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輸入0字
有1個回答
這個問題中的幾個名詞都非常專業,準確的定義,建議查閱相關工具書和辭典。這裡只通俗解釋一下它們之間的差異。
震級是一次地震從震源釋放出的能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從小到達用數字表示,目前記錄到最大地震是9.5級。一個6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美國投擲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所具有的能量。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
烈度是指一次地震在距離鎮中不同地點產生的破壞程度。一次地震在不同地點有不同烈度,一般隨震中距離增大烈度降低。震中烈度與地震震級關係密切,一般來說,8級以上地震的震中烈度可以達到12度,7級地震震中烈度10-11度,6級地震震中烈度8度,等等。
考慮到區域、城市或重大建構築物抗震設防需要,在綜合考慮規劃年限、使用年限,一定區域範圍內地震發生的概率特徵基礎上,有基本烈度、抗震設防等級和抗震設防烈度三個概念。
基本烈度,是指在特定區域,今後一定時期內,在一般場地條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是在綜合考慮區域地震活動特點和建構築物設計壽命,以及一定使用風險基礎上給出的區域未來一定時間段可能遭受的地震破壞等級的概率強度,與單次地震震級和烈度沒有直接關係。基本烈度是在地震區進行建築設計的主要依據。
抗震設防等級,主要是考慮區域內不同類別建構築物的重要性及其災害分險等級對建構築物進行分級,以便有效提升區域抗震效果。比如:學校、醫院、車站等人口密集區,一旦發生災害,會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各類電站、長輸管線、化工廠等,一旦破壞,會造成極大次生與衍生災害;而一般工民建,潛在的災害風險則要相對小很多。因此對不同建構築物按其重要性和潛在危害程度,劃分不同等級,為抗震設防等級。
在基本烈度基礎上,針對建構築物的抗震設防等級進行設防,即為相應的建構築物的抗震設防烈度。一般工民建的抗震設防烈度即為基本烈度,高等級建構築物則需要適當提高。
已輸入0字
Copyright © 2014~2020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