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地震監測中心 了解地震「那些事」

2020-11-30 南寧晚報
    小記者認真發問,興致勃勃   本版圖片均由韋君蘭攝    小記者用心記錄不同儀器的特點    李栓老師認真回答小記者問題    小記者用心記錄

  地震是怎麼產生的?南寧市有發生過地震嗎?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的區別是什麼呢?工作人員是如何監測到地震發生的呢?11月8日,30名小記者受邀到南寧市地震監測中心採訪,帶著問題專門探尋關於地震的那些事。

  在此次採訪中,小記者了解到監測中心日常如何監測地震情況,還了解到地震監測也包括對動物進行觀測等地震「冷知識」。在隨後的採訪環節中,小記者們熱情高漲,圍著講解的李栓老師,一個接一個地詢問關於地震的知識。一個多小時的採訪結束後,小記者們收穫滿滿。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記者們的精彩習作吧。 

  學習地震知識 掌握自救方法

  ■小記者王睿宸 南寧市五裡亭一小

  11月8日是記者節,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南寧晚報的小記者有幸來到了位於新竹路14號的南寧市地震監測中心。

  上午9時,小記者們來到七樓的地震監測中心。在那裡,小記者們看到了許多精密的儀器,有測震儀、地震採集器、地震計等。小記者興致勃勃,紛紛湊上去觀察。監測中心的叔叔告訴小記者,如果用腳往地震計的附近剁兩聲,地震計所傳回來的數據就會投射到電腦上。聽到這,小記者紛紛嘗試跺腳,數據終端的平板電腦上,無線波動也十分頻繁。小記者們體會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地震」。

  隨後監測中心的叔叔告訴小記者們,地震計的原理是,地動脈信號經地震計轉化為電信號後,送入地震採集器並轉化為數字信息,該數字信息連同時間參數、站臺工作狀態參數通過數據傳輸設備送往臺網中心,臺網中心將接收到的數據進行匯集處理、儲存等。

  監測中心的叔叔還給小記者們講解了很多地震知識。比如說地震前井水會突然變臭、變渾濁,老鼠會搬家四處逃,貓兒躲得無影無蹤……每個家庭要做好防震準備,比如說經常關注地震的新聞,並且學習關於地震的知識,準備家庭應急包等。還要注意如果遇到地震,不要著急,千萬不能跳樓,也不能站在陽臺邊。如果在房間裡遇到地震,不幸被困住,想辦法把易碎物品全部挪到一邊,在形成一個三角地帶的地方躲避。一旦主震過去,立刻逃到空曠的地方。

  活動結束了,小記者們依然回味無窮。這次的活動不僅讓小記者們了解了有關地震的知識,還讓小記者們掌握了地震後如何逃生和自救的方法。 

  走進地震監測中心學習防震知識

  ■小記者陳米夏 南寧市月灣路小學

  11月7日上午9時,南寧晚報小記者團的小記者們到地震監測中心學習防震知識。

  地震監測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地球上每年大約可以發生500萬次地震,只是99%的地震等級太小,人體感覺不到。地震分為4個等級:藍色代表3級,黃色代表4級,橙色代表5~6級,紅色代表8級及以上。藍色和黃色是不容易被人們感知的,橙色和紅色則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

  地震監測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大地震前加密監測、地震預測和震後餘震觀察。監測中心主要的儀器設備有四個:太陽能發電機、數據處理器、流動臺和數字儀器。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小知識:海洋世界裡的魚在發生地震的時候會瘋狂地遊動,所以監測中心通過電腦觀察魚的變化也可以預測地震。

  在地震監測中心,小記者們對地震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學到了更多防震的知識。

  (韋君蘭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東營市地震監測中心在勝利街道勝景社區開展地震知識培訓
    原標題:東營市地震監測中心在勝利街道勝景社區開展地震知識培訓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4日訊 「發生地震時辦公場所如何避震?」11月3日下午,東營市地震監測中心組織志願者走進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勝利街道勝景社區,開展了「防震減災知識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為社區工作人員講解防震減災相關知識。「地震來了,在辦公場所是躲還是跑?」
  • 中央媒體走進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深入報導地震信息化建設成果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作為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務樞紐和地震監測預報預警的國家級業務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圍繞全國地震監測臺網數據的匯集、傳輸、處理、分析和服務等全流程業務鏈,初步構建了感知系統、信息資源、核心應用和智慧服務的新一代業務體系。
  • 數據告訴你關於地震監測預報那些事兒
    新華網北京5月11日新媒體專電(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任瑋)當前全球地震形勢如何?地震預測是否仍是未解難題?我國地震預測預報水平到底怎樣?……在我國第八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新華社記者對話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就熱點問題回應民眾關切,並用數據解讀我國地震活動特點、監測預報及災害防禦等相關工作。
  • 地震監測實現2分鐘自動定位
    ▲在流動臺網中心,工程師講解地震速報內容。科學家如何捕捉地震波,如何做到地震預警?在「5·12」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來臨前,5月8日,晨報記者走進江西省地震局,探訪了監測中心、預報中心等,了解省地震臺網如何布局,如何實現在2分鐘內可實現地震自動定位等情況。
  • 伊犁州地震監測中心積極推進恰普其海水庫地震監測臺網恢復運行
    為儘快恢復恰甫其海水庫地震監測臺網運行,為水庫提供地震安全保障,2019年10月以來,伊犁州地震監測中心多次電話並致函伊犁河流域開發建設管理局,提出恢復水庫地震監測臺網運行意見。2021年1月5日下午,伊犁州地震監測中心主任郭援軍及業務人員與到訪的伊犁河流域開發建設管理局恰普其海水庫範以田處長一行進行了座談,共同商議恰普其海水庫地震監測臺網恢復運行事宜。
  • 地震臺如何監測地震呢?從一口服役30年的老井裡了解前兆
    在「入地難」的情況下,地震臺是如何監測地震呢?如果將地球比作人類,地震監測就像給地球做「體檢」,時刻通過各種手段監測地球的「生命體徵」,如測震、形變、地磁、重力、地電、地下流體、強震動等方法。近日,記者分別到安陽、濬縣等地進行了探訪。
  • 揭秘地震監測全程:1.5級以上地震可精確定位
    防震減災專家為市民揭秘地震監測全程一臺位於地下兩米的「拾震器」時刻探測地下的「動靜」,這些「動靜」被地震數據收集器收集,並通過無線信號傳送到監測中心,經過工作人員分析,地震發生後最快5分鐘便可知道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震」了。
  • 小記者走進地震局 | 了解地震成因 掌握防護知識
    海嘯、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衝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區的破壞。遇到地震時如何自救?地震產生的原理和過程是什麼……12月20日,山東教育衛視小記者走進威海市地震局,幫助小記者了解地震前的預兆,地震發生後如何自救及互救。
  • 【地震】烏國地震監測中心:24小時內,塔國發生了三次地震!
    2021年2月14日,(杜尚別,夏冉譯)據「衛星通訊社」的消息稱,烏茲別克斯坦緊急情況部國家地震預後監測中心報導,塔吉克斯坦在2月12-13日期間,24小時內發生了第三次地震,震級為6.1,在杜尚別時間22:01(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7:01)記錄。
  • 廣西北海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組織召開2021年度廣西非重點地區地震...
    2020年10月27日,2021年度廣西非重點地區地震趨勢會商研討會在北海市數字地震觀測指揮中心召開。柳州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桂林市地震監測中心、梧州市地震監測中心、防城港市應急救援中心、賀州市應急管理局、來賓市應急管理局、崇左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桂林地震臺、梧州地震臺、北海地震臺、憑祥地震臺等13個單位共16名代表參加會議。合浦縣地震監測預報中心列席了會議。會議由北海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組織,特邀廣西地震監測預報專家、高級工程師、桂林地震臺臺長史水平到會指導。
  • 萊西市應急管理局地震監測中心舉辦地震宏觀觀測員業務培訓
    為增強地震宏觀觀測員工作責任感,提高觀測員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工作在地震監測預報中的積極作用,近日,萊西市應急管理局地震監測中心組織開展地震宏觀觀測員業務培訓,全市19個地震宏觀觀測點人員參訓。
  • 記者探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信息化助力提升監測速報
    河北唐山市中心震感強烈,天津、河北承德各縣區震感明顯,北京,河北廊坊、滄州,內蒙古赤峰、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與河北臨近地區,遼寧葫蘆島等地有震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自地震發生以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迅速持續向公眾報送震級,範圍等信息,這樣的效果是如何達到的?人民網帶您了解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信息化建設的情況。 提起地震臺網中心,你會想到什麼?
  • 浪潮助力寮國建設地震監測數據中心
    此次建設,為寮國引入先進的地震觀測技術,助其建立一個長期連續運行的地震監測臺網,同時培養地震監測技術專業人員和專業運維團隊,切實增進中老兩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也讓浪潮展現出中國品牌的實力與榮譽。項目背景三助寮國創造中國品牌中國援助寮國國家地震監測臺網和數據中心項目是繼寮國國家會議中心、寮國黨中央辦公樓之後,中方援助寮國的又一重要項目,包括15個地震臺站和數據中心,可監測出寮國全境內3.0級以上地震信息並進行實時發布,對寮國乃至東南亞地區預防地震災害風險、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具有重要意義。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地震海嘯信息:菲律賓地震沒有監測到海嘯
    據福建預警發布微信公號8月18日消息,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於2020年8月18日11時2分發布地震海嘯信息:2020年8月18日8時3分(北京時間),菲律賓薩馬島海域(12.01°N,123.96°E)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5.0千米(震級修訂)。
  • 人工智慧地震監測系統上線:2秒報出地震參數
    當地震發生的時候,地震波信號傳到地震臺網,據此得出地震震中、震級、發震時刻、深度、破裂機制等參數。地震監測如何做到「又快又準」是我國科學家長期以來重要的攻關方向。在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在各地震臺站,速報員們一刻不敢鬆懈,他們是實現「又快又準」的關鍵一環。「震情信息無小事,容不得一絲差錯,只能叮囑自己仔細再仔細。」
  • 地震是這樣監測的
    地震,是由於地殼運動、各大板塊相互擠壓碰撞破裂所產生的振動。這樣一個普遍的自然現象,卻給我們帶來不可磨滅的傷痛。為了減輕地震帶來的傷害,人類不斷地對地震進行著監測和研究。那麼,當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們是利用「地球的聽診器」——地震儀監測到地震的。
  • 涪陵氣田地震監測臺網項目驗收
    29863次閱讀 作者:謝江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11月18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近日,中國石化首個頁巖氣田專用地震監測臺網
  • 「縣地震監測中心」積極做好低溫惡劣天氣應對工作
    1月6日-1月7日,受強冷空氣影響,我縣將出現大風寒潮降溫天氣,莒南縣地震監測中心提前周密部署,積極加強防範和應對,確保做好地震監測安全防範和應對工作。一是加強地震監測,及時做好預警,及時了解當地氣象部門預報的天氣變化趨勢,加強監測各觀測點周圍環境變化,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做好防範工作。二是加強地震觀測點日常維護管理工作,對全縣各觀測點儀器進行全面檢查,查看觀測點外接、內接線路狀況,確保儀器運行正常。
  • 關於地震監測預報
    這裡規定,「全國性的地震長期預報和地震中期預報,由國務院發布」,但是實際上我們是不發布長期預報和中期預報的,發布的是一定時間的地震危險區。比如,我國2007年發布了24個重點防區,11個重點城市是可能發生地震的危險區。因此,建議這些地方也進行更正,不然也會對公眾造成混亂。郭鳳蓮委員說,第19條第2款,「專用地震監測臺網和強震動監測設施的建設資金和運行經費,由建設單位承擔。」
  • 居民打井抽水,地震監測數據長期異常 地震監測臺:向上打了報告沒下文
    地震發生後,及早檢測到,及早向社會報告,能挽救許多人的生命。提高地震監測的準確性非常重要,為此山東專門出臺條例加強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5月7日晚7:00,山東廣播電視臺《問政山東》第50期開播,山東省地震局局長倪嶽偉走進演播室,節目關注了地震監測數據受影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