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花變紙 麗江東巴造紙師傅和秀昌的平凡堅持

2020-11-28 騰訊網

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如長江大河的奔流,生生不息,數千年來承擔著人類文明開化的重責,尤其是古代的四大發明,更是凝聚了國人的智慧。

放眼過去,我們更會欣喜的發現,中華文化的發展是中華全境的發展,是全民族的發展。至今流行於麗江的東巴紙,是納西族東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麗江民族文化傳承中獨樹一幟。

今天,「看見麗江」就帶您一起了解納西族造紙術的來龍去脈,還有那些飽含著智慧的造紙師們所面對的艱辛。

他身上匯集了農村人的智慧

「我在10歲左右就已基本掌握了造紙技術,大約13、14歲時,就連原料都是自己採集了。」東巴紙製作師和秀昌說。

東巴紙的原材料是一種叫蕘花的植物。蕘花,納西語稱「窪迪」,多長於高海拔的山林中。年幼的和秀昌上山砍蕘花,主要目的是用來製作東巴紙。

除此之外,和秀昌介紹,蕘花還有三種功效,首先是殺蟲,因此常用作肥料灑在田間地頭;其次是材質好,可編織成繩子來用,捆重物也不易斷。做成東巴紙以後,還具備了一種藥用功效,小孩子患痢疾,撕下一角東巴紙,泡水服用後功效頗佳,因此,當時製作東巴紙有一個基本的原理,就是要用乾淨的清水,以備藥用。

「看見麗江」記得,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說某某草可以治某某病,什麼樹皮有什麼功效云云,印象中,大人們多數都有絕招,身上總是凝聚著極為實在的智慧,不由得想到納西族民間那句詼諧中暗藏智慧的俗話:「吃額口拖紫,冷堆衣痴巴」,意即:「治病的藥材就長在家門口,你還偏偏跑到昆明去」。由此,情不自禁地對眼前這位稍顯滄桑的中年納西漢子產生由衷的敬意,跟著也就詢問起和秀昌的年齡和生活背景。

據介紹,和秀昌1971年出生於玉龍縣寶山鄉,在三個兄弟中排行老大。懂事的和秀昌在7、8歲時便開始向父親學習造紙。和秀昌的父親年輕時曾拜當地三位東巴為師,掌握了很多相關知識和技能,三個兒子也幾乎繼承父親的技藝,其中,和秀昌主要學習東巴紙的製作,另外兩位兄弟學習東巴文乃至佔卜吉兇。

和秀昌說,其實他也想學得更全面一些,因為當時某些原因才導致他只主修東巴造紙。但正因為如此,和秀昌在東巴紙製作的態度上向來兢兢業業,精益求精。

訪談中,和秀昌細心介紹了東巴紙製作的每一個步驟。總結之下,從原料採集到完工的剝、煮、舂、攪、撈、曬這幾大環節中,居然包含了27個細節步驟,且其中有多項是不同程度的重複。

簡單地說,首先是在生著柴火的大缸裡把樹皮煮上五六天,剁碎後再反覆搗勻,接著才是自然發酵……這一個完整的過程做下來少說也要一個星期。日復一日,和秀昌從未忽略過每一個細節,將點滴心血注入到一張張粗糙厚重的東巴紙中。

現在的和秀昌有了自己的製作傳承基地。位於古城區五一街王家莊巷基督教堂旁的手道麗江民間手工藝術館,是古城內集中展示、體驗傳統手工藝的窗口,從2016年開始,和秀昌和他的兄弟就先後在此開展製作傳承工作,後來主要就由和秀昌長期在此工作,並以製作東巴紙為主要職業。

困境:非遺技藝與實際收入如何兼得?

在近兩個小時的近距離訪談中,「看見麗江」發覺,和秀昌的言談舉止十分樸素,作為造紙師的他給人更多的是一個樸實的農民形象。

經了解得知,和秀昌的生活條件一直都很一般,很多時候還有諸多艱辛。他從頭回憶起山上砍蕘花的歲月,說到那時最怕的不是吃苦,而是常被蕘花樹皮整得鼻青臉腫。稍微長大以後,由於經濟條件和文化條件的限制,謀生也多有不易,尤其是他的母親長年多病,需要經常住院,生活條件越發拮据。而以賣東巴紙為主要收入收入的他,經營狀況也較一般。

和秀昌的東巴紙一般賣50元一張,儘管手工精湛,價格也不算貴,但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還是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他計算到,以今年為例,1月份收入為3000元,3月份約為2600元,4月份約為2400元,5月份約為1200元(以上數據均為月全收入)。

他表示,憑藉這樣的收入,在城裡面生活確實壓力很大。但不管怎麼樣,他都不會放棄這項神聖的工作,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理應傳承並將其發揚光大,為此,他還說出三個願望,第一個就是希望古城裡能多一些綜合性的民間藝術館,將東巴紙、編麻、打銅等即將失傳的手工藝集中到一起展示。

另外的兩個願望都與他自身的生活的傳承息息相關,分別是:得到一張傳承人的證書,獲得一點生活補助。

認可是最好的回報

和秀昌的話音剛落,一個細節令在場的人無不動容。一直在館內參觀的遊客張先生對和秀昌說到:「師傅,你技藝高超,品德良好,是當之無愧的手工藝大師,您應該獲得榮譽,也該過上好的生活,我應該向您致敬。」說著深深地向和秀昌鞠了一個躬。

臨行時,和秀昌告訴「看見麗江」,類似的行為並非第一次,之前有位遊客一進門,見到和秀昌的產品就生氣的說:「你們這些大騙子,又在這裡忽悠遊客了。」原來,那位遊客在其他地方買過東巴紙,經鑑定,各項要求都不達標,就機械的認為和秀昌也不例外。和秀昌心平氣和地當著那人的面,將所有過程展示一遍。事後,那位遊客不僅真誠的道歉,還介紹不少朋友前來購買和秀昌的東巴紙以表歉意。

這讓和秀昌更明白傳承精髓的重要性,於是他更加努力的做好每一個細節。現在,和秀昌依舊日復一日忙碌於東巴紙的製作,東巴紙曬乾後,和秀昌的兄弟和秀軍便開始寫東巴字、畫東巴畫。在東巴造紙館,有常見的東巴字畫,也有做工精細的紙上刺繡、紙上烙畫的作品,無一不讓人讚美。

來源:微信公眾號 看見麗江

採寫:李志文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最貴的紙」,含劇毒蟲不吃,一張2萬美金
    東漢蔡倫總結了古代先民的造紙技術將破漁網、樹皮、草料等其他植物纖維浸泡、打漿之後又發明了獨特的「抄紙法」進行製作,這樣製作出來的紙不但色澤潔白而且厚度均勻,最重要的是他將製造紙張的製造成本和時間成本大大縮減。大量的低價紙讓文字和知識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也間接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 麗江古城謀創新 - 人民日報海外網
    穿越蒙蒙雲霧,飛機降落在雲南麗江三義國際機場。舉目四望,遠處是連綿的青山,眼前是古色古香的航站樓。這座聞名世界的旅遊城市,留給遊人的第一印象是如此秀美多姿。麗江並不大,只轄一區四縣,但卻坐擁三大世界遺產:麗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三江併流是世界自然遺產、東巴古籍文獻是世界記憶遺產。優異的自然風光和歷史人文資源,為麗江吸引八方來客提供了足夠的底氣。
  • 中國為「東巴文字活化石」設立國際標準
    華聲報訊:據新華網報導,為了改變人們對具有「文字活化石」之稱的東巴象形文字的任意書寫和釋讀,雲南麗江市東巴文化研究院著手進行東巴文國際標準化的工作。        東巴文字是一種原始圖畫象形文字,計約2000餘個字符,因其專門被雲南麗江納西族的祭司東巴用於書寫宗教用書和宗教活動,被稱為「東巴文」,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記憶遺產。
  • 造紙行業常識 紙的定義和性質
    1.現代造紙的原料有哪些? 答:現代造紙的原料有植物纖維(木材、竹、草類等),礦物纖維(石棉、玻璃絲等),其他纖維(尼龍,金屬絲等),還有用石油裂解得到的高分子材料。目前用於書寫、印刷、包裝的紙仍主要以植物纖維為主要原料製成。 2.造紙植物纖維原料的種類有哪些?
  • 古老的造紙工藝——手抄古紙
    而就在這油菜花附近的村落,卻存留著一種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種古老的造紙工藝——手抄古紙,而且還有一個手抄紙博物館。造紙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在騰衝市界頭鎮至今仍然沿用傳統的古法造紙,當地人稱「手抄紙」。經過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很好地傳承了東漢時期蔡倫的造紙技術。
  • 唐代造紙工藝延續千餘年 石橋古法造紙技藝讓人大開眼界
    師傅四十左右,年富力強,每天就是在這個水槽子裡水漚構皮麻,漿灰,煮料,一整套工藝。師傅在簡陋的操作間,前面是一張花塑料布,然後就是漂洗,地灰煮,在一個水泥池子裡,身後是豆腐塊一樣的無數層紙張,這要經過壓紙,曬紙,然後才能用。雖然這個工作比較枯燥無味,但是他甘之若飴,樂呵呵的,每天的勞動就是無數次重複,閉著眼睛都能完成。
  • 紙莎草,其造紙方法
    紙莎草羽毛狀的花是許多社會性鳥類築巢的地點。像許多莎草科植物一樣,它是風媒花,果實由流水帶走。 紙莎草紙起源於古代埃及,是古代埃及人為人類文明做出的重要貢獻之一,英語中的紙莎草紙一詞papynus源於希臘語papyros最早出現於思想家和歷史學家託普拉斯圖新的著作中。
  • 傳遞手工紙的溫度
    "技之源"展區「技之源」展區通過紙與歷史、紙與科學、紙與文化、紙與工藝、紙與環境五個版塊,分別展現造紙術的源流與傳播路徑,手工造紙背後的科學知識,名人與名紙的軼事,中國各地手工造紙資源,宣紙、竹紙、皮紙的工藝流程以及豐富的造紙材料、工具和工藝特點。
  • 東固土法造紙
    他見這裡滿山遍野儘是毛竹,山高水冷,梯田碗一丘勺一丘,耕作實在困難,生活難以維持,便棄農外出投師學習造紙手藝,出師後回家辦起了造紙作坊。由於那時土紙用途廣泛,東固境內獨此一家,因此供不應求,生意紅火,收入可觀,土法造紙就一代接一代傳了下來。記得我小的時候,祖父楊禮浪經常對人講:「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張紙票用的紙,是我親手造出來的。」
  • 帶上耳朵來麗江!納西歌王和文光邀你聆聽納西天籟(高清組圖)
    黑龍潭公園景色幽雅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雪梅):在麗江,提起和文光以及他的家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納西族漢子,不僅是納西族文化的傳人,這個納西族漢子,不僅是納西族東巴文化文化的傳人,還是民歌界的超級大腕,被譽為「納西歌王」。
  • 到麗江旅遊,吃麗江特色風味,不可錯過的麗江美食盤點
    麗江算是國內比較知名的旅遊區了,每年到此旅遊的人都非常多。麗江的美景受到了無數人的喜愛和讚賞,作為本地人,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麗江的美食。美食相伴,讓你的旅行變得完美。麗江本地人對於吃食主要注重的還是香和辣。
  • 麗江驚現「UFO」?不,還有太空飛船和流星雨
    「火星土豆」的創作尤為應景,高美古所在的太安鄉為麗江的土豆之鄉,航天員和土豆的組合讓未來有了更多的想像。利用水窖畫上了UFO,鄉村特色利用得恰到好處……一幅東巴天文文字,將納西文化和太空聯繫了起來,東巴象形文字、民族服飾的加入,
  • 第一次去雲南,為什麼選擇昆明、大理和麗江(昆大麗)
    上一篇我們介紹了雲南旅遊概況,接下來我們詳細介紹經典的經典,昆明、大理和麗江。詳見:雲南是一個來了還想再來的地方這條線非常適合第一次去雲南的朋友。這條線景點密集,交通便利,而且服務發達而且成熟。(4)飛機:約1小時註:去麗江的動車不停靠大理大理<->麗江:(1)火車:目前沒有動車,只有普通火車,時間約2小時(2)大巴:約5小時,票價50-80元不等。其中麗江到瀘沽湖之間還沒通高速,道路上坡和彎道比較多,路途也較長,不建議自駕,如果自駕一點要非常小心。
  • 【探索】麗江驚現UFO?不,還有太空飛船和流星雨……
    >「火星土豆」的創作尤為應景高美古所在的太安鄉為麗江的土豆之鄉航天員和土豆的組合讓未來有了更多的想像>一幅東巴天文文字將納西文化和太空聯繫了起來東巴象形文字、民族服飾的加入讓夢想和現實2018年,天文愛好者在麗江天文觀測站附近建成了「雙子天文莊園」,大批天文愛好者和學校利用幾十臺不同口徑的遠程控制望遠鏡開展天文觀測和教學活動。
  • 去麗江,看什麼?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約瑟夫·洛克是奧地利植物學家,曾在麗江考察多達27年之久,著有《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納西英語百科全書》,鋪滿大地的格桑花海 | 攝影師@劉珠明到達深谷之底,迎面而來的將是江水黃。麗江共有大大小小91條河流,它們接收沿途的支流和雨水,逐漸變得聲勢浩大。
  • 聚乙烯醇與造紙
    超級水解類型水解度為99%~100%,全水解類型水解度為92%~98%,部分水解類型水解度86%~89%和73%~78%(造紙上用)以及66%以下(不在造紙上用)。(2)按聚合度可分為高、中、低3種類型。聚合度在2400~2500為高聚合度,聚合度在1700~1800為中聚合度,聚合度在600以下為低聚合度。(3)按粘度可分為高、中、低3種類型。
  • 環保使者李旻果攜手著名攝影師肖全,共赴麗江大地天籽藜麥豐收祭
    深秋清晨的濃霧還未散去,玉龍雪山腳的麗江太安農田上,三位身著長袍的東巴已經在忙活著豐收祭祀事宜了。雪山李旻果堅持雲南熱帶雨林恢復與保護的工作已有十餘個年頭當她得知,玉龍雪山腳下的麗江太安鄉6年前,肖全因拍攝雨林精靈與母女三人結緣,從此便成為她們的好友和妲妲「不能常伴」的家人。
  • 藝術家走進麗江,高原藜麥收正當時!《天籽藜麥豐收祭》正在發生
    ,三位身著長袍的東巴已經在忙活著豐收祭祀事宜了。李旻果和肖全走進一片紫色的麥穗中,「touch Quinoa(觸摸藜麥)」李旻果道。雙手輕撫上飽滿的麥穗,天籽藜麥豐收祭祀正式開始。三位東巴點燃火把,在的朝陽下唱起神聖的禱告咒語。「藜麥豐收啊,驅走大地的病痛……」參加儀式的人們虔誠祈願,雙手合十放於胸前,進香、鞠躬、接受東巴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