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空食品到「超級食物」,藜麥的傳奇才剛剛開始

2021-01-15 康膳家


如果人類去火星只能帶一種食物,那一定是——「藜麥」。

藜麥,被譽為地表最強的全能植物,在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原已經存在了3千年(也有說7千年)。廣泛分布於玻利維亞、厄瓜多、智利和秘魯,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鹽鹼的特性,屬於高海拔作物。它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傳統食物。我國的青海、山西等地也出產藜麥,種植環境接近南美原產區。

幾個世紀前, 因為西班牙人的殖民統治,為了消滅土著文化,藜麥被禁止食用,「降級」成為小品種的雜糧。一直到上世紀藜麥都是落後的代名詞,現代社會並不接納,只有土著在食用。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在當時美蘇太空競賽的大背景下,NASA啟動了火星探索計劃,旨在為殖民火星尋找一種合適的糧食作物。 在研究眾多糧食作物後,NASA發現藜麥具有極高且全面的營養價值,在植物和動物王國裡幾乎無與匹敵。況且藜麥生長速度快,種仁生產良好,使得它成為太空活動的理想食品。

在藜麥被選為美國航天員專用食品後,藜麥漸漸走入大眾視野。

那些追求健康生活的時尚人士很快就愛上了它。據說,美國天后碧昂絲曾經靠吃藜麥成功減重50斤,藜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躥紅社交網絡,取代牛油果的王者之位,成為食品界名副其實的「超級食物」。

藜麥植物分類屬藜科,並非我們印象中的「全麥」或是「穀物」,和大米、小麥有本質上的區別。不含有麩質,可供麩質過敏人群食用。

藜麥作為低GI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為35,遠小於大米的83。其膳食纖維豐富,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數據顯示,藜麥的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含量普遍高於6.5%,最高的一種可以達到11.3%,遠高於大米0.6%含量的膳食纖維。

同時,藜麥還是一種的蛋白品質可以與肉類媲美的植物。蛋白質含量高達16%~20%,和牛肉的蛋白質差不多。對於健身人群來說,藜麥在降低熱量攝入、增加飽腹感的同時,還補充了優質蛋白質。

藜麥的蛋白中胺基酸的種類很全面,含有人體必需的全部9種胺基酸,甚至包括了通常只存在於肉蛋類中的賴氨酸,素食者極易缺乏。藜麥作為植物,賴氨酸含量高出燕麥50%左右,含有的必需胺基酸含量均達到聯合國糧農組織建議的每日需要,完全就是廣大素食者的福音。

此外藜麥還含有鈣、鎂、磷、鉀、鐵、鋅、硒、錳、銅等礦物質。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類黃酮、B族維生素、E族維生素、甜菜鹼、α-亞麻酸、β-葡聚糖等多種有益物質。

正因其富含如此 全面的營養,藜麥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研究認為是唯一一種可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單體植物。

在歐美流行風的影響下,聯合國將2013年宣布為「國際藜麥年」,正式推薦藜麥為最適宜人類的完美的全營養食品。

藜麥通常直徑2到3毫米,顏色很多樣,主要有白、黃、黑等。種子外面包裹了一層皂苷。皂苷具有表面活性劑活性,可以用來洗衣服,在醫藥上也有一些用途。但在食物上,它的苦味會使得食物無法食用,所以藜麥收穫之後要進行「去除皂苷」的處理。然後,它就可以像其它糧食那樣用來磨成麵粉,或者當作雜糧烹飪食用了。

為了充分利用藜麥富含的全面營養,讓太空食品「下凡塵」,更好的使其服務全人類,我司研究多年推出了藜麥超微粉。

藜麥經過超微粉碎後,改善了原有的粗糙口感,成品口感細膩,溫潤爽滑,餘味猶存。且超微技術營養全保留的同時變得更易吸收。

經過超微粉碎後的藜麥超微粉在食品中的應用更加廣泛。

應用在飲料中,藜麥如果直接衝泡飲用口感粗糙影響口感,將藜麥加工成超微藜麥粉更貼切消費者口感細膩需求,並且超微粉碎工藝可以讓藜麥中的營養物質更多的析出,更易讓人體吸收。並且藜麥中的蛋白質及維生素能夠更充分的溶出,發揮更好的生理功效。

應用在嬰兒食品中,藜麥作為植物含有9種人類必需胺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彼此比例適當。其中特含一種賴氨酸,對兒童的腦力開發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這些漂洋過海的「超級食物」都是營銷,為了掏空你的腰包!
    藜麥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有好幾千年的種植歷史。1980年代,美國宇航局選擇太空人在太空中的食物,選出藜麥。因為其蛋白質含量比其他常見的糧食作物高,而且胺基酸組成與人體需求很接近,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其他方面也都很全面。簡單來說,就是如果只用一種糧食來滿足人體的營養需求,那麼藜麥是各種糧食作物中最稱職的。
  • 回眸太空食品六十年,帶給我們的不止想像
    在1968年至1972年間,隨著載人航天飛行時間的延長和太空飛行器性能的發展,食品科學家開始使用鋁罐存儲太空食品,開發出更加靈活的包裝,並發現了保持加工食品營養品質和延長保質期的方法。,使用傳統的餐具(刀、叉、勺和用來打開塑料容器和密封包裝的剪刀),這時候,太空餐才真正有了一絲「人間煙火」氣。
  • 把屎尿做成食物?這真不是玩笑,這是「宇航食品」!
    太空探索是人類的夢想,美國的火星計劃或許是目前投入實施最多的項目。這項偉大的計劃需要解決太多太多的跳轉——在地球上極為簡單的問題,在航天艙中都可能變成超級難題。比如,太空人的吃喝拉撒,就無疑是最重大的問題,至少是之一。在狹小的航天艙裡,數月乃至數年的食物從哪裡來,數月乃至數年的屎尿到哪裡去,就充滿了挑戰。
  • 藜麥蔬菜粥—適合10個月以上的寶寶
    作者:寶寶知道 一日五餐輔食藜麥被國際營養學家們稱為丟失的遠古「營養黃金」、「超級穀物」、「未來食品」,還被素食愛好者奉為「素食之王」備受愛戴。尤其適於孕產婦,嬰幼兒、兒童、學生、老年人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等慢性病的特殊體質和生活不規律人群。
  • 藜麥和小米哪個營養價值更高?藜麥和小米的吃法
    藜麥和小米作為優質營養食物來源,深受大家的喜愛。那麼藜麥和小米哪個營養價值更高?我們分別從營養成分、口感、價格、功效來對比。是優選營養全面的超級食物。>除此之外藜麥具有小米不具備的如下特點:1、藜麥無麩質:由於患有腹腔疾病的病人無法食用含有麩質的傳統穀物食品,而藜麥作為一種無麩質作物,其藜麥粉可以代替大米或者玉米粉2、藜麥是零膽固醇食物
  • 被古代印加人稱為糧食之母的藜麥的做法、藜麥在中國叫什麼呢?
    近年,有一樣食物神奇的火了起來,「如果人類去火星只能帶一種食物一定是——藜麥」、「唯一一種FAO確認的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單體植物」、「全營養食品」、「超級穀物」等等。藜麥的原產地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傳統食物。大家也可能看到少數歐洲進口的,買之前關注下原產地,一般是玻利維亞或者秘魯,很多北美進口的實際產地還是南美這兩個國家。當然,在不同環境下,藜麥的品質相差極大。目前國內一些優良地區種植的藜麥品相也可以與原產地的藜麥媲美。
  • 細數這些年那些太空食物,還得看我們中餐
    ,驚訝於中國人開始在太空中享受美食時,他們的太空人卻還在擠著難吃的牙膏狀食物,同是地球人,咋差別這麼大呢!  太空食物對於載人太空探索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更是對於未來長距離的深空探索的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自從有人類進入太空,太空食物就在人類太空旅行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到目前為止,太空食物經歷了幾代的發展,從為了簡單獲取必須的能量和營養素髮展到享受美味的境界。
  • 雜誌 | 食物界的新秀網紅 - 藜麥Quinoa
    前幾日,《紐約客》的一篇報導稱,藜麥成為新的巨無霸,風靡紐約大街小巷。在英國連鎖輕食餐廳Pret A Manger(My favorite💗)裡,藜麥也是隨處可見。早餐有藜麥和燕麥、亞麻籽、莧菜籽搭配的五穀粥,中午則是三文魚和鱷梨的「Super Bowl」,用小扁豆(Lentil)和藜麥打底。
  • 飛去外太空,只帶一種食物,那一定是它!
    作者:李園園(中國註冊營養師)「如果人類去外太空只能帶一種食物,那一定是它」「唯一一種聯合國糧農組織確認的,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單體植物」「全營養食品」「超級穀物」「中國十大好穀物之一」…… 能同時斬獲這麼多美譽的,就是藜麥。
  • 又一網紅食物奇亞籽走紅 專家:別迷信「完美食物」 飲食均衡才是關鍵
    最近,奇亞籽又加入其中,作為被國外官方推薦的「Super Food」(完美食物),在消費者「密密麻麻,密集恐懼症要犯了」的感嘆中,奇亞籽成為新一代「網紅食品」。但專家指出,對於大部分普通消費者而言,沒有必要盲目跟風「Super Food」,食物均衡才是健康飲食的關鍵。
  • 人物| 上海植物逆境中心曾愛:藜麥守望者
    藜麥的種子播種後,為了能時刻觀察藜麥苗的生長情況,曾愛決定不住賓館,吃住在實驗地旁的村委會,當地限時供水,甚至無法洗澡。4月份,當藜麥苗生長到15公分時,一場遂不及防的7級風沙讓藜麥苗全軍覆沒。田地的實際情況和實驗室的可控環境相比,不確定因素太多,總結經驗後,就要快速投入到補種的工作中。這時,在上海的研究組就是指揮部,曾愛碰到的難題都要通過網絡求助「大後方」。
  • 6種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實際上是超級健康,4大好處不得不知
    因此,一旦開始減肥,首要之務就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 不過,完全禁食碳水化合物也絕非好辦法,因為一旦戒掉碳水化合物,只會激起更多的食慾,使我們吃下更多不營養的食物。
  • 藜麥是什麼東西?藜麥怎麼發音?什麼叫做藜麥?
    藜麥花兩性,花絮呈傘狀、穗狀、圓錐狀,藜麥種子較小,呈小圓藥片狀,直徑1.5-2毫米,千粒重1.4-3克。具有一定的耐旱、耐寒、耐鹽性,生長範圍約為海平面到海拔4500米左右的高原上,最適的高度為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或山地地區。
  • 神秘的太空食品--中國數字科技館
    早期的航天食品  有的人吃的時候食物飄到了眼睛上,即使好不容易將食物塞進嘴裡了,吃的時候也要記得閉嘴咀嚼。一些液體的湯汁甚至會飛得到處都是,你跟在後面追都來不及。此外,有些飄浮的食品還會給航天員帶來危險。在失重的情況下,飄浮的麵包屑一旦飛進航天員的鼻腔或嘴裡,有可能造成他們窒息或呼吸危害。因此太空食品都必須在地球上進行加工,使用特殊的包裝和儲藏方式,然後再運到太空飛船上,供航天員食用。
  • 網紅食物奇亞籽走紅 專家:別迷信「完美食物」
    原標題:又一網紅食物奇亞籽走紅 專家:別迷信「完美食物」 飲食均衡才是關鍵   牛油果、車釐子、藜麥……一大批新興食物以高調的價格進入消費者視野,在網紅、博主的推文中它們有著健康、營養、減重、降壓等功效,有的還帶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推薦的「光環」,成為消費升級、
  • 《起點》:人生才剛剛開始
    推薦理由:人生才剛剛開始哥倫比亞的舞者Joan Sebastian Zamora在英國學習芭蕾多年後第一次回家,弟弟妹妹親熱地又陌生地打量這個神秘的大哥哥,一身因長期極端刻苦訓練而形成的肌肉線條,弟弟說他也要學習芭蕾。Sebastian於是指導弟弟做第一個動作,這是First Position,他告訴他。
  • 唯一沒有被基因改造的食物,被稱為「營養黃金」,90%的人不知道
    前段時間,我還在朋友圈測試10種穀物,結果沒有一人完全答對,主要就是「藜麥」無人知曉,稍有經驗的都以為是「黑小米」,至此,我才發現這麼好的食物竟然被埋沒了。 【你知道哪個是藜麥嗎?】 藜麥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有7000年的歷史,但是近幾年才引進中國種植,主要在山西和青海。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轉基因食品已經司空見慣,我不做學術討論,但是我相信:如果可以選擇,我們一定會選擇非轉基因。 為什麼藜麥是非轉基因呢?
  • 太空食品
    題目描述太空中所有的物品都失去了重量,變得可以隨處飛揚,好像空氣一樣。這樣,太空人就不能像地球上那樣可以隨時取食,輕鬆地嚼咽,不然就會因食物不能下咽而卡在食道中間,危及生命。因此,科學家在研製宇宙飛船的同時,也研究製造太空食品。經過許多次的太空實踐,科學家發現,太空食品要求營養豐富、衛生、進食方便。
  • 太空食品是如何加工的?
    太空食品都是首先在地球上進行加工,使用特殊的包裝和儲藏方式,然後再運到太空船上,供太空人食用。太空食品的歷史在60年代初的太空食品有三種:第一種是糊狀食品,例如牛肉漿、蘋果漿、菜泥和肉菜混合泥等,吃時像擠牙膏似的將它們擠壓到口中;第二種是「一口吃」食品,就是將食物壓成一小塊,一口可以吃一塊;第三種是復水食品,它是一些冷凍乾燥的食品,加水軟化就可以吃。
  • 太空食品成大眾新寵,將是民用食品產業發展新動力
    為打破航天員「吃不好」的困局,當一群人潛心研製宇宙飛船的時候,另一群人開始致力於研製可以滿足太空飲食需求的食品。現如今,太空人幾乎可以在太空吃到和地球上一樣豐富的食品。自1961年蘇聯太空人加加林完成人類首次太空遨遊以來,太空食品都是在地球上預製好的複合型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