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震震級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震級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裡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通常把小於2.5級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級地震叫有感地震,大於4.7級地震稱為破壞性地震。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0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900倍。目前人類有記錄的地震的最高震級是8.9級,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一顆1800萬噸炸藥量的氫彈,或者相當於一個100千瓦的發電廠40年的發電量。中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裡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
二、地震震級
地震烈度是根據人對地震的感覺和地面及地面上建築物等受到的破壞程度確定的,是指地震活動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築物的破壞程度。同樣是7.8級的地震,震源在地下深處,其破壞力就小,震源距離地表近,其破壞力就大。從平面距離看,距離震中遠的地方,破壞力就小,距離震中近的地方,破壞力就大。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遠近不同的位置卻有不同的烈度。在汶川可能是9度,在西安可能是6度,到了北京就是4度了。影響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1.地震等級;2.震源深度;3.震中距離;4.土壤和地質條件;5.建築物的性能;6.震源機制;7.地貌和地下水位等。按人的感覺及地震破壞情況劃分等級,依次排列成表,即為地震烈度表。世界上有很多種地震烈度表,如日本採用的7度表、10度表等,而中國採用12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