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地震三要素是什麼
人們通常把發震時間、震中位置和震級稱為地震三要素。每當發生中強地震,政府和公眾最急切想獲取的、新聞媒體最早報導的,就是地震部門第一時間提供的這組「三要素」。
02
什麼是震源、震中和震源深度
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點稱為震源。從震源垂直向上對應地面的地方叫做震中,通常用經緯度表示震中地理位置。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叫做震源深度。一般來講,震源越深的地震造成的破壞越小,但有感範圍越大。
03
什麼是微觀震中與宏觀震中
微觀震中是用地震儀器記錄的地震波資料測定出的震中位置。經過野外考察,確定的破壞最為嚴重的地區稱之為極震區,其幾何中心就是宏觀震中。受地質條件等因素影響,宏觀震中並不一定與微觀震中重合。
04
什麼是震中距
震中距是指從地面上的一點到震中的距離。通常情況下,震中距的大小與遭受到的破壞程度成反比。也就是說,地震越近,造成的破壞越大。或者距離發生地震的地方越近,受破壞的程度越大。
05
什麼是地震序列
地震序列是指某一區域、某一時間段連續發生的一組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地震事件。在一個地震序列中,多數情況下,先發生的那個震級最大的地震被稱為主震,其後發生的地震叫餘震。
06
地震序列類型分為哪些
地震序列一般分為四種類型:主震-餘震型(含前震-主震-餘震型),雙震型(有2個主震),震群型(有3個及以上的主震),以及孤立型(前震、餘震都很少)、其中主震-餘震型所佔的比例最大。
【來源:四川省地震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