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震監測環境,人人有責

2020-12-05 瀟湘晨報

什麼是地震觀測環境?

地震觀測需要地面、地上、地下一定的環境條件作為保障,使人文活動對觀測不產生幹擾。這些都屬於觀測環境的範疇。

地震觀測環境是指地震監測設施能夠正常工作所要求的周圍環境,是由保證地震監測設施正常發揮工作效能的周圍各種因素的總體構成。用於記錄地震活動和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的各類地震觀測儀器和設備,需要在能夠排除各種幹擾因素並準確地接收、記錄到真實地震信息的環境下工作。

例如,測震儀器(地震儀)記錄地震波信號,要求地震臺(站)附近一定範圍內不能有人為振動源(如爆破、各類機動車輛、各類機械生產的振動等),以免影響儀器正常工作,或是因背景地噪動掩蓋了地震信息。地磁儀、地電儀觀測的是地球的磁場、電場信號,要求臺址附近一定範圍內不能有影響儀器正常工作的人為磁場和電場幹擾(如車輛、電纜電器設備、大量鐵磁性物體等)。在地殼形變、重力測量點周圍一定範圍內不得施工、堆放物品。在地震觀測用井(泉)附近或相通含水層不得大量取水和汙染水源等。

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範圍是怎樣劃定的?

地震觀測環境受法律保護,它是根據觀測手段的技術需要劃定的一定範圍的物理空間。

保持符合觀測要求的觀測環境長期穩定,為防震減災工作和地震科學研究提供可靠的觀測數據,是地震觀測的基本要求。為了保障地震觀測不受各種各類幹擾源的影響,2004年9月1日,國務院頒布的《地震監測管理條例》中對相關要求做出了規定。為了更好地貫徹實施條例,國家標準GB/T 19531—2004《地震臺站觀測環境技術要求》分4部分提出了測震、電磁觀測、地殼形變觀測和地下流體觀測的環境要求,具體規定了相關技術指標及其測試方法。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要求,是地震技術系統建設中臺網組建和觀測站點選址以及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保護的主要依據。

地震觀測環境具體地又可分為內環境和外環境兩類。所謂內環境,是指儀器工作地點附近的環境,一般指觀測系統特別是觀測儀器放置處的小環境。為了確保其符合法規和技術標準的要求,一般在觀測站點選址建設時就採取了必要措施,力求在觀測實施過程中,確保其環境參數的變化在可以控制的技術指標範圍內。所謂外環境,是指觀測站(點)以外的周圍空間,一般是指人為活動可能對地震觀測過程造成不利影響的一定空間範圍環境。在觀測站(點)建設過程中,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要求,採取必要的規避措施或技術手段來保障觀測站(點)符合環境要求。當觀測站(點)建成後,如果附近要建其他各種工程設施,其選址和施工必須遵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符合技術標準的要求,或者退讓,或者採取必要的技術手段,使可能的幹擾源處於要求的空間範圍之外,以保障地震觀測不受各種幹擾影響。

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範圍,是指地震監測設施周圍不能有影響其工作效能的幹擾源的最小區域。地震觀測環境應當按照觀測手段、儀器類別以及幹擾源特性綜合劃定保護範圍,通常用幹擾源距地震監測設施的最小距離劃定地震觀測環境保護區。這些最小距離的要求,在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技術標準中予以規定。對於在法律、法規、規章和技術標準中沒有明確規定的有關地震觀測環境保護最小距離的一些幹擾源,如建築群、無線電發射裝置等,則通過縣級以上地震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國家標準GB/T 19531—2004《地震臺站觀測環境技術要求》規定的測試方法和相關指標進行現場實測確定。

關於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法律法規有哪些?

從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由國家地震局制定《關於保護地震臺站觀測環境的暫行規定》至今,經過幾十年的法律制度體系建設,我國已經建立了從國家到省級再到市級的地震監測環境保護三級法律制度體系。

其法律淵源包括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既有調整我國防震減災領域各方面社會關係的綜合性法律規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又有《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等專門性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規定

第二十三條:國家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毀損、拆除或者擅自移動地震監測設施。地震監測設施遭到破壞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採取緊急措施組織修復,確保地震監測設施正常運行。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危害地震觀測環境。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劃定地震觀測環境保護範圍,並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

第二十四條: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應當避免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造成危害。

建設國家重點工程,確實無法避免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造成危害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的要求,增建抗幹擾設施;不能增建抗幹擾設施的,應當新建地震監測設施。

對地震觀測環境保護範圍內的建設工程項目,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依法核發選址意見書時,應當徵求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的意見;不需要核發選址意見書的,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依法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或者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時,應當徵求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的意見。

同時,《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明確規定:禁止佔用、拆除、損壞下列地震監測設施:

(一)地震監測儀器、設備和裝置;

現代地震儀

(二)供地震監測使用的山洞、觀測井(泉);

地震觀測山洞中放置著精密儀器

(三)地震監測臺網中心、中繼站、遙測點的用房;

地震臺網中心用房

(四)地震監測標誌;

「中國地震科學臺陣探測」項目濟南觀測點的標誌

(五)地震監測專用無線通信頻段、信道和通信設施;

地震應急指揮通信車

(六)用於地震監測的供電、供水設施。

【來源:四川省地震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四川實施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規定
    省長:張中偉二○○三年一月三十日  第一條 為了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保障地震監測預報工作的順利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國務院《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規定。
  •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盤點那些因大自然發威造成的經典災難片!
    今天荔枝帶大家盤點下那些因大自然發威造成的經典災難片:(保護環境,珍惜資源,人人有責)《唐山大地震》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捲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整個紐約陷入冰河的包圍中的故事。《龍捲風》美國60年代,一場恐怖的龍捲風暴襲擊了喬一家,喬的父親為了保護家人而被風暴捲走。幼年的經歷促使喬長大後成了一名專業研究龍捲風的氣象專家。時至九十年代,喬射擊的龍捲風探測儀製造成功,並和前夫一同追風。
  • 省市聯動開展水庫地震臺網、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保護執法檢查
    11月25日-26日,為進一步強化水庫地震臺網運行維護,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及觀測環境,保障地震監測預報工作順利進行,按照年初監管計劃,四川省地震局、雅安市應急管理局組成聯合檢查組,由省地震局監測預報和科技處副處長王雙洪、雅安市防震減災服務中心副主任周劍波帶隊,對雅安市水庫臺網及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開展了聯合執法檢查
  • 四川省市聯動開展水庫地震臺網、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保護執法...
    為進一步強化水庫地震臺網運行維護,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及觀測環境,保障地震監測預報工作順利進行,按照年初監管計劃,11月下旬,四川省地震局、雅安市應急管理局組成聯合檢查組,由省地震局監測預報和科技處副處長王雙洪、雅安市防震減災服務中心副主任周劍波帶隊,對雅安市水庫臺網及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開展了聯合執法檢查
  • 保護環境 人人有責——惠濟區城市管理局垃圾分類宣傳剪影
    為了使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到愛護環境的隊伍中來,培養他們從小養成把生活垃圾分類的習慣,鞏固加強垃圾分類隊伍,踐行垃圾分類我先行的思想。在惠濟區城市管理局和迎賓路街道辦的指導下,河南愛分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與迎賓路辦事處香山社區,在金窪學前班,開展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為主題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 全面簡單的了解地球的環境,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通過近代地震探測得知,從地表往下直到地球中心的內部層也主要有3個。它猶如一個雞蛋,最外薄層為地殼,由各種矽酸鹽類巖石組成;其下為厚厚的地幔,由鎂地球圈層鐵質和金屬硫化物和氧化物組成,其中上部有層巖石呈熔融狀的軟流圈;地球中心部分為地核,主要為鎳鐵質,又分為外核和內核,外核為液態,內核為固態。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地殼、大氣和水的接觸地帶。
  • 環保手抄報資料:保護地球,人人有責!
    >環保手抄報資料:保護地球,人人有責!——電力持續短缺、煤炭供應緊張、石油價格飆升、天然氣出現季節性短缺、環境汙染程度加深……巨大的能源供需矛盾和環保壓力迫使我們必須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道路。如果使用更加環保的菜籃子和布袋子購物買菜,那麼不但減少了塑料製品對環境的汙染,而且節約了資源。德國年輕人正以挎 布袋購物為榮,讓我們也來追隨這種 「綠色時尚」吧。  第五: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環境的保護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
  • 居民打井抽水,地震監測數據長期異常 地震監測臺:向上打了報告沒下文
    地震發生後,及早檢測到,及早向社會報告,能挽救許多人的生命。提高地震監測的準確性非常重要,為此山東專門出臺條例加強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5月7日晚7:00,山東廣播電視臺《問政山東》第50期開播,山東省地震局局長倪嶽偉走進演播室,節目關注了地震監測數據受影響的問題。
  • 馬仕健呼籲大家垃圾一定要分類 保護地球人人有責
    近日,全球都在提倡進行垃圾分類,作為一名頗具正能量的影視歌多棲大愛藝人,馬仕健寫詩並錄製視頻,呼籲大家進行垃圾分類,保護地球,人人有責!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只有我們齊心協力才能夠有一個健康的地球村,保護環境迫在眉睫,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垃圾產生,而我們如何對其進行處理,能夠讓這些垃圾起到最大的作用,讓其變廢為寶至關重要,這關乎到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水,我們所擁有的綠水青山。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去維繫。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的製造者。
  • 中科院完成汶川地震十年遙感動態監測 —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完成汶川地震十年遙感動態監測科研人員基於十年間多時相、海量衛星數據,以及高空遙感飛機及無人機獲取的航空觀測數據,對震區生態環境恢復、城鎮災後重建等進展成效進行了系統分析。 項目對汶川地震災區重大滑坡和泥石流狀況進行監測和評估發現,截至2018年,各大型滑坡群的滑坡體植被覆蓋恢復整體狀況良好,已從初始發育階段向穩定狀態轉化,且滑坡活動強度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 走進地震監測中心 了解地震「那些事」
    南寧市有發生過地震嗎?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的區別是什麼呢?工作人員是如何監測到地震發生的呢?11月8日,30名小記者受邀到南寧市地震監測中心採訪,帶著問題專門探尋關於地震的那些事。   在此次採訪中,小記者了解到監測中心日常如何監測地震情況,還了解到地震監測也包括對動物進行觀測等地震「冷知識」。在隨後的採訪環節中,小記者們熱情高漲,圍著講解的李栓老師,一個接一個地詢問關於地震的知識。
  • 關於地震監測預報
    王學求(全國人大代表)說,草案第3章有個理念的問題需要改變,現在第3章的標題是「地震監測預報」,但是「預報」是非常困難的,是做不到的,但是這裡如果寫了「預報」(Forcast),就會給百姓造成錯覺,公眾可能會認為你能夠預報,但是不預報或者是預報出來了不進行發布,因此,汶川地震,老百姓對我們的意見也是很大的。因此建議將草案第3章的標題改為「地震監測與預警」。
  • 《保護環境》小學生作文閱讀帶音頻
    保護環境「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段標語在公園、廣場等地方都隨處可見,但是遵守這個規則的人少之又少。   據說科學家發現近一百年來全球氣溫逐漸變暖,近二十年來又是這百年中最暖的。全球氣候變暖,究其原因是由於人們不愛護環境,任意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所以,我們為了美好的生活一定要保護環境。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生態環境部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6月2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肖建軍出席發布會,向媒體介紹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和生態環境監測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 關於發布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標準】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防治電磁輻射環境汙染,改善環境質量,規範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工作,現批准《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並予發布。
  • 四川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與科技處副處長王雙洪率隊到寶興開展地震...
    11月25日,四川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與科技處副處長王雙洪率四川省地震局、雅安市防震減災服務中心聯合檢查組一行14人,到寶興縣開展水庫地震臺網、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聯合檢查。檢查組首先與寶興華能公司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對寶興磽磧水庫地震監測臺網建設和強震動設施運維提出了明確要求,併到磽磧水庫進行了實地檢查。檢查組與縣應急管理局主要負責人、縣防震減災服務中心相關分管同志進行了座談,對寶興地震監測工作和視頻會商系統改造項目進行了指導,充分肯定了寶興在地震監測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績。檢查組還實地查看了磽磧、蜂桶寨地震預警基準站完工情況和鄧池溝綜合觀測臺地震監測設備運行情況。
  • 浪潮助力寮國建設地震監測數據中心
    此次建設,為寮國引入先進的地震觀測技術,助其建立一個長期連續運行的地震監測臺網,同時培養地震監測技術專業人員和專業運維團隊,切實增進中老兩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也讓浪潮展現出中國品牌的實力與榮譽。項目背景三助寮國創造中國品牌中國援助寮國國家地震監測臺網和數據中心項目是繼寮國國家會議中心、寮國黨中央辦公樓之後,中方援助寮國的又一重要項目,包括15個地震臺站和數據中心,可監測出寮國全境內3.0級以上地震信息並進行實時發布,對寮國乃至東南亞地區預防地震災害風險、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具有重要意義。
  • 涪陵氣田地震監測臺網項目通過驗收
    ');}-->   人民網重慶11月20日電 近日,中國石化首個頁巖氣田專用地震監測臺網-----涪陵頁巖氣田地震監測臺網項目通過重慶市地震局組織的專家組評審驗收。基於「誰開發、誰負責、誰保護」的原則,江漢油田按照重慶市地震局有關文件要求,組織油田相關部門和涪陵頁巖氣公司、物探研究院成立專班,安全高效推進涪陵頁巖氣田地震監測臺網項目建設。
  • 地震是這樣監測的
    地震,是由於地殼運動、各大板塊相互擠壓碰撞破裂所產生的振動。這樣一個普遍的自然現象,卻給我們帶來不可磨滅的傷痛。為了減輕地震帶來的傷害,人類不斷地對地震進行著監測和研究。那麼,當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們是利用「地球的聽診器」——地震儀監測到地震的。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生態狀況監測(試行...
    廳字〔2017〕2 號)   《關於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廳字〔2019〕48 號)   《關於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環辦監測〔2020〕9 號)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環辦生態〔2017〕48 號)   3 術語與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