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學普地||地震的強度——地震的震級

2021-02-25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地震震級(magnitude)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個量,為地震的基本參數,是通過測量地震波中的某個振相的振幅來獲取的。震級標度的方法有多種,以芮氏規模(ML)為常用。

芮氏規模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F.Richter於1935年研究加州地震時,以地震釋放的能量為依據,依次確定出震級與能量的關係。規定標準地震儀在震中距100km處所測得的水平向最大記錄振幅(以微米計)的常用對數為該地震的震級。例如,水平向最大振幅為10mm(104μm)時,其對數值為4,則該地震的震級為4級。如最大振幅為1μm,則震級為0級,零級地震的能量為6.3*104J。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採用芮氏規模作為地震的衡量單位。

地震的大小取決於地震釋放的能量,釋放的能量越大,地震的震級越高。目前已知最強地震的芮氏規模是9.5級,其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7000顆廣島型原子彈釋放的能量。震級與釋放能量的關係是對數關係。5級以上地震能造成破壞,3.5級以下的地震在一般情況下不能為人為所感覺。

地震的破壞程度涉及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烈度等綜合性因素的共同效果。如1960年2月29日摩洛哥某市發生5.8級地震,但因其震源淺,破壞力大,致使四層以上的樓房全部倒塌。而日本海溝經常發生7級以上地震,但因其震源深,對地面上的破壞力並不大。

相關焦點

  • 地震的震級與烈度
    地震震級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級表示,根據地震時釋放的彈性波能量大小來確定震級,我國一般採用芮氏規模。震級每相差1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差約30倍。根據不同強度地震的破壞能力,震級進—步劃分為5個級別。
  • 雙語閱讀:地震的「震級」
    雖然地震無法準確預報,我們還是應該對地震多些了解,才能在關鍵時刻自救逃生。今天我們了解一下地震的強度,即「震級」。   地震的強度(magnitude)一般按照芮氏規模(Richter Scale)劃分,它是將震級範圍從1到10的一種對數標度,用以表現地震放出的能量總數,是根據美國地震學家Charles Francis Richter 命名的。
  • 地震的震級是怎樣判定的
    有的地震可以摧毀高樓大廈,有的卻讓人一點感覺都沒有,直到新聞上報導或地震局發布消息,才被知曉。同時,在新聞上看到的有關地震的消息,報導裡提到的「XX級」地震,這裡的「級」指的便是震級。震級是指地震震源釋放能量的等級,通常用字母M表示。釋放的能量越大,震級數字越大,反之亦然。
  • 地震的震級和烈度劃分
    地震研究部門在報導某地區發生的地震時,往往要冠以發生了XX級的地震,烈度達到X度等等。地震的震級和烈度並不是一回事。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裡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在實際測量中 ,震級則是根據地震儀對地震波所作的記錄計算出來的。
  • 新愛爾蘭發生地震:震級5.8級,遇到地震怎麼辦?
    中新網5月18日電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5月18日06時37分在新愛爾蘭地區(南緯4.61度,東經152.98度)發生5.8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延伸閱讀:遇到地震時應該怎麼辦?2.人多先找藏身處學校,商店,影劇院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亂,應立即躲在課桌,椅子或堅固物品下面,待地震過後再有序地撤離。教師等現場工作人員必須冷靜地指揮人們就地避震,決不可帶頭亂跑。3.遠離危險區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
  • 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級?它們是一回事嗎?
    ONE 什麼是地震的震級? 地震的震級是衡量地震本身強度的一把尺子,一般用字母M表示,可以由地震波的振幅或地震矩的大小來表徵。 美國的裡克特和古登堡在1935年提出以地震波最大振幅的常用對數來計算震級標度,國際上稱為芮氏規模。
  • 地震冷知識丨震級為負值的地震
    有震級為負值的地震嗎?解答:有。我們知道地震是地下能量的一種正常釋放,能量釋放不為負,但是,一個真實發生的地震,芮氏規模卻有可能是負值。芮氏規模是由兩位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地震學家裡克特和古登堡於1935年提出的一種震級標度,是目前國際通用的地震震級標準。它是根據離震中一定距離所觀測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並且考慮從震源到觀測點的地震波衰減,經過一定公式,計算出來的震源處地震的大小。我們要明白,最早提出震級概念的美國地震學家裡克特定義的零級地震不是沒有地震,而是指某種特定大小的地震。
  • 地震震級與烈度
    震級是表示地震大小的,而烈度是表示地震時地面破壞程度的。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對於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在不同的地區,烈度的大小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烈度。地震好比一顆炸彈爆炸,炸彈的爆炸威力好比是地震的震級,炸彈爆炸對周圍的破壞程度好比地震烈度。在距炸彈爆炸點近的地方,破壞就大;遠的地方,破壞就小。地震烈度也是如此。
  • 新聞背景:四種不同的地震震級(ML、MS、MB、MW)
    地方性震級ML是用1秒左右的S波(或Lg)的振幅來量度地震的大小,體波震級Mb是用1 秒左右的地震體波振幅來量度地震的大小,體波震級MB是用5 秒左右的地震體波振幅來量度地震的大小,面波震級MS是用淺源地震的20 秒左右的面波振幅量度地震的大小。
  • 工程地質知識:地震震級與地震烈度是什麼
    1)地震震級震級是對地震強度大小的度量,與所釋放的能量大小有關,釋放的能量(E)越大,震級(M)就越高。兩者的關係為:logE=11.8+1.5M。2)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時一定地點的地面震動強弱程度的尺度,是對該地點範圍內的平均水平而言。地震烈度不僅與震級有關,還和震源深度、距震中距離以及地震波通過的介質條件(巖石性質、地質構造、地下水埋深)等多種因素有關,一般情況下,震級越高、震源越淺、距震中越近,地震烈度就越高。
  • 史上最大震級的地震:1960年智利9.5級大地震
    1960年5月22日下午3時11分,南美洲智利大地劇烈地顫動起來,這是20世紀全球發生的震級最大的地震,震級達9.5級,震中烈度可達Ⅻ度。其後兩天之內,在南緯36°至48°之間,沿海岸南北長1400km的狹長地帶,發生上百次強烈地震,其中超過8級的3次,超過7級的10次。地震造成5700人死亡,幾十萬座房屋被徹底摧毀。
  • 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的區別
    一、地震震級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 新聞背景: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震級和烈度
    新聞背景: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  地球上的地震有強有弱。用來衡量地震強度大小的尺子有兩把,一把叫地震震級;另一把叫地震烈度。舉個例子來說,地震震級好象不同瓦數的日光燈,瓦數越高能量越大,震級越高。烈度好象屋子裡受光亮的程度,對同一盞日光燈來說,距離日光燈的遠近不同,各處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樣。  地震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
  • 地震等級劃分,芮氏規模
    地震等級的劃分,國際上一般採用美國地震學家查爾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賓諾古騰堡於1935年共同提出的地震等級劃分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芮氏規模規模。地震級別是地震時,釋放能量多少的一種度量值。芮氏規模規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為底數,選擇距離震中100千米的距離為標準。芮氏規模規模每增一級,能量釋放約增加了32倍。芮氏規模釋放的能量按照幾何倍數增加,具體的能量釋放有一個明確的計算公式。這種複雜的計算公式對一般人來講並不實用,那麼我們用TNT 來比較形象的表述一下。
  • 從日本熊本地震傷亡看「震度」 與震級不同
    原標題:從日本熊本地震傷亡看「震度」   新華社東京4月18日電 日本是地震多發國,但每次地震發生時,大規模傷亡並不多見。這次九州熊本縣7.3級地震,死傷人數較多,關鍵在於地震的震度非常高。   震度與震級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 地震的活動概況及震級和烈度
    (2)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從印度、尼泊爾經緬甸至我國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區,越帕米爾高原,經中亞細亞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和環太平洋地震帶,以上兩個地震帶釋放的能量,約佔全球所有地震釋放能量的98%。中國的地震分布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
  • 生活地理 | 地震中的震級與烈度是怎麼一回事?
    在關於地震的相關信息中,大家可能對震級震烈傻傻的分不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震級和震烈是什麼樣的不同?地震時所釋放的能量可以根據地震儀記錄的地震波來測定。世界上常用「芮氏規模」標準區分地震震級。「芮氏規模」最初由地震學家查爾斯·裡克特1935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發明的。裡克特提出按照地震儀器探測到的地震波的振幅將地震分級。
  • 近期雲南還會發生較大震級地震嗎
    還未從魯甸地震的悲傷中走出,雲南便突如其來地再次遭遇景谷地震,人們不禁要問:震級高於魯甸地震為何傷亡反而小了?為什麼雲南又地震了?景谷和魯甸兩次地震有何關係?網傳地震與月全食有關聯是真的嗎?近期雲南還會發生較大震級地震嗎? 1 景谷地震為何傷亡小?
  • 蒙古發生6.8級地震 有史以來最大震級之一
    蒙古國發生6.8級地震:房屋搖晃有明顯震撼,民眾拍下室內情況。中國地震臺網測定,12日05時32分在蒙古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發生蒙古國北部的科夫斯格湖,距離蒙古國與俄羅斯邊界55公裡。6.8級地震為當地有史以來最大震級之一。
  • 這個特殊的日子,一起認識地震、了解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巖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房搖地動。我國使用的的震級標準是國際通用震級標準,叫「芮氏規模」。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在不同的地方會表現出不同的強度,即地震烈度。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響,天津市地震烈度為八度,北京市烈度為六度,再遠到石家莊、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