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造紙工藝延續千餘年 石橋古法造紙技藝讓人大開眼界

2021-01-17 世界旅行玩家

到貴州旅遊的時候,去了幾個苗寨,還有貴州博物館,有個景點印象深刻,就是丹寨縣石橋黔山古法造紙專業合作社,在這裡我看到了傳統造紙工藝的流程。

石橋白皮紙就是在這個非常簡陋的作坊裡生產出來的,讓人難以置信,但同時佩服古人的智慧。師傅四十左右,年富力強,每天就是在這個水槽子裡水漚構皮麻,漿灰,煮料,一整套工藝。

師傅在簡陋的操作間,前面是一張花塑料布,然後就是漂洗,地灰煮,在一個水泥池子裡,身後是豆腐塊一樣的無數層紙張,這要經過壓紙,曬紙,然後才能用。

雖然這個工作比較枯燥無味,但是他甘之若飴,樂呵呵的,每天的勞動就是無數次重複,閉著眼睛都能完成。這是在抄紙,就是把池子裡的混合物,用這個孔眼很密的鐵絲網兜上來,然後放到豆腐塊上去。

再來看看這個工作間,沒有機器,沒有標語,只有一些水泥槽子,還有胡亂擺放的家具,然後就成為石橋白皮紙的生產作坊。

這就是一層一層不計其數的白皮紙的皺形,還要經過晾曬,揭紙,一共要十幾道工序,這個造紙技藝從唐朝就有了。這個豆腐塊看的我懷疑人生,因為這麼一沓怎麼粘在一塊,怎麼往開分?

丹寨縣當地擁有豐富的構皮,還有杉根,用這些就地取材的原料,製造出了石橋白皮紙。這個阿姨面前桌子上的就是枸樹皮。

老奶奶也加入了進來,坐在桌前一絲不苟地選材。石橋的先民是苗族人,他們學習了漢族的造紙技藝,然後傳承了下來。造紙原料有樹皮,麻頭,還有魚網以及敝布,這是後漢書裡記載的蔡倫造紙原料。

老奶奶桌前攤開的還是構樹皮,我們老家村前屋後也有構樹皮,我小時候和父親去水渠兩岸砍柴的時候,也見過構樹,皮比較筋,韌性大,就像皮帶一樣。

這是揭開來晾曬好,然後一層一層堆放在一起的紙張,薄厚很勻稱,感覺比宣紙還好,這個紙放幾年都不會壞,沒有一點化學品摻雜。

紙張經過裁剪一摞摞放在了架子上,有原色的紙張,還有染色後的紙張,主要還是白色的用的最多,因為要寫字。石橋村人,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活動,來祭祀蔡倫。

屋頂上是用古法製造出來的紙,做的燈籠,五顏六色的,藝術氣息很強,上面還有竹葉等各種花紋,很唯美。

古法白皮紙做的傘,這個傘是裝飾用的,女子手中的飾品,穿上漢服,旗袍,拿出去拍照很好,傘上有孔雀,燕子,梅花,竹子的圖案。

老闆在櫃檯前介紹他的紙,架子上的紙一摞一摞的,除了紙張,燈籠,傘,還有一些小擺件,有貴州風景的畫冊。

這個師傅站在水泥槽子前,在進行非常專業的操作,造紙就是他的絕活,他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沒他玩不轉。每一張紙薄厚,重量都一般,全靠他的拿捏和掌握。

石橋古法製造的紙,薄如蟬翼,柔韌性,光澤度都好,並且吸水性也很強。不但有白皮紙,還有彩色紙,彩色紙還分了六個大的系列。

架子上紅色的紙,一卷一卷的堆放著。這個紙還賣到了澳大利亞,東南亞,西歐等國。石橋古法造紙,是唐代工藝,距今千餘年。

相關焦點

  • 古老的造紙工藝——手抄古紙
    而就在這油菜花附近的村落,卻存留著一種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種古老的造紙工藝——手抄古紙,而且還有一個手抄紙博物館。造紙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在騰衝市界頭鎮至今仍然沿用傳統的古法造紙,當地人稱「手抄紙」。經過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很好地傳承了東漢時期蔡倫的造紙技術。
  • 安徽又一古村走紅,位於宣城的「造紙村」,宣紙從這裡誕生
    古時的人們就開始造紙寫字了,在不少地方都有自己傳統的製紙工藝。但為什麼我們在學習寫字和繪畫時,老師總是建議我們買宣紙呢?別的地方產的紙為什麼就不行呢?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紙,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宣紙,只是因為宣紙的名氣比較大,所以就成為了書畫用紙的專有名稱。
  • 造紙術活化石:西雙版納傣族完整保留了兩千多年前的手工造紙技藝
    貝葉經很多人都知道和了解貝葉經,但是有一點一定不了解,那就是傣族也有歷史悠久的造紙工業。西雙版納的造紙術是從中原傳過來的,但是又有了本土的一些特徵,並保留了傳統技藝。那麼中原的造紙術是怎麼來的呢?蔡倫造紙最早發明紙的是東漢的蔡倫,他通過觀察鄉間作坊蠶婦繅絲漂絮後收到啟發,通過收集樹皮、廢麻等原料,通過銼、煮、浸、搗、抄等法,經過多次試驗,終於造成了植物纖維造紙。蔡倫造紙成功後,全國各地開始大量製造、使用這種紙,即使是現代大量的工業紙代替了大部分紙品,我們使用的宣紙以及修復古籍用的特殊用紙仍然沿用當初蔡倫造紙的方法。
  • 起良古法造紙:108道工序製成一張「蔡侯紙」
    縣誌記載明代村裡90%的家庭都是造紙作坊,直到上世紀80年代村裡的古法造紙行當徹底沒落。2008年,村裡小學校長劉曉東被埋藏已久的文化使命感擊中,選擇在退休後不惜舉債恢復古法造紙。如今,「蔡侯紙」再面世、蔡侯紙博物館建成開放……68歲的劉曉東還在為這項技藝實現世界級非遺的夢想奮力前行——秦嶺腳下周至起良村,因為地理優勢,從漢代起就是造紙「重鎮」。
  • 蔡倫後人堅守古法造紙,需72道工序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蔡倫後人堅守古法造紙
  • 古法造紙、瓷胎竹編……來成都國際非遺節邛崍分會場體驗一盤
    本屆非遺節期間,邛崍還將在平樂古鎮邛州園內開展古法造紙技藝、竹麻號子、瓷胎竹編展示及體驗項目,遊客可以親自參與其中,親身感受造紙、演唱竹麻號子、體驗瓷胎竹編等。據了解,邛崍目前擁有國家級、省級、成都市級、邛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共計22項。
  • 廣西壯族2000年歷史傳統手工造紙工藝瀕臨失傳
    新華網南寧8月19日電(馬健)近年來,由於構樹資源缺乏,手工造紙成本高,利潤薄,勞作又髒又累,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的「壯族構皮手工造紙工藝」瀕臨失傳。  據統計,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貢川村502戶壯族家庭,過去常年從事人工造紙的有320多戶,而現在僅剩110多戶還延續著這項傳統。  在樸實的壯族農民眼裡,古老的壯族構皮手工造紙工藝是先輩們留下來的傳家寶,然而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這項工藝卻面臨著後繼乏人、瀕臨失傳的尷尬處境。
  • 東固土法造紙
    鍾莊炎口述時間:2014年12月2日口述地點:東固街根連茶館口述人:楊家良,青原區東固畲族鄉六渡村委會下逕村小組人,54歲,初中文化。東固土法造紙是沿用東漢時期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先師「水中取寶」的方法,以毛竹為原料,用手工造紙。這種紙叫竹紙,又因人們在祭祀時當紙錢燒,所以東固人稱之為「火紙」。據族譜記載,清朝同治年間,曾祖父楊詩觀由興國縣城崗鄉佛嶺遷來廬陵東固,住在大烏山腰的水湖坳。
  • 來學學這些散落在普洱的省級非遺傳統技藝!
    來學學這些散落在普洱的省級非遺傳統技藝! 拉祜族竹編工藝 歷史十分悠久 據說可以追溯到公元850年左右 普洱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也有四季如春的氣候條件 這裡的竹子品種繁多
  • 製漿造紙工業中存在的腐蝕問題 製漿造紙廢水處理與資源化
    2.1.4燃燒法 燃燒法的工藝流程是利用煙道氣餘熱、外加煤熱量蒸發濃縮黑液,然後將木素等有機物燃燒,同時回收鹼。這種工藝的工業化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燃燒法每噸黑液的投資較鹼回收法稍低,但運行成本較高。韓彪利用水解—好氧工藝處理廣西某製漿造紙廠產生的中段廢水,經現場採樣監測,處理後出水水質良好,COD去除率達98%以上。 簡景華等採用SBR—物化法處理造紙中段水,投資少,運行費用低,紙廠外排水質穩定達標,治理費用在廠家可接受的範圍內。 2.3白水的處理與回用 2.3.1氣浮法 氣浮法是白水處理中較常用的方法。
  • 揭秘宣紙造紙工藝:製作檀樹皮紙漿的過程,抄紙工序加獼猴桃汁
    檀皮經過蒸、洗、曬等程序,就成為了製造宣紙的重要原料 檀樹皮在正式進入造紙程序前有一個準備過程,那就是剝皮,要經過五個步驟:砍條—水蒸—水浸—剝皮—曬乾。檀樹枝的砍伐一般選擇在10月至次年2月份左右,砍伐好的枝條去掉枝椏和枯枝,按一定的長度紮成捆,以備蒸用。水蒸和水浸的目的都是為了使檀樹皮更容易剝下來。剝好皮後曬乾、綑紮待用。
  • 造紙增稠劑 造紙工業的一劑「良方」
    大家就要對造紙業有一定了解,接下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造紙塗料工藝中助劑造紙增稠劑。 造紙增稠劑可以控制和調節塗料的流變形、分散性和穩定性等,大量存在造紙工業塗布操作中。不同化學結構的增稠劑對塗料表面性質、膠狀性質和流動性質均有一定的影響,因此,物質的用途和它自身的分子結構是離不開的。
  • 造紙廢水處理詳解及調試運行要點
    因此,本標準規定製漿造紙廢水汙染物產生情況應根據原料種類、化學品投加量、生產工藝、產品類別、回用廢水治理的程度和回用量,經物料衡算確定。汙水常規處理常用工藝1、絮凝沉澱法絮凝沉澱法具有工藝簡單、易於操作管理、有較高COD去除率,又可以避免二次汙染,成本低且處理效果好
  • 化學原理在造紙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 要:本文介紹了化學原理在造紙廢水處理的應用,討論了基於絮凝、氧化還原等原理的造紙廢水的具體處理方法,絮凝法中探究了不同絮凝劑作用的化學原理以及應用,氧化還原法中介紹了不同的工藝技術。
  • 造紙助劑的種類 幹法造紙化學助劑
    2 幹法造紙化學助劑 從表面上看來幹法造紙生產線工藝流程簡單,設備並沒有溼法紙那樣龐大、複雜,所用原輔材料也少,似乎沒有研究開發的必要,其實不然,幹法造紙的成型技術是其新產品開發的核心,一些原輔材料是其產品質量的保證。
  • 聚丙烯醯胺在造紙工藝中的作用?
    在造紙領域中廣泛用作助留劑助濾劑均度劑等藥劑的同城為造紙用聚丙烯醯胺。造紙用聚丙烯醯胺的作用是能夠提高紙張的質量,提高漿料脫水性能,提高細小纖維及填料的留著率,減少原材料的消耗以及對環境的汙染等。在造紙中使用的效果取決於其平均分子量離子性質、離子強度及其它共聚物的活性。
  • 末世文明重啟法則——古法造紙術
    (內容整理自網絡)現代造紙工藝,將木材轉變成紙漿的方法有機械製漿法、化學製漿法和半化學製漿法等三種,但這都需要用到高硬度的磨砂輪和化工製劑(蘇打漿、亞硫酸鹽漿、硫酸鹽漿)等,都不同程度的依賴於現代工業以及專業化機械。
  • 聚焦造紙原材料
    很多人都好奇造紙過程中的原材料問題,今天,中國紙業網的小編就帶領大家一同走進造紙原材料之一的——紙漿。紙漿是以某些植物為原料加工而成的,它是造紙的基本原料。通常用以製漿原料的植物可分為4大類:莖幹纖維類、韌皮纖維類、種毛纖維類和木材纖維類。
  • 造紙基本知識A~Z 這些造紙知識你了解嗎?
    鑑於環境壓力,近15年漂白工藝已經發生了變化,非纖維素組分的含量和化學性質都改變了。非漂白牛皮紙漿化學正在形成和完善,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自20 世紀90 年代以來苯甲酸的合成和在漿上的應用。 L Lignin (木質素) :木質素是造紙用生木漿中化學性質最複雜,而且最不需要的成分。在機械漿中木質素以其天然結構狀態大量存在,從而影響木漿的膨脹性能、纖維強度和韌性。
  • 造紙基本知識A~Z
    B Broke (損紙):損紙看起來是造紙生產中不可避免的,但多數情況下,如果不考慮損紙問題,造紙化學將容易得多,因為不必考慮溼部添加劑的化學性質,只考慮表面用化學品。另一方面,不用表面化學品的損紙可能由於精漿等過程造成,當然也取決於造紙用水循環處理水平。和其他造紙化學品問題一樣,選用與溼部一致的表面化學品並將損紙按不同質量分別處理可以減少損紙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