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納:學習的三過程和認知表徵的三階段

2021-01-09 中公教師網

一、學習的過程

1.考情介紹

客觀題備考,多選直接考查布魯納認為學習包括哪三個過程。單選考查定義反選和例子反選,需要大家掌握每個過程的關鍵詞,並且能夠理解。例子反選題中,三個階段的含義不易理解。在此舉例介紹。

2.理論詳解

布魯納認,學習包括新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基本的過程。

學習活動首先是新知識的獲得。布魯納認為,新知識可能是以前知識的精煉,也可能與原有知識相違背。例如在講循環系統時,學生可能已經模糊地知道了血液循環;在講牛頓的運動定律時,新知識會與學生已有的感性知識相違背。但不管新舊知識關係如何,都會使已有的知識進一步提高。

獲得了新知識以後,還要對它進行轉化。人們可以通過外推(由已知推未知)、內插(增添知識或補充空白)或變換等方式,把知識整理成另一種形式,以便超越給定的信息。例如,學生在學完成人肺炎病人的護理知識後,應能夠在學兒科肺炎病人的護理時,將原來的知識轉化,使其適用於兒科病人這一新的情況。

評價是對知識轉化的一種檢查。通過評價可以核對我們處理知識的方法是否適合新的任務,或者運用得是否正確。因此,評價通常包含對知識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布魯納認為,認識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產品。學習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記住知識內容,而是要參與建立該學科的知識體系的過程。新知識獲得、舊知識改造與轉換、知識檢查評價三個過程幾乎同時發生。

【例題】

1.布魯納認為,學生學習必須「超越給定信息」,這一觀點強調學習過程是( B )。

A.獲得 B.轉化 C.評價 D.動機

2.劉明同學在閱讀教材的時候使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來幫助自己理解書中內容,並力圖使之能夠指導自己的學業,從布魯納的理論來看,這樣的學習過程屬於( B )。

A.獲得 B.轉化 C.評價 D.動機

3.布魯納認為學習過程包括( ABC )。

A.獲得 B.轉化 C.評價 D.動機

二、認知表徵的三個階段

1.考情介紹

主要是客觀題備考,多選題直接考查布魯納認知表徵的三個階段,單選題首先可以考例子反選題,需要大家掌握每個階段的特點;其次也會考查與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對應關係。

2.理論詳解

(1)動作表徵——從做中學

指3歲以下的幼兒靠動作來認識了解周圍的世界,亦即靠動作來獲得知識。幼兒處理他周圍的事物,不是用手去觸摸抓取,就是用口去啃咬舔嘗。此外,幼兒對某些名字的意義,也是經由動作表徵才學得的。例如,幼兒經由「坐」的動作了解椅子的意義,經由手觸口嘗的動作了解冷熱的感覺。對人類而言,動作表徵是求知的基礎,雖然最早出現在幼兒期,但卻是一直延長使用到終生。如長大後學技藝體育等科目時,教練總是要求學員按示範動作去親身體驗,即屬此意。類似於皮亞傑的感知運動階段。

(2)形象表徵(或圖像表徵)——從觀察中學

指兒童經由對物體知覺留在記憶中的心象或靠照片圖形等即可獲得知識。兒童只須憑想像就可以回答兩隻手共有十個指頭,而不需要像幼兒扳手指的動作那樣去計算數量。如果兒童被問到「西瓜大還是蘋果大?」他不需要靠實物比較,即可回答此類問題。對人類而言,形象表徵的求知方式,是由具體進人抽象的開始。與皮亞傑的具體運算階段頗為相似。

(3)符號表徵(或象徵表徵)——從思考中學

指運用符號、語言文字為依據的求知方式。認知發展至此程度,表示心智能力發展臻於成熟。此時兒童可按邏輯思維去推理解釋周圍的事物,不必再靠動作或圖像的幫助,即可直接從事抽象思維。從彼此相關的事件中,發現原理原則,從而解決問題。例如,若已知X>Y,Y>Z,則可推知X>Z。相當於皮亞傑的形式運算階段。

【例題】

1.布魯納認為,個體認知表徵的方式隨年齡而發展,並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BCD)。

A.認知表徵階段 B.動作表徵階段 C.形象表徵階段 D.符號表徵階段

2.某幼兒爬凳子摔著了,該幼兒記住了這次教訓,此後有一段時間離凳子遠遠地,根據布魯納的認知表徵理論,這屬於( C )階段。

A.動作性表徵 B.符號性表徵 C.映像性表徵 D.聯合表徵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布魯納認知表徵系統發展三階段
    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是一個考察熱點,但是又很少有同學知道布魯納也有類似的觀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布魯納的認知表徵發展三階段理論。布魯納把人類通過知覺將外界事物轉化為內部心理事件的過程稱為認知表徵,在布魯納的觀點中,認知表徵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 布魯納的認知表徵理論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布魯納的理論觀點是一個重要的考查點,關於布魯納的認知表徵理論多以理解性的題目考查為主,理解起來較難,特此對布魯納的認知表徵理論做一個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能夠有所幫助!一、考情介紹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多以考查客觀題為主,三種表徵系統要進行識記,每個類型要進行理解記憶,考試多以考查例子類的單選題。
  •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論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論布魯納是認知主義學習觀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提出了較為系統的學習理論。對學習實質的認識認知發現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主動形成認知結構。強調認知活動中的認知結構的作用,布魯納把認知結構定義為反映事物間穩定聯繫的內部認知系統,是用來感知和概括新事物的一般方式,它是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並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變動。認知結構形成後是進一步學習和理解新知識的重要內部因素和基礎。
  • 四個方面掌握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布魯納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對於他的學說,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認知。「一實質」: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一二三四」)
    布魯納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學界都享有盛譽的學者。他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1.學習觀(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考點精講:主要集中於學習觀、教學觀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布魯納推動了教育心理學的重大轉變:從行為主義向認知主義的轉變,從實驗室研究向課堂研究的轉變,從學習研究向教學研究的轉變。布魯納認為學習的目的在於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
  • 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布魯納
    布魯納推動了教育心理學從行為主義向認知主義的轉變,從實驗室研究向課堂研究的轉變,從學習研究向教學研究的轉變。布魯納認為學習的目的在於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更加強調的對知識的理解,明確知識之間的練習。但這種結構也有缺陷,因為有些學科的結構並不是非常清楚。
  • 教育心理學: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2.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總體可以概括為:「1個實質,2個觀點,3個過程,4個原則」。對應如下:1個實質: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2個觀點: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和提倡發現學習;3個過程:獲得、轉化、評價;4個原則: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強化原則 ▼ 拓展延伸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的局限布魯納的學習與教學理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下)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布魯納的理論,上節課我們學到布魯納認知結構理論的學習觀,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教學觀。【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由於布魯納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所謂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態度和方法。學科結構是什麼意思?
  • 布魯納發現學習和奧蘇伯爾接受學習的對比
    一、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布魯納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他的理論主要包括三部分:認知發展理論、發現學習理論和結構主義教學論。在學習過程方面,他將其分為三個過程,新知識的獲得、知識的轉化、評價,很好的指導了學習過程。
  •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簡介
    2.學習是對完形的認知,是形成認知地圖的過程。三、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布魯納是美國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和教育心理學家,他反對刺激—反應聯結等基於動物行為學習提出的理論。他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學生獲得知識的內部過程,以及教師如何組織課堂讓學生發現知識。
  •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布魯納認知發現學習論與結構主義教育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布魯納認知發現學習論與結構主義教育 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查看學習。
  • 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的注意事項
    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的注意事項 布魯納是我們考試中常出現的心理學家,他的理論為認知結構理論,並提出了相應的學生觀與教學觀。他認為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因而在教學方法上,布魯納提倡「發現學習」,他認為,兒童應該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按自己觀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現學科知識的結構,藉助於教師或教師提供的其他材料去發現事物。那當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發現學生時,應該注意以下的幾個方面。一、思考與探索思考與探索就是要盡力去鼓勵兒童積極思考和探索。
  • 四川教師考試人物匯總—布魯納
    1.教育學的發展階段布魯納《教學過程》:強調學科結構,提出了結構主義學說和發現教學法2.典型的課程理論流派以學科結構為課程中心,強調知識傳授,以知識的學科邏輯體系來組織編排教材,學科基本結構的學習對學習者的認知結構發展最有價值。
  •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認知主義建構主義思維導圖及其重點內容
    認知學習理論1. 格式塔學派——頓悟學習理論;格式塔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苛勒;觀點是:①學習的實質——形成新的完形;②學習的過程——頓悟過程;2.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布魯納的學習觀:① 學習的實質在於主動形成認知結構;② 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布魯納的教學觀:① 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② 提倡發現學習;③ 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3.
  • 心理學考點之認知學習理論主要人物觀點對比
    心理學考點之認知學習理論主要人物觀點對比認知學習理論流派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的形成S—R聯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當有機體當前的學習依賴於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時,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
  • 學習的一般理論之認知主義
    一、知識來源本知識點來自於《教育學心理學》,「學習的基本理論」章節,本章節首先介紹了學習的本質和學習的基本分類,學生在充分的了解了學習的基本概念之後,學習「學習理論」的內容,整體知識的條理性會比較清晰。二、考情分析題型:客觀題,選擇題居多。
  • 認知主義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一、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 託爾曼(E.C.Tolman,1866—1959)、皮亞傑(J.Piaget,1896—1980)、布魯納(J.S.Bruner,1915一 )和奧蘇伯爾等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內部心理結構的形成和改組
  • 2021考研教育學複習:學習的認知理論
    這對美國流行的刺激--反應聯想主義來說是適當的解毒劑和挑戰,具有積極的意義,啟迪了後來的認知派學習理論家們。(2)託爾曼提出的認知學習理論和內部強化理論對現代的認知學習理論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二).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布魯納(J. S.
  • 認知結構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區別和聯繫
    認知結構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區別和聯繫聯繫:建構主義和認知結構主義,都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都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由學生自己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學習觀。區別: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學生通過學習共同體在具體的情景中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是不一樣的。認知結構主義的學習觀:學生通過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