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納結構教學觀:
1、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學生理解了學科的基本結構——一門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的態度和方法,就容易掌握整個學科基本內容,容易記憶學科知識,就能促進學習遷移,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兒童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2、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
①動機原則,②結構原則,③程序原則,④強化原則。
3、具體做法:
①教學本身應有新異性,跨度應適當,難度不能過高和過低,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
②應根據學生的經驗水平、年齡特點和材料性質,選取靈活的教學程序和結構方式來組織實際的教學活動過程,
③應注意提供有助於學生矯正和提高的反饋信息,並教育學生進行自我反饋,以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能動性。
布魯納發展學習:
發現法——學生在學習情境中通過自己的探索來尋找獲得問題答案的學習方式。
1、一般步驟:
①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和明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②激發探究的欲望,提供解決問題的各種假設,
③檢驗假設,
④引導學生運用分析思維去驗證結論,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
2、四項原則:
①教師要將學習情景和教材性質向學生解釋清楚,
②要結合學生的經驗,適當組織教材,
③要根據學生心理發展水平,適當安排教材的難度與邏輯順序,
④確保材料的難度適中,以維持學生內部學習動機。
3、優點:
①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未知事物的興趣,
②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內部動機和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為學生提供自由迴旋的餘地,
③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批判性思維發展。
4、局限性:
①忽視了學生學習的特點,歪曲了接受學習的本意,
②對發現學習的界定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
③比較浪費時間,不能保證學習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