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河北、天津、北京、遼寧 等地均有震感。萬幸的是,此次地震沒有造成明顯震害和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很多網友在第一時間,就從各種渠道了解了這次地震的消息。那麼你會解讀地震報告嗎?
這幾個地震概念你要知道
震源:地球內部巖層破裂引起震動的地方稱作震源。它是有一定大小的區域,是地震能量積聚和釋放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垂直投影叫做震中。與震中距離相等的各點的連線叫做等震線。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做震源深度;
通常,震源深度小於70千米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同樣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同,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範圍也越小,反之亦然。
1976年發生在唐山的地震就是淺源地震,其震源深度為12千米。破壞性地震的地面震動最強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通常也是震中所在的地區。
地震波的分類
地震波是地震發生時從震源向四面八方傳播的彈性波。在地球內部傳播的稱為體波,沿地面或界面傳播的稱為面波。
地震波按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的關係分類又分為縱波和橫波。縱波傳播時,介質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致,介質中質點之間發生更替的張弛和壓縮,所以又稱為疏密波或壓縮波。
橫波傳播時,介質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介質的體積不變,形狀發生切變。橫波是地震時對建築物造成破壞的主要原因。
由於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大於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面,而橫波隨後。當發生較大的近震(距離震中在100~1000千米之間)時,一般人們都會先感覺到上下顛簸,幾秒或十幾秒後才感到很強的水平晃動。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因為前面幾秒的上下震動提示我們,造成建築物破壞的橫波馬上要到了,請儘快做出防備。
地震能級的大小
這次唐山古冶區地震的震級是5.1級,烈度預估是2.1(這個有疑問,未見官方報導)。了解震級和烈度概念,對我們深入認識地震的強弱、影響等有關情況是十分必要的。
震級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它的大小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目前我國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裡氏分級表,所以也稱作芮氏規模,共分9等。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1000倍。
換句話說,6級地震相當於32個5級地震,而7級地震相當於1000個5級地震。本次唐山古冶區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略大於二戰時美國投向日本廣島的原子彈,而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發生的9.0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0,000顆二戰時投向日本廣島的原子彈的能量。可見地震釋放的能量是驚人的。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實際影響,表示地面運動的強度,也就是破壞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它所造成的破壞,在不同地區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烈度不同的地區。
一般情況下,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一次地震後,震中區的破壞最嚴重,其烈度最高,這個烈度被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烈度一般分為12度,它是根據人們的感覺和地震時地表產生的變動,還有對建築物的影響來確定的。
容易爆發地震的區域——地震帶
從全球的範圍來看,地震的震中並不是均勻散布,而是相對集中於一定地區,且呈現有規律的帶裝,這被稱之為地震帶。這些地帶都是未來可能發生強震的地帶。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帶上,即: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和海嶺地震帶。
我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因此經常發生破壞性地震及少數深源地震,我國的地震活動頻率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
1900年以來,中國死於地震的人數多達60萬,佔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1949年以來,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涉及東部地區14個省份,造成27萬多人喪生,佔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的54%,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裡,房屋倒塌達700萬間。
這是由於我國地震大約有三分之二發生在大陸地區,並且這些地震大多數是震源深度在20~30千米的淺源地震,對地面建築物破壞嚴重。我國約有四分之三的城市位於地震區,人口密集,設施集中,地震災害必然嚴重。
由於我國從1974年才開始實施在建築物中進行抗震設計,1974年之前遺留下來的大量建築物抗震能力差,歷史上大地震所造成的震害,主要是發生在未進行抗震設計的建築中;由於強震重演的周期長,所以緊迫性容易被忽視。
此次唐山5.1級地震之所以受到大家的關注,除了因為1976年大地震的影響之外,另一個原因是首都圈位於這個地區內,所以特別引人關注。據統計,這個地區有據可查的8級地震曾發生過5次;7~7.9級地震曾經發生過18次。
由於這裡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經濟和文化交通都很發達,所以地震災害的威脅極為嚴重。這個區域也是處於我國的一條地震帶上,即華北地震帶,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結束語
關於地震的一些知識的科普,就先介紹到這裡了。本次地震中有一個亮點特別值得關注——據@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微博顯示,天津提前23秒收到06:38 河北唐山 4.8級左右地震的預警信息,預估烈度2.1度。該地震是大陸地震預警網自2011年以來連續成功預警的第57次破壞性地震。
這是國內科學家們艱苦努力獲得的研究成果,這意味著,在未來的地震到來之時,我們將不再坐以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