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守醫療建築抗震第一道防線

2020-12-04 上海施邦加固材料

地震是一種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地震的發生,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都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並且很明顯暴露出我國的房屋建築在抗震方面的薄弱,近幾年隨著建築加固行業的發展,人們對於建築物的安全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了。

醫療建築抗震加固的必要性

由於醫療建築是搶救人們生命的生命線工程,在抗震救災中起到尤為重要的作用。醫院建築在地震中不僅不能倒,還應能繼續使用,擔負起救援的重要職責,因此我們平時通過加固來增強建築整體結構的穩定性,這樣就能夠有助更好的抵抗地震等災害的侵襲。

提升建築物的抗震等級是抗震最有效的措施,自汶川大地震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布的《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中,提高了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的公共服務場所的設防要求。對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應當按照高於當地房屋建築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採取有效措施,增強抗震設防能力

1、甲類抗震設防建築

甲類建築在地震破壞後會產生巨大社會影響或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嚴重次生災害指地震破壞後可能引發水災、火災、爆炸、劇毒或強腐蝕性物質大量洩漏和其他嚴重次生災害。三級特等醫院的住院部、醫技樓、門診部,抗震設防類別應劃分為甲類

2、乙類抗震設防建築

乙類建築屬於地震破壞後會產生較大社會影響或造成相當大的經濟損失,包括城市的重要生命線工程和人流密集的多層的大型公共建築等。

大中城市的三級醫院住院部、醫技樓、門診部,縣及縣級市的二級醫院住院部、醫技樓、門診部,抗震設防烈度為8、9度的鄉鎮主要醫院住院部、醫技樓,縣級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揮、通信、運輸系統的重要建築,縣級以上的獨立採、供血機構的建築,抗震設防類別應劃分為乙類

醫療建築抗震加固方法

採取合理的抗震加固,是保證醫院這個人員密集場所建設工程具備足夠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現在很多地區醫院住院大樓、綜合大樓等都顯得比較老舊,有一些因為建造年代不一樣,導致抗震等級也沒有符合現在要求的抗震規範要求,因此就需要進行後期的抗震加固施工來提高醫院建築的抗震等級。

抗震加固的原理是:通過對結構的構件、結構受力的途徑的改善,提高結構的抗震能力,實現結構的地震破壞有所減小

抗震加固改造一般程序:抗震性能鑑定→抗震加固設計→抗震加固工程施工圖審查→抗震加固工程施工方案編制→施工→驗收

醫院常用的抗震加固方法

1、碳纖維加固法

碳纖維布具有強度高、彈性模量高、重量輕及耐腐蝕性好的優點。與浸漬膠配合可廣泛用於各種結構部位補強,且不改變結構形狀及不影響結構外觀。對建築物由於受火災、腐蝕等損壞的加固修補和提高已有結構的抗震性能尤為適合。

2、植筋錨固技術植筋技術是先在構件上打孔,然後注入專用植筋膠,插入鋼筋,待粘結劑硬化後,鋼筋通過與周圍混凝土粘結成整體,從而進行錨固的技術。植筋錨固具有施工方便、抗震性能可靠的突出優點。

3、增設構件加固法通過在原有結構構件以外增設構件來有效提高結構抗震承載力、變形性能和整體性,它主要是對某些承載力、變形不足的構件進行補償。採用該方法時,必須要考慮所增設的構件對結構整體計算和抗震性能的影響。 

4、預應力加固法

預應力加固技術是通過預應力施加充分發揮碳板材料強度,為一種主動加固技術,增加結構的強度和剛度的同時能減少結構的撓度變形,並能減少和封閉裂縫。適用於大跨度或重型結構的加固以及處於高應力、高應變狀態下的混凝土構件的加固。

5、粘鋼加固法在混凝土構件外部黏貼鋼板,以提高承載力和滿足正常使用的加固方法。被加固構件基本不受損傷,可以充分發揮原構件的作用,對建築功能影響極小,施工工藝簡單。

6、外包鋼

該法是在構件外圍包以型鋼的加固方法, 具體可分為溼式外包鋼加固法和乾式外包鋼加固法。一般用於混凝土柱、梁、屋架,特別是大型結構和大跨度結構的加固。在抗震加固中一般採用溼式外包鋼加固法,施工方便,能有效提高構件抗震性能的優點。

7、加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法是用與原結構相同的同種材料增大構件截面面積,從而提高構件性能的加固方法。它不僅可以提高被加固構件的承載力,增大其截面剛度,還可通過對抗震區的處理來提高構件的延性。工藝簡單,適用面廣,可廣泛用於加固混凝土結構中的梁、柱、板、牆等構件。

在過去幾年時間裡,全國各地的許多醫院也做了加固工程,一些醫院也在做抗震方面的工作。現在學校、醫院、商場甚至住宅的抗震加固都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提高醫用建築物結構的穩定性、安全性,做到防患於未然,從源頭來遏制安全問題的可能,把學校和醫院建設成最安全、最堅固、最安全的群眾建築,也是我們大家所關心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抗震設防的具體措施和流程步驟
    抗震設防是指房屋進行抗震設計和採用抗震措施,來達到抗震效果。抗震設防的依據是抗震設防烈度。1.抗震設防的基本思想現行抗震設計規範適用於抗震設防烈度為 6 、 7 、 8 、 9 度地區建築工程的抗震設計、隔震、消能減震設計。抗震設防是以現有的科技水平和經濟條件為前提的。以北京地區為例,抗震設防烈度為 8 度,超越 8 度的概率為 10% 左右。
  • 你可能不知道的建築抗震小知識
    除了響應今年的宣傳主題「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外,提高災害的防治能力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作為自然災害之一的地震,它的預測目前為止還是一個難題。 為了防止突如其來的地震給人類生活造成的破壞,採用抗震性能好的建築形式是我們目前可以用來提高災害防治能力的一大重要途徑。
  • 建築抗震結構設計探討
    尤其是在設計民用建築時,迫切需要強化抗震設計,以提高建築結構的整體穩定性,增強建築的抗震能力。關鍵詞:建築;抗震結構;設計引言建築工程在城市的建設中屬於非常重要的施工項目,因此需要保證工程的結構穩定與施工質量。在進行工程前期設計時,需要重視結構設計質量。
  • 2010年二級建築師資料:建築結構抗震(1)
    13.抗震概念設計  根據地震災害和工程經驗等所形成的基本設計原則和設計思想,進行建築和結構總體布置,並確定細部構造的過程。  14.抗震措施  除地震作用計算和抗力計算以外的抗震設計內容,包括抗震構造措施。
  • 保山市氣象服務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原標題:我市氣象服務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十三五」以來,保山市氣象部門按照「服務引領、創新驅動、提質增效、開放合作、跨越發展」思路,不斷加強氣象基礎設施建設,氣象預測預報預警能力全面提升,充分發揮氣象服務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 阻尼器讓建築變「柔軟」 「彈性建築」更加抗震
    此次日本大地震,再度讓人們認識到日本建築的抗震能力,不少建築尤其是高層建築,從結構入手,附加安裝阻尼器等,讓建築變得有「彈性」,不再直接與地震「硬來」。  阻尼器讓建築變「柔軟」    傳統觀念認為,加粗、加固梁柱等是抗地震的辦法,但日本的最新抗震技術是讓大樓適度搖晃。
  • 抗疫「大考」:急診體系牢守「第一道防線」
    來源:中國經營報抗疫「大考」:急診體系牢守「第一道防線」本報記者/高瑜靜/北京報導時隔8個多月後,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急診科醫生秦宇紅回憶起年初帶隊援鄂的經歷,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馳援湖北55天,秦宇紅在內的454名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隊員,始終在疫情的「風暴中心」與時間賽跑、和死神較勁,為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 夯土牆建築抗震嗎?
    我們都知道,梅雨季節的現在,多雨而且多地震的四川也開始試點夯土牆建房,在百度上都可以搜索的到,說明夯土建築是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的。其實夯土牆建築本身完全來源於自然,具有隔熱保溫吸潮的優點,被稱為會呼吸的房屋,不需要其他的製冷制熱手段就能讓房間冬暖夏涼。既然夯土牆使用在四川,那麼夯土建築抗震性能如何?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現在的夯土牆抗震性能。夯實之後的黃土所表現出來的天然質感,不需要任何外牆裝飾,它的色彩和肌理有著獨一無二的美感!
  • 指靜脈識別,構築家庭安防的第一道防線
    智能鎖+智能門,指靜脈識別保障家庭安全自古以來,門禁就被公認為家庭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對出入人員進行物理管控。隨著人工智慧和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整個門禁行業得到了新一輪的發展。那麼,超越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的指靜脈識別,將落地在門禁行業的哪些場景中呢?
  • 級索鎮夯實根基築牢反邪教「第一道防線」
    為引導廣大群眾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群眾識邪、防邪、反邪、拒邪意識,真正讓群眾與邪教「絕緣」,該鎮大力開展進校園、進社區、進建築工地、進機關、進園區企業、進超市等「六進」宣傳活動,面對面向群眾發放反邪教彩頁,講解邪教的種類、騙人的伎倆,真正讓群眾遠離邪教、反對邪教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覺。
  • 5·12防災減災日:你身邊的建築抗震嗎?散布不實地震謠言將面臨怎樣...
    5·12防災減災日:你身邊的建築抗震嗎?散布不實地震謠言將面臨怎樣的處罰?今年的5月12日我們迎來了第十二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你身邊的建築抗震嗎?地震造謠將面臨怎樣的處罰?......
  • 建築抗震等級、抗震設防烈度、地震震級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通過建築我們創造文明的現在與未來。                抗震等級是建築結構的屬性。比如說,這棟樓的抗震等級是一級,那棟樓的抗震等級是二級。抗震等級也可以在局部調整,比如這棟樓的抗震等級是三級,但是某一層或者某一個柱子的抗震等級是二級。抗震等級當然跟抗震能力相關,但並不是說一級的就一定比二級的好。舉個類似的例子,汽車的碰撞試驗,有五星的,也有三星的,但是並不是說五星的就一定比三星的更好。
  • 二級建築師輔導:建築結構抗震(2)
    10.抗震設防標準  衡量抗震設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設防烈度和建築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確定。  11.設計地震動參數  抗震設計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時程曲線,加速度反應譜和峰值加速度。  12.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  50年設計基準期內超越概率為10%的地震加速度的設計取值。
  • 揭密中國古建築如何抗震:木結構建築"以柔克剛"
    然而,我國許多古代建築都成功地經受過大地震的考驗,如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西應縣木塔等建築,千百年來均經歷過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古建築為何能抗震?它們又是怎麼抗震的?  ———抗震的古建築———   天津薊縣獨樂寺:經歷28次地震不倒   在保存至今的眾多古代木結構建築中,天津薊縣的獨樂寺和山西應縣木塔在抗震方面的表現尤其突出。獨樂寺位於天津薊縣盤山腳下,始建於唐代,寺內的觀音閣和山門重建於遼代。
  • 社會單位消防隱患自查,應突出九個要素、聚焦「三道防線」!
    社會單位消防隱患自查,應突出九個要素、聚焦「三道防線」!在這份文件中,專門強調在消防檢查中要:「突出火源電源、易燃可燃物、違章動火用電、彩鋼板建築、保溫材料、電動車以及建築消防設施、安全疏散、員工宿舍九個關鍵要素,精準檢查、從嚴監管。」第一道防線,聚焦「不起火不冒煙」,
  • 新型冠狀病毒如何突破人體的第一道防線?
    通常,鼻腔、氣管和支氣管、肺泡巨噬細胞這三道屏障共同發揮過濾、清除和排出異物的功能(圖1),可有效抵禦病毒等病原體的入侵。一旦病原體突破這三道屏障,將首先感染上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流涕等輕微症狀。若控制不及時,感染就會蔓延至下呼吸道,出現較嚴重的症狀。就目前所知,新冠病毒可能首先入侵上呼吸道,而後侵犯下呼吸道的氣管、支氣管、肺及其他臟器。
  • 築牢平安龍江第一道防線——訪省公安廳高德林
    日前,就公安機關如何提升基層基礎建設的水平,築牢維護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建好服務群眾的第一個平臺,記者採訪了省公安廳常務副廳長高德林。  建立警力下沉機制  高德林介紹說,今年以來,黑龍江省各地公安機關探索建立引導警力下沉的機制,基層警力得到全面充實。目前,全省已累計下沉警力4800餘人,全省公安機關基層一線實有警力已達總警力的88%。
  • 天津市112個點位具備核酸檢測能力 築牢抗疫第一道防線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天津市衛健委獲悉,為強化本市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市衛健委高度重視核酸檢測工作,高位推動,周密部署,提升核酸檢測能力,築牢第一道防線。  本市初步選取了5家實力較強的三級公立醫院承擔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
  • 廣州大學模擬地震試驗解決高層建築抗震難題
    中新網4月22日電 據光明日報報導,高層建築的防震性能如何?這一問題在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得到解決。  今年3月,該研究中心順利完成了正在施工中的東莞第一高樓——虎門黃河大廈的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該樓有62層,總高度達247米。
  • 保定市疫情防控視頻調度會:採取戰時方法,嚴守生命底線!
    要細化戰時舉措,築牢安全屏障,嚴守三道防線。要落實戰時機制,建立健全組織,確保人員到位、措施落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要樹立戰時思維,做好充分準備,完善應急預案,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要採取戰時方法,嚴守生命底線,備足備齊防控物資,強化聯防聯控,做到早發現、早排查、早診斷、早治療。要壓實戰時責任,強化幹部擔當,全力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