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二級建築師資料:建築結構抗震(1)

2021-01-12 建設工程教育網

  一、名詞術語涵義
  1.地震

  由於地下巖層構造狀態突然破裂、或由於局部巖層塌落、火山噴發、核爆炸等原因產生振動,並以波的形式傳到地面引起地面顛簸和搖晃,這種地面運動就叫做地震。在建築抗震設計中所指的地震是由於巖層構造狀態突然發生破裂引起的地震。

  2.震級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級。用符號「m」表示,一般稱為芮氏規模。

  (1)m=2~4的地震為有感地震。

  (2)m>5的地震,對建築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壞。

  (3)m>7的地震,稱為強烈地震或大地震。

  3.地震烈度

  指地震時某一地區地面和各類建築物遭受地震影響的強弱程度。

  4.多遇地震烈度

  設計基準期50年內,超越概率為63.2%的地震烈度。

  5.基本烈度

  指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標明的地震烈度。1990年頒布的地震烈度區劃圖標明的基本烈度為50年期限內,一般場地條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為10%的地震烈度。

  6.罕遇地震烈度

  設計基準期50年內,超越概率為2%一3%的地震烈度。

  7.抗震設防烈度

  按國家規定的權限批准作為一個地區抗震設防依據的地震烈度,一般情況可採用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標明的基本烈度。

  8.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是地震動影響結構後,結構產生的動態反應(如速度,加速度,變形)。地震作用不是直接的外力作用,而是結構的地震時的動力反應,是一種間接作用。地震作用的大小與地震動的性質和工程結構的周期、阻尼等動力特性有關;地震作用分為水平地震作用、豎向地震作用和扭轉地震作用。

  9.超越概率

  一定地區範圍和時間範圍內,發生的地震烈度超過給定地震烈度的概率。

  10.抗震設防標準

  衡量抗震設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設防烈度和建築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確定。

  11.設計地震動參數

  抗震設計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時程曲線,加速度反應譜和峰值加速度。

  12.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

  50年設計基準期內超越概率為10%的地震加速度的設計取值。

  13.抗震概念設計

  根據地震災害和工程經驗等所形成的基本設計原則和設計思想,進行建築和結構總體布置,並確定細部構造的過程。

  14.抗震措施

  除地震作用計算和抗力計算以外的抗震設計內容,包括抗震構造措施。

  15.抗震構造措施

  根據抗震概念設計原則,一般不需要計算而結構和非結構各部分必須採取的各種細部要求。

  16.設計特徵周期

  抗震設計用地震影響係數曲線中,反應地震震級、震中距和場地類別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點對應的周期值。

  17.場地

  工程群體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應譜特徵。其範圍相當於廠區、居民小區和自然村或不小於1.0k㎡的平面面積。

  二、建築抗及設防分類與設防目標

  (一)建築物抗震設防類別

  建築物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4類。

  1.特殊設防類(甲類建築)

  涉及國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築工程和地震時破壞會導致嚴重次生災害、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或特別重要的建築。

  2.重點設防類(乙類建築)

  地震震災發生後必須維持正常使用或者救災需要的建築物、人員大量集中的公共建築物及地震破壞會造成重大社會影響和國民經濟重大損失的建築物。

  3.標註設防類(丙類建築)

  甲、乙、丁類以外的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物。

  4.適度設防類(丁類建築)

  次要建築,一般指地震破壞或倒塌不易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經濟損失的建築。如儲存價值低的物品或人員活動少的單層倉庫建築。

  (二)抗震設防目標

  抗震設計要達到的目標是在不同頻度和強度的地震發生時,要求建築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對發生可能性較大的多遇地震,要求結構不受損壞;而對於發生可能性較小的罕遇地震,則允許結構有所損壞,但不倒塌。我國現行《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01)(以下簡稱抗震規範)根據這些原則提出了「三個水準」的抗震設防目標。

  第一水準:當遭受低於本地區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小震)作用時,一般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使用;

  第二水準:當遭受本地區設防烈度的地震(中震)作用時,可能損壞,經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使用;

  第三水準:當遭受到高於本地區設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大震)作用時,建築不致倒塌或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

  通常將其概括為:「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在抗震設計時,為滿足上述三水準的目標採用兩階段設計法。

  第一階段設計:按多遇地震作用效應和其他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進行截面設計,以及驗算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結構的彈性變形,這就是所謂的「抗震計算設計」。它使建築物滿足第一水準設防目標。第一階段設計中還包括抗震概念設計和抗震構造措施,它使建築物滿足第二水準的設計要求。

  第二階段設計為彈塑性變形驗算,對特殊要求的建築和地震時易倒塌的結構,除進行第一階段設計外,還要對罕遇地震作用下結構的薄弱層進行彈塑性變形驗算和採取相應的構造措施,使建築物滿足第三水準的設防要求。

  上面提到的多遇地震〔小震)、基本烈度地震(中震)、罕遇地震(大震)之間的關係大致為:

  小震比基本烈度低1.55度;

  大震比基本烈度高1度左右。

相關焦點

  • 二級建築師輔導:建築結構抗震(2)
    8.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是地震動影響結構後,結構產生的動態反應(如速度,加速度,變形)。地震作用不是直接的外力作用,而是結構的地震時的動力反應,是一種間接作用。地震作用的大小與地震動的性質和工程結構的周期、阻尼等動力特性有關;地震作用分為水平地震作用、豎向地震作用和扭轉地震作用。
  • [分享]二級建築師考試報名網資料下載
    二級建築師考試報名網專題為您提供二級建築師考試報名網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二級建築師考試報名網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綠色字體為二級建造師考試已開始報名,未結束的省份; 紅色字體為二級建造師考試即將開始報名的省份; 黑色字體為二級建造師考試報名已結束的省份; 二級建造師考試時間統一為2018年6月2日、3日。
  • 建築抗震結構設計探討
    尤其是在設計民用建築時,迫切需要強化抗震設計,以提高建築結構的整體穩定性,增強建築的抗震能力。關鍵詞:建築;抗震結構;設計引言建築工程在城市的建設中屬於非常重要的施工項目,因此需要保證工程的結構穩定與施工質量。在進行工程前期設計時,需要重視結構設計質量。
  • 建築抗震等級、抗震設防烈度、地震震級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抗震等級是建築結構的屬性。比如說,這棟樓的抗震等級是一級,那棟樓的抗震等級是二級。抗震等級也可以在局部調整,比如這棟樓的抗震等級是三級,但是某一層或者某一個柱子的抗震等級是二級。抗震等級當然跟抗震能力相關,但並不是說一級的就一定比二級的好。舉個類似的例子,汽車的碰撞試驗,有五星的,也有三星的,但是並不是說五星的就一定比三星的更好。
  • 結構一級註冊_2020年結構一級註冊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結構工程師的考試陷阱其實現在來說還是比較明顯的,因為題目類型就那幾種,小編找到了通過結構工程師考試的牛人的一些看法,希望能讓你防備下那些陷阱。 立即下載 等級:     文件 7MB 格式 pdf
  • 建築工程結構抗震構造詳圖(珍藏版),實用性很強,限時領取
    抗震是現在建築工程比較在意的問題,很多建築物都要求抗震,那麼抗震該怎麼做呢?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構造詳圖裡面會有答案。本圖集適用於抗震設防烈度為6~9度(抗震等級為一、二、三、四級)、建築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環境類別為一、二、三類的多層和高層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和框架-剪力牆結構、部分桓支剪力牆結構、簡體結構。
  • [分享]2019建築二級考試資料下載
    2019建築二級考試專題為您提供2019建築二級考試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2019建築二級考試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等級:     文件 445KB 格式 doc 關鍵詞: 其他施工資料 其他建築施工資料 人力二級考試複習要點
  • 淺析砌體結構抗震措施[抗震鑑定]
    然而,無論是從稍遠時期的唐山大地震,還是幾年前的汶川、玉樹震後統計來看,受破壞最嚴重的無一例外均是砌體結構,而且遙遙領先於其他結構形式。究其原因,由於砌體材料本身的脆性以及砌塊與砂漿間的粘結力較弱,砌體結構抗拉、抗彎、抗剪強度均較低,只有合理設計,採取有效的抗震措施,才能保證結構的抗震性能,抵抗突如其來的地震作用。
  • 砌體結構抗震鑑定與加固改造
    受自然條件、其他因素的限制,建築結構可能會碰到不同程度的破損。材料本身的風化作用相對顯著,整體性能必然有所下降。實踐中,我們需統籌工程情況對結構進行鑑定。根據建築體系現行的施工要求,妥善地運用加固改造技術。工程建築使用到某個周期後,有必要進行加固改造,改善工程質量。
  • 嚴守醫療建築抗震第一道防線
    醫療建築抗震加固的必要性由於醫療建築是搶救人們生命的生命線工程,在抗震救災中起到尤為重要的作用。醫院建築在地震中不僅不能倒,還應能繼續使用,擔負起救援的重要職責,因此我們平時通過加固來增強建築整體結構的穩定性,這樣就能夠有助更好的抵抗地震等災害的侵襲。
  • 抗震加固技術丨磚混結構的抗震加固
    磚混結構是在我國的既有建築中存在數量較多的結構形式,很多城市中的民用建築都是該類型,而非城市地區的磚混結構房屋數量更多。 汶川地震、玉樹地震中,大量磚混結構房屋倒塌,震害損失慘重。因此,對現存的大量不滿足抗震設防要求的磚混結構房屋進行加固改造,提高其抗震安全性,是當前工程建設領域的關鍵。影響磚混結構抗震性能的因素(一)主體結構的損傷。一般來說,建築結構經過長年的使用,會存在一定裂縫問題,主體結構會出現較多損傷,極大程度上會影響磚混結構的承載能力和抗剪能力,無法有效發揮其抗震性能。(二)地基存在不均勻沉降的情況。
  • 綠色建築評價服務_2020年綠色建築評價服務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為促進綠建行業的交流學習,方便大家查詢綠色建築相關標準,我們整理了全國最新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目錄,以供大家參考!國家標準  ■《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 50378-2014, 2015年1月1日起實施 ■《綠色建築評價技術細則》(建科[2015]108號), 2015年8月1日起實施 ■《綠色建築評價技術細則補充說明(規劃設計部分)》(建科[2008]113號), 2008年6月1日起實施 ■《綠色建築評價技術細則補充說明(運行使用部分)》(建科函[2009]235號), 2009年9月1
  • 你可能不知道的10種建築抗震技術
    然而,地基/地表建築一體化的結構在抗震方面並不理想,當發生足夠強大的地震時,地基被擠壓和振動造成的形變足以對地表以上的建築帶來災難性的破壞。工程師入場了,帶來了一種充滿創造力的新結構——懸浮結構:將地表建築和地基分離開來,中間加上由培林(bearing)組成的「懸浮層」,當地震襲來時,地基發生的劇烈晃動對地表建築造成的影響將被極大地減小。
  • [分享]裝配式結構技術較低資料下載
    裝配式結構技術較低專題為您提供裝配式結構技術較低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裝配式結構技術較低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消息來源:克三關 新型整體裝配技術簡介--裝配式鋼結構標準化建造體系 作者單位:萬新(瀋陽)建築科技有限公司 【編者按】由於我國在建國後有過節約鋼材的原因,裝配式鋼結構建築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而在發達國家則有廣泛應用。
  • 淺析砌體結構抗震措施[抗震鑑定]-各地要聞-國際商業-新訊網提供...
    究其原因,由於砌體材料本身的脆性以及砌塊與砂漿間的粘結力較弱,砌體結構抗拉、抗彎、抗剪強度均較低,只有合理設計,採取有效的抗震措施,才能保證結構的抗震性能,抵抗突如其來的地震作用。  二、砌體結構抗震措施  1.合理布置建築平立面  研究表明,簡單規則的建築物在地震中最不容易發生破壞。因此,無論在建築平面還是立面上,均應力求質量、剛度均勻、對稱分布,避免剛度突變或開設過大洞口。建築平面上宜規則、簡潔,使房屋質量,與剛度,儘可能一致,保證在地震作用下不發生較大的扭轉效應。
  • 謝禮立院士團隊「抗震有話說:從結構抗震到城市抗震」科普系列作品...
    中國地震局系列地震科普圖書精品創作工程之一——「抗震有話說:從結構抗震到城市抗震」科學系列圖書之《越來越兇狠的隱形殺手——地震液化災害》和《不怕地震的房子——控制建築物的地震損傷》面世了。這是謝禮立院士團隊創作的最新科普作品,本次還同步發行了這兩冊作品的科普折頁。
  • 2010年紐西蘭基督城7.1級地震的幾點思考
    1)這主要是由于震源深度和震中距的不同,2011年6.3級地震的震源深度淺,距離震中近。震級雖小,但能量衰減程度要遠小於前一次,進而作用到工程結構上,造成嚴重的震害。同時,2011年6.3級地震產生的砂土液化現象普遍,造成地表空洞、塌陷,並對結構基礎產生一定影響,進而導致上部結構的傾斜、破壞。有學者研究指出,大量砂土液化現象也會放大地震對某些長周期工程結構的作用。
  • 阻尼器讓建築變「柔軟」 「彈性建築」更加抗震
    此次日本大地震,再度讓人們認識到日本建築的抗震能力,不少建築尤其是高層建築,從結構入手,附加安裝阻尼器等,讓建築變得有「彈性」,不再直接與地震「硬來」。  阻尼器讓建築變「柔軟」    傳統觀念認為,加粗、加固梁柱等是抗地震的辦法,但日本的最新抗震技術是讓大樓適度搖晃。
  • 揭密中國古建築如何抗震:木結構建築"以柔克剛"
    然而,我國許多古代建築都成功地經受過大地震的考驗,如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西應縣木塔等建築,千百年來均經歷過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古建築為何能抗震?它們又是怎麼抗震的?  ———古建築為啥能抗震———   以柔克剛:木材富韌性力學性能好   有人說,西方建築史是「石頭的歷史」,中國建築史是「木頭的歷史」,西方磚石結構是剛性結構建築體系,中國土木結構是柔性結構建築體系,西方人以剛性的磚石結構抵抗自然災害,中國人以柔性的土木結構防禦了地震的破壞,前者是「以剛克剛
  • 結構工程複習:抗震牆牆板的配筋與構造檢查要點
    導語:建設工程教育網是國內超大型的工程類遠程教育基地,憑藉其多年輔導經驗,聘請國內權威考試輔導專家,依託專業、龐大的教學服務團隊,採用高清課件、移動課堂等先進教學方式,強力推出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房地產估價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