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雜誌時代到產業時代 科幻作品因何越來越受關注

2020-12-0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3日電(記者 上官雲)日前,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2020年中國科幻產業報告》發布。根據報告統計,2019年,中國科幻平穩地向上發展,全年產業總值658.71億元。

  的確,如今科幻文學以及科幻影視劇逐漸成為熱門話題,包括其周邊產品在內,圈粉不少……很多人也在思考一個問題:科幻作品如此受關注,未來,中國科幻產業會迎來大爆發嗎?

資料圖:11月1日,2020中國科幻大會「科幻之夜」活動在北京首鋼園三高爐舉行,酷炫的燈光秀等內容為市民的周末生活增添樂趣。圖為機器人模仿秀的表演者與市民互動。

中新社

記者 侯宇 攝

  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總值:658.71億元

  日前,《2020年中國科幻產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據報導,此次報告主要統計的是四大產業:閱讀、影視、遊戲和周邊產品。

  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總值658.71億元,比2018年的456.35億元增長逾200億元。

  其中,2019年科幻閱讀市場總體產值約20.1億元,同比增長13%,市場規模較2018年有所增長,這一定程度上得益於電影《流浪地球》熱映的帶動。

  細分到科幻圖書市場上,頭部效應更加凸顯:科幻圖書零售市場基本上是靠很少的頭部暢銷書(主要是《三體》系列和《銀河帝國》系列、凡爾納科幻系列)撐起來的。

  該結論也可以從另一個數字那裡得到印證。日前,2020前三季度開卷綜合零售虛構、非虛構、少兒三大榜公布,在虛構榜TOP10中,《三體》位列第二名。

  科幻小說有何魅力?

  在科幻產業的各個環節中,文學無疑是重要一環。2日,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的一場「科幻主題演講」中,科幻作家、編劇陳楸帆,以及《科幻世界》雜誌主編拉茲等嘉賓的觀點引發了廣泛關注。

資料圖:11月1日,2020中國科幻大會「科幻之夜」活動在北京首鋼園三高爐舉行,酷炫的燈光秀等內容為市民的周末生活增添樂趣。

中新社

記者 侯宇 攝

  陳楸帆很早就開始關注熱門的AI寫作的相關話題,「在科幻小說和電影裡,我們不斷看到人工智慧形象的出現;如今在寫作領域裡,我們會幻想能否用其他智能工具幫助人類完成寫作。」

  只不過,目前人工智慧還遠遠不到可以代替人類寫作的地步。在科幻產業鏈中,科幻文學也依然有它存在、生長乃至繁茂的土壤。

  在陳楸帆眼中,科幻小說的魅力就在於它無法被圖像化、視覺化,比如《三體》裡一些科技元素,難以具象化傳遞,需要讀者自己腦補。

  「這樣經過自我的想像和補完後,你會產生一種極大的閱讀快感。這種快感就是主客體互動的過程。」他說,「現在,我們也許可以把文、理打通,包括跨越媒介對話等等。」

  從「雜誌時代」到「產業時代」

  或許,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科幻文學在科幻產業鏈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為影視劇提供文本,也為衍生品提供各種腦洞。

  《科幻世界》雜誌主編拉茲做了一個簡單劃分:近幾十年,中國科幻基本經歷了雜誌時代、圖書時代,又跳過影視時代進入產業時代,其中影視被視作科幻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他認為,由於移動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的發展,雜誌時代有一個明顯的衰落,大致在2008年前後比較明顯,「微博流行後,傳統網絡論壇逐漸消失,減少了科幻迷集中反饋閱讀感受和科幻編輯匯集讀者信息的渠道。」

  隨著作家劉慈欣獲雨果獎,其作品頓時成為焦點。拉茲向中新網記者解釋,上述科幻的圖書時代在2013年開始,《三體3:死神永生》的出版帶動了各大圖書機構出版科幻圖書,也是在這個時候,人們開始對科幻電影有了期待。

資料圖:圖為《流浪地球》官方宣傳海報之一。 鍾欣 攝

  而經過幾年的蓄力,《流浪地球》又帶來了科幻電影的走紅,很快引起市場資本的注意。拉茲透露,為了順應科幻產業向前發展的大潮,《科幻世界》也成立了版權部和IP運營中心。

  未來幾何?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如今科幻產業鏈在不斷延伸,在文學、影視劇之外,科幻周邊產品也在受到關注。

  前述報告中提到,科幻周邊產品市場頭部效應開始凸顯,《流浪地球》《三體》等熱點IP的周邊產品2019年全年產值總和為5億元,成為周邊產品市場的爆發式增長點。

  「隨著2019年《流浪地球》、《三體》這些知名IP的火爆,產業正在慢慢發力。」不過,賽凡科幻空間創始人孫悅提到,如此一窩蜂的湧入,產品容易出現同質化、質量不高等問題。

  他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開發優質衍生品需要耐心:比如,假如沒有視覺資料,可以先從文本開始,耐心尋找可以視覺化的素材。

  「如此結合產品的具體使用場景,設計出既有創意又有實用性,同時和科幻IP結合緊密的衍生產品,給大家一個比較好的體驗。」孫悅說。

  其實,對整個科幻產業鏈來說,「互動」或許是關鍵詞之一。拉茲認為,小說、文學作品以及影視劇,其實互為基礎,「始於小說,不只是小說;始於影視,也不只是影視。」

  「在科幻產業中,其實各個方向都可以是互動的生態結構。」對於中國科幻產業的未來,拉茲信心十足,他認為將迎來爆發。(完)

相關焦點

  • 劉慈欣短篇小說入圍「星雲獎」 科幻文學因何受關注?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7日電(記者 上官雲)「一個孩子低聲問:『她會飛到那些星星中間嗎?』『親愛的,她已經在星星中間了。』『那裡很遠吧?』『會越來越近的。』」這段文字,出自科幻短篇小說《黃金原野》,作者便是「雨果獎」得主劉慈欣。就在不久前,「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入圍名單正式公布,《黃金原野》在列。
  • 科幻世界精品有聲劇正式上線,開啟「科幻有聲時代」!
    隨著近兩年我國科幻產業爆發式增長,科幻文創產品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除了以傳統出版、電影、動漫等為主導的科幻文創產品外,以「聽覺」為主導的音頻產業似乎已經成為了傳統出版轉型的一個新風口。科幻世界雜誌社創立於1979年,前身為《科學文藝》雜誌,是中國科幻事業的主要推動者和參與者。它被譽為「中國科幻的大本營」、「中外科幻的橋梁」,在它的搖籃裡曾誕生過上千位科幻作家、孕育了上萬部科幻佳作,發行總量超1億冊,影響了超過三代人。
  • 「科幻之都」需搶抓「電影時代」機遇
    這讓四川的觀眾感到驕傲——19年前,《流浪地球》原著小說首發於成都的《科幻世界》雜誌社。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部電影的成功或標誌著全國科幻產業的新一輪轉型。然而,從拍攝到宣發,電影《流浪地球》整個產業鏈上幾乎看不到成都企業的身影。成都,這座以科幻文學知名的「科幻之都」,如何在未來科幻產業發展中抓住機遇?
  • 科幻文學迎來黃金時代?
    許姍姍信心十足地表示,「我們堅信中國將迎來科幻作品的黃金時代,中國讀者對科幻作品的需求即將進入井噴時代,《銀河帝國》的爆紅只是開始,科幻小說將成為與其他文學作品相抗衡的文學品類。」  3 350萬人關注「科幻話題」  隨著國產科幻電影及科幻文學的火爆,更深度嚴肅的思考和探討讓科幻作品成為一種談資,在知乎、今日頭條、微博等平臺,科幻都成為熱詞。
  • 科幻作家陳楸帆:AI寫作時代的到來,會終結科幻嗎?
    曾多次獲得星雲獎、銀河獎、世界科幻奇幻翻譯獎等國內外獎項,作品被廣泛翻譯為多國語言,在許多歐美科幻雜誌均為首位發表作品的中國作家,代表作包括《荒潮》《迷幻史》《人生算法》等。《出神狀態》講述了末日後的上海故事,人類意識處於雪崩邊緣,主人公在意識殘存的最後時段,決定去上海圖書館還書——通過完成這樣一個儀式,他證明自己仍是一個文明人。
  • 《流浪地球》帶動圖書熱,科幻文學是否真的迎來黃金時代?
    許姍姍信心十足地表示,「我們堅信中國將迎來科幻作品的黃金時代,中國讀者對科幻作品的需求即將進入井噴時代,《銀河帝國》的爆紅只是開始,科幻小說將成為與其他文學作品相抗衡的文學品類。」350萬人關注「科幻話題」討論隨著國產科幻電影及科幻文學的火爆,更深度嚴肅的思考和探討讓科幻作品成為一種談資,在知乎、今日頭條、微博等平臺,科幻都成為熱詞。
  • 2016年科幻文學:具有前瞻性地反映時代特徵
    面對如此豐富和偉大的時代,科幻這個具有時代特徵和前瞻性的文學與文化存在,如何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為中國和世界的未來做出應有貢獻,是擺在當前每一個科幻工作者面前的嚴肅的問題。」  2016年,中國科幻創作出版和產業發展繼續在高速上升的軌道上奔馳。更多來自管理層的關注、更多來自讀者的期待、更多從業者的加入、更多作品在國際國內獲獎,所有這些,都奠定了中國科幻文學初步繁榮的基礎。
  • 從弗蘭肯斯坦到阿凡達,最早的科幻作品是怎樣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環球影業的電影漸漸不受人們歡迎了,「科學怪人」系列也失寵於觀眾。《科學怪人之子》《科學怪人的鬼魂》《科學怪人大戰狼人》以及《科學怪人之家》均沒有惠爾執導的那兩部電影賣座。到了20世紀40年代末,怪物題材這個舊瓶開始裝喜劇的新 酒。
  • 30年高考作文講述中國時代變遷 題目越來越開放
    時光倒流,30年前的一天,20歲的江西九江青年黃上進終於盼到了高考,看到作文題目《難忘的時刻》,他心潮澎湃,腦中浮現了粉碎「四人幫」的那一刻--「那天晚上,整個九江是沸騰的不眠夜,家家戶戶出門敲鑼打鼓,這天夜晚,我印象深刻,因為沒有打倒『四人幫』就不可能有鄧小平的復出,不可能有高考的機會……」    如今已是高級工程師的黃上進說:「高考前,我還在當地印刷廠當鉛字印刷工人
  • 每經專訪《科幻世界》副總編拉茲:中國科幻影視產業仍處起步階段...
    這本又被翻譯為《科學怪人》的作品,象徵著科幻小說這一文學類別正式登場亮相。在此後的兩百年裡,科幻小說迅速紅遍全球,科幻熱潮從小說蔓延到漫畫、戲劇、電影、電視劇甚至當代藝術。科幻小說進入中國,是《科學怪人》誕生84年後的事。1902年,梁啓超在自己主辦的《新小說》雜誌上開設「哲理科學小說」專欄。
  • 盤點6部在雜誌《科幻世界》中連載過的逆天科幻神作
    」發送「科幻世界」即可將該雜誌的推送至你的Kindle你可能有所不知,在這本雜誌上,曾刊登過很多知名的科幻小說,其中不乏有在國際上獲得大獎的科幻作品。媒體大亨將太空人與女孩撮合到一起,希望兩人互相折磨以吸收他們的痛苦。《荊棘》可以算是一部愛情小說,太空人和代孕媽媽的感情描寫細膩動人,誰說科幻小說不能寫成愛情小說?《荊棘》曾刊登於《科幻世界增刊》,不過目前中文版已經絕版。6.
  • 融創文化攜手科幻世界成立「融幻影業」,助力中國科幻產業發展
    作為中國科幻出版領域最專業、最具影響力的機構,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旗下擁有《科幻世界》等科幻出版期刊,同時具備國內最大的科幻作品版權資源庫,劉慈欣的《三體》長篇系列、《流浪地球》均首發刊登於此,通過「銀河獎」走出去的王晉康、何夕、韓松等已成為中國科幻中堅力量。在培育作家作品的同時,科幻世界也培養了龐大的科幻迷群體。
  • 科幻成都①|《科幻世界》姚海軍:成都是「中國科幻的延安」
    姚海軍主編的《星雲》科幻迷雜誌,攝於「時光幻象」科幻博物館(宋敖/攝)1997年北京國際科幻大會轟動全國後,姚海軍也受科幻作家們的引薦,經山西《科幻大王》輾轉來到《科幻世界》,從讀者俱樂部做起,完成了一次身份的調轉。「科幻迷們的來信來稿雪片一般,每周都有好幾大箱要處理。
  • 中國安防產業正走向集約化發展的新安防時代
    中國安防產業正走向集約化發展的新安防時代 2010-07-19 16:07:07 來源:《CPS安防集成商》 作者:楊金才 責任編輯: liuyicps
  • 中國科幻,離輝煌有多遠
    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幻文學作品後繼乏力以《三體》和《流浪地球》為代表的科幻文化產品受到「熱捧」,反映出當前國人對優秀科幻文化產品的關注和喜愛。「2019年全國科幻周邊產品品類總和超過1000種,市場總體價值約為13.5億元,這一定程度上得益於2019年初《流浪地球》電影熱映帶動的大眾對科幻的關注度。」
  • 劉慈欣作品漫畫版出版,如何理解「中國科幻新浪潮」?
    宋明煒:我開始關注這批我稱之為中國科幻新浪潮的作家是在十幾年以前,那個時候關注科幻的人很少,學者和批評家也幾乎都沒有什麼人關注科幻小說。2010年的時候,美國學者胡志德(Theodore Huters)邀請我來主持一個中國科幻小說的英譯工作,希望把一些中國科幻作家的優秀作品引介到海外。我找了大劉、韓松他們,他們非常爽快地給了我書稿。至今我仍然對他們給予我的這種信任十分感激。
  • 網絡文學海外傳播:與時代、世界和文化趨勢合拍
    資料圖片【網文問切】提要 ●從實體版權輸出的「1.0時代」到IP多元化傳播的「2.0時代」,再到海外產業業態布局的「3.0時代」,網絡文學海外傳播初步實現了構建網絡文學海外傳播產業鏈從實體版權輸出的「1.0時代」到IP多元化傳播的「2.0時代」,再到海外產業業態布局的「3.0時代」,網絡文學海外傳播初步實現了「三級跳」,實現整體上的遞進式發展,傳播路徑越來越清晰。
  • 科幻超級覺醒:穿越到數千年後的星際時代,覺醒遠古戰士基因!
    科幻超級覺醒:穿越到數千年後的星際時代,覺醒遠古戰士基因!大家好,小編今天又和大家見面了!下面小編繼續為寶寶們推送小說系列,穿越到數千年後的星際時代,覺醒遠古戰士基因!有喜歡這類小說的小主們可以收藏一波!關注小編會有更多的好文在等著你哦!
  • 劉慈欣深度參與《球狀閃電》,科幻電影「戰國時代」降臨?
    這種與原著完全無關的梗概,讓小娛覺得拍出來的註定是一部掛羊頭賣狗肉的作品。在面對娛樂資本論的專訪時,《球狀閃電》的編劇張小北澄清了這個梗概,「在電影局立項的時候,那個梗概有一個字數限制是150到200字,這個梗概不是我本人所寫的,所以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就是理解上的差異吧。」並且其中男主角的名字「劉祠」也是當時取的一個外號。
  • 《颯漫畫》雜誌停刊,作品轉移到網絡平臺,有人感嘆有人吐槽
    《知音漫客》、《颯漫畫》、《神漫畫》等青少年漫畫雜誌,曾經是很多人童年記憶的一部分。中學時期最快樂的事情,無非是等待漫畫雜誌的發行,路邊書攤和學校旁邊書店,是青少年經常光顧的地方。隨著智慧型手機和漫畫軟體的發展,現在看漫畫的途徑越來越便捷,逐漸擠壓紙質雜誌的生存空間。逐漸的,很多漫畫雜誌一點一點停刊,好則周刊轉化為半月刊,壞則直接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