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巨星海,信息工程大學博士在讀。百度科幻吧吧主,熱愛科學幻想,嘗試寫作 ,目前參與文本分析、數據分析以及輿情分析工作。
2017—2019年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計劃社團評委。
巨星海對書本、知識和想像的愛好,源自孩提時期的家中。
遙記小學以前,巨星海身為工程師的父親和外公每晚睡前都會不厭其煩地向其講解關於磁力、溫差變化和雷光閃電的知識;那時每當他能夠在「考試」中熟背英語單詞和數學公式,就會得到故事書和百科全書的獎勵。幼時的他,常常捨棄與同齡孩子在戶外玩耍嬉戲的時光,獨自坐在家中好像大人似的配著插圖研究書本中的奧秘——即使裡面的很多內容他並不是真的懂,但那種對於沉思和求知的喜好,卻從此印刻在了他的骨子裡。與此同時,來自母親、外婆和祖母講述的故事,也讓他對想像的世界日趨著迷。「要是能把科學知識和那些神奇的故事放在一起講,那該多有趣啊!」——仿佛宿命般,這兩者的結合,成為了小小巨星海對科幻產生興趣的雛形。
巨星海最初嘗試寫寫弄弄早在他讀小學和初中時期便開始了,那個時候的他,要說對作業和以考試為目的的作文有什麼看法的話,用四個字形容,只可能是「深惡痛絕」!巨星海認為:所謂「立意」和「分值」破壞了文字的生命力,也不太符合講述故事的方法。而另闢蹊徑的嘗試,讓他筆頭多少有了些稚嫩的功夫,但也僅僅停留在那種程度罷了。
高中時期,巨星海依舊向著科幻的道路前進,他曾經在圖書館和校刊分別短暫地做過管理員和編輯的工作,其間得以看得更多。那段時期,他的身邊環繞著眾多對文學、幻想和寫作興趣甚濃的同學,他們令他眼界大開,同時也使他明白了世界上的作品不僅僅是靠幻想組成的,其中也需要腳踏實地觀察生活,寫出「真實」和「細節充盈」的一面;他認識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在剩下的兩年高中生涯中,他儘量讓自己的文字向著以上兩點做出改進,以致在高中所寫的大約60萬手稿中,往後的很大一部分都帶上了戲謔、輕喜劇的校園小說風格。這些手稿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他科幻之路的磚石。
當巨星海升入本科之後,與眾多高校男生一樣,他也對遊戲產生了無限熱情,甚至對遊戲的愛好令他一度放下寫作,但從中得到的靈感卻讓他覺得能寫的東西又多了不少;也就在這個時候,他在機緣巧合之下加入了百度科幻吧,並本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展開了與眾多吧友的「舌戰」——可謂是「不打不相識」,就這樣和很多人建立了維繫至今的珍貴友誼。巨星海微微回憶後說到:「在那個百度科幻吧百家爭鳴、群策群力的時代,仿佛每一個新想法的提出都能得到人們的呼應,都能得到數以百計的留言和討論……2013年,我從十數位吧主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幸地又自感受之有愧地,成為了百度科幻吧的繼任吧主並擔任至今,慚愧未對科幻吧有大的貢獻,幸而一些實體書商家仍投以合作意象,才讓我這「風燭殘年」尸位素餐的吧主起到了一點聊勝於無的推廣作用。」從《流浪地球》上映以前起,貼吧裡相關的討論就不曾中斷;本著秉持「支持國產科幻」的原則,包括巨星海在內的貼吧管理人員們,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對《流浪地球》貶低和質疑的言論,如果不加管制的話,褒貶預計會是對半分的情況。巨星海在貼吧中細緻觀察發現,對於《流浪地球》的負面評論主要集中在「特效細節做得還不夠好」、「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的科學依據不足」、「中文臺詞聽著尷尬」這三者上面。但貼吧高層乃至貼吧官方QQ群對《流浪地球》的主要看法是讚揚和褒獎的,同時期待著看到更多像這樣能體現中國元素細節,展現中國家園情懷的優秀科幻作品能夠出現。一直以來貼吧對於理性討論者秉持敞開大門的歡迎態度,但對於少數純粹逢中必反「恨國黨」,貼吧的姿態是「走好不送」。

巨星海認為研究生的五年生涯對自己來說是一個飛躍。在此期間,他不僅有機會接觸計算機科學方面的精尖技術,還拓展了專業技能,更開啟了系統化的寫作,很多過去只是停留在腦海中的「腦洞」漸漸落實於文檔之上,那種喜悅和成就感是在心中滿溢的。傾訴的快感支撐著他繼續寫下去,甚至在人才濟濟的信息工程大學的校園內稍微有了一點名堂。巨星海坦言:「正值數據分析、人工智慧、信息安全、腦機接口等技術大有可為的時候,為推廣學術研究成果,引發更多校外人士的關注,我也算是「臨危受命」,一邊試著在這種種研究基礎之上動筆,一邊謀求校外有志寫作科幻的作者幫助。這也是我加入競賽評委最初的理由。「巨星海想,這應該也是他目前能為中國科幻事業做出的一點貢獻吧。巨星海在寫自己的科幻小說,並且現在已經有一些點子被醞釀了出來,目前處在細化和完善綱要的過程中,預計從現在開始到未來幾年之內可以有所產出。
面對未來中國科幻的發展,巨星海認為現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大劉一人挑起了中國科幻的大梁。「劉慈欣是偉大的科幻作家,但僅憑他一個人的努力還是不夠的。科幻作品在國內,首先要實現的是「數量多起來」,還有就是「內核嚴謹起來」——至少不該有更多將科幻和玄幻混為一談的情況發生,同時產出更多硬核、高水準的科幻作品。這一點,很大程度上與國民受教育程度尤其是理工科受教育程度很有關聯。確保現有教育發展不變質,允許更多想像力的上升空間,激發更多人對科幻的重視程度,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科幻在中國國內的良性循環。」巨星海直言道。
關注科普中國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