日7點剛過,他家的電話鈴聲就響個不停,父母兄弟姊妹同學朋友紛紛詢問情況。那熟悉的聲音、令王先生感動得幾乎落淚。一位小姐從南京打電話給延邊地震局,她帶著哭音說:「我家住龍井,家裡電話怎麼也打不進去,會不會出事啊?」一位正在新加坡勞務的汪清籍男子打回電話,「我家是草房,不知能不能倒?我想訂明天的飛機票回國,父母擔驚受怕,家裡沒人管,我掙再多的錢有什麼用。一個在溫州做買賣的琿春人高價租下一個房子,打電話讓家人去南方避難。一位曾在延邊下過鄉的知青從上海給朋友打來電話,詢問延邊災情。他說:「我對延邊有很深的感情,那裡是我的第二故鄉,如果故鄉親人需要幫助,我馬上組織老知青們支援。」延邊的許多朝鮮族居民在韓國有親友,29日這天,他們多數接到了韓國親友的問候電話,據說韓國部分地區也有震感。
嗅覺敏銳的新聞機構紛紛向延邊伸出觸角。6月29日一天,延邊地震局就先後接待20多家國內外新聞單位的電話採訪;10多家省內外的新聞單位也都派記者採訪了延邊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