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秘震級最大深源地震

2021-01-09 科學網

 

今年5月24日,鄰近俄羅斯的鄂霍次克海發生震源深度為610公裡的8.3級強震。中美地震學者的研究表明,這一深源地震釋放出大約36兆噸TNT炸藥爆炸的能量,相當於約2300個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威力,創下震級和能量釋放最高紀錄。

 

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中國在讀博士生葉玲玲及其美國同事,19日在《科學》期刊上報告說,他們利用全球數百個地震臺站記錄的數據,分析了今年5月發生的鄂霍次克海深源地震,發現該地震釋放出了有記錄以來空前強大的能量。

 

此前震級和能量釋放最大的深源地震是1994年的8.2級玻利維亞地震,其震源深度達635公裡。與之相比,上述鄂霍次克海深源地震釋放的能量是前者的3倍。

 

分析結果顯示,此次鄂霍次克海地震的破裂速度約為每秒4公裡,在長約180公裡、寬約50公裡的斷層面(即巖石之間的破裂面)上發生了平均約2米的滑動,最大滑動位移達10米左右。葉玲玲對新華社記者說:「這是目前觀測到的破裂最長的深源地震。」

 

深源地震是指發生在地表以下400公裡到700公裡的地震,一般發生在俯衝板塊內。地球上有記錄以來的最深地震發生在地下約700公裡處。由于震源較深,這類地震對地表產生的危害較小,其地震發生機制及地震破裂發展過程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目前一般認為深源地震的發生可能與流體、熔融或者礦物「相變」有關。葉玲玲對記者說:「此次地震破裂過程以剪切滑動為主,與淺層地殼中發生的地震很相似。很難想像在610公裡深巖石的壓力(2萬個大氣壓)下,兩塊巖石能像地表一樣在斷層面上發生滑動。」

 

研究人員通過對比發現,此次鄂霍次克海深源地震與1994年玻利維亞深震在破裂速度、能量和應力釋放等方面存在顯著不同,可能是由它們所對應的俯衝板塊的年齡和溫度不同所致。俯衝到鄂霍次克海下方的太平洋板塊較冷,而玻利維亞地震所對應的俯衝板塊溫度較高,產生了較多的黏性變形並耗散了更多能量。

 

研究人員還猜測,鄂霍次克海地震可能發生在已存在的斷層面上。這一斷層曾發生淺層地震,之後該斷層隨著俯衝的太平洋板塊以每年大約8釐米的速度,從千島群島-堪察加海溝下插到了鄂霍次克海下方。

 

葉玲玲說,儘管他們不清楚這場地震是如何開始的,但發生深源地震的俯衝板塊內應力分布情況,可能與造成巨大災害的淺源地震有密切聯繫,對深源地震的研究有助於深入理解地震發生和進一步發展的條件。(來源:新華網 林小春)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美研究者揭秘震級最大深源地震
    中美地震學者的研究表明,這一深源地震釋放出大約36兆噸TNT炸藥爆炸的能量,相當於約2300個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威力,創下震級和能量釋放最高紀錄。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中國在讀博士生葉玲玲及其美國同事,19日在《科學》期刊上報告說,他們利用全球數百個地震臺站記錄的數據,分析了今年5月發生的鄂霍次克海深源地震,發現該地震釋放出了有記錄以來空前強大的能量。
  • 日本發生罕見深源八級地震
    原標題:日本發生罕見深源八級地震   科技日報北京5月30日電 (記者張蓋倫 陳瑜)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30日19時23分在日本小笠原群島地區(北緯27.9度,東經140.5度)發生8.0級地震,震源深度690千米。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嘯預警中心根據此次地震信息判斷,本次地震不會引發海嘯。
  • 俄羅斯發生迄今最大深源地震—新聞—科學網
    俄羅斯發生迄今最大深源地震 通常,位於這個深度的巖石溫度很高,因此難以在地震中快速破裂,相反,它們的變形速度較慢,這就像熱蠟會流動,而冷蠟會破碎一樣。但是在位於日本以北和俄羅斯堪察加半島以西的鄂霍次克海的下面,這裡的海床——曾是古太平洋地殼的一部分——正在向亞歐大陸下方俯衝。 這塊地殼的下降速度足夠快——每年約8釐米,從而保持了足夠低的溫度,能夠在大深度處斷裂。
  • 黑龍江林口縣地震無明顯震感原因 深源地震是什麼資料介紹
    1月2日,黑龍江省林口縣發生6.4級地震。記者從林口縣委和當地應急辦了解到,由於本次地震屬於深源地震,林口縣城並無明顯震感,目前還未接到人員傷亡的報告。  據國家地震臺網測定,1月2日12時22分,林口縣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約580千米。  什麼是深源地震嗎?
  • 黑龍江6.4級地震為何無震感?專家:系深源地震
    「這次地震是深源地震,能量傳遞到地面時已經很微弱,地震儀器可以觀測到,但人的感覺很小,幾乎感受不到。之後即使再有小震餘震,也不會影響到地面,無需恐慌。」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副所長李山有解釋,「林口縣所處區域恰好是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匯區域,是我國深源地震頻發地區。深源地震一般不會造成較大災害。」
  • 黑龍江6.4級地震為何無震感?專家:系深源地震,無需恐慌
    專家:系深源地震,無需恐慌 李麗雲/科技日報 2016-01-03 11:35 來源:澎湃新聞
  • 科學家首次發現破裂速度超快的深源地震
    美國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員11日報告說,他們第一次在地球深部發現了破裂速度超快的地震,其破裂速度高達每秒8公裡,約是音速的23倍。這一發現將有助於了解深源地震的發生機制,並更好地評估某些斷層的危害。  這一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
  • 吉林7.2級深源地震解密 能量相當於300顆原子彈
    地震來得突然,卻在預料之中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位於吉林省東部,依長白山,傍日本海,自然資源豐富。多年來,州人民政府一直沒有放鬆對地震災害的監測研究工作。境內有兩個地震臺,8個縣市均設有地震地下水觀測站,工作人員持續不斷觀測水位。  一個月前,琿春地震觀測井的水位曾有異常變化,引起了地震工作者的警覺。
  • 中俄交界處 發生6.5級深源地震
    據《法制晚報》報導昨日9時13分,在中國吉林與俄羅斯交界(北緯42.6度,東經130.8度)發生了6.5級地震記者昨天早晨從吉林省地震局獲悉,距離震中最近的是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琿春市,由於該地震屬深源地震,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記者在百度「地震吧」裡看到,哈爾濱的網友反映家裡的燈晃了3下,還有吉林伊通的網友反映有震感,大概是在9時15分。
  • 應該知道的地震常識
    應該知道的地震常識   (1)有關構造地震的幾個概念  震源 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也稱震源區。它是一個區域,但研究地震時,常把它看成一個點。
  • 6度設防,發生5.4級地震!烈度和震級到底是啥關係?
    一般把震源深度小於60km的地震稱為淺源地震;60~300km的稱為中源地震;大於300km的稱為深源地震。我國發生的絕大部分地震都是淺源地震,一般深度為5~40km。例如,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震源深度為11km;1999年9月21日的臺灣大地震,震源深度僅為1.1km;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源深度為14km。
  • 天天學普地||地震的強度——地震的震級
    地震震級(magnitude)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個量,為地震的基本參數,是通過測量地震波中的某個振相的振幅來獲取的。震級標度的方法有多種,以芮氏規模(ML)為常用。芮氏規模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F.Richter於1935年研究加州地震時,以地震釋放的能量為依據,依次確定出震級與能量的關係。
  • 地震的發生和種類
    (二)地震的分類  1.根據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又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  構造地震――由於地殼深處巖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四川省的天然地震幾乎全部屬於構造地震。
  • 蒙古發生6.8級地震 有史以來最大震級之一
    蒙古國發生6.8級地震:房屋搖晃有明顯震撼,民眾拍下室內情況。中國地震臺網測定,12日05時32分在蒙古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發生蒙古國北部的科夫斯格湖,距離蒙古國與俄羅斯邊界55公裡。6.8級地震為當地有史以來最大震級之一。
  • 實驗研究:深遠地震或由地幔中礦物成分相變引發
    原標題:研究人員以實驗揭示深源地震起因 法美研究人員聯合發表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深源地震的發生很可能由地幔中的礦物成分發生相變引發。 深源地震是指震源深度超過300公裡的地震,一般發生在俯衝板塊內。地球上有記錄以來的最深地震發生在地下700多公裡處。
  • 黑龍江地震屬於深源地震 當地暫無傷亡報告
    【此次屬於深源地震 當地暫無傷亡報告】記者從當地消防部門了解,地震時當地沒有反應,目前也沒有人員傷亡報告。據介紹,此次地震是由板塊下壓引起,這裡是我國少有的深源地震區,歷史上也發生過多次較大地震,均未造成災害。
  • 地震小知識:地震的種類有哪些?
    地震小知識:地震的種類有哪些? 來源:東方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8-09-30 14:48:25 地震也是有區分的,按照地震等級和破壞程度不同,可以有多重劃分。
  • 地震的震級和烈度劃分
    地震研究部門在報導某地區發生的地震時,往往要冠以發生了XX級的地震,烈度達到X度等等。地震的震級和烈度並不是一回事。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裡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在實際測量中 ,震級則是根據地震儀對地震波所作的記錄計算出來的。
  • 地震的震級是怎樣判定的
    有的地震可以摧毀高樓大廈,有的卻讓人一點感覺都沒有,直到新聞上報導或地震局發布消息,才被知曉。同時,在新聞上看到的有關地震的消息,報導裡提到的「XX級」地震,這裡的「級」指的便是震級。震級是指地震震源釋放能量的等級,通常用字母M表示。釋放的能量越大,震級數字越大,反之亦然。
  • 地震冷知識丨震級為負值的地震
    有震級為負值的地震嗎?解答:有。我們知道地震是地下能量的一種正常釋放,能量釋放不為負,但是,一個真實發生的地震,芮氏規模卻有可能是負值。芮氏規模是由兩位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地震學家裡克特和古登堡於1935年提出的一種震級標度,是目前國際通用的地震震級標準。它是根據離震中一定距離所觀測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並且考慮從震源到觀測點的地震波衰減,經過一定公式,計算出來的震源處地震的大小。我們要明白,最早提出震級概念的美國地震學家裡克特定義的零級地震不是沒有地震,而是指某種特定大小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