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石墨烯牽引光束,改變閃電路徑

2020-12-05 電子發燒友

科學家利用石墨烯牽引光束,改變閃電路徑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1-13 17:01:09

據外媒報導,雷擊是引發野火的主要原因,包括今年摧毀澳大利亞、加利福尼亞和其他地區的破紀錄大火。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展示了一種可以有效地控制雷擊位置的方法--利用「牽引光束」中的石墨烯微粒。

一道閃電的溫度可以超過太陽表面的溫度,所以當閃電擊中乾燥的草地、灌木或樹木時就會引發火災。再加上氣候變化正在減少本已容易發生火災的地區的降雨量,同時也有可能增加雷暴的強度,於是一個危險的配方就此誕生。而今年的災難可能會成為令人擔憂的常態。

但如果我們有一種可以被帶到風暴發生的地點並設置引導閃電遠離火災危險或脆弱的建築物的可攜式設備又會怎麼樣呢?由於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德克薩斯A&M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可能離現實又近了一步。

該團隊在實驗室中展示了這一概念,他們首先使用兩個被空氣間隙隔開的帶電平行板以此重現暴風雨條件。通常情況下,電流會在兩塊板之間隨機跳動、模擬閃電,但通過運用一些巧妙的物理原理,研究人員能控制閃電的運動方向。

在自然界中,閃電本質上是尋找最導電路徑來完成從雲到雲或從雲到地的電路的電流。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觀察者來說,當閃電呈弧形或分叉狀穿過天空時,這條路徑通常看起來是隨機的,但它們實際上是沿著非常特定的電離氣體通道走的,這種通道比它們周圍的空氣更具導電性。

從理論層面上來說,可以通過給閃電提供一個非常導電的路徑來幫助它指引雷擊的位置。這就是石墨烯微粒的用武之地。石墨烯微粒鏈具有重量輕、強度高、導熱性和導電性優良等優點,這可以創造完美的路徑。

該項研究論文合著者Andrey Miroshnichenko告訴媒體,他們在板之間引入熱石墨烯顆粒,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使用了所謂的牽引光束。牽引光束是一種空心核心雷射束,粒子會被困在其中。

據了解,這種牽引光束在粒子上的應用已經有十年了。本質上,粒子被困在空心雷射束的中心,每當它們漂移到光中時一種稱為光吸熱力的小推力就會把它們推回到較暗的中心。來自雷射的能量碰巧也會推動粒子向前並使它們升溫。當它們變得足夠熱時,它們會電離周圍的空氣、沿著雷射束創造出一條傳導性更強的路徑,此時,閃電幾乎無法抗拒這條路徑。簡單來說,無論把牽引光束指向哪裡,閃電都更有可能擊中你。

這些效果在實驗室實驗的視頻中表現得非常明顯。第一個片段展示了石墨烯微粒束,它們在高溫下發出明亮的光芒,你甚至看不見通過它們的電流。在第二段視頻中,閃電錶現地更加明顯--第一道閃電正好沿著光束移動。之後,光束被關掉,但接下來的幾次撞擊仍會沿著殘留熱量留下的粗糙路徑進行。在視頻的最後,閃電又回到了正常的隨機模式。
責編AJX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或能成野火剋星:科學家利用石墨烯牽引光束改變閃電路徑
    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展示了一種可以有效地控制雷擊位置的方法--利用「牽引光束」中的石墨烯微粒。一道閃電的溫度可以超過太陽表面的溫度,所以當閃電擊中乾燥的草地、灌木或樹木時就會引發火災。再加上氣候變化正在減少本已容易發生火災的地區的降雨量,同時也有可能增加雷暴的強度,於是一個危險的配方就此誕生。而今年的災難可能會成為令人擔憂的常態。
  • 澳研究團隊稱新型牽引雷射束有望控制閃電路徑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坎培拉11月23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閃電是引發森林火災的原因之一。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包括該高校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開發的一種牽引雷射束技術有望在未來控制閃電路徑,以降低閃電引發森林火災的風險。
  • 研究團隊稱新型牽引雷射束技術有望控制閃電路徑
    新華社坎培拉11月23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閃電是引發森林火災的原因之一。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包括該高校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開發的一種牽引雷射束技術有望在未來控制閃電路徑,以降低閃電引發森林火災的風險。
  • 澳研究團隊稱新型牽引雷射束技術有望控制閃電路徑
    新華社坎培拉11月23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閃電是引發森林火災的原因之一。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包括該高校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開發的一種牽引雷射束技術有望在未來控制閃電路徑,以降低閃電引發森林火災的風險。
  • 【十大進展】光學石墨烯中的光子自旋軌道耦合效應
    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電子學院科研團隊在原子蒸汽中構造了晶格勢場實時可調的光學石墨烯結構,並利用在此結構中激發贗自旋獲得渦旋光這一拓撲現象,對系統中極其微弱的光子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實現了顯著觀測和全光調控。科研人員通過實驗明確了光子自旋軌道耦合對光學石墨烯中的拓撲效應產生的影響,闡明了拓撲系統可以成為「放大」某些微弱效應的物理基礎。
  • 【轉型進行時】石墨烯:改變世界的神奇材料(下)
    如何把這種先發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劉兆平認為,山西有資源工業傳統優勢,例如,煤炭產業的化工優勢,可以跟石墨烯的產業化應用進行很好的結合。石墨烯作為新型二維碳納米材料,可以給很多產業賦能,對石墨烯開發提供良好的氛圍和牽引。
  • 利用雷射光束為你的智慧型手機充電
    正如近期在線發表在計算機交互會議(有關手機、無線穿戴)上的一篇論文所述,研究小組提出的一種利用雷射發射器實現狹窄的、看不見的雷射光束,可以為位於室內的智慧型手機實現無線充電,而且充電速度已經接近USB充電線纜。為了做到這一點,研究小組在智慧型手機背面安裝了一個薄的電源單元,智慧型手機利用雷射的功率對智慧型手機充電。
  • 科學家提出以閃電作為武器的想法,它的原理並不複雜
    閃電是自然界中最美麗的風景之一,但同時,它也是對人類最致命的災害。我們現在知道,閃電的溫度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還要高。在古代,閃電被看作是對壞人的懲罰;而在近代,人類一直想要利用閃電,把閃電當成一種致命的武器。玩過《紅色警戒》的人肯定知道,在遊戲中有一種武器叫做「閃電風暴」,它會召集一大堆閃電破壞敵人的基地。遊戲中的事能當真嗎?事實上,在1960年代,有一些科學家就曾提出,使用閃電作為武器。
  • 科學家利用衛星來追蹤世界上最大的閃電
    從國際空間站看到的巨大閃電利用衛星和地面站,科學家記錄了2017年發生的一次史詩般的閃電,它整整覆蓋了美國西南部的三個州。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科學家們表示,還可能會發現更大的「超級閃電」。我們通常認為,閃電是沿著垂直區域移動的東西。其實,閃電也可以水平移動,特別是在高海拔地區。上周發表在美國氣象學會公報上的一項新研究證實,閃電「超級閃電」比人們通常認為的更為普遍。
  • 為何閃電電不死人?特斯拉如何利用閃電?誰在控制閃電?閃電真相
    但是,還有一個自然現象科學家們無法解釋。球形閃電這些在天空中燃燒的紅色火球是什麼?白色火球又是什麼?甚至在草坪上大象漫步的綠色火球是什麼?科學家說,這是球形閃電。但是,100多年來,科學家們始終沒法兒造出一個球形閃電。
  • 氧化石墨烯能造出性能更優異的太陽能電池
    加拿大薩省大學的亞歷山大·莫維斯和安德瑞·赫特經過仔細研究後表示,氧化石墨烯或許能被用來製造性能更優異、更堅固耐用的太陽能電池。  石墨烯是由單層碳原子採用蜂巢網格組成的二維結構,最初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於2004年研製而成,他們也因此獲得了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我國科學家利用石墨烯對介質折射率「光測」癌細胞
    我國科學家利用全內反射下石墨烯對介質折射率異常敏感的光學現象,實現了超靈敏單細胞實時流動傳感。這一成果可以使癌細胞在形成之初即被精確「光測」出來,精度可達數千分之一。這一成果的應用或將為癌症預防提供一條新途徑。  石墨烯是一種呈蜂巢狀排列的單層碳原子結構,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堅硬的納米材料,具有優良的物理化學性能。
  • 科學家實現「扭曲」的雷射光束
    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雷射器的幾何相,首次實現了一種改變雷射光束的軌道角動量的方法。  《自然光子學》NaturePhotonics 雜誌發表了由南非和義大利的研究人員發現的這一新型雷射器的研究成果,這種雷射器能夠產生「扭曲」的雷射束作為其輸出。雷射輸出和新型雷射形成的一組雷射束疊加,稱為矢量渦旋光束。
  • 科學家喚醒了石墨烯沉睡的超導性能
    超導石墨烯的出現開闢了更多可能性。研究人員提到,超導石墨烯可以用於超高速計算機中的新型超導量子器件。更為吸引人的是,它可以用來證明 「p波超導」這一超導特殊形式的存在。科學家為此已經苦苦追尋了20年。羅賓遜說 「長期以來,科學家相信在特定條件下,石墨烯可以完成超導轉變,但一直無法實驗證明。我們的實驗設想是,如果將石墨烯耦合到超導體的話,是否可以激活石墨烯潛在的超導性能呢?然而,緊接著問題將變成如何知道觀測到的超導性來自石墨烯本身而不是耦合的底層超導體?」迪·貝爾納多也說道,過去人們將石墨烯放在金屬基底超導體上進行過類似的研究。
  • 《自然》:中外科學家對屈曲石墨烯超晶格材料研究的新進展
    石墨烯超晶格的這種屈曲,在許多人看來很平常。一個由中國、美國、比利時、日本的物理學家們組成的研究團隊,對屈曲石墨烯超晶格進行了深入具體的研究,他們的研究結果將有利於尋找新型量子材料和超導體。該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為:「屈曲石墨烯超晶格中的平帶和相關態的證據」,發表在了昨天的《自然》雜誌上。
  • 石墨烯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石墨烯未來應用解讀
    許多行業已經對石墨烯興奮不已,一些全球最大的公司已經開始尋求與曼徹斯特大學合作,探索石墨烯的運用,預計我們將在2015年之前將可能看到石墨烯首次應用於行動裝置,然後,他將會在適當場合得到實際應用,並將重新定義大到電信業
  • 利用石墨烯實現靈敏快速中紅外光電探測的新思路
    然而,這些探測器的局限性之一是石墨烯的低光吸收,特別是對於中紅外頻率,其中的光子能量可與達到Pauli阻塞態的典型石墨烯摻雜水平相媲美。由於受熱載流子冷卻長度(0.5-1 μm)的限制,石墨烯pn結的光敏面積較小,這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這些限制可以通過激發HPPs並將其聚焦在光活性區域,然後將其吸收到石墨烯中來克服。然而,對於中紅外光探測,對HPPs的有效利用仍未探索。
  • 【行業動態】科學家揭示了石墨烯中莫爾晶格和上層結構的成像過程...
    基於石墨烯系統的概念證明研究小組通過觀察扭曲雙層石墨烯(tDBG)中的莫爾超晶格,展示了這種成像技術的能力。他們利用不同的信號解析了tDBG莫爾晶格中的三個不同的區域,以顯示該技術在基於局部電導率的二維異質結構中識別莫爾晶格精細結構方面的有用性。
  • 控制光束更簡易!上海交大團隊發現光在莫爾晶格中的局域
    無處不在的散開現象:跟煙霧會自然地散開一樣,聲音、水波、雷射光束都會散開。12月19日,在上海交大,王鵬利用兩把梳子展示了莫爾條紋,這可能是世界上最簡單的莫爾條紋。實際上,如果大家留心觀察的話,會看到莫爾條紋在藝術設計、紡織業、建築學、圖像處理、測量學和幹涉儀等方面都有一些獨特的應用。
  • 物理學家發現如何改變石墨烯的晶體結構
    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了如何改變石墨烯的晶體結構,這一發現可能導致更小,更快的微處理器。亞利桑那大學領導的物理學家團隊發現了如何通過電場來改變石墨烯的晶體結構(通常稱為鉛筆芯),這是朝著比更小和更快的微處理器中使用石墨烯邁出的重要一步。當前的基於矽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