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納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學界都享有盛譽的學者。他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
1.學習觀
(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並通過把新獲得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聯繫起來,積極地建構其知識體系。在這裡,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前面學到的苛勒的完形頓悟說也提到了學習的實質,苛勒的學習實質指的是主體內部構造完型,這一點進行一下區分。在單選題可能會有所涉及。
(2)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獲得:學習活動首先是新知識的獲得。新知識可能是以前知識的精煉,也可能與原有知識相違背。也就是指,了解獲取新知識。
轉化:我們可以超越給定的信息,運用各種方法將它們變成另外的形式,以適合新任務,並獲得更多的知識。比較強調的是新舊知識的融合,我們對於知識的學習,都是基於已有經驗的,所以新知識要與舊知識融合起來。
評價:評價是對知識轉化的一種檢查,通過評價可以核對我們處理知識的方法是否適合新的任務,或者運用得是否正確。因此,評價通常包含對知識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2.教學觀
(1)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由於布魯納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所謂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態度和方法。學科的基本結構,這裡又能出一道單選題,我們要能選出學科的基本結構對應的是「課程中心理論」而掌握學科的結構,應該是學習知識方面的最低要求。因此,布魯納把學科的基本結構放在設計課程和編寫教材的中心地位,讓它成為教學的中心。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他比較關注的是理論,卻不關注具體的案例。
(2)提倡發現學習
所謂發現,不只限於發現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的行動,而且還包括用自己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
發現學習有以下四點作用:
①高智力的潛力。
②使外部獎賞向內部動機轉移。
③學會將來作出發現的最優方法和策略。
④幫助信息的保持和檢索。
(3)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 (動、結、程、強)
①動機原則。所有學生都有內在的學習願望,內部動機是維持學習的基本動力。學生具有三種最基本的內在動機,即好奇內驅力(即求知慾)、勝任內驅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內驅力(即人與人之間和睦共處)。
②結構原則。任何知識結構都可以用動作、圖像和符號三種表象形式來呈現。動作表象是藉助動作進行學習,無需語言的幫助;圖像表象是藉助圖像進行學習,以感知材料為基礎;符號表象是藉助語言進行學習,經驗一旦轉化為語言,邏輯推導便能進行。
③程序原則。教材的難度與邏輯上的先後順序,必須針對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及認知表徵方式,做適當的安排,以使學生的知識經驗前後銜接,從而產生正向學習遷移。
④強化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通過反饋使兒童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並使他們逐步具有自我矯正、檢查和強化的能力,從而強化有效的學習。
所以在學習理論這一部分,關於布魯納我們需要掌握的知識概括起來就是1、2、3、4、
1 學習有個根本實質:主動形成認知結構
2 兩大觀點:學科結構 發現學習
3 三大過程 :獲得 轉化 評價
4 四個基本原則:動機 結構 程序 強化
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