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地震不是瘋狂科學家的試驗

2020-10-22 人民網四川頻道

10月20日,美國阿拉斯加半島海域發生7.5級地震,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消息表示,該地震已經引發局地海嘯,但不會對中國沿岸造成影響。

地震,是一個許多人聞之色變的詞。地震的發生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有可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洩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人們將地震列為最可怕的自然災害之一。

據了解,全球平均每年發生約500萬次地震,能被人們感覺到的地震約5萬次,可能造成破壞的地震約100次。

但很少有人知道,地震產生的地震波是目前少量可以穿透整個地球的信號,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地球內部結構。為此,地震科學家、地質勘探員、工程師等許多專業人士研究出人工地震的方法,在工程建設、科研活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人工地震是了解地球的重要手段

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發地震波,在地震波向地下傳播時,遇有介質性質不同的巖層分界面,地震波將發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與折射。研究人員在地表或深井中設置檢波器接收這種地震波,收到的地震波信號可以反映震源特性、檢波點的位置、地震波經過的地下巖層的性質和結構。研究者們通過對地震波信號進行轉化處理,就可以推斷出地下巖層的性質和形態。

正因如此,人工地震在勘探領域應用十分廣泛,也常用在活動斷層探測、核爆炸檢測、火山活動檢測等領域。

比如地震波在不同成分的巖層(鬆軟的沙子、粘土物質或堅硬的石質巖石)交接處會發生反射和折射,而發生斷層的地方,地震波能量就會被斷層「吸進去」,因此根據檢波器接收到的地震波能量變化就可以測出斷層的所在位置。

早在1975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進入青藏高原,先後進行了9次人工地震試驗,成功獲得了地下深達100公裡之內的殼、幔結構信息,這也是我國科技人員在青藏高原腹地採集的第一批寶貴的地球物理數據。

2013年12月,日本研究人員也在鹿兒島市櫻島上通過人工地震探尋地下巖漿狀態,以掌握巖漿積壓狀態的變化情況等,幫助人們更好地預測火山噴發。

業內人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利用人工地震方法進行勘探活動,具有高精度、高解析度、大探測廣度和深度等優點,因此運用人工地震方法勘探油氣資源遠勝於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現階段,人工地震所能達到的深度範圍從數十米延伸到數十千米。

由於人工地震勘探所獲取的地質構造的清晰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解析度的高低,所謂的解析度,指的是地震波數據對所探測的地質體和地層細節的反映程度,沿垂直方向能夠分辨的最薄地層的厚度即為縱向解析度,而橫向解析度則指地震波沿水平方向能夠分辨的最小地質體的寬度。因此,利用人工地震進行勘探必須不斷優化地震波質量、提高解析度,從而更詳細地了解地層的構造與分布。

針對應用場景可選用不同激發方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王寶善多年從事人工震源在地震探測中應用的研究。他表示,人工製造地震的方式比較多樣,也各有優劣,研究者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人工製造地震根據震源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有炸藥震源,如TNT炸藥或硝銨炸藥等;另外一種是非炸藥震源,如機械撞擊、氣爆震源、電能震源等。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期內,陸上地震勘探主要是以炸藥作為震源。這種勘探方式以爆炸力強的炸藥為主要材料,利用雷管引爆後,會在周圍介質中形成強大的、脈衝尖銳、頻率範圍較寬的衝擊波。

雖然強烈的衝擊波十分利於觀測,但是以炸藥為震源的方式有著天然的弊端,例如在工業區和人口稠密區均不宜使用炸藥,同時,炸藥爆炸帶來的汙染也不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炸藥震源適用性好,但對成孔有較高的要求,在疏鬆乾燥的沙漠地區和疏鬆礫石層成孔困難的情況不宜使用炸藥震源。

由於諸多因素限制,這一曾經在業內被認為「簡單直接好用」的人工地震方法,到現在已經用得越來越少了。

此外,常用的方法還有以重錘作為震源激發地震,也有研究者將其歸類為可控震源。具體方法是研究人員通過操控機械裝置將重物高舉,利用巨大的衝量來撞擊地面以產生震動,通過接連不斷地「捶打」製造出小型地震效果,並把相關數據記錄下來。

這種方式產生的地震信號的頻率可以人為調節,根據地表條件、淺層介質條件、響應特性和勘探目標層深度選擇合適的激發頻寬,有利於提高地震數據質量。

此外,可控震源是垂直向下振動,其輸出方向垂直向下,絕大多數能量向下傳遞,減少了反射和表面波,避免了某些環境噪音的影響。

然而,這種方式雖然適合陸地地震勘探,但由於這種激發裝置體積過大,操作並不方便,更重要的是其激發的地震波頻率較低,適合對解析度要求不高的地震勘探。

另一種採用較多的是空氣槍震源,又叫壓縮空氣震源,它是利用壓縮空氣迅速釋放產生巨大的能量來激發地震,具體做法是將高壓氣體(空氣)壓入槍膛,並讓其在短暫的瞬間在槍口釋放,產生很強的衝力。

這種震源是典型的脈衝震源,激發出的地震波信號具有頻率高、頻帶寬的特點,多適用於水域當中的勘探活動。(記者 李 豔)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相關焦點

  • 人工地震不是瘋狂科學家的實驗
    人們把地震列為最可怕的自然災害之一。 眾所周知,世界平均每年約有500萬次地震,約有5萬次地震能被人感覺到,約有100次地震可能造成破壞。 但很少有人知道,地震產生的地震波是目前能穿透整個地球的少數信號,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因此,地震學家、地質勘探者、工程師等許多專業人員研究出了人工地震的方法,在工程建設和科學研究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人工地震試驗!
    —喜歡就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人工地震不是瘋狂科學家的試驗
  • 都希望地震越少越好,為何科學家還要進行「人工地震」實驗?
    不過,想要搞清楚地震和控制它,就需要詳細掌握地球內部的機構,而人工地震,則可以模擬出自然地震所產生的地震波,幫助人類了解到地球內部。多年來,科學家、地質工程師等等,都在通過研究人工地震,來預防自然地震造成的影響,雖然看起來似乎「人工地震」非常的瘋狂,但是,它卻是造福人類的科學項目。
  • 關於人工地震那些事
    根據震動性質不同,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 十大瘋狂科學家:試驗結果讓人驚愕憎惡
    提到科學家應該是被人敬仰的。但是接下來的十位科學家卻是瘋狂的,所做之事令人驚愕、讓人憎惡。結果他沒有生病,但這並不是因為黃熱病不是傳染病,而是之後證實黃熱病是由血液直接傳染的,如被蚊子叮咬。
  • 沒想到吧,就在昨日凌晨,河南有一次人工地震
    河南省地震局官方微博「河南防震減災」發布消息說,這是一次人工地震施工,目的是開展河南省地震構造探查。確是地震不假。那麼,什麼是人工地震?為何要開展?人工地震有沒有破壞性呢?而非天然地震,又包含塌陷地震、誘發地震、人工地震,一般發生在地表淺層,震源深度通常為公裡。因此,人工地震,確實不同於我們平常所說的構造地震,簡單來說,是由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 其實,在這之前,人工地震已經屢見不鮮。
  • 科學家建議實施「地下明燈計劃」:製造人工地震監測地球內部
    科學家建議實施「地下明燈計劃」:製造人工地震監測地球內部 一提到地震,人們首先聯想到山崩海嘯,房倒屋塌,以及人員和財產的損失。
  • 十大瘋狂科學家 試驗結果讓人驚愕憎惡(組圖)
    儘管最後兩隻小狗都由於身體排異而死,但這並沒有阻止德米霍夫繼續他的試驗,在接下來的15多年裡,他又進行了19例這樣的試驗。  2、斯塔比斯·弗斯:喝黃熱病患者嘔吐物的醫生  在19世紀,在費城的一位醫生斯塔比斯·弗斯認為黃熱病並不是傳染病,為了證實他自己所言,他將黃熱病患者的嘔吐物塗在自己的傷口上,接著有喝下了這些嘔吐物。
  • 提前20小時預知地震!科學家給動物裝傳感器,證實它們能感知地震
    2013年,在一次野外研究中,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們發現,當地震發生之前,原本喜歡白天出沒、夜晚活動較少的紅螞蟻,竟然開始突然喜歡在夜晚外出覓食,它們的這種異常行為一直持續到大地震發生之後。從這個時候開始,科學家們便開始進行相關的動物實驗了。
  • 人工製造地震「看透」地球內部變化
    人工製造地震「看透」地球內部變化 2017-07-06 08:29包括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多個單位的科學家們在地球物理學家陳顒院士帶領下,通過氣槍震源人工製造地震,「照亮」地球內部來獲得數據,這些數據經過放大、記錄和分析,不僅讓我們越來越了解地球內部的情況,更能研究地球內部結構變化與地震、火山等災害發生時間、過程之間的關係。這一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 什麼是人工地震?
    地震,一個不再陌生的名字。但是大多數令我們恐懼的地震都是天然地震。除了天然地震之外,對我們生活更有益的是人工地震。人工地震,就字面意思而言,就是人造的地震,一般指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主要分為兩種:炸藥震源,例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等造成的振動;非炸藥震源,如機械撞擊、氣爆震源、電能震源、大型水庫等。
  • 人工地震是怎麼回事
    我國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國家之一。根據地震史料記載,我國所有省份均曾發生過5級與5級以上的地震。地震分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類,天然地震是指自然界發生的地震現象。那人工地震是怎麼回事呢?  人工地震是由於人為活動,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還有打樁、爆破以及車輛通行,都可形成人工地震。
  • 濮陽、新鄉地震了? 別慌,是人工地震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孫煊哲通訊員劉臻文圖  「聽說剛剛發生地震了?」5月14日一大早,就有網友詢問。記者從省地震局獲悉,5月14日凌晨,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為了開展河南省地震構造探查項目,在濮陽、新鄉等地實施了人工地震作業,且已向當地政府、公安部門備案。
  • 濮陽、新鄉地震了?別慌,是人工地震
    探測人員在鑽井裝藥「聽說剛剛發生地震了?」5月14日一大早,就有網友詢問。記者從省地震局獲悉,5月14日凌晨,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為了開展河南省地震構造探查項目,在濮陽、新鄉等地實施了人工地震作業,且已向當地政府、公安部門備案。
  • 震源深度若不是0千米 如何區分天然or人工?
    據央視新聞援引朝中社的報導,朝鮮剛剛宣布,朝鮮第一枚氫彈成功試驗。中國地震臺網測定的數據是:引發4.9級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因此可以排除是天然地震。那麼,如果地震發生在地下,地震學是如何判斷區分一個地震是天然的還是人工引發的呢?
  • ...人們的腦海中就一直充滿著瘋狂科學家和他們進行的恐怖試驗的...
    自從瑪麗-雪萊創作《佛蘭肯斯坦》之後,人們的腦海中就一直充滿著瘋狂科學家和他們進行的恐怖試驗的故事。但是有時候真實生活甚至比小說更加令人恐懼。從殭屍狗到心靈控制,這裡列舉的是一些曾經做過的最可怕試驗。
  • 自然災害越少越好,但是地震那麼危險,為什麼還要引發人工地震?
    ,我國經歷過很多場非常慘烈的地震災害,因此人們都希望地震這東西永遠都不要再光顧中國才好,然而這麼危險的自然災害,有時候卻並不是大自然自發產生的,甚至於有的時候還會人工引發一些地震,這究竟是在做什麼?其實這種人工地震有很多的分類
  • 15日凌晨漯河、開封、南陽地區將進行人工地震施工
    今天凌晨2點,安陽、鶴壁、新鄉等地區的小夥伴以為是自然地震虛驚了一場。因為很多都沒收到通知說明在進行人工地震施工。別急,還有下一場哦,直接上圖。15日凌晨人工地震施工通知小夥伴們收到通知是不是有好多問號?留言表示不理解,比如為什麼不在白天?
  • 人工地震是為了給地球做「CT」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孫煊哲實習生李靜雅通訊員劉臻張婷婷    1月6日2時00分在我省南陽市新野縣(疑爆)發生2.1級地震。「咱省還會發生地震?」「不知道地震對當地造成啥影響沒?」……一時間網友們議論紛紛。
  • 研究發現人工誘導地震與天然地震「不可區分」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華盛頓記者林小春、駐舊金山記者徐勇報導:近些年來,由石油天然氣開採活動引發的人工誘導地震引起關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人工誘導地震與天然地震特徵大致相同、不可區分。這表明現有工具同樣能用來評估和降低人工誘導地震導致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