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去火星只能帶一種食物,那一定是——「藜麥」。
藜麥,被譽為地表最強的全能植物,在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原已經存在了3千年(也有說7千年)。廣泛分布於玻利維亞、厄瓜多、智利和秘魯,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鹽鹼的特性,屬於高海拔作物。它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傳統食物。我國的青海、山西等地也出產藜麥,種植環境接近南美原產區。
幾個世紀前, 因為西班牙人的殖民統治,為了消滅土著文化,藜麥被禁止食用,「降級」成為小品種的雜糧。一直到上世紀藜麥都是落後的代名詞,現代社會並不接納,只有土著在食用。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在當時美蘇太空競賽的大背景下,NASA啟動了火星探索計劃,旨在為殖民火星尋找一種合適的糧食作物。 在研究眾多糧食作物後,NASA發現藜麥具有極高且全面的營養價值,在植物和動物王國裡幾乎無與匹敵。況且藜麥生長速度快,種仁生產良好,使得它成為太空活動的理想食品。
在藜麥被選為美國航天員專用食品後,藜麥漸漸走入大眾視野。
那些追求健康生活的時尚人士很快就愛上了它。據說,美國天后碧昂絲曾經靠吃藜麥成功減重50斤,藜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躥紅社交網絡,取代牛油果的王者之位,成為食品界名副其實的「超級食物」。
藜麥植物分類屬藜科,並非我們印象中的「全麥」或是「穀物」,和大米、小麥有本質上的區別。不含有麩質,可供麩質過敏人群食用。
藜麥作為低GI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為35,遠小於大米的83。其膳食纖維豐富,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數據顯示,藜麥的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含量普遍高於6.5%,最高的一種可以達到11.3%,遠高於大米0.6%含量的膳食纖維。
同時,藜麥還是一種的蛋白品質可以與肉類媲美的植物。蛋白質含量高達16%~20%,和牛肉的蛋白質差不多。對於健身人群來說,藜麥在降低熱量攝入、增加飽腹感的同時,還補充了優質蛋白質。
藜麥的蛋白中胺基酸的種類很全面,含有人體必需的全部9種胺基酸,甚至包括了通常只存在於肉蛋類中的賴氨酸,素食者極易缺乏。藜麥作為植物,賴氨酸含量高出燕麥50%左右,含有的必需胺基酸含量均達到聯合國糧農組織建議的每日需要,完全就是廣大素食者的福音。
此外藜麥還含有鈣、鎂、磷、鉀、鐵、鋅、硒、錳、銅等礦物質。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類黃酮、B族維生素、E族維生素、甜菜鹼、α-亞麻酸、β-葡聚糖等多種有益物質。
正因其富含如此 全面的營養,藜麥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研究認為是唯一一種可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單體植物。
在歐美流行風的影響下,聯合國將2013年宣布為「國際藜麥年」,正式推薦藜麥為最適宜人類的完美的全營養食品。
藜麥通常直徑2到3毫米,顏色很多樣,主要有白、黃、黑等。種子外面包裹了一層皂苷。皂苷具有表面活性劑活性,可以用來洗衣服,在醫藥上也有一些用途。但在食物上,它的苦味會使得食物無法食用,所以藜麥收穫之後要進行「去除皂苷」的處理。然後,它就可以像其它糧食那樣用來磨成麵粉,或者當作雜糧烹飪食用了。
為了充分利用藜麥富含的全面營養,讓太空食品「下凡塵」,更好的使其服務全人類,我司研究多年推出了藜麥超微粉。
藜麥經過超微粉碎後,改善了原有的粗糙口感,成品口感細膩,溫潤爽滑,餘味猶存。且超微技術營養全保留的同時變得更易吸收。
經過超微粉碎後的藜麥超微粉在食品中的應用更加廣泛。
應用在飲料中,藜麥如果直接衝泡飲用口感粗糙影響口感,將藜麥加工成超微藜麥粉更貼切消費者口感細膩需求,並且超微粉碎工藝可以讓藜麥中的營養物質更多的析出,更易讓人體吸收。並且藜麥中的蛋白質及維生素能夠更充分的溶出,發揮更好的生理功效。
應用在嬰兒食品中,藜麥作為植物含有9種人類必需胺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彼此比例適當。其中特含一種賴氨酸,對兒童的腦力開發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