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稱新型牽引雷射束技術有望控制閃電路徑

2020-11-25 金臺資訊

新華社坎培拉11月23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閃電是引發森林火災的原因之一。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包括該高校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開發的一種牽引雷射束技術有望在未來控制閃電路徑,以降低閃電引發森林火災的風險。

澳國立大學物理研究學院的弗拉德倫·謝韋多夫介紹說,在實驗中研究人員首先使用兩個帶電平行板模擬閃電發生的大氣條件,通常情況下電流會在兩塊板之間隨機跳動。然後研究人員在板之間的空氣中引入石墨烯微粒,通過雷射束創建了能把閃電的放電引向特定目標的路徑。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謝韋多夫說,雷射束的作用是捕獲和加熱帶電平行板周圍空氣中的石墨烯微粒,這些微粒被加熱後會電離周圍的空氣、沿著雷射束創造出一條傳導性更強的路徑,使閃電的放電沿著這一路徑傳播。

公報稱,該團隊在研究中使用的雷射功率較低,這意味著控制閃電的技術有望變得更經濟和安全。

不過,自然閃電比該實驗室中小規模測試的電流要強大得多,因此研究小組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如何利用這一技術引導自然閃電放電路徑。

另一位研究參與者安德烈·米洛斯尼琴科介紹,牽引雷射束未來有望可以遠程精準控制閃電放電路徑,這一發現對於降低森林火災風險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且有望運用到醫學和製造業領域中,比如不需侵入性手術即可精確清除癌組織。

相關焦點

  • 澳研究團隊稱新型牽引雷射束有望控制閃電路徑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坎培拉11月23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閃電是引發森林火災的原因之一。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包括該高校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開發的一種牽引雷射束技術有望在未來控制閃電路徑,以降低閃電引發森林火災的風險。
  • 澳研究團隊稱新型牽引雷射束技術有望控制閃電路徑
    新華社坎培拉11月23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閃電是引發森林火災的原因之一。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包括該高校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開發的一種牽引雷射束技術有望在未來控制閃電路徑,以降低閃電引發森林火災的風險。
  • 科學家利用石墨烯牽引光束,改變閃電路徑
    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展示了一種可以有效地控制雷擊位置的方法--利用「牽引光束」中的石墨烯微粒。 一道閃電的溫度可以超過太陽表面的溫度,所以當閃電擊中乾燥的草地、灌木或樹木時就會引發火災。再加上氣候變化正在減少本已容易發生火災的地區的降雨量,同時也有可能增加雷暴的強度,於是一個危險的配方就此誕生。而今年的災難可能會成為令人擔憂的常態。
  • 或能成野火剋星:科學家利用石墨烯牽引光束改變閃電路徑
    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展示了一種可以有效地控制雷擊位置的方法--利用「牽引光束」中的石墨烯微粒。一道閃電的溫度可以超過太陽表面的溫度,所以當閃電擊中乾燥的草地、灌木或樹木時就會引發火災。再加上氣候變化正在減少本已容易發生火災的地區的降雨量,同時也有可能增加雷暴的強度,於是一個危險的配方就此誕生。而今年的災難可能會成為令人擔憂的常態。
  • 中國研發世界最先進高鐵牽引技術 被稱節能神器
    1000萬次試驗,積累150G數據,耗資1億元,中國中車旗下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稱「株洲所」)攻克了第三代軌道交通牽引技術,即永磁同步電機牽引系統(下稱「永磁牽引系統」),掌握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成為中國高鐵製勝市場的一大戰略利器。
  • 美軍秘密研究閃電武器 《紅警》中特斯拉線圈或成現實
    一個由美國陸軍支持的工程師小組正在津津有味地開發類似設備,將一股不起眼的雷射束變成閃電,瞬間摧毀目標。作為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喬治·菲舍爾在此項目當中研究多年,他表示「和電腦遊戲裡的情況類似,我們從來沒有厭倦用閃電轟擊目標。」LIPC項目的基本原理是用雷射引發放電。
  • 新型雷射束打破古老的折射定律
    Abouraddy和他的合作者開發出一種新型的時空波包雷射束(spacetime wave packets,以下稱:時空波包光束)。與常規的折射定律不同,這種時空波包具有顯著的反常折射現象:相對於折射率的群速度不變性、群延遲抵消、高折射率材料引起的群速度的增加,以及可以通過改變入射角來調整群速度。
  • 新型雷射「違反」光的物理定律
    科學家創造了一種新型的雷射束,它似乎違反了長期存在的光折射定律。這些新的光束被團隊稱為「Spacetime wave packets(時空波包)」,它們遵循不同的折射規則,這可能導致出現新的通信技術。但是新的雷射束不遵循光的基本定律。
  • 中山大學團隊研究新型滅蚊技術可防控寨卡病毒
    廣州中山大學奚志勇團隊首創的顯微胚胎注射沃爾巴克氏菌控制蚊媒的技術將可有效防控寨卡病毒。  據了解,由於寨卡、登革熱等蟲媒傳染病既無特效藥物、也無有效疫苗,因此,控制傳播病毒的數量以減少其與人類的接觸的「蚊蟲媒介控制」措施是預防寨卡、登革熱等蚊媒病流行的主要手段。但傳統的蚊媒控制方法在蚊媒病流行傳播阻斷方面的效果並不理想。因此有效地控制寨卡、登革熱等蚊媒病流行亟待發展新型控制蚊媒措施。
  • 中國5nm光刻技術突破,高漲的市場情緒下,相關標的具有交易機會
    據中科院7月7日官網報導稱,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子暘與國家納米中心研究員劉前合作,在Nano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5 nm Nanogap Electrodes and Arrays by a Super-resolution Laser Lithography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新型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
  • 華沙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光學條紋猝滅技術
    打開APP 華沙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光學條紋猝滅技術 MEMS 發表於 2020-12-01 17:05:11 波蘭華沙大學(University of Warsaw)的多光程光譜學研究項目有望實現早期癌症診斷的呼吸檢測臨床平臺。
  • 日本研究人員設計出用光來控制的線性納米馬達
    據外媒報導,東京大學工業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了線性納米馬達,它可以利用光在控制方向上移動。研究人員稱,這項工作為新的微流體技術打開了大門。研究人員指出,給一個比單個細菌還小的馬達供電並加以精確控制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 西南交大牽引動力實驗室:超級高鐵有望在此誕生
    在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一條測試時速可達400公裡的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直道試驗線正在建設。採用該技術,列車時速甚至有望突破1000公裡。換句話說,中國的「超級高鐵」極有可能在這裡誕生。「超級高鐵」只是其最前沿研究之一。
  • 中科院研發新型雷射光刻技術:不用EUV 直擊5nm
    中科院蘇州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開展的這項研究有所不同,在無機鈦膜光刻膠上, 採用雙雷射束(波長為405 nm)交疊技術,通過精確控制能量密度及步長,實現了1/55衍射極限的突破(NA=0.9),達到了最小5 nm的特徵線寬。
  • 鏡頭|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新型微型相機鏡頭,有望將未來的量子計算機連接到光纖網絡
    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的國際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新型微型相機鏡頭,有望將未來的量子計算機連接到光纖網絡。
  • 研究稱可用大腦控制光標 腦控機械有望實現
    研究稱可用大腦控制光標 腦控機械有望實現 來源: 178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2010-12-16 14:16:14 轉到個人空間
  • 研究人員開發利用「光子晶體」的新型光束掃描設備
    使用雷射雷達(LiDAR)進行距離和物體識別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反射的雷射束記錄了周圍的環境,為自動駕駛汽車、農業機械和工廠機器人提供了關鍵數據。目前的技術實現方法是將雷射束從移動的鏡子上反射出去,這種機械方法導致了較慢的掃描速度和不精確性,更不用說容納雷射和鏡子的設備的巨大物理尺寸和複雜性。
  • 光學布線新技術:有望用於打造大型量子計算機
    導讀據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演示了一項新技術,可以在原子上開展敏感的量子運算。在這項技術中,控制雷射直接在晶片內部傳送,從有望打造基於囚禁離子的大規模量子計算機。他們也需要在幾米之外精確地對準雷射束(同一個裝置上有幾百個甚至幾千個雷射束),使之可以照射到尺寸僅幾微米的含有原子的區域。任何多餘的顫動都會嚴重幹擾量子計算機的運作。
  • 光學布線新技術:有望用於打造大型量子計算機!
    導讀據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演示了一項新技術,可以在原子上開展敏感的量子運算。在這項技術中,控制雷射直接在晶片內部傳送,從有望打造基於囚禁離子的大規模量子計算機。他們也需要在幾米之外精確地對準雷射束(同一個裝置上有幾百個甚至幾千個雷射束),使之可以照射到尺寸僅幾微米的含有原子的區域。任何多餘的顫動都會嚴重幹擾量子計算機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