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地震科學知識之地震是怎麼回事(二)

2021-01-21 瀟湘晨報

01

什麼是地震動

地震動是指震源釋放出來的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運用。地震動引起的慣性力稱之為地震作用。表示地震動的物理參數叫做地震動參數,包括峰值加速度、反應譜和持續時間等數值。

02

什麼是地震波

地震波是指地震時從震源產生在地球內部向四處輻射的彈性波。地震波可以分為縱波和橫波,橫波的傳播速度慢於縱波,因此地震發生後,縱波總是先到達。地震波是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唯一一種能夠穿透地球內部的波。

03

什麼是地震震級

地震震級是表示地震發生時震源釋放能量大小的一種尺度,是通過地震儀記錄的地震波形振幅大小計算得出來的。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震級越大,釋放的能量越大,對地面造成的破壞越大。震級相差一級,釋放的能量相差約為32倍。

04

什麼是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時地面的震動程度,是用來衡量地面震動強弱程度的指標。地震烈度隨著震中距的增加而衰減,一次地震雖然只有一個震級,但不同震中距的區域有著不同的烈度。我國將地震烈度分為12個等級。

05

地震震級與地震烈度有什麼區別

地震震級是指一次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大小,地震烈度是指一次地震對不同地方產生影響的強烈程度。兩者是不同的概念,就好比一個燈泡雖然功率(相當於地震震級)是一定的,但因距離的遠近而亮度(相當於地震烈度)不一。

【來源:四川省地震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地震科普|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二)
    1地震按震源深度怎麼分類地震根據震源深淺的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震源深度小於60千米的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千米的中源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千米的深源地震。2地震按遠近怎麼分類地震根據震中距的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震中距在100千米以內的為地方震;震中距超出100千米卻又在1000千米以內的為近震;震中距在1000千米以外的為遠震。
  • 地震科普 | 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三)
    1 什麼是城市直下型地震城市直下型地鎮就是震源在城市地底下的地震。這是一種對城市威脅最嚴重的地震,也是城市防震減災最應重視的地震。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7.6級地震,就屬於城市直下型地震。曾發生和當代可能再發生地震的斷層,稱之為活動斷層。構造地震多是因活動斷層的運動造成的。4什麼是地震帶地震帶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從全球來看,地震帶基本上分布在板塊交界處。
  • 地震科普|地震科學知識之地震是怎麼回事(一)
    01地震三要素是什麼人們通常把發震時間、震中位置和震級稱為地震三要素。每當發生中強地震,政府和公眾最急切想獲取的、新聞媒體最早報導的,就是地震部門第一時間提供的這組「三要素」。02什麼是震源、震中和震源深度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點稱為震源。從震源垂直向上對應地面的地方叫做震中,通常用經緯度表示震中地理位置。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叫做震源深度。一般來講,震源越深的地震造成的破壞越小,但有感範圍越大。
  • 地震科普|地震科學知識(一)
    1什麼是地震簡單地講,地震就是地面的震動。全球平均每年發生約500萬次地震,能被人們感覺到的地震約5萬次,可能造成破壞的地震約100次。所以,地震就像颳風、下雨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2地震的類型有哪些根據引起地面震動即地震的不同原因,地震通常分為天然地震、誘發地震和人工地震三種類型。3什麼是天然地震天然地震是地球內部活動引發的地震。這些地震可分為因板塊活動引發的板塊地震、因區域地震構造活動引發的構造地震、因火山活動引發的火山地震和因地表或地下巖層陷落引發的陷落地震。
  • 地震科普 | 地震科學知識(一)
    1 什麼是地震簡單地講,地震就是地面的震動。全球平均每年發生約500萬次地震,能被人們感覺到的地震約5萬次,可能造成破壞的地震約100次。所以,地震就像颳風、下雨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2地震的類型有哪些根據引起地面震動即地震的不同原因,地震通常分為天然地震、誘發地震和人工地震三種類型。
  • 看法國人是怎麼給孩子科普地震知識的
    後面的時間裡,每天新聞裡都能看到地震的相關報導,新聞每天都在滾動播出。從沒有接受過地震相關知識的我,想著如果地震突然發生人們應該怎麼避險。直到幾年以後孩子學校舉報了地震知識的培訓和演習,孩子放學回來跟我講了好多他們老師的培訓內容,比如說如何避險,發生地震的時候不能做什麼,哪些位置是安全的等知識。還說了地震演習的時候發生的事兒。地震的時候該怎麼辦?
  • 地震科普|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三)
    1什麼是城市直下型地震城市直下型地鎮就是震源在城市地底下的地震。這是一種對城市威脅最嚴重的地震,也是城市防震減災最應重視的地震。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7.6級地震,就屬於城市直下型地震。2為什麼說地震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係地震始終處於運動狀況,每天既在自轉,又在公轉。因地球內部是由不同形態物質的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加之地殼分為不同的巖石圈和板塊,板塊間的活動差異成為地震的發生原因之一,所以,絕大多數破壞地震是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的。
  • 人工地震是怎麼回事
    我國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國家之一。根據地震史料記載,我國所有省份均曾發生過5級與5級以上的地震。地震分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類,天然地震是指自然界發生的地震現象。那人工地震是怎麼回事呢?  人工地震是由於人為活動,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還有打樁、爆破以及車輛通行,都可形成人工地震。
  • 北海道5.8級地震 北海道5.8級地震怎麼回事
    北海道5.8級地震 北海道5.8級地震怎麼回事時間:2019-03-02 19: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海道5.8級地震 北海道5.8級地震怎麼回事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3月2日11時22分在日本北海道沿岸遠海(北緯41.96度,東經146.93度)發生5.8
  • 地震小知識科普 地震發生時,躲在什麼空間裡自救存活率較高?
    地震小知識科普 地震發生時,躲在什麼空間裡自救存活率較高?時間:2020-05-12 08:46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地震小知識科普 地震發生時,躲在什麼空間裡自救存活率較高? 地震發生時,躲在什麼空間裡自救存活率較高?
  • 緬甸發生5.2級地震是怎麼回事 緬甸為什麼經常地震
    天氣網訊,這兩天,地震活動十分頻繁。據中國地震臺網最新消息,當地時間11月14日16時50分許,緬甸(北緯23.55度,東經94.65度)發生5.2級地震,震源深度100千米,目前還未收到人員傷亡報告。據悉,緬甸地處全球第二大的歐亞地震帶,易多發地震。
  • 地震知識科普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預報中心,ID:YBZXDZ】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博主做一期地震小知識的科普1、從地震發生到建築倒塌一般只有12秒的時間【無論多強的地震,地震的發生到建築的倒塌一般都是12秒的時間,也就是說從你感到地震到被埋你只有12秒左右的時間逃生】
  • 包頭市首家地震體驗館 開啟地震科普體驗活動
    通過虛擬系統了解地震知識,進入地震體驗區,利用地震模擬體驗平臺,感受地震發生時房屋發生傾斜和地面的晃動……  為使廣大中小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地震科普知識,提高防震減災意識,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青山區中小學學生來到位於萬郡大都城的地震體驗館參觀學習。
  • 唐山大地震「餘震」未絕 解讀「地震後的幽靈」
    中國日報網消息: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3月6日發生在唐山地區的兩次地震,均為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正常餘震活動。30多年前的地震,餘震至今未絕,這可能嗎?答案是肯定的。在1811年至1812年間,位於美國南部和中西部的新馬德裡地震帶曾經發生「新馬德裡大地震」。
  • 海南文昌發生2.9級地震是怎麼回事 海南在地震帶上嗎
    據中國地震臺網消息稱:北京時間08月30日18時05分許,位於海南文昌市(北緯19.57度,東經110.68度)發生2.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那麼,海南在地震帶上嗎?據了解,海南島位於南海北部,並不在地震帶上,而且地震活動比較少。
  • 河北唐山豐南區發生2.0級地震是怎麼回事 2級地震什麼感覺
    天氣網訊,據2020河北地震最新動態消息顯示,北京時間11月18日20時46分許,位於河北唐山市豐南區(北緯39.37度,東經117.99度)發生2.0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據了解,河北位於華北平原地震帶,地震活動比較頻繁。
  • 海原大地震100周年:中國地震科學工作由此肇始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12月16日是寧夏海原發生8.5級大地震100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組織寧夏回族自治區地震局科普解讀稱,中國具有科學意義的地震工作即肇始於此次地震,並在此後的近百年中持續發展。1920年海原大地震災情情況。
  • 成都5.1級地震怎麼回事 震源深度21千米
    成都5.1級地震怎麼回事 震源深度21千米時間:2020-02-03 11:10   來源:四川發布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都5.1級地震怎麼回事 震源深度21千米 2月3日00時05分,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在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區(北緯30.74度,東經104.46度)發生5.1級地震
  • 專家科普地震之最:「最早記錄、死亡人數最多」發生在中國
    在2020年全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中國地震局組織專家對地震災害知識進行科普。
  • 防災減災日④|中國地震局談「地震冷知識」
    地震災害是重大自然災害風險防範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顛覆性因素。據統計,1900年以來的120年裡,全球共發生8.0級以上特大地震106次,造成超過220萬以上人員死亡。今天是國家防震減災日,帶您一起看看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有關地震的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