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活動概況及震級和烈度

2021-01-08 環境安全科學

1 發生的頻率

每年平均 500萬次,5級以上1000次左右,8級以上2次。

活躍期-- 平靜期

2 地震的分布

全世界地震主要分布於以下兩個帶:

(1)環太平洋地震帶:包括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經千島群島日本列島南下至我國臺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紐西蘭。

(2)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從印度、尼泊爾經緬甸至我國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區,越帕米爾高原,經中亞細亞到地中海及其附近。

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和環太平洋地震帶,以上兩個地震帶釋放的能量,約佔全球所有地震釋放能量的98%。

中國的地震分布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

這五個地區是:

①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

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 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

3. 地震波

當震源巖層斷裂、錯動時,巖層所積累的變形能突然釋放,以波的形式從震源向四面八方傳播-地震波。

體波-在地球內部傳播

面波-在地球表面傳播

3.1 體波

縱波 :P波,可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周期短,振幅小。

橫波 :S波,僅在固體中傳播,周期較長,振幅較大 。

3.2 面波

Love波

Rayleigh波

面波周期長、振幅大、衰減慢、震害大。

4 地震波的應用

震源的確定。

震級的確定。

地質勘察,如地球內構造的研究等。

核爆炸的探察等。

5 地震震級與地震烈度

5.1 震級

一次地震強弱的等級。

現國際上的通用Richter在1935年定義的震級

M=lgA

A -用標準的地震儀在距震中100km處記錄最大水平位移(以m=10-6 m計)。

M<2 微震 ; 2<M<4 有感地震;

M>5 破壞性地震; M>7 強烈地震;

M>8 特大地震

紀錄:1960年5月22日,智利,8.9級。

5.2 地震烈度

某一地點地面震動的強烈程度,由地面建築的破壞程度,人的感覺,物體的振動及運動強烈程度而定。現在主要由地面震動的速度和加速度確定。

烈度表

中國地震烈度表分為1-12度

(不同的國家的分度方法不同)

人的感覺 ,大多數房屋震害程度 ,其他現象

1度:為無感覺。

6度:驚慌失措,倉惶逃出 ;個別磚瓦掉落牆體微細裂縫 ;河岸和鬆軟土上出現裂縫,飽和砂層出現噴砂冒水。加速度63釐米/秒 。

7度:大多數人倉惶逃出 ;輕度破壞,局部破壞、開裂,但不妨礙使用 ;河岸出現塌方,飽和砂層常見噴砂冒水,鬆軟土上地裂縫較多。加速度125釐米/秒 。

8度:搖晃顛簸行走困難;中等破壞,結構受損,需要修理 ;幹硬土上亦有裂縫;加速度250釐米/秒 。

9度:坐立不穩行動的人可能摔跤 ;嚴重破壞,牆體龜裂,局部倒塌,復修困難 ;加速度500釐米/秒 。

10 度:騎自行車的人會摔倒,處不穩狀態的人會摔出幾尺遠,有拋起感;大部倒塌,不堪修復 ;山崩和地震斷裂出現,基巖上的拱橋破壞,加速度1000釐米/秒 。

12度:地面劇烈變化,山河改觀 。

5.3 基本烈度和烈度區劃圖

基本烈度:一個地區在50年內,一般場地條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為10%的地震烈度值。

地震區劃:

按基本烈度劃分為不同的區,做為抗震設計的依據。烈度區劃圖(或新出的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

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相關焦點

  • 地震的震級和烈度劃分
    地震研究部門在報導某地區發生的地震時,往往要冠以發生了XX級的地震,烈度達到X度等等。地震的震級和烈度並不是一回事。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裡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在實際測量中 ,震級則是根據地震儀對地震波所作的記錄計算出來的。
  • 地震的震級與烈度
    地震震級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級表示,根據地震時釋放的彈性波能量大小來確定震級,我國一般採用芮氏規模。震級每相差1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差約30倍。根據不同強度地震的破壞能力,震級進—步劃分為5個級別。
  • 地震震級與烈度
    震級是表示地震大小的,而烈度是表示地震時地面破壞程度的。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對於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在不同的地區,烈度的大小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烈度。地震好比一顆炸彈爆炸,炸彈的爆炸威力好比是地震的震級,炸彈爆炸對周圍的破壞程度好比地震烈度。在距炸彈爆炸點近的地方,破壞就大;遠的地方,破壞就小。地震烈度也是如此。
  • 新聞背景: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震級和烈度
    新聞背景: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  地球上的地震有強有弱。用來衡量地震強度大小的尺子有兩把,一把叫地震震級;另一把叫地震烈度。舉個例子來說,地震震級好象不同瓦數的日光燈,瓦數越高能量越大,震級越高。烈度好象屋子裡受光亮的程度,對同一盞日光燈來說,距離日光燈的遠近不同,各處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樣。  地震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
  • 生活地理 | 地震中的震級與烈度是怎麼一回事?
    在關於地震的相關信息中,大家可能對震級震烈傻傻的分不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震級和震烈是什麼樣的不同?一般來講,震級大,破壞力不一定大;震級小,破壞力不一定就小,由于震源深淺、震中距大小地質結構不同,地震造成的破壞也不同。所以,要反映實際的破壞程度,使用震級是不恰當的,這時就要採用烈度。所以說,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響和破壞程度的一把「尺子」。
  • 地震震級、烈度及我校建(構)築物抗震烈度介紹
    編者按:現將有關地震震級、烈度的知識及我校建(構)築物抗震烈度的情況介紹如下,請廣大師生學習了解,從而樹立科學的防震抗震意識,保持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  一、地震震級  地震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
  • 建築抗震等級、抗震設防烈度、地震震級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地震震級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震級是一次地震從震源釋放出的能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從小到達用數字表示,目前記錄到最大地震是9.5級。一個6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美國投擲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所具有的能量。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烈度是指一次地震在距離鎮中不同地點產生的破壞程度。一次地震在不同地點有不同烈度,一般隨震中距離增大烈度降低。
  • 建築結構設計:震級和烈度有哪些區別?
    在談到地震時,我們經常提到震級和烈度,譬如汶川地震中震級是芮氏8.0級,而烈度又為11度呢?我們常說震級只有一個,而烈度卻因地區而異?那震級和地震烈度到底有何關係呢?  地震有強有弱,震級即是用以衡量地震本身強度的「尺子」。震級咱們可以通過地震儀器的記錄計算出來,它的單位是「級」。
  • 建築抗震等級、抗震設防烈度、地震震級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每次地震發生,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類似的問題。有時候,有些媒體也會在這裡犯一些錯誤,被大家詬病為「不專業」。當然,這些東西也挺複雜的,媒體搞混了也正常。地震震級是某次地震的屬性,某個地震只會有一個震級。比如 1995 年阪神大地震是矩震級 6.8,2008 年汶川大地震是矩震級是 7.9。
  • 「防災減災小課堂」地震「冷知識」:震級與烈度、預警與預報,有啥...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任鴻)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認識地震才能沉著應對。可能有人會覺得學習地震知識那是專家的事。不一定,今天要介紹的兩組地震詞彙,都值得學習了解。【震級和烈度】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有大有小,大到可以使得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小到人體感受不到,只有靈敏的儀器才能捕捉和記錄。用什麼計量單位和等級來區分地震的大小呢?
  • 6度設防,發生5.4級地震!烈度和震級到底是啥關係?
    烈度和震級到底啥啥關係?下面是金波總在土木吧發表的一篇文章,徹底講明白了!芮氏規模是由兩位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地震學家裡克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和古登堡(Beno Gutenberg)於1935年提出的一種震級標度,是目前國際通用的地震震級標準。
  • 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的區別
    一、地震震級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 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級?它們是一回事嗎?
    而在抗震設防入戶調查中,老百姓經常會問「我家房子能抗幾級地震啊?」「如果發生6級地震,最大烈度可能達到Ⅷ度,滿足抗震設防標準的房屋基本完好。」老百姓聽完籲了口氣,說「我知道了,我家房子抗震烈度是8度,8級地震來了都不用怕!」 其實,這就把震級和烈度兩個概念給混淆了。今天我們就來區分一下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
  • [分享]天津地震設防烈度資料下載
    以 BIM技術為基礎的大型商業廣場標準化 BIM 模型應運而生,其中結構配筋為 BIM 模型中影響成本的主要變量之一。本文針對不同地質條件和設防烈度等外部環境和建築不同布置等內部因素下,研究某標準商業廣場 BIM 模型鋼筋變量的變化規律,從而為在項目前期在確保結構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對結構成本的精確預測提供依據,也為業內技術與管理人員提供借鑑參考。
  • 工程地質知識:地震震級與地震烈度是什麼
    1)地震震級震級是對地震強度大小的度量,與所釋放的能量大小有關,釋放的能量(E)越大,震級(M)就越高。兩者的關係為:logE=11.8+1.5M。2)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時一定地點的地面震動強弱程度的尺度,是對該地點範圍內的平均水平而言。地震烈度不僅與震級有關,還和震源深度、距震中距離以及地震波通過的介質條件(巖石性質、地質構造、地下水埋深)等多種因素有關,一般情況下,震級越高、震源越淺、距震中越近,地震烈度就越高。
  • 烈度的概念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郭明珠:我們再來看一下烈度,烈度它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實際影響,表示地面的破壞和影響程度。影響烈度高低的因素有震級、離震源的遠近,也就是震中距,還有建築物的類型、地表的狀況還有地層結構等等。
  • 天天學普地||地震的強度——地震的震級
    地震震級(magnitude)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個量,為地震的基本參數,是通過測量地震波中的某個振相的振幅來獲取的。震級標度的方法有多種,以芮氏規模(ML)為常用。芮氏規模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F.Richter於1935年研究加州地震時,以地震釋放的能量為依據,依次確定出震級與能量的關係。
  • 震級與烈度知識
    地震震級  地震震級是根據地震儀記錄的地震波振幅來測定的,一般採用芮氏規模標準。震級每相差1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差約30倍。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大於、等於1級,小於3級的稱為弱震或微震;大於、等於3級,小於4.5級的稱為有感地震;大於、等於4.5級,小於6級的稱為中強震;大於、等於6級,小於7級的稱為強震;大於、等於7級的稱為大地震;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對地表及工程建築物影響的強弱程度。
  • 地震中,日媒報導的震度和震級和我國有什麼不同?對房產有什麼影響?
    2月13日,日本當地時間23點08分在福島外海發生了7.1級地震,日媒報導震源強度為6強,東京為3強。看了日本媒體報導的新聞,很多人都會對「震度」這一表述感覺有一些費解。那麼,這幾個日本表示地震等級的數據,和我們通常所說的幾級地震,有什麼不同嗎?
  • 汶川震級同唐山大地震 能量堪比400顆廣島原子彈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芮氏7.8級地震。震級與32年前唐山大地震相同。2006年7月28日,中國地震局原副局長、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地震分會會長何永年曾做客新華網與廣大網友30年後共同回顧唐山大地震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