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結構設計:震級和烈度有哪些區別?

2021-01-08 建設工程教育網

  在談到地震時,我們經常提到震級和烈度,譬如汶川地震中震級是芮氏8.0級,而烈度又為11度呢?我們常說震級只有一個,而烈度卻因地區而異?那震級和地震烈度到底有何關係呢?

  地震有強有弱,震級即是用以衡量地震本身強度的「尺子」。震級咱們可以通過地震儀器的記錄計算出來,它的單位是「級」。震級的大小與地震釋放的能量有關,地震能量越大,震級就越大。

  地震發生時,人們通常用烈度來表徵地面因遭受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簡稱烈度。烈度的大小是根據人的感覺,室內設施的反應,建築物的破壞程度以及地面的破壞現象等綜合評定的,它的單位是「度」。

  震級與烈度雖然都可以反映地震的強弱,但含義並不一樣。同一個地震,震級只有一個,但烈度卻因地而異,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樣。

  對於建築物的設計而言,每個地區都會根據當地的地質、地貌情況規定不同的房屋抗震設防烈度,具體來說就是建築物能夠防止相應地震烈度的破壞程度的能力,也就是建築物的抗震能力。

  全國各個城市及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都不相同,咱們重慶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一般為6度,而一般城市的抗震設防。

相關焦點

  • 建築抗震等級、抗震設防烈度、地震震級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抗震設防烈度、地震震級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震級是一次地震從震源釋放出的能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從小到達用數字表示,目前記錄到最大地震是9.5級。一個6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美國投擲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所具有的能量。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烈度是指一次地震在距離鎮中不同地點產生的破壞程度。一次地震在不同地點有不同烈度,一般隨震中距離增大烈度降低。
  • 建築抗震等級、抗震設防烈度、地震震級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由於地形地質的不同,所以烈度的分布並不是個完美的同心圓,只是大致上遵循著越靠近震中越大的規律。烈度的大小與地震震級相關,但並沒有明確的數值關係,而是因為其它條件的不同而不同。簡單說,烈度是一個主觀性比較強的參數,跟震源深淺、地震類型、地質條件等等都有關係,不同的地震會有不同的情況。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世界上也沒有兩次相同的地震。
  • 地震震級與烈度
    震級是表示地震大小的,而烈度是表示地震時地面破壞程度的。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對於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在不同的地區,烈度的大小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烈度。地震好比一顆炸彈爆炸,炸彈的爆炸威力好比是地震的震級,炸彈爆炸對周圍的破壞程度好比地震烈度。在距炸彈爆炸點近的地方,破壞就大;遠的地方,破壞就小。地震烈度也是如此。
  • 地震的活動概況及震級和烈度
    這五個地區是:①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 山東中部和渤海灣;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3.
  • 地震的震級與烈度
    地震震級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級表示,根據地震時釋放的彈性波能量大小來確定震級,我國一般採用芮氏規模。震級每相差1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差約30倍。根據不同強度地震的破壞能力,震級進—步劃分為5個級別。
  • 烈度和震級到底是啥關係?
    >3.我國「三水準,二階段」抗震設防目標與地震烈度之間的關係《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 50011-2010條文說明指出:根據我國華北、西北和西南地區對建築工程有影響的地震發生概率的統計分析,50年內超越概率約為63%的地震烈度為對應於統計「眾值」的烈度,比基本烈度約低一度半,本規範取為第一水準烈度,稱為「多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約10%的地震烈度,即1990中國地震區劃圖規定的「地震基本烈度
  • 地震的震級和烈度劃分
    地震研究部門在報導某地區發生的地震時,往往要冠以發生了XX級的地震,烈度達到X度等等。地震的震級和烈度並不是一回事。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裡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在實際測量中 ,震級則是根據地震儀對地震波所作的記錄計算出來的。
  • 生活地理 | 地震中的震級與烈度是怎麼一回事?
    在關於地震的相關信息中,大家可能對震級震烈傻傻的分不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震級和震烈是什麼樣的不同?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的區別一般來講,震級大,破壞力不一定大;震級小,破壞力不一定就小,由于震源深淺、震中距大小地質結構不同,地震造成的破壞也不同。所以,要反映實際的破壞程度,使用震級是不恰當的,這時就要採用烈度。所以說,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響和破壞程度的一把「尺子」。
  • [分享]天津地震設防烈度資料下載
    以 BIM技術為基礎的大型商業廣場標準化 BIM 模型應運而生,其中結構配筋為 BIM 模型中影響成本的主要變量之一。本文針對不同地質條件和設防烈度等外部環境和建築不同布置等內部因素下,研究某標準商業廣場 BIM 模型鋼筋變量的變化規律,從而為在項目前期在確保結構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對結構成本的精確預測提供依據,也為業內技術與管理人員提供借鑑參考。
  • 地震震級、烈度及我校建(構)築物抗震烈度介紹
    編者按:現將有關地震震級、烈度的知識及我校建(構)築物抗震烈度的情況介紹如下,請廣大師生學習了解,從而樹立科學的防震抗震意識,保持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  一、地震震級  地震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
  • 新聞背景: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震級和烈度
    新聞背景: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  地球上的地震有強有弱。用來衡量地震強度大小的尺子有兩把,一把叫地震震級;另一把叫地震烈度。舉個例子來說,地震震級好象不同瓦數的日光燈,瓦數越高能量越大,震級越高。烈度好象屋子裡受光亮的程度,對同一盞日光燈來說,距離日光燈的遠近不同,各處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樣。  地震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
  • 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級?它們是一回事嗎?
    比如下圖的2014年雲南魯甸6.5級地震,面波震級是6.5級,矩震級是6.1級。由於面波震級和矩震級計算原理不一樣,不能做簡單的類比和換算。 震級之間的比較僅限於同類型的震級,比如,面波震級和面波震級相比較,矩震級和矩震級相比較,面波震級和矩震級不能比較,體波震級和矩震級也不能打破次元壁。
  • 2010年二級建築師資料:建築結構抗震(1)
    2.震級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級。用符號「m」表示,一般稱為芮氏規模。  (1)m=2~4的地震為有感地震。  (2)m>5的地震,對建築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壞。  (3)m>7的地震,稱為強烈地震或大地震。  3.地震烈度  指地震時某一地區地面和各類建築物遭受地震影響的強弱程度。
  • 「防災減災小課堂」地震「冷知識」:震級與烈度、預警與預報,有啥...
    【震級和烈度】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有大有小,大到可以使得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小到人體感受不到,只有靈敏的儀器才能捕捉和記錄。用什麼計量單位和等級來區分地震的大小呢?通常新聞稿件中對地震大小的描述用的是震級,即用地震所釋放出的能量來表示地震的大小。震級越高,表明震源釋放出的能量越大。地震按震級大小可以分為:1.弱震:震級小於3級。
  • 震級與烈度知識
    地震震級  地震震級是根據地震儀記錄的地震波振幅來測定的,一般採用芮氏規模標準。震級每相差1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差約30倍。6度有輕微損壞,7度以上為破壞性地震,9度以上房屋嚴重破壞以至倒塌,並有地表自然環境的破壞,11度以上為毀滅性地震。這裡是對沒有經過抗震設防的建築而言。對於考慮了抗震設防的建築就不一樣。
  • 烈度的概念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郭明珠:我們再來看一下烈度,烈度它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實際影響,表示地面的破壞和影響程度。影響烈度高低的因素有震級、離震源的遠近,也就是震中距,還有建築物的類型、地表的狀況還有地層結構等等。
  • 建築設計的依據有哪些?
    1、人體尺度及人體活動的空間尺度人體尺度及人體活動所佔的空間尺度是確定民用建築內部各種空間尺度的主要依據之 一。在建築設計中,首先必須滿足的就是人體和人體活動的空間尺度要求。如踏步、窗臺及欄 杆的高度,門洞、走廊、樓梯的高寬,家具設備的尺寸,以及房間的高度和面積大小等,都與人體 尺度及人體活動所需的空間尺度有關。我國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平均高度分別為1670 mm和1 560 mm,人體尺度和人體活動所需的空間尺度如圖所示。
  • 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的區別
    一、地震震級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 「震度」和「震級」的區別
    可以看出這裡有兩個概念,一個是「7.1級」地震,一個是「震度6強」。那麼「震度」和「震級」是不是一回事呢?國內地震不多,許多人對地震不熟悉。我們的新聞上經常報導的數字是「震級」,而幾乎沒有「震度」(烈度)這個概念。但是到了日本的話,會發現「震度」的重要性比「震級」要高很多。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淺析房屋建築結構設計方法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對生活環境及居住條件要求越來越高。而且,房屋建築結構的設計直接關係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問題,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房屋建築結構設計的問題,筆者結合實際的工作經驗對房屋建築結構設計做如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