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那些事,這些關於地震的知識你應該知道,請收好

2020-11-23 騰訊網

2020年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河北、天津、北京、遼寧 等地均有震感。萬幸的是,此次地震沒有造成明顯震害和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很多網友在第一時間,就從各種渠道了解了這次地震的消息。那麼你會解讀地震報告嗎?

這幾個地震概念你要知道

震源:地球內部巖層破裂引起震動的地方稱作震源。它是有一定大小的區域,是地震能量積聚和釋放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垂直投影叫做震中。與震中距離相等的各點的連線叫做等震線。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做震源深度;

通常,震源深度小於70千米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同樣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同,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範圍也越小,反之亦然。

1976年發生在唐山的地震就是淺源地震,其震源深度為12千米。破壞性地震的地面震動最強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通常也是震中所在的地區。

地震波的分類

地震波是地震發生時從震源向四面八方傳播的彈性波。在地球內部傳播的稱為體波,沿地面或界面傳播的稱為面波。

地震波按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的關係分類又分為縱波和橫波。縱波傳播時,介質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致,介質中質點之間發生更替的張弛和壓縮,所以又稱為疏密波或壓縮波。

橫波傳播時,介質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介質的體積不變,形狀發生切變。橫波是地震時對建築物造成破壞的主要原因。

由於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大於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面,而橫波隨後。當發生較大的近震(距離震中在100~1000千米之間)時,一般人們都會先感覺到上下顛簸,幾秒或十幾秒後才感到很強的水平晃動。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因為前面幾秒的上下震動提示我們,造成建築物破壞的橫波馬上要到了,請儘快做出防備。

地震能級的大小

這次唐山古冶區地震的震級是5.1級,烈度預估是2.1(這個有疑問,未見官方報導)。了解震級和烈度概念,對我們深入認識地震的強弱、影響等有關情況是十分必要的。

震級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它的大小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目前我國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裡氏分級表,所以也稱作芮氏規模,共分9等。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1000倍。

換句話說,6級地震相當於32個5級地震,而7級地震相當於1000個5級地震。本次唐山古冶區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略大於二戰時美國投向日本廣島的原子彈,而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發生的9.0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0,000顆二戰時投向日本廣島的原子彈的能量。可見地震釋放的能量是驚人的。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實際影響,表示地面運動的強度,也就是破壞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它所造成的破壞,在不同地區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烈度不同的地區。

一般情況下,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一次地震後,震中區的破壞最嚴重,其烈度最高,這個烈度被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烈度一般分為12度,它是根據人們的感覺和地震時地表產生的變動,還有對建築物的影響來確定的。

容易爆發地震的區域——地震帶

從全球的範圍來看,地震的震中並不是均勻散布,而是相對集中於一定地區,且呈現有規律的帶裝,這被稱之為地震帶。這些地帶都是未來可能發生強震的地帶。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帶上,即: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和海嶺地震帶。

我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因此經常發生破壞性地震及少數深源地震,我國的地震活動頻率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

1900年以來,中國死於地震的人數多達60萬,佔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1949年以來,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涉及東部地區14個省份,造成27萬多人喪生,佔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的54%,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裡,房屋倒塌達700萬間。

這是由於我國地震大約有三分之二發生在大陸地區,並且這些地震大多數是震源深度在20~30千米的淺源地震,對地面建築物破壞嚴重。我國約有四分之三的城市位於地震區,人口密集,設施集中,地震災害必然嚴重。

由於我國從1974年才開始實施在建築物中進行抗震設計,1974年之前遺留下來的大量建築物抗震能力差,歷史上大地震所造成的震害,主要是發生在未進行抗震設計的建築中;由於強震重演的周期長,所以緊迫性容易被忽視。

此次唐山5.1級地震之所以受到大家的關注,除了因為1976年大地震的影響之外,另一個原因是首都圈位於這個地區內,所以特別引人關注。據統計,這個地區有據可查的8級地震曾發生過5次;7~7.9級地震曾經發生過18次。

由於這裡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經濟和文化交通都很發達,所以地震災害的威脅極為嚴重。這個區域也是處於我國的一條地震帶上,即華北地震帶,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結束語

關於地震的一些知識的科普,就先介紹到這裡了。本次地震中有一個亮點特別值得關注——據@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微博顯示,天津提前23秒收到06:38 河北唐山 4.8級左右地震的預警信息,預估烈度2.1度。該地震是大陸地震預警網自2011年以來連續成功預警的第57次破壞性地震。

這是國內科學家們艱苦努力獲得的研究成果,這意味著,在未來的地震到來之時,我們將不再坐以待斃。

相關焦點

  • 臺灣地震!關於地震的知識,你必須知道!
    在關注災區同胞的同時,我們也要思考,如果遭遇地震我們該如何自救?   地震發生時   把握「黃金12秒」   當地震來臨時,我們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 走進地震監測中心 了解地震「那些事」
    南寧市有發生過地震嗎?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的區別是什麼呢?工作人員是如何監測到地震發生的呢?11月8日,30名小記者受邀到南寧市地震監測中心採訪,帶著問題專門探尋關於地震的那些事。   在此次採訪中,小記者了解到監測中心日常如何監測地震情況,還了解到地震監測也包括對動物進行觀測等地震「冷知識」。在隨後的採訪環節中,小記者們熱情高漲,圍著講解的李栓老師,一個接一個地詢問關於地震的知識。
  • 雲南5.0級地震 學生必知的校園防地震安全知識
    據中國地震臺網消息,5月18日21時47分,雲南昭通市巧家縣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地震發生後,當地立即啟動地震應急救援預案,疏散安置群眾,巧家縣消防救援大隊調派2車13人正趕赴震中救援,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隊也已出動增援。目前已知震中小河鎮埡口村有一棟房屋倒塌,有2人被困,尚未接到其他人員傷亡的報告。
  •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關於地震的那些知識
    「當地震來的時候,從理論上來說,人們是先感覺到左右搖晃」,這道判斷題出來時,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正確還是錯誤,因為大部分人都沒有經歷過地震。今天中公教育的小編就帶著這個問題跟大家一起來學習地震相關知識。地震發生時,地震震源向上垂直投影到地面的位置,也就是地面距震源最近的地方,稱為震中。地下巖層斷裂和錯動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60公裡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裡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裡的叫深源地震。對於同樣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
  • 西藏昌都5.1級地震,請收好12秒求生指南!網友:一定要平安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1月25日06時56分在西藏昌都市丁青縣(北緯31.98度,東經95.09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網友:一定要平安!延伸閱讀:12秒地震自救求生指南,請收好!在地震突發來臨之際,地震預警自救的黃金時間也許只有短短十幾秒。地震後第一時間應該做什麼?怎樣自救更科學?12秒地震自救求生指南,請收好!
  • 唐山發生5.1級地震,這些地震逃生和自救知識要知道!
    地震逃生和自救知識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避險技巧,也是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的。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地震發生時的正確逃生方式和地震發生後的自救知識。我們當然祈禱災難不會發生,但是,安全教育,也要做好!
  • 地震科普小知識系列之關於地震的那些事兒
    想知道——————動物是否能預測地震?不在地震帶上的地區會不會發生地震呢?地震按照類型劃分可以分為幾類?人工爆破引發的地面振動算是地震的一種嗎?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有哪些?平日家庭防震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家庭防震應急包裡應該裝備哪些物品?地震謠傳又是指的啥?
  • 地震真的防不勝防?關於地震預警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與震中的距離決定了預警系統為你提前預警的時間,所以在預警系統處理的幾秒內,在震中附近的區域就已經可能被S波和面波襲擊,這個就是預警系統的預警盲區。 預警時間和傷亡減少率 當你接受到預警信號的第一時間,你需要根據預警等級和到達時間做出判斷
  •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關於地震的那些知識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關於地震的那些知識 2020甘肅事業單位醫療衛生崗招聘考試正在緊張備考中,甘肅事業單位E類考試主要考察醫學基礎知識和招聘崗位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組成,部分事業單位還會考到
  • 你速轉救生口訣昨天任丘地震了!深州誰感覺到了?
    ,震中周邊200公裡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13次,最大地震是2018年2月12日在河北廊坊市永清縣發生的4.3級地震(距離本次震中79公裡),歷史地震分布如圖。、北京日報客戶端 12秒地震自救求生指南,深州人請收好!
  • 地震之光?解密那些關於地震的神秘現象
    4月19日,發生在北京房山的地震更是把很多在首都工作和生活的人嚇了一大跳:全球進入震動模式了?經北京市地震局核實後,發現是一次由廢棄礦道坍塌引發的非天然地震,真是讓人虛驚一場!「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地震後的神秘現象,究竟是真正的上帝之手,還是另一場虛驚呢?
  • 2021上海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關於地震的那些知識
    2021上海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當地震來的時候,從理論上來說,人們是先感覺到左右搖晃」,這道判斷題出來時,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正確還是錯誤,因為大部分人都沒有經歷過地震。今天中公教育的小編就帶著這個問題跟大家一起來學習地震相關知識。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地震是什麼,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當地震發生時,地下巖石受到強烈衝擊,產生彈性震動,並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縱波和橫波之分。
  • 九月地震頻發,不管是否身處地震帶,這些地震小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關於地震的國內外新聞大家經常都能看到,那麼喜歡追本溯源的朋友們一定想知道科學上是怎麼定義「地震」的,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什麼情況下就會發生地震等等,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關於地震的一些小知識。這六大板塊因為地球內部積累的能量釋放引起的地殼運動而不停的移動,正是這些移動形成了地球上諸多的山脈、海溝等等。板塊的移動其實是引起地震的第一大元兇,大家可仔細對比板塊構造地圖和地震帶地圖,地震帶和板塊的邊界是幾乎重合的。
  • 關於人工地震那些事
    根據震動性質不同,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 剛剛,北京昌平發生2.1級地震,遇到地震怎麼辦?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3月05日16時39分在北京昌平區(北緯40.14度,東經116.29度)發生2.1級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延伸閱讀:12秒地震自救求生指南,請收好!在地震突發來臨之際,地震預警自救的黃金時間也許只有短短十幾秒。地震後第一時間應該做什麼?怎樣自救更科學?12秒地震自救求生指南,請收好!
  • 地震逃生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地震逃生知識,你一定要知道!地震來時如何躲避?如何自救?最權威地震逃生手冊,多一次轉發,可能就多挽救一條生命!隨手擴散!【地震自救小常識順口溜】遇地震,莫驚慌,保鎮靜,少傷亡。先顛簸,是近震,只搖晃,震必遠。是遠震,不用管,若近震,莫等閒。住樓房,別慌張,到小間,暫躲藏。廚與廁,牢又堅,跨度小,較安全!
  • 遇到地震時應該怎麼自我防護
    作為一個民間地震預測愛好者,也在第一時間通過視頻資料,詳細了解到了更為準確的現場資料,在經過仔細的觀看以後,感覺這次地震給我們那些常規的認識有很大的區別,許多東西也值得地震多發的中國大陸地區的許多民眾去借鑑參考,為今後可能發生的破壞性地震發生後應才去的防護措施提供幫助,關於這次地震,本人從地震預測預防和臨震現場的自救方面談談自己的觀點。
  • 這些關於地震冷知識的快問快答你能對幾道?
    你真的了解地震嗎? 今天是國家防災減災日!快來看看,這些地震冷知識你都知道嗎? 01 地球之外會有地震嗎?
  • 關於地震那些事(下)|地震臺|大地震|災害|地震儀_網易訂閱
    ,對地震的記錄、觀測古已有之。之後四川爐霍、雲南大理、甘肅古浪相繼發生災難性大地震。防震減災迫在眉睫,1929年,李善邦先生踏入了一生的中國地震研究事業,我國從此有了自己的地震觀測臺!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要求在全國構建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觀測網絡。目前,正在實施的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計劃在全國建設1.5萬個臺站。
  • 應該知道的地震常識
    應該知道的地震常識   (1)有關構造地震的幾個概念  震源 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也稱震源區。它是一個區域,但研究地震時,常把它看成一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