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納發現學習和奧蘇伯爾接受學習的對比

2021-01-08 中公教師網

一、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

布魯納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他的理論主要包括三部分:認知發展理論、發現學習理論和結構主義教學論。

在學習過程方面,他將其分為三個過程,新知識的獲得、知識的轉化、評價,很好的指導了學習過程。

為了組織最佳的知識結構,布魯納提出了三條組織原則:表現方式的適應性、表現方式的經濟性、表現方式的有效性,而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

為了更好的應用他的理論,布魯納提出了發現學習法,讓學生獨立思考、改組材料,自行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原則。認為教學不僅應當儘可能的是學生牢固地掌握科學內容,還應當儘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且自動的思想家,這樣的學生當他在正規的學校教育結束之後,將會獨立地向前邁進。

二、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他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把學習分為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原有認知結構的關係把學習分為機械學習與有意義學習,並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1.強調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奧蘇伯爾從兩個維度對學習做了區分:

從學生學習的方式上將學習分為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從學習內容與學習者認知結構的關係上又將學習分為有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

2.有意義學習的實質

奧蘇伯爾認為,有意義學習的實質就是以符號代表的新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聯繫的過程。

3.有意義學習的條件

奧蘇伯爾認為有意義學習必須具備以下三個前提條件:

(1)學習材料本身必須具備邏輯意義。

所謂邏輯意義是指學習材料可以和學習者認知結構中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繫。

(2)學習者必須具備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即積極主動地把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知識聯繫起來的傾向性。

(3)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同化新知識的適當觀念。

4.促進有意義學習的教學策略——先行組織者

為了促進有意義學習的進行,奧蘇伯爾提出了使用「先行組織者」的教學策略。 根據奧蘇伯爾的經典解釋,組織者是先於學習材料呈現之前呈現的一個抽象概括水平較高的引導性材料。組織者可以是一個概念、一條定律;或一般概括性說明文字,它是新知識與舊知識發生聯繫的橋梁。組織者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觀念相聯繫,提供一個能將新舊知識聯繫起來的一般觀念,為學習新觀念提供一個「觀念固定點」。

三、不同之處

1.對學習實質的認識

布魯納受皮亞傑的影響,強調認識活動中的認知結構。他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認知結構形成後是進一步學習和理解新知識的重要內部因素和基礎。

奧蘇伯爾認為,有意義學習的實質就是以符號代表的新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聯繫的過程。

2.對學習過程和教學過程的觀點

布魯納認為學生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一連串的新知識,每一知識的學習都要經過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布魯納強調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的探究者。

奧蘇伯爾稱自己的學習理論為「同化論」。奧蘇伯爾強調由教師安排層次結構使學生接受的是教學,不太需要學生主觀能動性。

由此可以看到,布魯納的觀點反映出教學過程是一個歸納的過程,而奧蘇伯爾的觀點則反映出教學過程是一個演繹的過程。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掃描二維碼關注(qgjsks)微信

回復「招聘備考」下載【教育理論章節練習題+時事政治

相關焦點

  • 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的注意事項
    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的注意事項 布魯納是我們考試中常出現的心理學家,他的理論為認知結構理論,並提出了相應的學生觀與教學觀。他認為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因而在教學方法上,布魯納提倡「發現學習」,他認為,兒童應該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按自己觀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現學科知識的結構,藉助於教師或教師提供的其他材料去發現事物。那當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發現學生時,應該注意以下的幾個方面。一、思考與探索思考與探索就是要盡力去鼓勵兒童積極思考和探索。
  •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考點精講:主要集中於學習觀、教學觀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布魯納推動了教育心理學的重大轉變:從行為主義向認知主義的轉變,從實驗室研究向課堂研究的轉變,從學習研究向教學研究的轉變。布魯納認為學習的目的在於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
  •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一二三四」)
    布魯納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學界都享有盛譽的學者。他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1.學習觀(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 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布魯納
    布魯納推動了教育心理學從行為主義向認知主義的轉變,從實驗室研究向課堂研究的轉變,從學習研究向教學研究的轉變。布魯納認為學習的目的在於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更加強調的對知識的理解,明確知識之間的練習。但這種結構也有缺陷,因為有些學科的結構並不是非常清楚。
  • 布魯納:學習的三過程和認知表徵的三階段
    一、學習的過程1.考情介紹客觀題備考,多選直接考查布魯納認為學習包括哪三個過程。單選考查定義反選和例子反選,需要大家掌握每個過程的關鍵詞,並且能夠理解。例子反選題中,三個階段的含義不易理解。在此舉例介紹。2.理論詳解布魯納認,學習包括新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基本的過程。學習活動首先是新知識的獲得。
  • 認知主義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一、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 託爾曼(E.C.Tolman,1866—1959)、皮亞傑(J.Piaget,1896—1980)、布魯納(J.S.Bruner,1915一 )和奧蘇伯爾等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內部心理結構的形成和改組
  • 教育心理學: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2.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總體可以概括為:「1個實質,2個觀點,3個過程,4個原則」。對應如下:1個實質: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2個觀點: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和提倡發現學習;3個過程:獲得、轉化、評價;4個原則: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強化原則 ▼ 拓展延伸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的局限布魯納的學習與教學理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 2021考研教育學複習:學習的認知理論
    這對美國流行的刺激--反應聯想主義來說是適當的解毒劑和挑戰,具有積極的意義,啟迪了後來的認知派學習理論家們。(2)託爾曼提出的認知學習理論和內部強化理論對現代的認知學習理論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二).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布魯納(J. S.
  • 四個方面掌握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布魯納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對於他的學說,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認知。「一實質」: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布魯納認知發現學習論與結構主義教育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布魯納認知發現學習論與結構主義教育 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查看學習。
  • 小學生英語音標識記之奧蘇伯爾學習法,不要再死記硬背了
    最近發現一個問題,小學的英語只講單詞,不講音標。那小學生們怎麼記憶這些發音呢?靠漢語。哈哈,用漢語的發音標註英語,比如個good,就標狗的。你是不是也用過這個方法。但是,這樣的學習方法很不標準,你可以標註good為狗的,他可能標為狗打。也不利於系統的學習。
  • 心理學考點之認知學習理論主要人物觀點對比
    心理學考點之認知學習理論主要人物觀點對比認知學習理論流派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的形成S—R聯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當有機體當前的學習依賴於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時,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
  • 教師考編,重點考查內容——布魯納認知發展學習理論
    布魯納結構教學觀:1、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學生理解了學科的基本結構——一門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的態度和方法,就容易掌握整個學科基本內容,容易記憶學科知識,就能促進學習遷移,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兒童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 何雲霄:2020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之學習與學習理論
    第十章 學習與學習理論第二節 學習理論(四)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單選、重點)1、實驗(非重點)波波玩偶實驗2、主要觀點:(1)學習分類參與性學習:做中學。替代性學習:觀察學習。知識拓展:普雷馬克原則(祖母法則)利用高頻(喜歡的行為)的活動強化低頻(不喜歡的)的活動二、認知學習理論(一)苛勒的完形——頓悟說(了解)1、實驗:猩猩取香蕉2、觀點: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完成的;學習的實質在於構造完型(二)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單選、重點)1、學習觀(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 教師考編內容——認知奧蘇伯爾學說和人文主義羅傑斯學說理論對比
    奧蘇伯爾有意義接受說:有意義學習——在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和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之間建立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繫。主觀條件:①學習者要有有意義學習的意向或傾向性;②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基礎;③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有關的舊知識發生互相作用。先行組織者——先於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於學習任務,並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
  • 教育心理學之學習理論重要人物考點總結
    (6)苛勒—完形頓悟(7)託爾曼-符號學習理論①學習的過程是期望的獲得②學習是形成認知地圖的過程(8)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①學習觀:獲得、轉化和評價②教學觀學科基本結構、發現學習、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
  •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論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論布魯納是認知主義學習觀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提出了較為系統的學習理論。對學習實質的認識認知發現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主動形成認知結構。強調認知活動中的認知結構的作用,布魯納把認知結構定義為反映事物間穩定聯繫的內部認知系統,是用來感知和概括新事物的一般方式,它是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並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變動。認知結構形成後是進一步學習和理解新知識的重要內部因素和基礎。
  • 2021教師招聘備考奧蘇貝爾和羅傑斯的「有意義學習」你會區分嗎?
    學生很難準確區分幾個流派的觀點,尤其是奧蘇貝爾(認知)有意義學習和羅傑斯(人本)的有意義學習的比較,雖然兩者都強調「有意義的學習」,但對於學習的本質,有著不同的觀點。通過歷年學生做題情況發現,學生非常容易混淆兩者的觀點,現將兩種有意義學習進行如下比較:   一、在學習理論流派方面   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屬於現代認知結構主義學習理論。
  •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簡介
    主要流派有格式塔完型學習理論託爾曼的符號學習理論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各流派的在探討學習時側重點不一樣,格式塔完型學習理論,託爾曼的符號學習理論強調的有機體的全域學習,而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和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則是強調在校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