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地震不是瘋狂科學家的實驗

2021-01-20 中國荷都網

10月20日,美國阿拉斯加半島附近海域發生7.5級地震。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消息稱,地震引發了當地海嘯,但不會影響中國沿海地區。

地震是一個很多人都聞得到的詞。地震往往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可能引發火災、洪水、有毒氣體洩漏、細菌和放射性物質擴散,也可能引發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人們把地震列為最可怕的自然災害之一。

眾所周知,世界平均每年約有500萬次地震,約有5萬次地震能被人感覺到,約有100次地震可能造成破壞。

但很少有人知道,地震產生的地震波是目前能穿透整個地球的少數信號,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因此,地震學家、地質勘探者、工程師等許多專業人員研究出了人工地震的方法,在工程建設和科學研究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人工地震是了解地球的重要手段

地震波是在地球表面用人工方法激發的。地震波在地下傳播時,遇到不同介質性質的巖石界面,會有不同程度的反射和折射。研究人員在地表或深井中設置地震檢波器來接收這種地震波,接收到的地震波信號可以反映震源特徵、地震檢波器的位置以及地震波通過的地下巖層的性質和結構。通過轉換地震波信號,研究人員可以推斷地下巖層的性質和形狀。

為此,人工地震被廣泛應用於勘探領域,也常用於活斷層探測、核爆炸探測、火山活動探測等領域。

比如地震波會在成分不同的巖層(軟砂、粘土或硬巖)交界處反射折射,在斷層發生的地方,地震波能量會被斷層「吸入」,因此可以根據檢波器接收到的地震波能量的變化來測量斷層的位置。

早在1975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進入青藏高原,先後進行了9次人工地震試驗,成功獲取了地下100公裡範圍內的地殼和地幔結構信息,也是中國科技人員在青藏高原腹地收集的第一批有價值的地球物理資料。

2013年12月,日本研究人員還通過鹿兒島市櫻花島的人工地震探索地下巖漿狀態,以此來把握巖漿積壓的變化,幫助人們更好地預測火山爆發。

業內人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利用人工地震方法進行勘探活動具有精度高、解析度高、勘探廣度和深度大的優勢,因此利用人工地震方法勘探油氣資源遠優於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目前人工地震能達到的深度從幾十米延伸到幾十公裡。

人工地震勘探獲得的地質結構的清晰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解析度。所謂解析度,是指地震波數據對探測到的地質體和地層細節的反射程度。沿垂直方向能分辨的最薄地層的厚度為縱向解析度,而橫向解析度是指地震波沿水平方向能分辨的最小地質體的寬度。因此,有必要不斷優化地震波質量,提高解析度,以便更詳細地了解地層的結構和分布。

可以為應用場景選擇不同的激勵方法

王寶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多年來從事人工震源在地震探測中的應用研究。他說,人工製造地震有各種方法,各有利弊,研究人員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陸上地震勘探主要以炸藥為重點。這種勘探方法以爆發力強的炸藥為主要材料。被雷管引爆後,會在周圍介質中形成脈衝尖銳、頻率範圍寬的強力衝擊波。

雖然強衝擊波非常有利於觀察,但以炸藥為焦點的方法有天然的弊端,比如炸藥不適合在工業區和人口密集區使用,炸藥爆炸造成的汙染不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爆源適用性好,但對成孔要求高。不適合在鬆散乾燥的沙漠地區和鬆散礫石層成孔困難的情況下使用爆炸源。

由於諸多因素,這種曾經被業內認為「簡單、直接、好用」的人工地震方法,已經越來越少使用。

另外,常用的方法是用重錘作為震源激發地震,也有研究者將其歸為可控震源。具體方法是研究人員通過操縱機械裝置將重物高高託起,用巨大的衝力撞擊地面產生振動,通過持續的「重擊」產生小地震效應,並記錄相關數據。

這種方式產生的地震信號頻率可以人工調整,可以根據地表條件、淺層介質條件、響應特徵和勘探目標層深度選擇合適的激髮帶寬,有利於提高地震數據質量。

此外,可控震源垂直向下振動,輸出方向垂直向下,大部分能量向下傳遞,減少了反射和面波,避免了一些環境噪聲的影響。

但是這種方法雖然適用於陸地地震勘探,但由於體積較大,操作不便,更重要的是適用於解析度要求較低的地震勘探。

另一種是空氣槍源,也稱壓縮空氣源,利用壓縮空氣快速釋放產生巨大能量來刺激地震。具體方法是將高壓氣體(空氣)壓入槍膛,讓其在短時間內在槍口處釋放,從而產生強烈的衝力。

這類震源是典型的脈衝震源,其激發的地震波信號具有高頻、寬頻帶的特點,最適合於水域勘探活動。

相關焦點

  • 都希望地震越少越好,為何科學家還要進行「人工地震」實驗?
    簡單來說,人工地震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地震,或者更加準確一點來說,都是人類活動引起的,比方說當進行工業爆破的時候,巨大的爆炸聲會讓地面上的人都感到大地在顫抖。此外,地下核爆炸實驗等,也都會造成人工地震,研究者表示,在人類活動中,人工地震是很普遍的,包括大型水庫在蓄水的過程中,伴隨著高壓注水,會增加地殼的壓力,也同樣容易誘發地震。
  • 人工地震不是瘋狂科學家的試驗
    據了解,全球平均每年發生約500萬次地震,能被人們感覺到的地震約5萬次,可能造成破壞的地震約100次。但很少有人知道,地震產生的地震波是目前少量可以穿透整個地球的信號,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地球內部結構。為此,地震科學家、地質勘探員、工程師等許多專業人士研究出人工地震的方法,在工程建設、科研活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關於人工地震那些事
    根據震動性質不同,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 人工地震試驗!
    —喜歡就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人工地震不是瘋狂科學家的試驗
  • 給孩子的硬核科普:這些瘋狂實驗,科學家們不是瘋子,而是英雄
    如果有科學家這樣對你說:實驗不會很輕鬆,可能會疼得大叫,可能會懇求我停下。但你可以確信這種痛苦不會徒勞無功,將直接對知識進步的偉大事業做出貢獻。你要做實驗嗎?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否,面對實驗結果的不確定性,身心的疼痛,大家肯定不想做這樣的犧牲。
  • 蘇聯的瘋狂科學家,開展人猿雜交實驗,他成功了嗎?
    但是在生物實驗方面,國際上是有著嚴格規定的,不允許違背倫理道德。然而,前蘇聯的科學家卻瘋狂到了極致,他開展了人猿的雜交實驗。儘管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反對,但是蘇聯的高層對他卻十分支持。他的主要研究工作是人工授精。這一工作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他拯救了哪些瀕危動物。
  • 蘇聯的瘋狂科學家,開展人猿雜交實驗,他成功了嗎?
    但是在生物實驗方面,國際上是有著嚴格規定的,不允許違背倫理道德。然而,前蘇聯的科學家卻瘋狂到了極致,他開展了人猿的雜交實驗。儘管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反對,但是蘇聯的高層對他卻十分支持。蘇聯科學家名叫伊萬諾夫,他的父親是一名政府官員。家裡條件不錯,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伊萬諾夫十分聰明,他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
  • 科學家建議實施「地下明燈計劃」:製造人工地震監測地球內部
    科學家建議實施「地下明燈計劃」:製造人工地震監測地球內部 一提到地震,人們首先聯想到山崩海嘯,房倒屋塌,以及人員和財產的損失。
  • 提前20小時預知地震!科學家給動物裝傳感器,證實它們能感知地震
    2013年,在一次野外研究中,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們發現,當地震發生之前,原本喜歡白天出沒、夜晚活動較少的紅螞蟻,竟然開始突然喜歡在夜晚外出覓食,它們的這種異常行為一直持續到大地震發生之後。從這個時候開始,科學家們便開始進行相關的動物實驗了。
  • 研究發現人工誘導地震與天然地震「不可區分」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華盛頓記者林小春、駐舊金山記者徐勇報導:近些年來,由石油天然氣開採活動引發的人工誘導地震引起關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人工誘導地震與天然地震特徵大致相同、不可區分。這表明現有工具同樣能用來評估和降低人工誘導地震導致的危害。
  • 瘋狂實驗:改變人類歷史的偉大科學家
    1、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他一定是位瘋狂的科學家,看看他的頭髮就知道。作為20世紀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愛因斯坦通過相對論將物理學發展到了頂峰,並對引力場和量子理論做出了巨大貢獻。他還喜歡在無風的日子乘他的帆船漂洋過海,「這只是為了挑戰。」
  • 人工製造地震「看透」地球內部變化
    人工製造地震「看透」地球內部變化 2017-07-06 08:29包括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多個單位的科學家們在地球物理學家陳顒院士帶領下,通過氣槍震源人工製造地震,「照亮」地球內部來獲得數據,這些數據經過放大、記錄和分析,不僅讓我們越來越了解地球內部的情況,更能研究地球內部結構變化與地震、火山等災害發生時間、過程之間的關係。這一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 什麼是人工地震?
    地震,一個不再陌生的名字。但是大多數令我們恐懼的地震都是天然地震。除了天然地震之外,對我們生活更有益的是人工地震。人工地震,就字面意思而言,就是人造的地震,一般指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主要分為兩種:炸藥震源,例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等造成的振動;非炸藥震源,如機械撞擊、氣爆震源、電能震源、大型水庫等。
  • 瘋狂的實驗,科學家把黑猩猩當人類養,最後兒子卻很受傷
    人類科學理論的發展推動社會科技的進步,但是理論的出現也需要經過不斷的實驗驗證。尤其是早期科學家進行過很多瘋狂的實驗,現在來看爭議性很大,例如美國的科學家溫斯洛普·凱洛格曾收養一隻黑猩猩做實驗,把它和自己剛出生的兒子養在一起,無差別對待。當時也深受詬病,他想把黑猩猩變成「人類」,但結果卻是其兒子深受傷害。
  • 人工地震是怎麼回事
    我國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國家之一。根據地震史料記載,我國所有省份均曾發生過5級與5級以上的地震。地震分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類,天然地震是指自然界發生的地震現象。那人工地震是怎麼回事呢?  人工地震是由於人為活動,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還有打樁、爆破以及車輛通行,都可形成人工地震。
  • 人類進行過的十大瘋狂科學實驗
    科學家的很多科學實驗都是在理論依據相對比較充分的時候進行的,但也有一此研究人員為了某種目的會展開隱秘、瘋狂、不切實際的實驗。下面就看下在人類科學探索的歷程中,這些科學工作者進行過的瘋狂科學實驗。猛獁實驗黃禹錫韓國著名生物科學家,任職獸醫兼研究員,被認為是韓國人的驕傲。2006年被曝出違反生命倫理法,他通過現金交易,從俄羅斯黑幫那裡獲取一些瀕危生物的細胞,試圖克隆出瀕危生物朝鮮虎和猛獁象。然而許多專家對這個科學實驗嗤之以鼻,說它科學上行不通,道德上不負責。侏儒實驗帕拉塞爾蘇斯是16世紀的鍊金術及內科醫生,成績顯赫。
  • 趣味物理:一個瘋狂的「風箏實驗」
    天電傳奇// 一個瘋狂的「風箏實驗」及其他 //文/張虎崗瘋狂的「風箏實驗」1746年,英國倫敦一個叫柯林森的人,給他在美國的一位朋友寄送了一隻萊頓瓶,並在信中向他介紹了使用方法。富蘭克林使用萊頓瓶進行了許多科學實驗,在實驗中他看到了電火花,由此突然聯想到了「上帝之火」――雷電。
  • 濮陽、新鄉地震了? 別慌,是人工地震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孫煊哲通訊員劉臻文圖  「聽說剛剛發生地震了?」5月14日一大早,就有網友詢問。記者從省地震局獲悉,5月14日凌晨,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為了開展河南省地震構造探查項目,在濮陽、新鄉等地實施了人工地震作業,且已向當地政府、公安部門備案。
  • 濮陽、新鄉地震了?別慌,是人工地震
    探測人員在鑽井裝藥「聽說剛剛發生地震了?」5月14日一大早,就有網友詢問。記者從省地震局獲悉,5月14日凌晨,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為了開展河南省地震構造探查項目,在濮陽、新鄉等地實施了人工地震作業,且已向當地政府、公安部門備案。
  • 澳大利亞科學家的瘋狂實驗:每天被蚊子咬5000次
    據英國《太陽報》9月28日報導,最近,澳大利亞一科學家講述了自己正在進行的一項瘋狂實驗:每天讓數千隻蚊子咬他的胳膊,以研究一個致命的傳染性疾病。 這名科學家叫佩蘭·史多特羅斯,來自墨爾本大學,是一名傳染病方面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