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走進麗江,高原藜麥收正當時!《天籽藜麥豐收祭》正在發生

2021-01-09 可見視頻

人類緣起

自然變幻

只有藜麥

知道答案

李旻果

著名環保工作者

天籽生物多樣性保護創始人

天籽藜麥豐收祭活動發起者

肖全

著名攝影師

天籽藜麥豐收祭活動發起者

孔寧

中國行為藝術家

李林妲

天籽藜麥豐收祭活動藝術家

大地豐收

深秋清晨的濃霧還未散去,玉龍雪山腳的麗江太安農田上,三位身著長袍的東巴已經在忙活著豐收祭祀事宜了。

李旻果和肖全走進一片紫色的麥穗中,「touch Quinoa(觸摸藜麥)」李旻果道。雙手輕撫上飽滿的麥穗,天籽藜麥豐收祭祀正式開始。

三位東巴點燃火把,在的朝陽下唱起神聖的禱告咒語。「藜麥豐收啊,驅走大地的病痛……」參加儀式的人們虔誠祈願,雙手合十放於胸前,進香、鞠躬、接受東巴的洗禮。

東巴的吟唱聲漸漸飄遠,隨著一同遠去的還有潔白的煙氣,抬頭一看,霧,也這在此時完全散了去。

雨林到雪山

李旻果堅持雲南熱帶雨林恢復與保護的工作已有十餘個年頭,再現珍稀植物、恢復雨林生態……某天,她卻突然覺得只守護身後的六千畝天籽山不夠了。

「雪山的雪是最潔淨的,雪化成水,流經草甸、森林、坡地、最終才來到雨林。」李旻果說道,「因此,我們也需要保護這潔淨的源頭。」

當她得知,玉龍雪山腳下的麗江太安鄉,因為種植馬鈴薯而往田地裡堆放了大量化肥和農藥時,她決心將天籽中對大地需求最少,又淨化土壤最好的古老種子——藜麥,播撒上去,以此淨化太安草甸。

起初,太安的鄉民都不知道藜麥是什麼,李旻果將其由來一一科普解釋,並告訴他們「撒下一把種子,無需過多照料,秋天就能收穫富含維生素與蛋白質的豐碩果實。」村民好奇嘗試,後來,當地著名的瑪卡大王也帶頭參與到藜麥的種植中來。

「大家都說藜麥是外來物種,我卻不這麼認為。」李旻果對於藜麥在太安的落地生根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藜麥的力量

清晨的祭祀還未完全結束,一張繪有大地母親與成熟藜麥的畫作,便在眾人之力下於藜麥大地上鋪開。

「我第一次見到藜麥,就感受到了它的力量。」畫作作者、藝術家李林妲(Lilinda Margraf)說道,只要人們靜心感受,就能「看到」萬物的靈性。而藜麥的靈性就是它了溫暖的力量。

「我從小就看著媽媽做植物保護工作,從前她是保護雨林,但世界上需要保護的不僅是雨林。」李林妲談起母親與這片藜麥大地,語中充滿了讚嘆。「從她說她要種植藜麥,到說要做今天的藜麥豐收祭活動,我起初都覺得她在開玩笑,但是這一切都實現了!她的願力真是十分強大。」

「家人」的相伴

藝術祭上,各路藝術家的真情參與,讓整場活動都充滿了家的溫馨。

「藜麥的色彩豐富,果實飽滿,美麗異常。它與大地母親的關係,就像旻果與妲妲(李林妲、李宛妲)的關係,相互給予又相互獨立。」6年前,肖全因拍攝雨林精靈與母女三人結緣,從此便成為她們的好友和妲妲「不能常伴」的家人。

「我願意看到藜麥生長在這片高海拔大地上,為人類和自然帶來能量。我願意與旻果一起,同當地人好好商量,怎麼恢復這些被複合化肥汙染的土地。」

嫁給藜麥大地

正午的烈日剛過,藜麥地旁的土豆田上又熱鬧起來了,跨界藝術家孔寧和助手們一起拾起落在地上的藜麥麥穗,將它變成婚紗裙擺。

「我自己就像一個太陽人,太陽跟我說,去吧,去找你的戀人,找你永恆的戀人,那就是藜麥大地。」重達百斤的「婚紗」穿上身,年逾六旬的孔寧一邊喘著粗氣,卻一邊昂首挺立,像個驕傲而幸福的新娘。

「多年前,旻果感動了我,她以一己之力,堅守了一大片熱帶雨林,今天她對太安大地的保護依然感動著我。」最終,孔寧累倒在李旻果懷中淚流滿面。「我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的,我是大地的孩子,我要保護自然。」

藜麥的答案

先鋒實驗音樂家寒鷹的鼓點在黃昏敲響,他的身影印著遠處的巍峨雪山,發出令人震撼的力量。

李旻果裹著薄毯,凝視雪山。良久,她開口說道:「或許我們找回藜麥的同時,就找回了一種文明。」

人類緣起 自然變幻

人與自然的關係

或許藜麥最終會告訴我們答案

相關焦點

  • 環保使者李旻果攜手著名攝影師肖全,共赴麗江大地天籽藜麥豐收祭
    天籽藜麥豐收祭活動發起者肖全著名攝影師天籽藜麥豐收祭活動發起者李林妲天籽藜麥豐收祭活動藝術家雙手輕撫上飽滿的麥穗,天籽藜麥豐收祭祀正式開始。」李林妲談起母親與這片藜麥大地,語中充滿了讚嘆。「從她說她要種植藜麥,到說要做今天的藜麥豐收祭活動,我起初都覺得她在開玩笑,但是這一切都實現了!她的願力真是十分強大。」
  • 藜麥是什麼東西?藜麥怎麼發音?什麼叫做藜麥?
    藜(讀音lí)麥(學名: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藜科藜屬植物。穗部可呈紅、紫、黃,植株形狀類似灰灰菜,成熟後穗部類似高粱穗。藜麥花兩性,花絮呈傘狀、穗狀、圓錐狀,藜麥種子較小,呈小圓藥片狀,直徑1.5-2毫米,千粒重1.4-3克。
  • 臺東紅藜熟成轉色 7處觀賞秘境公開
    紅藜被比喻為「大地最美紅地毯」、「穀類中的紅寶石」,美麗又富含多種胺基酸及礦物質,是部落族人最欣喜迎接豐收的作物之一,可觀賞也可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材。而臺東紅藜網站也公開7處觀賞紅藜花海秘境,還有料理方式及購買地點,並分享多張美景照片。
  • 藜麥植物分類屬藜科,雙子葉植物。植株呈掃帚狀種,詳細內容
    藜麥植物分類屬藜科,雙子葉植物。植株呈掃帚狀種,詳細內容種植基本條件劉鴻1.前言藜麥植物分類屬藜科,雙子葉植物。植株呈掃帚狀,株高從幾十公分到三米不等,根系屬淺根系,穗狀花序,主梢和側枝都結籽,自花授粉。
  • 科技援疆 | 藜麥入疆大豐收了!上海科技在喀什大地上發芽生長
    這是一片剛平整不久的田地,之前春播時的藜麥已收割完畢,如今正準備夏播。這塊地土質極為鬆軟,每發力一次,都會踩出一個沒過腳面的小坑,在身後捲起一片飛塵。36歲的艾散是基地聘請的種植工人,也是首批種植藜麥的農戶,去年就來此跟著曾愛邊種邊學,技術熟練度較高,成了曾愛的得力幫手。
  • 適宜於四川盆地丘陵區藜麥品種篩選
    其生態適應型豐富,從海平面到海拔 4000m 山地或高原均有分布,且以高原分布為主。 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以及皂苷、多糖、黃酮等生物活性物質,因營養價值突出,成為全球熱門的研究對象。 我國自1987 年引進進行適應性栽培研究,到 2008 年山西省率先實現了藜麥的規模化種植後,藜麥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 雲南省臺辦高度重視麗臺藜麥產業合作項目
    雲南省臺辦高度重視麗臺藜麥產業合作項目 2016年10月31日 15:1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0月31日麗江市訊 由於具有獨特的的營養價值,麗江種植的藜麥得到了臺灣及很多東南亞消費群體的肯定,在今年第5屆雲臺會上,臺灣農漁會聯合資訊中心、臺灣正點生機科技有限公司和麗江康然辣木產業有限公司三方籤訂了藜麥合作協議。
  • 從太空食品到「超級食物」,藜麥的傳奇才剛剛開始
    如果人類去火星只能帶一種食物,那一定是——「藜麥」。藜麥,被譽為地表最強的全能植物,在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原已經存在了3千年(也有說7千年)。廣泛分布於玻利維亞、厄瓜多、智利和秘魯,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鹽鹼的特性,屬於高海拔作物。它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傳統食物。
  • 人物| 上海植物逆境中心曾愛:藜麥守望者
    藜麥的種子播種後,為了能時刻觀察藜麥苗的生長情況,曾愛決定不住賓館,吃住在實驗地旁的村委會,當地限時供水,甚至無法洗澡。4月份,當藜麥苗生長到15公分時,一場遂不及防的7級風沙讓藜麥苗全軍覆沒。田地的實際情況和實驗室的可控環境相比,不確定因素太多,總結經驗後,就要快速投入到補種的工作中。這時,在上海的研究組就是指揮部,曾愛碰到的難題都要通過網絡求助「大後方」。
  • 藜麥科普之藜麥不是「麥」
    1.藜麥的果實藜麥的果實為瘦果,果實外為果皮,果皮的顏色多樣,主要有:乳白、乳黃、粉紅、橙色、褐色、紫色、黑色。
  • 麥類作物的前世今生(6)——聊聊藜麥的故事(劉澤民)《科普微報》第411期
    來,不要急  我們一同走進藜麥的前世今生 沒有接觸過藜麥的朋友,初識成長期的藜麥確實非常像我們北方常見的野草——灰灰菜,其實沒錯,它們同屬一個科,所以長得有點像。但不同的是,藜麥的「掃帚狀穗」更大而且飽滿,色彩豐富,營養價值高,就是與穀物粗糧相比,也是完勝。
  • 藜麥富含植物化學營養元素,具有天然抗衰老、抗氧化的作用
    藜麥被譽為「糧食之母」,距今已經有5000~7000年的食用和種植歷史。《呂氏春秋·慎人》記載:孔子窮於陳蔡之間,七日不嘗食,藜羹不糝,宰予備矣。《韓非子·五蠹》「糲粢之食,藜藿之羹。兩個文獻都有關於藜的記載。藜麥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全穀物,不僅體現在優質蛋白含量高。
  • 浦江葉河澆灌一顆藜麥的種子,上海科技在喀什大地上發芽生長
    這是一片剛平整不久的田地,之前春播時的藜麥已收割完畢,如今正準備夏播。這塊地土質極為鬆軟,每發力一次,都會踩出一個沒過腳面的小坑,在身後捲起一片飛塵。 36歲的艾散是基地聘請的種植工人,也是首批種植藜麥的農戶,去年就來此跟著曾愛邊種邊學,技術熟練度較高,成了曾愛的得力幫手。
  • 藜麥和小米哪個營養價值更高?藜麥和小米的吃法
    藜麥和小米作為優質營養食物來源,深受大家的喜愛。那麼藜麥和小米哪個營養價值更高?我們分別從營養成分、口感、價格、功效來對比。藜麥中的葡萄糖和果糖與其他穀物相比含量較低,是一種低果糖葡萄糖指數( FGI) 食物,藜麥的血糖指數僅為大米的 38.9%,食用藜麥後血糖不會明顯升高,藜麥能在人體糖脂代謝過程中發揮有益功效,因此可以作為糖尿病人的主食。二、口感對比藜麥籽粒有三種顏色,白色、黑色、紅色。
  • 男子在麗江旅遊因高原反應猝死 旅行社稱已盡責
    事件發生後,麗江市旅發委高度重視,立即要求相關旅行社做好死者家屬的安撫和接待工作,並安排專人全程陪同死者妻子,及時與家屬溝通。目前,麗江市相關政府部門已組織旅行社與死者家屬繼續就善後相關事宜進行協商。
  • 北極星文學【詩書畫坊】中國女詩人第十四屆麗江詩畫同行作品展示
    竭誠歡迎詩人、作家、藝術家做客北極星。來稿請著名「詩書畫坊」。推薦 青春 欄目主持 青春 桂斌 (荷蘭)靈動麗江 詩畫同行由北極星文學等六媒體協辦的中國女詩人第十四屆詩畫同行活動即將開展。麗江是婉約而輕柔的,她的秀麗、靈動、美的質地屬於詩歌,屬於繪畫,更屬於一群用心的手握畫筆的中國女詩人。
  • 藜麥植物學特性―生殖器官
    藜麥植物學特性—生殖器官花序藜麥花序呈圓錐形,分枝較多(圖1),花序長度15~70cm,著生在植株頂部或基部葉腋處。藜麥有1主花枝,並著生二級至三級分枝,花序為有限生長型,兩性花出現後分枝終止,花序生長主要是花莖的節間生長。
  • 青海主流媒體走進天佑德種植基地 用鏡頭記錄萬畝青稞齊收割場景
    門源浩門農場和種馬場十月的門源大地秋高氣爽,一片片金燦燦的青稞麥田,金黃的麥穗如張開的笑臉,處處洋溢著豐收的景象。記者和來自省垣10多家主流媒體的媒體人走進門源縣浩門農場和門源種馬場5.8萬畝有機青稞種植基地,詳細了解了天佑德有機青稞科學的輪耕輪種方式,土壤的蓄肥等情況。
  • 最美星空,麗江再獲國字號殊榮
    麗江金茂璞修星跡旅課天文臺位於麗江玉龍雪山甘海子金茂璞修雪山酒店,由科技館及天文臺觀測站兩部分構成。作為麗江市科普教育基地,由金茂璞修雪山酒店和麗江星跡旅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為傳播天文及自然科學知識共同開發建設。自2019年1月31日開業以來,累計舉辦科普研學等活動逾百場。接待參觀、科普活動及觀測服務超過43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