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青島捷能電力設計有限公司 山東 青島 266071
摘要:前些年,我國頻頻發生地震災害,極大地威脅著國民的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引起了巨大的影響。因此,應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及時縮減地震危害範圍。尤其是在設計民用建築時,迫切需要強化抗震設計,以提高建築結構的整體穩定性,增強建築的抗震能力。
關鍵詞:建築;抗震結構;設計
引言
建築工程在城市的建設中屬於非常重要的施工項目,因此需要保證工程的結構穩定與施工質量。在進行工程前期設計時,需要重視結構設計質量。尤其是混凝土抗震結構的設計應用,因為建築結構非常複雜,在設計時會出現很多問題,提高結構設計的穩定性與抗震性能會有一定難度。在混凝土建築抗震結構設計時,還要以設計為出發點,如果抗震性得不到保證就會影響到整個建築施工質量。因此,需要提高設計單位混凝土建築結構的抗震設計質量,確保建築的使用功能與應用效果。
1、建築設計在建築抗震設計中的作用
1.1建築設計是建築抗震設計的基礎
在傳統的建築設計中,由於建築設計理論以及建築抗震技術的落後,工程設計師很少將建築的抗震設計加入建築整體設計之中,隨著科技的進步,建築設計理論得到不斷完善,工程設計研究人員漸漸找出了建築設計與建築抗震之間存在的聯繫。建築設計是整個工程設計的首要設計環節,當此環節的相關設計確定之後,後面的結構設計、抗震設計等都無法再繼續進行較大的改動。只有將建築抗震的設計前置於建築設計之中,才能對其進行更加合理、規範的創新設計,有效發揮建築的抗震性能。
1.2為人們群眾的生命財產保駕護航
現如今沒有任何技術和設備可以精確的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強度和地點,而地震災害一旦發生必然給個人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所以我們只能在減少地震損害方面做好應對措施,這其中提高建築物的抗震性能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良好的抗震設計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築物在地震災害中的結構穩定性,保證人們可以在地震發生時預留出足夠多的時間進行逃生和避難,極大地降低了地震救援的危險性以及相應的救援難度,為人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上了一個保險,極大地提升了人們生活的安全性。
2、提高建築結構抗震能力的主要措施
2.1選用適合的建築材料
於建築而言,建築材料的選用至關重要,尤其需要具有優異抗震性能。例如,有的國家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甚至頻發地震,需要加強抗震設計,其中選用優質的抗震材料極為關鍵。據不完全調查可知,磚瓦類型的建築,並沒有很理想的抗震效果。因此,目前較少通過磚瓦修建建築,而通過木製傳統結構來取代。同時,還採取了箱體式的結構設計措施,極大地增大了建築的整體抗震能力。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以上這些均需要參考借鑑、靈活運用,並邀請專業人員及時、準確評定。
2.2結合建築結構,不斷優化抗震方案設計
建築抗震方案是抗震設計的關鍵,也是施工前準備階段的必要環節。科學的建築抗震方案能夠對整體施工起到指導作用,提高建築的抗震能力,在面對地震時能夠保證建築的安全性。同時,在抗震方案的制定中,首先要考慮的仍是建築結構,通過對建築結構的控制來提高建築物的抗震係數。此外,在混凝土建築物的施工中,還要對施工地址進行考察,要充分了解當前的實際地質情況、地形外貌等,相關工作人員要充分了解地震的傳播路徑,注意內部應力的均勻性,以此來提高建築的整體穩定性。同時,抗震方法的規劃人員,要充分了解建築場地的實際情況,不斷優化建築物的抗震能力,對不同地震等級給建築物帶來的影響進行計算,通過科學計算來做好預判工作,並不斷完善方案規劃,使混凝土建築結構實現各個設施間的分布平衡。
2.3提高建房標準強化抗震意識
提高建築抗震性能需要利用國家法律效用,在一開始就強化建築各個階段的抗震意識。首先,我國應該向日本等地震多發國家學習抗震經驗,在相關法律法規上,嚴格制定抗震設計要求,強制設計人員嚴格按照要求進行結構設計。其次,應該制定較為嚴苛的設計審查和施工審查,嚴格把控建築建設的各個環節,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築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後,應該建立較為嚴格的追責制度,一旦因為結構設計出現安全事故或是造成巨大的經濟人員損失,需要對建築設計和施工人員進行追責處理,最大限度的提高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的抗震意識。
2.4優化結構參數計算
建築工程抗震設計工作中,應當合理選擇建築結構參數,如參數選擇不合理,則會直接影響建築結構的抗震性能。所以,在結構設計前,設計人員需合理選擇建築結構的設計參數,依據相關規範確定重要指標。設計人員可在建立地震災害結構設計模型的過程中,準確計算模型參數,並按照相應比例創建建築模型,在振動臺上開展模擬試驗,明確建築結構中的不足,在已有的設計基礎上採取科學有效的優化措施,加強建築結構在地震中的承載能力。
2.5合理設計建築縱向布局
在建築設計中對建築的縱向布局進行設計主要包括對建築的高度、建築結構質量和剛度的設計,是對建築物的空間結構影響抗震能力的思考。隨著現代化建設的加快,使得建築的縱向布局十分複雜,建築內部在設計過程中非常混亂且不協調,在整體結構上使得建築的承載力較弱,給抗震性能的提升帶來了設計的難度。因此設計師在進行建築縱向布局設計時,應儘可能確保均勻布置剪力牆的結構,使其不間斷地沿縱向布局延伸到建築底端,並讓建築結構質量與剛度和建築物沿之間的係數盡最大可能協調,有效改善地震發生時,由於建築物各樓層間的質量分布不勻造成的建築扭曲度高的狀況。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在建築抗震結構設計中依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設計人員應該不斷研究國內外先進的抗震設計理念,結合多種有效實驗手段,提升自身在抗震設計上的專業能力,並不斷強化自身的抗震設計意識,要始終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到第一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建築的抗震性能,造福社會,造福人民。
參考文獻:
[1]路會蘭.建築結構設計中的抗震結構設計理念[J].住宅與房地產,2019(25).
[2]馬玉潔.建築結構設計中的抗震結構設計理念[J].山東工業技術,2019(12).
[3]師建國.建築結構設計中的抗震結構設計理念[J].住宅與房地產,2019(16).
投稿郵箱:xfdk505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