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無用論

2021-01-08 絕聖棄智郭笑菲

數學滾出高考:

有興趣的朋友請用百度搜索本詞條,本文不再累贅;

社會評價:

你用函數來買菜啊?

你打彈弓扔垃圾時先計算拋物線嗎?看看能不能投準;

你去黃鶴樓還去算長江裡的船距離你多遠啊?

你看到一排電話號碼要想想它們之間有沒有通項公式啊?

上了社會,除了數錢,基本用不到數學;

算帳有計算器,學數學有卵用;

農民種地圈地計畝數基本不用數學,大概測量就行;

施工測量大多數情況下用的是目測和打比方;

開車去哪沒幾個人無聊到計算公裡數;

炒菜靠經驗,不靠數學;

吃飯從不數吃了幾顆米幾根麵條;

統計過自己一天喝幾毫升水嗎?

掃地無法統計灰塵顆粒數;

衣服裁剪基本靠經驗,不靠微積分公式推理;

美容師不靠尺子測量,靠的是經驗目測割雙眼皮下刀的位置;

說數學有用的,你數過你共有幾顆牙齒嗎?

數過自己有幾根頭髮,幾根汗毛嗎?

穿衣先看溫度計嗎?

你和朋友聚會時,統計過自己吃了幾斤食物?玩了多久,精確到分秒嗎?

數學學到初中以上對99%的人來說價值為0,因為根本用不到啊,99%的人99%的時間可能都不會用到超出初中以上的數學知識,用不到的東西有什麼價值呢?

遠沒有語文有用,比如語文可以寫文章寫材料啊,提高個人素質啊,看說明書啊。

學好文科跟人辯論啊,增加抬槓水平啊,可以提高說話交流水平啊;

我就說我的智商也算很高,為什麼就學不懂學不好數學呢?原來它是錯的呀!這回心就放下了。

國外反響

前幾日上網時,刷到這麼一則新聞:根據法國政府的高考新改革方案,數學將被「踢」出基礎必修科目的行列。也就是說,是否學習數學將成為學生的自由選擇,哪怕打算在大學裡投身某些理工類專業,學生們也大可以在高二高三告別數學,選考其他科目。

有趣的是,為這一方案背書的,是塞德裡克·維拉尼。他是何許人?除了共和國前進黨議員,他最重要的一重身份是數學家,世界頂尖級別,菲爾茨獎、費馬獎和歐洲數學學會獎的「大滿貫」獲得者。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數學家,為什麼會支持「廢除」數學?

法國人的真實數學水平,似乎從來都是個謎。作為一名數學工作者,在巴黎高師求學時,我曾親眼見證過他們撲朔迷離的數學能力:一方面,普通人貌似連加減法都算不清……在超市,若是為買一包3.02歐的薯片而遞給營業員5歐元加2分,那麼大概率會先被退回那2分,再找零1.98歐。可另一方面,這又是盛產數學家的國度:歐拉,拉格朗日,龐加萊,格羅滕迪克……哪個不是門外漢都如雷貫耳的大名鼎鼎?再不然,還有那個網絡上流傳已久的小故事:法國的小學生們大多不知道4+5等於幾,但他們總能告訴你,4+5=5+4,因為整數關於加法構成Abel群。

這些「傳說」的可信度極高:在基礎教育階段,法國確實偏重於抽象的理論;口算雖然不行,卻也無傷大雅——法國的考試允許學生帶計算器,還是可以編輯函數、輸入公式甚至進行編程的那種。

由此可見,數學無用論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真實可信的理論基礎和依據的。所以就燒掉你所有的數學書本,不要讓它來禍害別人。刪除清零你頭腦裡的所有數學知識,不再進行數學這種無意義的探討,浪費人生寶貴的時間。

相關焦點

  • 誰說的數學無用?數學模型對於預測、控制疾病爆發將至關重要!
    網上不止流傳著讀書無用的荒唐言論,也有人「大論」數學無用,其實你說無用,或許只是對於你這個水平層次來說沒用,有沒有對你都無所謂的那種;但事實卻不這樣,不僅有用,而且越發有用!今天博科園就來談談數學在預測和控制疾病爆發這方面的應用: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隨著數學模型的廣泛應用,預測和控制疾病暴發將至關重要,同時也變得更容易和更可靠,其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微生物學》期刊上。
  • 英語無用論,你的眼界決定你的未來
    已經2021年了你還相信英語無用論麼?那都是資本的謊言,嘴上仁義道德,私下全是生意。英語不及格?正常!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幾天前有人問我:「在中國,為什麼要學習英語?」當時我在想,他說出這種話的時候對英語是怎麼樣的一種感情?是厭惡?是冷漠?是悔恨?
  • 數學家丘成桐中學開講座 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數學家丘成桐中學開講座 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2020年12月01日 14:51   來源:金羊網   參與互動
  • 有一種讀書無用論,叫做「倖存者偏差」
    這種讀書無用論,在農村裡常常給說得有鼻子有眼的,比如:誰家的孩子,初中沒讀完,就輟學去打工,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大公司,公司裡面招聘的全是名校大學生。誰家的孩子,花了家裡大量的金錢去讀了一個本科大學,畢業後連一份好的工作都找不到,現在回農村裡面種地。像這種讀書無用論,就是典型的陷入了「倖存者偏差」的思維當中了。
  •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華附開講: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華附開講: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金羊網  作者:蔣雋;高焓  2020-12-01 11月30日,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來到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華附開講: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丘成桐講座吸引大批師生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桂炎 攝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蔣雋、實習生高焓、通訊員李芸報導:11月30日,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來到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與中學生暢談「數學之美」,交流數學和基礎科學在應用科學中的重要性。
  •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華附開講: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丘成桐講座吸引大批師生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桂炎 攝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蔣雋、實習生高焓、通訊員李芸報導:11月30日,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來到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與中學生暢談「數學之美
  • 學英語無用?孩子到底要不要學?現在知道還不遲!
    對於這個問題,人們一直爭論不休,前幾天一場「英語無用論」的話題讓大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其實不光學英語的問題,社會上常常會有「讀書無用論」、「奧數無用論」、「分數無用論」、「數學無用論」、「學生要減負」等等聲音。那麼到底孩子們學英語有沒有用?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這個問題。大部分家長會說,學英語不就是為了應付考試麼,當然要學。是的,對於當下高中佔150分的科目來說,肯定要學。
  • 文科生學數學被質疑無用處 專家稱選擇權給學生
    這封信的作者是該校新聞學院2011級一位朱姓學生,信中具體闡述了新聞學院學生不應該修習數學的理由。  小朱在信中寫道,學校對新聞專業修數學的要求讓她感到很失落。據他所知,其他大學的新聞專業,是不學數學的。小朱認為:「人文社會科學專業注重的應該是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一味地強調全面發展有時反而會起到負面作用。」小朱還問「根叔」:文科生學數學,有什麼用處呢?
  • 楊振寧講(經典)數學笑話兼論數學和物理的關係
    楊先生最後說:「理論物理的工作好多是做無用功, 在一個不正確的假定下猜來猜去,文章一大堆, 結果全是錯的。不像數學, 除了個別錯的以外, 大部分都是對的, 可以成立的」。數學界正式接受它要到19世紀, 經Cauchy, Gauss, Riemann, Weierstrass 的努力, 以漂亮的復變量函數論贏得歷史地位。至於在物理學領域, 一直認為能夠測量的物理量只是實數,複數是沒有現實意義的。儘管在19世紀, 電工學中大量使用複數, 有複數的動勢, 復值的電流, 但那只是為了計算的方便。沒有複數,也能算出來, 只不過麻煩一些而已。
  • 數學家論數學——數學的本質
    Hankel,1839~1873,德國數學家、數學史家)在複數和超複數理論、函數論、數學史等方面皆有所貢獻.他修正了形式律的皮科克不變性,證明了任何超複數系都不能滿足全部普通算術定律,強調點集的測度性質,系統闡述了黎曼可積性準則,討論了函數的分類及各類函數的可積性,並提出構造以有理點為奇點函數的方法.漢克爾是著名的數學史家,其著作《近幾世紀數學的發展》、《古代與中世紀數學史》等享有盛名,受到數學史家康託爾
  • 卡夫卡與中國:無用的文學
    不止於此,更為複雜的思考還有:一方面,要把「物」(thing)與「無」(no-thing)同時做出來,讓無來為;另一方面,此無用的工夫論,還要做得異常果敢,讓人著迷,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工作,是無用之工作,是無用之大用。在中國傳統的道家無用工夫論中,這是通過空無性與自然性的結合,讓自然來為,以此「逆覺」方式反向重構。
  • 數學大師一句話論數學,太精彩!
    Hankel,1839~1873,德國數學家、數學史家)在複數和超複數理論、函數論、數學史等方面皆有所貢獻.他修正了形式律的皮科克不變性,證明了任何超複數系都不能滿足全部普通算術定律,強調點集的測度性質,系統闡述了黎曼可積性準則,討論了函數的分類及各類函數的可積性,並提出構造以有理點為奇點函數的方法.漢克爾是著名的數學史家,其著作《近幾世紀數學的發展》、《古代與中世紀數學史》等享有盛名,受到數學史家康託爾
  • 鼓吹「口罩無用論」比利時衛生大臣火了 其佩戴奇葩口罩引發熱議
    「一度鼓吹『口罩無用論』的大臣憑藉一款奇葩口罩火了!」據比利時法語區電視臺及電臺(RTBF)19日報導,比利時衛生大臣德布洛克近日因為佩戴了一款特殊的口罩引發熱議。
  • 「基礎科學研究」是無用之用!
    「基礎科學研究」是無用之用。(小行星俯衝、撞擊是地質變化的動力)在地質學領域,「大陸漂移」假說為「漸變論——板塊運動」理論的產生提供了條件;而「漸變論——板塊運動」理論又為「災變論——
  • 一個曾經被認為是數學中最無用的分支,如何成就了廣義相對論?
    過去幾十年來,一些專門研究愛因斯坦極其科學成就的研究者發現,在1912年至1915年之間,愛因斯坦有過很多次失誤,創建廣義相對論步履維艱,曾經一度也遇到難以突破的瓶頸,尤其是在尋找合適的數學工具用以描述時空的彎曲這方面。當愛因斯坦設想時空的彎曲就如同可以伸展和彎曲的布匹相類似,他發現自己必須要學習和了解與曲面相關的數學知識。
  • 《數學底層引擎相鄰論和重合法》之寫在前面
    (以下推出吳教授5年前給數論學者羅莫《數學底層引擎相鄰論和重合法》一書所寫的序言,以饗讀者。)37年前,作家徐遲的一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讓數學家陳景潤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哥德巴赫猜想這個數學命題也就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 實例反駁ToF鏡頭無用論,不是誰都能拍出這樣的表現力
    我們將照片樣張放大,可以看到不僅人像整體輪廓十分清晰,而且即使單獨飄起的頭髮絲也依然非常清晰,這就是ToF鏡頭所帶來的效果,回到ToF無用論的輿論,許多小夥伴認定ToF鏡頭本質上並不直接成像,因而覺得ToF鏡頭無用。不過事實上,ToF鏡頭帶來了極為有益的幫助,極大的豐富了照片的縱深感,尤其為人像等主體突出的拍照帶來了更加震撼的表現力,上面的照片樣張就是非常好的說明。
  • 萬昕:以赤子之心,做「無用之學」
    (圖文由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提供)貝赫和斯維納通——戴爾猜想(簡稱BSD猜想),與黎曼假設、龐加萊猜想、霍奇猜想等世界難題並稱為世界七大數學難題。2017年,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數學院)研究員萬昕和合作者用巖澤理論證明了任意情形(包括非正規情形)秩為0與1時的BSD公式,也證明了橢圓曲線的巖澤理論主猜想,相關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劍橋數學雜誌》(Cambridge Journal of Mathematics)等國際頂級期刊上,被國際同行評價為「集數十年來發展的幾乎所有方法之大成的皇冠性成果」。
  • 2021考研數學概率論第二部分知識點總結
    2021考研數學概率論第二部分知識點總結 2021考研已經進入緊張的備考強化階段,考生務必要重視,打好基礎,為將來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