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與「聲音」的碰撞,
將迸發出怎樣的可能?
2020年,一個聽起來未來感十足的年份。
隨著近兩年我國科幻產業爆發式增長,科幻文創產品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除了以傳統出版、電影、動漫等為主導的科幻文創產品外,以「聽覺」為主導的音頻產業似乎已經成為了傳統出版轉型的一個新風口。
經過了90天的長跑後,2020年6月29日,科幻世界雜誌社與成都萬物聲學聯合推出的「科幻世界精品有聲劇」在喜馬拉雅平臺上正式上線,推出數日便取得了不俗的市場反饋:榮登喜馬拉雅IT科技新品榜的第二位,評分更是高達9.5分。其中,很大一部分前期聽眾來源於科幻世界長期積澱的忠實粉絲群。
據了解,本套有聲劇根據科幻愛好者的閱讀喜好和市場偏向,將作品分為7個類別:賽博朋克、時空旅行、太空歌劇、烏託邦、星際文明、災難戰爭和燒腦倫理,它的受眾除了核心幻迷外,也覆蓋了很多對高品質文化作品有需求的普通聽眾。
部分有聲劇欄目截圖(賽博朋克主題)
和傳統有聲讀物不同的是,「有聲劇」是將文字本轉化成聲音本,在原有基礎上對作品進行二次創作,並加入大量的機械、有機物、宇宙、太空等音效,再啟用專業配音演員對臺詞進行演繹,最後呈現出電影級的音效水平。
目前該套有聲劇在喜馬拉雅平臺上已推出了60餘集,並且還在持續更新中。通過音頻形式的演繹,進行全場景滲透,抓住用戶的每一個感官,真正做到了「戴上耳機,就是一場顱內風暴;閉上眼睛,就能看一場太空電影」。
穩抓「耳朵經濟」,與時代賽跑
當前,數字營銷時代正全速到來。文化行業的競爭早已不單單存在於圖書出版領域,「拓展邊界」已經成為了新的關鍵詞。
數據顯示,2016年到2018年,有聲閱讀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4.8%。從較近幾年有聲閱讀產品收聽人群的擴大趨勢來看,在2020年,該人群將增至5.59億,這意味著有聲閱讀在文化消費市場中的巨大潛力。
愈發便捷的硬體和軟體讓消費者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更豐富的信息獲取渠道。但整個音頻市場的滲透率還未過半,這對於科幻世界和萬物聲學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音頻市場潛藏的巨大潛力亟待開發,面對信息焦慮和信息依賴的消費者,也迫切需要一套優質的音頻產品來滿足碎片化的場景需求。
作為科幻行業領頭羊的科幻世界雜誌社勇敢邁出了嘗試的第一步,力圖構建一個欣欣向榮、百花齊放的多元化科幻市場。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
——科幻有聲劇的深層次意義
習總書記在嫦娥四號工程進行期間曾說過:「中華民族是勇於追夢的民族」。從科幻作品逐漸進入教育領域就能看出,國家對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
1999年,《科幻世界》中刊登的文章《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與當年高考作文題撞題、引發社會轟動;
2004年,《20世紀中國科幻文學一章》納入天津大學編寫的《20世紀中國文學》,科學文學首次進入文學史教材;
2018年,科幻小說《帶上她的眼睛》正式納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
同年,《微紀元》入選高考語文全國卷(III);
2019年,《流浪地球》電影入選教育部《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優秀影片片目》;
2020年,《三體》入選教育部高中階段指定書目
......
青少年一代是一個國家的科學立足發展的根基。科幻在當今青少年基礎教育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和重視,它的影響已經跨越了年齡階層,甚至是文化階層,它點燃了孩子們和成年人心中對真理、對科學的探索之火,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抬頭凝望同一個宇宙。
在科幻的教育意義之外,筆者也產生了思考,這部科幻有聲劇,究竟為何能在短短幾天的上線期內,在市場上取得如此大的反響?
科幻世界
——強有力的IP支撐和品牌背書
一個好創意的立足根本是一個好產品,而一個好產品的基石則來自於一套優質IP——《科幻世界》則是這套產品最強有力的IP支撐。
科幻世界雜誌社創立於1979年,前身為《科學文藝》雜誌,是中國科幻事業的主要推動者和參與者。它被譽為「中國科幻的大本營」、「中外科幻的橋梁」,在它的搖籃裡曾誕生過上千位科幻作家、孕育了上萬部科幻佳作,發行總量超1億冊,影響了超過三代人。
劉慈欣、郝景芳、韓松等科幻文學界「大神」,都曾經是《科幻世界》的一名普通作者。《流浪地球》《鄉村教師》等如今大放異彩的劉慈欣作品,最初都被刊登在這本由四川省科協主辦的《科幻世界》雜誌上。
它還曾獲得「中國政府出版獎」「中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世界科幻協會最佳期刊獎」等獎項,旗下擁有《科幻世界》系列期刊方陣和海量優質的科幻圖書,設立了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舉辦了五屆國際科幻大會。因為科幻世界的存在,成都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中國科幻之都。
而這套有聲產品能夠成功打造,也離不開科幻世界強大的作品庫的支持。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經理黃河在受訪時表示:
此次將文字「有聲化」,是打造科幻產業全版圖的重要一環,是符合時代發展、考慮自身需求、謀求優質合作的一次嘗試。
40餘年積澱的科幻文學作品是一座寶庫,過去開啟寶庫的鑰匙是期刊,如今我們希望這把「鑰匙」形態更加多元化、時代化。
科幻世界雜誌社的這次跨界動作讓人眼前為之一亮。從品牌營銷的角度來看,不僅增厚了自身品牌資產,也從社會角度讓更多年輕人關注到除了頭部科幻IP以外的其他優秀作品。在多媒體競爭白熱化的今天,科幻世界沒有做一個「跟風品牌」,而是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到了未來。
萬物聲學
——專業的音頻團隊和技術依靠
成都萬物聲學數字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是西南地區最專業的音頻產品製作團隊之一,是四川廣播電視臺的戰略合作夥伴。
它擁有32位經驗豐富的配音演員、18位資深音頻後期剪輯師、10餘間專業錄音棚及配套專業設備,業務涉及有聲小說、廣播劇、有聲少兒、音效包裝等諸多版塊。
萬物聲學負責人表示:音頻產品的生產成本、工序、周期相比視頻媒體更加可控,這在產品質量上留出了優化提高的空間,讓更多、更好的原文本創作能夠進入音頻形式的「二次創作」。
另外,相比視覺主導的文字、圖像、視頻類科幻作品,以聽覺主導的科幻作品優勢在於其陪伴性的特點,不需要受眾視覺注意力鎖定,適合當前『多線程、碎片化』的數字文化消費場景。而團隊擁有豐富的產品研發、音頻製作經驗,因此在產品的品質輸出上是非常有信心的。
科幻世界的強大作品庫支持和萬物聲學的技術專業性,再加上兩個團隊日夜兼程、事無巨細的耕耘,最終造就了一套成功的有聲劇。
偉大事業都始於夢想,夢想是激發活力的源泉。而科幻作品則是開啟人類夢想盒子的鑰匙。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這部有聲劇更像是一顆在春天種下的種子,它在人們的耳朵裡生根、在視野裡發芽、在頭腦中開出奪目的花朵,最終會召喚和牽引出一批屬於未來的孩子。
來源:四川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