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滾出高考:
有興趣的朋友請用百度搜索本詞條,本文不再累贅;
社會評價:
你用函數來買菜啊?
你打彈弓扔垃圾時先計算拋物線嗎?看看能不能投準;
你去黃鶴樓還去算長江裡的船距離你多遠啊?
你看到一排電話號碼要想想它們之間有沒有通項公式啊?
上了社會,除了數錢,基本用不到數學;
算帳有計算器,學數學有卵用;
農民種地圈地計畝數基本不用數學,大概測量就行;
施工測量大多數情況下用的是目測和打比方;
開車去哪沒幾個人無聊到計算公裡數;
炒菜靠經驗,不靠數學;
吃飯從不數吃了幾顆米幾根麵條;
統計過自己一天喝幾毫升水嗎?
掃地無法統計灰塵顆粒數;
衣服裁剪基本靠經驗,不靠微積分公式推理;
美容師不靠尺子測量,靠的是經驗目測割雙眼皮下刀的位置;
說數學有用的,你數過你共有幾顆牙齒嗎?
數過自己有幾根頭髮,幾根汗毛嗎?
穿衣先看溫度計嗎?
你和朋友聚會時,統計過自己吃了幾斤食物?玩了多久,精確到分秒嗎?
數學學到初中以上對99%的人來說價值為0,因為根本用不到啊,99%的人99%的時間可能都不會用到超出初中以上的數學知識,用不到的東西有什麼價值呢?
遠沒有語文有用,比如語文可以寫文章寫材料啊,提高個人素質啊,看說明書啊。
學好文科跟人辯論啊,增加抬槓水平啊,可以提高說話交流水平啊;
我就說我的智商也算很高,為什麼就學不懂學不好數學呢?原來它是錯的呀!這回心就放下了。
國外反響
前幾日上網時,刷到這麼一則新聞:根據法國政府的高考新改革方案,數學將被「踢」出基礎必修科目的行列。也就是說,是否學習數學將成為學生的自由選擇,哪怕打算在大學裡投身某些理工類專業,學生們也大可以在高二高三告別數學,選考其他科目。
有趣的是,為這一方案背書的,是塞德裡克·維拉尼。他是何許人?除了共和國前進黨議員,他最重要的一重身份是數學家,世界頂尖級別,菲爾茨獎、費馬獎和歐洲數學學會獎的「大滿貫」獲得者。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數學家,為什麼會支持「廢除」數學?
法國人的真實數學水平,似乎從來都是個謎。作為一名數學工作者,在巴黎高師求學時,我曾親眼見證過他們撲朔迷離的數學能力:一方面,普通人貌似連加減法都算不清……在超市,若是為買一包3.02歐的薯片而遞給營業員5歐元加2分,那麼大概率會先被退回那2分,再找零1.98歐。可另一方面,這又是盛產數學家的國度:歐拉,拉格朗日,龐加萊,格羅滕迪克……哪個不是門外漢都如雷貫耳的大名鼎鼎?再不然,還有那個網絡上流傳已久的小故事:法國的小學生們大多不知道4+5等於幾,但他們總能告訴你,4+5=5+4,因為整數關於加法構成Abel群。
這些「傳說」的可信度極高:在基礎教育階段,法國確實偏重於抽象的理論;口算雖然不行,卻也無傷大雅——法國的考試允許學生帶計算器,還是可以編輯函數、輸入公式甚至進行編程的那種。
由此可見,數學無用論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真實可信的理論基礎和依據的。所以就燒掉你所有的數學書本,不要讓它來禍害別人。刪除清零你頭腦裡的所有數學知識,不再進行數學這種無意義的探討,浪費人生寶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