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打井抽水,地震監測數據長期異常 地震監測臺:向上打了報告沒下文

2021-01-10 齊魯網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7日訊 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地震發生後,及早檢測到,及早向社會報告,能挽救許多人的生命。提高地震監測的準確性非常重要,為此山東專門出臺條例加強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

5月7日晚7:00,山東廣播電視臺《問政山東》第50期開播,山東省地震局局長倪嶽偉走進演播室,節目關注了地震監測數據受影響的問題。

作為全省最重要的地震臺之一---泰安基準地震臺,卻遇到了一個容易導致地震監測失準的問題。

泰安基準地震臺始建於1966年,是全國24個基準地震臺之一,也是建國後在山東省境內建立的第一個地震臺站。主要負責監視山東及華北地震活動性,為地震預測提供準確、可靠、連續的觀測資料。

但是,從2014年5月起,地震臺的研究人員發現,臺站內地殼形變觀測儀觀測的數據出現異常波動。

研究人員介紹,這種異常波動不僅影響日常數據分析,還會進一步影響地震預報。

根據《泰安市地震局關於我市地震監測臺站分布地點及保護範圍的公告》,觀測井保護範圍根據觀測井觀測含水層和周圍水文地質條件,周圍1至5公裡內禁止地下水開採或注水。然而實際上,附近居民區的水井與觀測井的距離遠不足一公裡。

泰安基準地震臺工作人員介紹有的水井有150米深,抽水量很大,只要一抽,一分鐘之內,地震臺這邊就有反應。

發現幹擾來源後,泰安基準地震臺的工作人員當時就找到了泰安市泰山林業科學研究院和紅門景區家屬院,要求他們停止打井抽水。但這樣一來,附近居民和研究院的日常用水卻成了難題。

那麼,為什麼泰山林科院和紅門景區家屬院一直沒有通上自來水呢?

4月28號,記者找到了泰安市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說一個是地勢高,管道過不去,再一個要繞過地震臺。

泰安基準地震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6年他們就曾把問題反映給了泰安市自來水公司和泰安市政府,但後來就沒有下文了。

泰安基準地震臺是山東唯一的國家級基準臺站,但現在它的監測數據卻受到外部因素幹擾,問題怎麼解決呢?山東省地震局局長倪嶽偉回答,目前來看一年中大概有三個月的時間會對地震預測產生影響。針對這個問題,節目之後將立即推動和泰安市政府協商,把問題儘量儘快解決。

閃電新聞記者 丁宏娟 王雪 穆廣輝  報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記者帶你探秘地震監測,看安丘地震臺如何實時把脈地球動態
    每天至少行走幾萬步是地震測量人員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除了在當地定點水準測量,我市其他縣市區以及淄博市9處跨斷層水準測量場,都是由安丘地震臺的工作人員完成的,每月出差一周進行野外測量是常事。地震監測是一個持續性的工作,需要長期堅持。或許一天的數據看不出什麼,但每天堅持收集數據,經過長期積累,就能發現規律,為專家研判地震活動信息提供基礎資料。
  • 四川實施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規定
    第七條 縣級以上地震工作部門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地震監測設施的分布地點、觀測環境的保護範圍及其變化情況,及時報告所在地人民政府,通報同級公安、國土、規劃等有關部門。  第八條 新建或者擴建地震臺(站)、地震觀測站(點)、地震遙測臺網的規劃和計劃,縣級以上地震工作部門應當及時報告地震監測設施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通報同級公安、國土、規劃等有關部門。
  • 人工智慧地震監測系統上線:2秒報出地震參數
    人工智慧地震監測系統上線2秒報出地震參數,它比速報員更快近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5.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距離震中較近的定日縣、拉孜縣居民都有震感。地震的監測和風險防範問題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
  • 地震監測實現2分鐘自動定位
    省地震局監測中心工程師寧洪濤介紹道,該氡檢測平臺實驗室是全國地震重點實驗室,也是省地震局自主設計建設完成,是地震系統流體專業第一個專業氡儀器檢測實驗室,配備有1臺國內一流的氡室和多臺進口的PQ2000PRO多參數脈衝電離室測氡儀等先進設備。目前,全國地震監測臺網共有200多個氡觀測點,通過長期連續監測地下水中氡濃度異常變化,服務地震分析預報工作。
  • 關於地震監測預報
    我認為它還是在地震預報預測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力量。因為從我們國家的情況看,幅員遼闊,專業的地震預測臺網、臺站比較少,群眾的群測群防可以彌補專業臺網不足的情況,特別是群測群防是最直接的經驗,宏觀的異常現象在臨震前才能感覺到。專業預報是中長期比較有效,臨震是群測群防比較有效。
  • 地震臺如何監測地震呢?從一口服役30年的老井裡了解前兆
    在「入地難」的情況下,地震臺是如何監測地震呢?如果將地球比作人類,地震監測就像給地球做「體檢」,時刻通過各種手段監測地球的「生命體徵」,如測震、形變、地磁、重力、地電、地下流體、強震動等方法。近日,記者分別到安陽、濬縣等地進行了探訪。
  • 浪潮助力寮國建設地震監測數據中心
    此次建設,為寮國引入先進的地震觀測技術,助其建立一個長期連續運行的地震監測臺網,同時培養地震監測技術專業人員和專業運維團隊,切實增進中老兩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也讓浪潮展現出中國品牌的實力與榮譽。項目背景三助寮國創造中國品牌中國援助寮國國家地震監測臺網和數據中心項目是繼寮國國家會議中心、寮國黨中央辦公樓之後,中方援助寮國的又一重要項目,包括15個地震臺站和數據中心,可監測出寮國全境內3.0級以上地震信息並進行實時發布,對寮國乃至東南亞地區預防地震災害風險、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具有重要意義。
  • 地震是這樣監測的
    地震,是由於地殼運動、各大板塊相互擠壓碰撞破裂所產生的振動。這樣一個普遍的自然現象,卻給我們帶來不可磨滅的傷痛。為了減輕地震帶來的傷害,人類不斷地對地震進行著監測和研究。那麼,當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們是利用「地球的聽診器」——地震儀監測到地震的。
  • 數據告訴你關於地震監測預報那些事兒
    新華網北京5月11日新媒體專電(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任瑋)當前全球地震形勢如何?地震預測是否仍是未解難題?我國地震預測預報水平到底怎樣?……在我國第八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新華社記者對話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就熱點問題回應民眾關切,並用數據解讀我國地震活動特點、監測預報及災害防禦等相關工作。
  •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地震監測概況及科學發展戰略
    具體表現為:1、對地球進行大規模的、多學科的調查,建立地球資料庫;2、對自然災害可能發生的地區以及對公民可能造成的危害和風險進行科學評估;對自然災害進行長期監測,以便及時探測和報告自然災害;協助聯邦、州和地方政府應對大災的緊急情況;提供科學信息,將自然災害對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3、對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和可利用性進行科學評估;
  • 涪陵氣田地震監測臺網項目驗收
    29863次閱讀 作者:謝江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11月18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近日,中國石化首個頁巖氣田專用地震監測臺網
  • 【特稿】結緣地震監測一位七旬老人的40載堅守
    「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前,單靠我獨自一人一天要完成這麼多點的監測,顯然不可能,因此大部分觀測點的數據監測是在當地找人配合完成的。」王建榮說。  每天早上6時多出門,先去看看磁偏角觀測室附近有沒停靠車輛(車輛停靠會影響數據觀測),然後來到辦公室打開電腦,查看相關觀測點有無新的數據傳來。
  • 廣西北海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組織召開2021年度廣西非重點地區地震...
    2020年10月27日,2021年度廣西非重點地區地震趨勢會商研討會在北海市數字地震觀測指揮中心召開。柳州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桂林市地震監測中心、梧州市地震監測中心、防城港市應急救援中心、賀州市應急管理局、來賓市應急管理局、崇左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桂林地震臺、梧州地震臺、北海地震臺、憑祥地震臺等13個單位共16名代表參加會議。合浦縣地震監測預報中心列席了會議。會議由北海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組織,特邀廣西地震監測預報專家、高級工程師、桂林地震臺臺長史水平到會指導。
  • 中國推進地震臺站改革 構建四級監測預報業務架構
    —省地震臺—中心站—一般監測站」四級監測預報業務架構,實現地震臺站業務全面轉型升級,有力支撐地震監測預報業務現代化建設。  近日印發的《中國地震局黨組關於推進地震臺站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上述目標,強調聚焦監測預報主責主業,深化地震臺站改革,為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根據四級監測預報業務架構,國家地震臺牽頭組織全國地震監測預報業務,承擔全國地震速報、預報、預警工作,產出和對外發布地震監測預報專業產品信息。建立完善全國地震臺站業務運行的技術規範與標準並組織實施。
  • 走進地震監測中心 了解地震「那些事」
    南寧市有發生過地震嗎?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的區別是什麼呢?工作人員是如何監測到地震發生的呢?11月8日,30名小記者受邀到南寧市地震監測中心採訪,帶著問題專門探尋關於地震的那些事。   在此次採訪中,小記者了解到監測中心日常如何監測地震情況,還了解到地震監測也包括對動物進行觀測等地震「冷知識」。在隨後的採訪環節中,小記者們熱情高漲,圍著講解的李栓老師,一個接一個地詢問關於地震的知識。
  • 保護地震監測環境,人人有責
    地震觀測環境是指地震監測設施能夠正常工作所要求的周圍環境,是由保證地震監測設施正常發揮工作效能的周圍各種因素的總體構成。用於記錄地震活動和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的各類地震觀測儀器和設備,需要在能夠排除各種幹擾因素並準確地接收、記錄到真實地震信息的環境下工作。
  • 內江新增7個流動地震臺 地震監測預警能力進一步提高
    近日,四川省地震局在內江市威遠縣鎮西鎮、新店鎮安裝布設7個流動地震臺,對該區域地震活動進行加密觀測。本次布設的7個流動地震臺,將與該區域內已有的10個省級流動臺站共同組成流動地震監測臺網,進一步減小地震監測誤差,提高對該地區地震監控的能力和成震機理的認識。
  • 涪陵氣田地震監測臺網項目通過驗收
    ');}-->   人民網重慶11月20日電 近日,中國石化首個頁巖氣田專用地震監測臺網-----涪陵頁巖氣田地震監測臺網項目通過重慶市地震局組織的專家組評審驗收。基於「誰開發、誰負責、誰保護」的原則,江漢油田按照重慶市地震局有關文件要求,組織油田相關部門和涪陵頁巖氣公司、物探研究院成立專班,安全高效推進涪陵頁巖氣田地震監測臺網項目建設。
  • 中國科大團隊首創人工智慧全自動地震監測系統
    紅色三角符號代表雲南省境內地震臺,藍色三角符號代表四川省境內地震臺,圓圈是該系統自動報出的地震位置。該系統中國地震實驗場試用了一年,1-2秒時間報出所有地震震源參數。  目前,系統的研發團隊正在與日本、土耳其、墨西哥等地震頻發的國家地震監測機構探討交流合作推廣計劃。  當地震發生的時候,地震波信號傳到地震臺網,地震專業人員採用理論算法處理地震數據,得出地震震中、震級、發震時刻、深度、破裂機制等參數,迅速做出公眾通報,為防震減災提供重要的科學信息。
  • 地震前兆監測——地下流體
    地下流體前兆異常產生的機理是多樣的。簡單地說,在地震及其他構造活動中,異常的產生是由於含流體的巖石產生彈性變形、裂隙發育、斷層擴展以及發生破裂,導致「巖-水-氣」系統平衡破壞的結果。眾所周知,水庫蓄水、深井高壓注水和油田注水等都可以誘發地震。而地下流體含有的許多化學組分,亦對巖石的強度產生顯著的化學腐蝕作用,從而促進斷層的蠕動和地震的發生。綜上可知,地震前地下流體出現明顯的異常變化是有它的必然性和客觀性的。所以,利用地下流體方法預測地震的物理依據是十分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