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實施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規定

2021-01-07 搜狐網
四川實施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規定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03日08:59  四川在線-四川日報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

  第167號

  《四川省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規定》已經2002年12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86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

  省長:張中偉二○○三年一月三十日

  第一條 為了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保障地震監測預報工作的順利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國務院《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地震監測設施,是指國家、省、市(州)、縣(市、區)及企業和單位內部的地震臺(站)、地震觀測站(點)、地震遙測臺網以及與地震監測有關的設施、設備。

  本規定所稱地震觀測環境,是指保障地震監測設施得以正常發揮工作效能的一定範圍內各種因素的總體。

  第三條 地震監測設施所在地的各級人民政府負有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的責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地震工作部門)對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的保護工作,負責監督、檢查、指導和協調。

  各級國土、建設、公安、交通、水利、電力、電信、廣播電視、旅遊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的保護工作。

  第四條 地震監測設施的保護範圍:(一)地震臺(站)內的地震監測儀器設備、設施;(二)地震臺(站)外的觀測用山洞、儀器房、觀測井(水點)、井房、觀測線路、通信設施、供電設施、供水設施、專用堤壩、專用道路、避雷裝置及其附屬設施;

  (三)地震遙測臺網接收中心的觀測設備、設施;(四)地震遙測臺網的中繼站、遙測點觀測用房、地震傳輸設備、供電設備及其附屬設施;

  (五)地震GPS觀測站(點)及其附屬設施;(六)地形變、地磁、重力、地電測線和測點的測量標誌及其保護設施、測量場地以及專用道路等。

  第五條 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範圍,是指地震監測設施周圍不能有影響其工作效能的幹擾源的最小區域。

  幹擾源距地震監測設施的最小距離見附件;未列入附件的,由縣級以上地震工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通過現場實測或者按國家有關規定確定。

  第六條 各級地震工作部門或單位應當根據附件的規定和上級地震工作部門確定的各種幹擾源的最小允許距離,對各自管理的地震監測設施劃定其觀測環境保護範圍,並按規定在適當位置設置保護標誌或採取保護措施。

  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保護標誌由省地震工作部門統一制定格式。

  第七條 縣級以上地震工作部門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地震監測設施的分布地點、觀測環境的保護範圍及其變化情況,及時報告所在地人民政府,通報同級公安、國土、規劃等有關部門。

  第八條 新建或者擴建地震臺(站)、地震觀測站(點)、地震遙測臺網的規劃和計劃,縣級以上地震工作部門應當及時報告地震監測設施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通報同級公安、國土、規劃等有關部門。

  新建和擴建地震臺(站)、地震觀測站(點)、地震遙測臺網,應當徵得建設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規劃部門同意,並按照國家有關地震臺(站)觀測規範的要求選址,避開各種幹擾源。

  第九條 在地震觀測環境保護範圍內確需施工或者進行其他可能對地震監測設施造成幹擾影響活動的,應當將相關情況在3日前告知當地地震工作部門或者地震監測設施使用單位,以便地震工作部門或者地震監測設施使用單位採取相應措施。

  第十條無人值守的地震臺(站),地震遙測臺網以及其他地震監測設施,應當由擁有該監測設施的單位委託所在地鄉級以上人民政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個人負責保護。當事人雙方應當籤訂《地震監測設施委託保管書》,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一條 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應當避免對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造成危害;確實無法避免造成危害的,建設單位應當事先徵得縣級以上地震工作部門同意,並採取下列措施後,方可建設:

  (一)增建抗幹擾工程,確保地震監測設施發揮正常工作效能。所增加的工程建設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

  (二)拆遷地震監測設施,由地震監測設施使用單位負責辦理拆遷手續,建設單位承擔拆遷、新建地震監測設施的全部費用。在新的地震臺(站)、地震遙測臺網正常開展工作滿1年後,原地震臺(站)、地震遙測臺網方可拆除;因建設工作確需提前拆除地震臺(站)、地震遙測臺網的,應當由建設單位報請國務院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批准。

  拆遷、新建地震監測設施,國土、建設、規劃等有關部門應當及時辦理審批手續。

  第十二條 禁止下列危害、破壞地震臺(站)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的行為:

  (一)進入地震臺(站)進行影響地震監測工作的活動,或者拆除、損壞、違規移動地震臺(站)建築、設備、設施;

  (二)在地震臺(站)觀測環境保護範圍內進行爆破、採石、設置振動設施或者堆放金屬物品;

  (三)在地電布極區、地磁觀測環境保護範圍內埋設金屬管道或者電纜、堆放金屬重物、架設高壓輸電線或者變電設施、線路,以及切斷、損壞觀測線路和地下設施;

  (四)破壞、汙染觀測井(水點)或者在地震觀測環境保護範圍內打井同層抽水或者注水;

  (五)在地形變和地磁的觀測墩至觀測標誌之間以及在觀測標誌周圍設置有礙測量、觀測的障礙物、幹擾物;(六)在GPS、遙測地震觀測環境保護範圍內架設高壓輸變電設施、線路,設置無線電發射裝置、電磁輻射裝置;(七)危害、破壞地震臺(站)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的其他行為。

  第十三條 禁止擅自移動、損毀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保護標誌、地震測量標誌,禁止在距地震測量標誌50米範圍內施工或者進行可能妨害其工作效能的其他活動。

  第十四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一條第一款,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對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徵得同意並採取相應措施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四十三條規定處理。

  第十五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的,地震監測設施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地震工作部門有權制止,並責令限期改正;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對有關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違反本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地震臺(站)發現破壞、危害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的行為時,應當予以制止;制止無效時,應當立即向當地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或者上級地震工作部門報告。因不及時採取制止措施造成觀測事故的,由上級地震工作部門追究有關責任人的失職責任。

  第十七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等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八條 為本單位服務的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 本規定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附件:地震監測設施距幹擾源最小距離表










相關焦點

  • 四川省市聯動開展水庫地震臺網、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保護執法...
    為進一步強化水庫地震臺網運行維護,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及觀測環境,保障地震監測預報工作順利進行,按照年初監管計劃,11月下旬,四川省地震局、雅安市應急管理局組成聯合檢查組,由省地震局監測預報和科技處副處長王雙洪、雅安市防震減災服務中心副主任周劍波帶隊,對雅安市水庫臺網及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開展了聯合執法檢查
  • 省市聯動開展水庫地震臺網、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保護執法檢查
    11月25日-26日,為進一步強化水庫地震臺網運行維護,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及觀測環境,保障地震監測預報工作順利進行,按照年初監管計劃,四川省地震局、雅安市應急管理局組成聯合檢查組,由省地震局監測預報和科技處副處長王雙洪、雅安市防震減災服務中心副主任周劍波帶隊,對雅安市水庫臺網及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開展了聯合執法檢查
  • 保護地震監測環境,人人有責
    地震觀測環境是指地震監測設施能夠正常工作所要求的周圍環境,是由保證地震監測設施正常發揮工作效能的周圍各種因素的總體構成。用於記錄地震活動和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的各類地震觀測儀器和設備,需要在能夠排除各種幹擾因素並準確地接收、記錄到真實地震信息的環境下工作。
  • 關於地震監測預報
    如海上地震我們可能不能預報,但對地震誘發海嘯要幾十分鐘,甚至十幾小時才能波及陸地,所以完全可以發布預警。預警在現階段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預報是做不到的。我建議在法律上應該給公眾一個信心,應改為「地震監測和預警」,也是比較科學合理的。草案第29規定,「國家對地震預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其中的「預報」也應該改為「預警」。
  • 河南省地震預警管理辦法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地震預警系統的規劃與建設、地震預警信息發布與處置、宣傳教育與應急演練、設施與觀測環境保護以及其他相關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地震預警,是指地震發生後,通過地震預警系統向可能遭受地震破壞或者影響的區域提前發出警報信息。地震預警系統包括地震監測系統、通信傳輸系統、信息處理系統、信息服務系統。
  • 山西省地震應急救援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及時、高效應對地震災害事件,減輕地震災害損失,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規範地震應急與救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和《山西省防震減災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 居民打井抽水,地震監測數據長期異常 地震監測臺:向上打了報告沒下文
    地震發生後,及早檢測到,及早向社會報告,能挽救許多人的生命。提高地震監測的準確性非常重要,為此山東專門出臺條例加強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作為全省最重要的地震臺之一---泰安基準地震臺,卻遇到了一個容易導致地震監測失準的問題。
  • 地震災害應急監測中,它可以發揮大作用!
    通過多種衛星的協同觀測和綜合應用可實現對重大地震災區主要損毀要素、次生災害和安置帳篷等時空分布信息的動態監測,進一步將遙感監測與地面調查手段相結合,可對地震災害的態勢和損失進行全面分析和綜合評估。自2008年國家減災中心在四川汶川地震中第一次大規模使用衛星遙感技術開展地震監測評估以來,隨著我國衛星遙感技術的迅速發展、衛星數據資源不斷豐富,地震應急監測技術和產品體系不斷發展完善,目前已經初步形成從衛星數據獲取、監測分析到產品服務的衛星遙感地震應急動態監測業務體系。
  • 中科院完成汶川地震十年遙感動態監測 —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完成汶川地震十年遙感動態監測全面評估震區生態環境恢復進程   日前,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發布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動態監測報告
  • 蘆山地震七周年啟示①|雅安實現地震三要素自動向公眾推送
    「傷口」:雅安、成都、樂山、眉山、甘孜、涼山、德陽等市州32個(市、區)受災,受災面積18682平方千米,受災人口218.4萬人,遇難196人,失蹤2人,受傷14785人,房屋大量倒塌,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和供水、供氣等市政設施不同程度受損,交通受阻,通訊中斷,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嚴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
  • 測繪局、地震局通報汶川地震地形變化監測結果
    [2008-09-03 14:11:29]         [李維森]根據《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為準確掌握地震對震區及周邊地區和青藏板塊地形變化的影響,準確掌握地震對國家測繪基準基礎設施、國家地震基礎設施造成的影響,為災後恢復重建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於2008年5月下旬至7月中旬,共同組織實施了汶川地震地形變化監測與分析工作。
  • 頁巖氣開採誘發地震?這裡有四川和北美的差異
    中石油東方物探水力壓裂微地震監測專家餘剛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解釋說:「我們在四川做了大量的實際數據採集,水力壓裂產生的微裂縫水平方向延伸一兩百米,高度一般延伸幾十米,整個被改造體積在地殼尺度上範圍很小。這些微破裂的位移都是毫米級的,壓裂的應力也很有限。而4級地震這麼大的破壞,錯位都是幾十個釐米,起碼得好多個原子彈的能量才能引發這一場地震。」
  • 地震觀測技術發展暨現代地震監測儀器設備展開幕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全面總結和展示我國地震觀測發展進程和主要成果,激發地震局廣大地震科技工作者致力於地震監測技術進步的熱情,地震觀測技術發展暨現代地震監測儀器設備展於2009年9月27日在北京隆重開幕。
  • 市地震測報中心2020年總結2021年工作安排 - 伊春
    充分發揮地震部門和地震臺站的作用,以科學嚴謹的作風和紮實細緻的工作做好年度震情跟蹤研判。當遇地震宏觀前兆時,及時進行核實,並按著規定上報省局,深入細緻地協助完成調查分析工作。3、對伊春地震監測臺網的數據進行整理。編寫了《伊春市2020年度地震目錄》,按時完成了向省地震中心報送地震觀測報告。整理2020年度的觀測資料,對資料進行了整理和保存。
  • 四川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與科技處副處長王雙洪率隊到寶興開展地震...
    11月25日,四川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與科技處副處長王雙洪率四川省地震局、雅安市防震減災服務中心聯合檢查組一行14人,到寶興縣開展水庫地震臺網、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聯合檢查。檢查組首先與寶興華能公司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對寶興磽磧水庫地震監測臺網建設和強震動設施運維提出了明確要求,併到磽磧水庫進行了實地檢查。檢查組與縣應急管理局主要負責人、縣防震減災服務中心相關分管同志進行了座談,對寶興地震監測工作和視頻會商系統改造項目進行了指導,充分肯定了寶興在地震監測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績。檢查組還實地查看了磽磧、蜂桶寨地震預警基準站完工情況和鄧池溝綜合觀測臺地震監測設備運行情況。
  • 地震監測手段和方法
    目前應用於地震監測的主要手段及方法有以下幾種:  1)測震:記錄一個區域內大小地震的時空分布和特徵,從而預報大地震。人們常說的「小震鬧,大震到」,就是以震報震的一種特例。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小震鬧」並不一定導致「大震到」。
  • 地震科普|你對「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了解多少?
    「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根據觀測到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數據,對未來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進行預測,由政府統一向社會發布的地震預測意見。根據時間尺度的不同,地震預報可分為5個階段: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臨震預報和主震後餘震預報。
  • 中國大部分地區地震監測能力達2.5級 國內地震2分鐘速報
    中國地震局 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8日在北京召開的2021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上獲悉,「十三五」時期,中國地震監測能力大幅提升,全國大部分地區地震監測能力達到2.5級,其中首都圈1.0級,東部地區2.0級。國內地震實現2分鐘自動速報。
  • 北京市地震應急預案(簡本)
    (10)市市政管委:負責組織專業隊伍對城市公共設施進行搶險與緊急恢復,負責本系統地震次生、衍生災害的預防與處置,配合市衛生局做好災區的環境衛生防疫工作。負責協調區縣政府結合城市環境整治開展的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  (11)市交通委: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本市道路、地鐵及有關設施的搶修與恢復,保障交通路線的暢通。
  • 四川36條政策支持「8.8」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
    省級財政統籌中央和省級相關資金對州縣給予包幹補助支持。  債券資金支持。將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修復保護管理、景區道路建設、旅遊服務設施建設等重建項目債券作為我省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專項債券發行試點。  建立大九寨文化旅遊產業振興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