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工地震那些事

2021-01-15 濟震微訊



根據震動性質不同,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人工製造的地震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被利用來做科學實驗。


1845年,R·馬利特曾用人工激發的地震波來測量彈性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這是用人工爆炸所激發的地震來進行科學實驗的最初步。




國際著名的俄國地震學家伽利津曾將地震波比喻為短時間照亮地球內部的一盞燈,因為它們是可以穿透整個地球的信號,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地球內部結構。




人工地震廣泛使用在很多領域,在油氣田、煤田和工程地質勘察、區域地質研究和地殼研究等方面,地震勘探也得到廣泛應用。


一戰過後,人工地震技術逐漸成熟,並逐步運用於石油勘探中。




簡而言之,利用地下介質彈性和密度的差異,通過觀測和分析大地對人工激發地震波的響應,推斷地下巖層的性質和形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叫作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的深度一般從數十米到數十千米




地震勘探方法包括散射法、反射法、折射法和地震測井


前三種方法在陸地和海洋均可應用,最後一種只適用於陸地。


👇 👇 👇




散射法是以非均勻的地質地形條件為模型。


由於在地震波的激勵下地質構造、孤石、採空區、巖溶等波阻抗變化界面會成為二次源,向周圍散射地震波,軟體根據地面被檢波器接收到的散射波運動學和動力學信息,採用合成孔徑偏移成像技術,重建地下結構的精細圖像





反射法是利用反射波的波形記錄的一種地震勘探方法。


1921年,J·C·卡徹將反射法地震勘探投入實際應用,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首次記錄到人工地震產生的清晰的反射波。


1930年,通過反射法地震勘探工作,在該地區發現了3個油田。


從此,反射法進入了工業應用的階段。






地層的地震波速度如大於上面覆蓋層的波速,則二者的界面可形成折射面。


以臨界角入射的波沿界面滑行,沿該折射面滑行的波離開界面又回到原介質或地面,這種波稱為折射波


折射法是利用折射波的地震勘探方法。


折射法地震勘探始於20世紀早期。當時在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利用折射法地震勘探發現很多鹽丘。


到了70年代,折射法形成了以高速數字計算機為基礎的數字記錄、多次覆蓋技術、地震數據處理技術相互結合的完整技術系統,大大提高了記錄精度和解決地質問題的能力。






地震測井是直接測定地震波速度的方法。


震源位於井口附近,檢波器沉放於鑽孔內,據此測量井深及時間差,計算出地層平均速度及某一深度區間的層速度。


在地震測井的條件下亦可記錄反射波,這類工作方法稱為垂直地震剖面(VSP)測量,這種工作方法不僅可準確測定速度數據,且可詳查鑽孔附近地質構造情況





資料參考:《地震勘探原理與解釋》張明學;《散射成像方法及在金屬礦地震勘探中的應用》 王偉,尹軍傑;四川省地震局——《人工地震不是瘋狂科學家的試驗》。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1月04日01時59分在臺灣屏東縣海域(北緯21.49度,東經121.56度)發生4.0級地震,震源深度96千米。




/ 本期小編:盧 毅 /

相關焦點

  • 走進地震監測中心 了解地震「那些事」
    南寧市有發生過地震嗎?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的區別是什麼呢?工作人員是如何監測到地震發生的呢?11月8日,30名小記者受邀到南寧市地震監測中心採訪,帶著問題專門探尋關於地震的那些事。   在此次採訪中,小記者了解到監測中心日常如何監測地震情況,還了解到地震監測也包括對動物進行觀測等地震「冷知識」。在隨後的採訪環節中,小記者們熱情高漲,圍著講解的李栓老師,一個接一個地詢問關於地震的知識。
  • 關於地震那些事(下)|地震臺|大地震|災害|地震儀_網易訂閱
    ,對地震的記錄、觀測古已有之。之後四川爐霍、雲南大理、甘肅古浪相繼發生災難性大地震。防震減災迫在眉睫,1929年,李善邦先生踏入了一生的中國地震研究事業,我國從此有了自己的地震觀測臺!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要求在全國構建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觀測網絡。目前,正在實施的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計劃在全國建設1.5萬個臺站。
  • 地震那些事,這些關於地震的知識你應該知道,請收好
    2020年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河北、天津、北京、遼寧 等地均有震感。萬幸的是,此次地震沒有造成明顯震害和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很多網友在第一時間,就從各種渠道了解了這次地震的消息。那麼你會解讀地震報告嗎?這幾個地震概念你要知道震源:地球內部巖層破裂引起震動的地方稱作震源。
  • 人工地震試驗!
    但很少有人知道,地震產生的地震波是目前少量可以穿透整個地球的信號,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地球內部結構。為此,地震科學家、地質勘探員、工程師等許多專業人士研究出人工地震的方法,在工程建設、科研活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地震科普小知識系列之關於地震的那些事兒
    想知道——————動物是否能預測地震?不在地震帶上的地區會不會發生地震呢?地震按照類型劃分可以分為幾類?人工爆破引發的地面振動算是地震的一種嗎?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有哪些?平日家庭防震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家庭防震應急包裡應該裝備哪些物品?地震謠傳又是指的啥?
  • 自然災害越少越好,但是地震那麼危險,為什麼還要引發人工地震?
    ,我國經歷過很多場非常慘烈的地震災害,因此人們都希望地震這東西永遠都不要再光顧中國才好,然而這麼危險的自然災害,有時候卻並不是大自然自發產生的,甚至於有的時候還會人工引發一些地震,這究竟是在做什麼?,最常見的還是那些爆破引起的地震,當我們在修建一些大型的工程項目的時候,往往會用大量的炸藥進行爆破,這些爆破的衝擊波,如果順著地質結構進行傳導,那麼就很容易引發一些人為的地震了。
  • 什麼是人工地震?
    地震,一個不再陌生的名字。但是大多數令我們恐懼的地震都是天然地震。除了天然地震之外,對我們生活更有益的是人工地震。人工地震,就字面意思而言,就是人造的地震,一般指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主要分為兩種:炸藥震源,例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等造成的振動;非炸藥震源,如機械撞擊、氣爆震源、電能震源、大型水庫等。
  • 人工地震是怎麼回事
    我國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國家之一。根據地震史料記載,我國所有省份均曾發生過5級與5級以上的地震。地震分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類,天然地震是指自然界發生的地震現象。那人工地震是怎麼回事呢?  人工地震是由於人為活動,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還有打樁、爆破以及車輛通行,都可形成人工地震。
  • 人工地震施工為何不事先告知民眾?
    河南省地震局官方微博針對此事發布消息稱,此次地震系人工地震施工。(1月6日《新京報》)  2.1級地震,震級雖然不大,但足以嚇壞人了,終於搞清楚了,只是人工地震施工,的確不必過於驚慌,但由於事先沒有「廣而告之」,民眾沒有心理準備和思想準備,還是嚇了一大跳。要質疑的是,人工地震施工不是什麼秘密,為何不事先告知民眾?  據了解,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
  • 地震之光?解密那些關於地震的神秘現象
    17日厄瓜多7.5級),尤其從4月10日起8天內連續發生了4次7級以上地震。4月19日,發生在北京房山的地震更是把很多在首都工作和生活的人嚇了一大跳:全球進入震動模式了?經北京市地震局核實後,發現是一次由廢棄礦道坍塌引發的非天然地震,真是讓人虛驚一場!「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地震後的神秘現象,究竟是真正的上帝之手,還是另一場虛驚呢?
  • 濮陽、新鄉地震了? 別慌,是人工地震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孫煊哲通訊員劉臻文圖  「聽說剛剛發生地震了?」5月14日一大早,就有網友詢問。記者從省地震局獲悉,5月14日凌晨,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為了開展河南省地震構造探查項目,在濮陽、新鄉等地實施了人工地震作業,且已向當地政府、公安部門備案。
  • 濮陽、新鄉地震了?別慌,是人工地震
    探測人員在鑽井裝藥「聽說剛剛發生地震了?」5月14日一大早,就有網友詢問。記者從省地震局獲悉,5月14日凌晨,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為了開展河南省地震構造探查項目,在濮陽、新鄉等地實施了人工地震作業,且已向當地政府、公安部門備案。
  • 地震真的防不勝防?關於地震預警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夏玉勝和楊麗萍在《地震預警(報)系統及減災效益研究》中指出:地震預警時間為3秒時,可減少14%的人員傷亡;地震預警時間為10秒時,可減少39%的人員傷亡;地震預警時間為20秒時,可減少63%的人員傷亡。對於處在地震帶的人們,如果有地震避災演習的經驗,通過地震預警可以讓人們了解到地震大概等級,到達時間,從而快速決定自己的應對方式,這幾秒的反應時間就足以拯救生命。
  • 日本地震預警為何能搶跑過7.3級地震波?關於地震預警你不能不知的那些事....
    關於地震預警,很多人會把它和地震預報相混淆,雖然只差一字,但意思卻是千差萬別。地震預警不同於地震預報,是可以實現的。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發布地震警示(分為長期、中長期、短期和臨震預報)。地震預報尚無任何國家能夠準確進行。
  • 人工地震是為了給地球做「CT」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孫煊哲實習生李靜雅通訊員劉臻張婷婷    1月6日2時00分在我省南陽市新野縣(疑爆)發生2.1級地震。「咱省還會發生地震?」「不知道地震對當地造成啥影響沒?」……一時間網友們議論紛紛。
  • 研究發現人工誘導地震與天然地震「不可區分」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華盛頓記者林小春、駐舊金山記者徐勇報導:近些年來,由石油天然氣開採活動引發的人工誘導地震引起關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人工誘導地震與天然地震特徵大致相同、不可區分。這表明現有工具同樣能用來評估和降低人工誘導地震導致的危害。
  • 再談寵物螞蟻,這次詳細說說關於人工蟻巢的那些事
    寵物螞蟻一直都是極為冷門的小眾寵物,之前我寫了一篇寵物螞蟻入門指南的文章,並沒有什麼反響,但是我還是想將寵物螞蟻作為我常規選題的一部分,這篇呢,我打算詳細的說說關於人工蟻巢的一些問題。不管養哪種螞蟻,一個合適的人工蟻巢,肯定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廢話不多說,就直接切入正題。
  • 人工地震不是瘋狂科學家的實驗
    人們把地震列為最可怕的自然災害之一。 眾所周知,世界平均每年約有500萬次地震,約有5萬次地震能被人感覺到,約有100次地震可能造成破壞。 但很少有人知道,地震產生的地震波是目前能穿透整個地球的少數信號,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因此,地震學家、地質勘探者、工程師等許多專業人員研究出了人工地震的方法,在工程建設和科學研究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人工地震不是瘋狂科學家的試驗
    據了解,全球平均每年發生約500萬次地震,能被人們感覺到的地震約5萬次,可能造成破壞的地震約100次。但很少有人知道,地震產生的地震波是目前少量可以穿透整個地球的信號,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地球內部結構。為此,地震科學家、地質勘探員、工程師等許多專業人士研究出人工地震的方法,在工程建設、科研活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河南發生了「人工地震」?還會引發天然地震?來看官方解釋
    河南發生了「人工地震」?還會引發天然地震?,而這些地震是屬於「人工地震」,這消息是否是真的?河南當地媒體報導「人工地震」是什麼「黑科技」?會不會造成新的地震?對當地建築物會不會產生影響?資料顯示,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人工地震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近日發生在河南的人工地震對查明地球物理特徵、研究發震構造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