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2021-01-08 中公教師網

考情剖析:

教師招聘考試中,對於認知學習理論這一部分的內容,每年的考試類型比較固定,主要以客觀題(單、多)的形式備考。這一部分的內容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往往是一知半解,出現選項都是一種找熟人的情況,其實屬於一種機械式的理解,在涉及難題的時候經常都是束手無策,所以在這一部分更應該幫助學員區分認知理論,更加深刻的理解並且靈活應變。

考點精講:

主要集中於學習觀、教學觀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布魯納推動了教育心理學的重大轉變:從行為主義向認知主義的轉變,從實驗室研究向課堂研究的轉變,從學習研究向教學研究的轉變。布魯納認為學習的目的在於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更加強調的對知識的理解,明確知識之間的練習。但這種結構也有缺陷,因為有些學科的結構並不是非常清楚。

1.學習觀

(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簡單來說他認為人的認知過程是把新學得的信息和以前學習所形成的心理框架聯繫起來,積極地構成他的知識的過程。

同時布魯納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主張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另一個就是在他看來,學生心智的發展,雖然有些受環境的影響,但主要是獨自遵循自己特有的認知結構。教學是要幫助或形成學生智慧或認知的生長。因此教育者的任務是要把知識轉換成一種適合正在發展著的學生的形式。比如同樣的知識通過改變結構可以適應不同階段的學生。由此,他提倡使用發現學習的方法,這種學習有強調學習過程、強調直覺思維、強調內在動機、強調信息提取這幾個特徵。

(2)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學習從對新知識的獲得,到運用各種方法轉化知識適應新任務,從而獲得更多知識,再到核對我們的處理知識的方法是否合適新的任務,或者運用得是否正確。比如習得一個數學公式,在面對不同的題型的時候需要對公式進行變形才能解決面臨的新的數學問題,最終通過題目是否解答出來評價轉化是否有效。

2.教學觀

(1)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態度和方法,其中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教學的中心。在理解了學科的基本結構之上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知識的呈現,尤其對於學科基本原理和方法這種可以用來進行一般遷移的東西,在學生掌握之後可以融會貫通,這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2)提倡發現學習

不止包括人類尚未發現的事物,而且還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例如:他根據兒童踩翹翹板的經驗,設計了一個天平,讓兒童調節砝碼的數量和砝碼離支點的距離,以此讓兒童發現學習乘法的交換律,如3×6=6×3。他先讓兒童動手,然後使用想像,最後用字來表示。這就是一個兒童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一個知識的過程。

(3)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

布魯納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在於「促進對教材結構的一般理解」,使兒童「對教材能有直覺的理解」,並達到「學會如何學習」和促進智力發展。他認為,教學論必須考慮三個方面:人的天性、知識的本質和獲得知識的過程的性質。由此,布魯納提出了四條教與學的原則:

1.動機原則。動機是一個起點,也是維持學習的基本動力。學生具備三種最基本的內在動機,好奇內驅力(求知慾)、勝任內驅力(成功欲)、互惠內驅力(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

2.結構原則。在理解學科結構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將相應的知識進行呈現,任何結構都可以用動作、圖像、符號三種表象形式來呈現。

3.程序原則。主要強調的就是一種先後順序,又簡到繁,由易到難。而兒童的發展程序是:從動作性表象模式經圖像性表象模式到符號性表象模式三個階段,據此,教師傳授新科目、新課題時,最初宜「非語言的指導」,然後鼓勵學生運用由圖表或者圖畫表示的再現表象,最後用符號,也即通過語言的使用進行教學。這也符合兒童認知發展,由動作到圖像發展到符號。

4.反饋原則。為掌握某個課題,教師必須獲得反饋,知道效果如何。他強調「教」只是一種暫時狀態,其目的是促進學生自力更生。

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教育心理學: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1.布魯納掌握學科基本結構原則可以用口訣「凍結城牆」來識記,對應如下:凍:動機原則;結:結構原則;城:程序原則;牆:強化原則。2.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總體可以概括為:「1個實質,2個觀點,3個過程,4個原則」。
  • 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布魯納
    布魯納推動了教育心理學從行為主義向認知主義的轉變,從實驗室研究向課堂研究的轉變,從學習研究向教學研究的轉變。布魯納認為學習的目的在於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更加強調的對知識的理解,明確知識之間的練習。但這種結構也有缺陷,因為有些學科的結構並不是非常清楚。
  •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一二三四」)
    布魯納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學界都享有盛譽的學者。他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1.學習觀(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下)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布魯納的理論,上節課我們學到布魯納認知結構理論的學習觀,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教學觀。【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由於布魯納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所謂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態度和方法。學科結構是什麼意思?
  • 四個方面掌握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布魯納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對於他的學說,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認知。「一實質」: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 布魯納的認知表徵理論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布魯納的理論觀點是一個重要的考查點,關於布魯納的認知表徵理論多以理解性的題目考查為主,理解起來較難,特此對布魯納的認知表徵理論做一個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能夠有所幫助!一、考情介紹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多以考查客觀題為主,三種表徵系統要進行識記,每個類型要進行理解記憶,考試多以考查例子類的單選題。
  •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論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論布魯納是認知主義學習觀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提出了較為系統的學習理論。對學習實質的認識認知發現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主動形成認知結構。強調認知活動中的認知結構的作用,布魯納把認知結構定義為反映事物間穩定聯繫的內部認知系統,是用來感知和概括新事物的一般方式,它是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並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變動。認知結構形成後是進一步學習和理解新知識的重要內部因素和基礎。
  •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簡介
    主要流派有格式塔完型學習理論託爾曼的符號學習理論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各流派的在探討學習時側重點不一樣,格式塔完型學習理論,託爾曼的符號學習理論強調的有機體的全域學習,而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和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則是強調在校生的學習。
  • 學習的一般理論之認知主義
    一、知識來源本知識點來自於《教育學心理學》,「學習的基本理論」章節,本章節首先介紹了學習的本質和學習的基本分類,學生在充分的了解了學習的基本概念之後,學習「學習理論」的內容,整體知識的條理性會比較清晰。二、考情分析題型:客觀題,選擇題居多。
  • 布魯納:學習的三過程和認知表徵的三階段
    一、學習的過程1.考情介紹客觀題備考,多選直接考查布魯納認為學習包括哪三個過程。單選考查定義反選和例子反選,需要大家掌握每個過程的關鍵詞,並且能夠理解。例子反選題中,三個階段的含義不易理解。在此舉例介紹。2.理論詳解布魯納認,學習包括新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基本的過程。學習活動首先是新知識的獲得。
  • 布魯納發現學習和奧蘇伯爾接受學習的對比
    一、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布魯納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他的理論主要包括三部分:認知發展理論、發現學習理論和結構主義教學論。在學習過程方面,他將其分為三個過程,新知識的獲得、知識的轉化、評價,很好的指導了學習過程。
  •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布魯納認知發現學習論與結構主義教育
    在中學教師資格教育心理學部分,會涉及到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論,但這種認知發現學習論帶來了一場20世紀60年代的教育改革,這場教育改革就是美國結構主義教育改革。這場教育改革,也是命題中經常出現的,理解了美國結構主義教育改革,會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布魯納的思想。結構主義教育是以20世紀50年代皮亞傑創立的結構主義心理學為基礎的教育思想流派。
  • 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的注意事項
    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的注意事項 布魯納是我們考試中常出現的心理學家,他的理論為認知結構理論,並提出了相應的學生觀與教學觀。他認為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因而在教學方法上,布魯納提倡「發現學習」,他認為,兒童應該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按自己觀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現學科知識的結構,藉助於教師或教師提供的其他材料去發現事物。那當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發現學生時,應該注意以下的幾個方面。一、思考與探索思考與探索就是要盡力去鼓勵兒童積極思考和探索。
  • 認知主義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一、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 託爾曼(E.C.Tolman,1866—1959)、皮亞傑(J.Piaget,1896—1980)、布魯納(J.S.Bruner,1915一 )和奧蘇伯爾等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內部心理結構的形成和改組
  • 2021考研教育學複習:學習的認知理論
    文都考研小編為大家帶來了2021教育學考研複習:學習的認知理論,一起看看吧。(一)早期的認知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包括格式塔心理學的早期研究和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格式塔心理學是產生於德國的一種心理學流派,被譽為現代認知心理學的先驅。
  • 心理學考點之認知學習理論主要人物觀點對比
    心理學考點之認知學習理論主要人物觀點對比認知學習理論流派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的形成S—R聯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當有機體當前的學習依賴於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時,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
  • 教師考編,重點考查內容——布魯納認知發展學習理論
    布魯納結構教學觀:1、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學生理解了學科的基本結構——一門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的態度和方法,就容易掌握整個學科基本內容,容易記憶學科知識,就能促進學習遷移,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兒童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 四川教師考試人物匯總—布魯納
    很多考生在備考四川教師考試時,都苦於教育家和各種相關的理論太多,容易混淆,下面就幫助大家系統整理一下知識點中出現的主要人物和相關理論。今天我們介紹布魯納,在整個四川的理論中,他共出現了7次,詳細如下。1.教育學的發展階段布魯納《教學過程》:強調學科結構,提出了結構主義學說和發現教學法2.典型的課程理論流派以學科結構為課程中心,強調知識傳授,以知識的學科邏輯體系來組織編排教材,學科基本結構的學習對學習者的認知結構發展最有價值。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布魯納認知表徵系統發展三階段
    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是一個考察熱點,但是又很少有同學知道布魯納也有類似的觀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布魯納的認知表徵發展三階段理論。布魯納把人類通過知覺將外界事物轉化為內部心理事件的過程稱為認知表徵,在布魯納的觀點中,認知表徵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 中公專項輔導:建構主義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區分
    學習理論是各地區教育心理學的一大。學習理論包括行為主義理論,認知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考生在複習中除了要對最基礎的行為主義理論有深度了解,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也是一大重點,因為這兩個理論是我們開展新課程改革的依據和理論基礎。單方面理解建構主義並不難,包括書上的學習觀,學生觀,教師觀。代表人物有皮亞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