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設防是指房屋進行抗震設計和採用抗震措施,來達到抗震效果。抗震設防的依據是抗震設防烈度。
1.抗震設防的基本思想
現行抗震設計規範適用於抗震設防烈度為 6 、 7 、 8 、 9 度地區建築工程的抗震設計、隔震、消能減震設計。抗震設防是以現有的科技水平和經濟條件為前提的。以北京地區為例,抗震設防烈度為 8 度,超越 8 度的概率為 10% 左右。我國規範抗震設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則是"三個水準簡單地說就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倒"。"三個水準"的抗震設防目標是:當遭受低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響時,建築物一般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使用;當且受相當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可能損壞,經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使用;當遭受高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預估的罕遇地震影響時,不會倒塌或發生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
2. 建築抗震設防分類
建築物的抗震設計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乙、丙、丁四個抗震設防類別。大量的建築物屬於丙類,這類建築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
3. 抗震結構的概念設計
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建築物的破壞機理和過程是十分複雜的。對一個建築物要進行精確的抗震計算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對建築物進行抗震設防的設計時,根據以往地震災害的經驗和科學研究的成果首先進行"概念設計"。概念設計可以使我們提高建築物總體上的抗震能力。數值設計是對地震作用效應進行定量計算,而概念設計是根據地震災害和工程經驗所形成的基本設計原則和設計思想,進行建築和結構總體布置並確定細部構造的過程。概念設計要考慮以下因素:
(1)選擇對抗震有利的場地,避開不利的場地。開闊、平坦、密實、均勻的中硬土地段是有利場地。不利場地一般是指軟弱土、易液化士、山嘴孤丘、陡坡河岸、採空區和土質不均勻的場地。
(2) 建築物形狀力求簡單、規則,平面上的質量中心和剛度中心儘可能靠近,以避免地震時發生扭轉和應力集中而形成郵弱部位。
( 3 )選擇技術先進又經濟合理的抗震結構體系,地震力的傳遞路線合理明確,並有多道抗震防線。
(4 )保證結構的整體性,並使結構和連接部位具有較好的延性。
( 5 )選擇抗震性能比較好的建築材料。
( 6 )非結構構件應與承重結構有可靠的連接以滿足抗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