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天文學,研究地球似乎算不上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然後,作為太陽系的成員之一,地球上發生的很多事情都與太陽系中的其他星體息息相關。
例如:極光,潮汐,四季都是由地球與月球或太陽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彗星和小行星的撞擊則在改變地球的表面同時也在影響著地球生命的進化。即使在地理學層面上,像火山作用,地殼構造學,或是關於巖石和礦物的研究,對於天文的研究都是有幫助的,這些研究都有助於我們解釋從其他星球上觀測到的東西。
美國阿波羅17號太空人在前往月球途中拍攝的「藍色彈珠」地球照片(攝於1972年12月7日,非原始照片)
再舉個例子,我們知道地球上的赤鐵礦通常是在溫泉型環境中形成,因此當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發現赤鐵礦時,我們就可以據此推斷出這裡曾經有過液態水。
比如,對地球早期歷史的考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地球的巖層一直處於循環狀態,所以現存的巖石很少能追溯到地球誕生初期。而將地球和太陽系其他星體對比,我們就可以獲取更多關於地球的過去。
被地球大氣層局部籠罩的月球,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拍攝。
儘管我們在砂巖裡發現了一些微小、古老得可以追溯到41億年前的粒狀灰巖,我們仍普遍認為地球巖層有38億年的歷史。而據信太陽系已經存在46億年,地球上幾乎不存在關於早期太陽系信息的佐證,而且一些小行星和彗星自形成以來也沒有太大的改變。所以,通過研究地球的古老巖層可以獲取地球形成初期太陽系的相關信息。
1968年阿波羅8號太空人在繞月軌道上拍攝的《地出》。
儘管地球上的隕石坑已經風化腐蝕或者因為地質運動而消逝,但是通過觀察比較大型的星體的表層,比如月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研究地球遙遠的過去。對月球表面的隕石坑的研究可以得出我們的太陽系的某一部分曾經遭受過一個天體碰撞時期。在此期間,大量彗星,小行星撞擊行星、衛星,並且相互碰撞。如果月亮被撞擊了無數次,那意味著地球也可能如此。
很多人覺得關於地球的事實和現象很有趣,因為它們與我們每天看到的事物息息相關。
藍色彈珠。由NASA國家極地軌道夥伴衛星通過可見光/紅外成像儀器組件(可見光紅外成像輻射儀)拍攝的「藍色彈珠」地球照片。這張合成圖片使用了2012年1月4日拍攝的地球表面部分區域的畫幅。
太空拍攝的地球極光
飛行在距地面240英裡的國際空間站上的遠徵32號乘組人員在7月15日記錄的一系列南極光(Aurora Australis),也被稱為南方之光(Southern Lights)。美國宇航局太空人,飛行工程師喬·阿卡巴(Joe Acaba)在寧靜號節點艙(Tranquility node)拍攝了這張圖片。 照片中前部是Canadarm2機器人手臂。
來自(紐約)伊薩卡的極光。
2003年10月28日,有觀測記錄以來最大的太陽耀斑之一向地球發射了一股高能粒子,使得低緯度地區也可以看到極光。隨後的第二個耀斑發射的高能粒子在30號到達地球,同樣引起了極光。這張極光照片於2003年10月30日由伊薩卡外的Hartung-Boothroyd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團隊成員之一Brian Kent拍攝。太空天氣網站向所有人提供有關近期太陽活動的信息,可以讓你知道你所在的位置何時可以觀測到極光。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