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刊物《物理評論快報》發表北大俞大鵬和張家森團隊合作研究新...

2021-01-09 北京大學新聞網

利用表面等離激元可以獲得突破衍射極限的光的操控,實現亞波長光子學器件和集成。對表面等離激元納米共振腔中模式的研究,不但可以揭示光與金屬納米結構相互作用機理,同時為納米尺度的全光調製器、濾波器和納米雷射器等提供新原理和新方法。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俞大鵬教授和張家森教授團隊合作研究,團隊博士生朱新利等對圍欄形的表面等離激元納米共振腔中的模式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他們利用電子束激發納米腔中的表面等離激元,獲得了清晰的表面等離激元模式,結合理論模擬分析研究了表面等離激元的形成物理機理,發現其垂直於表面的分量決定了納米腔中表面等離激元模式的強度分布,證明電子束局域激發表面等離激元的垂直分量。

這一發現對表面等離激元的激發機理研究以及納米腔中模式的直接探測有著重要的意義。他們還實驗研究了金屬反射鏡的高度對表面等離激元模式的影響規律,為共振腔特性的操控提供了新的自由度。實驗中利用凸起的金屬牆作為反射鏡,獲得了比較高的品質因子和豐富的模式,具有遠小於一般光學微納腔的模體積,為進一步實現表面等離激元納米雷射器打下了基礎。該結果於9月14日發表在物理學領域的頂級刊物《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5,127402 (2010), Xinli Zhu et al.)的網絡版上。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973計劃以及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科研項目等的大力資助。

編輯:李娜

相關焦點

  • 頂級刊物《先進材料》發表北大俞大鵬教授團隊與張家森教授合作...
    近年來,隨著對表面等離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的深入研究,人們發現利用對SPP的操控可以實現亞波長光子學器件和集成,有望帶來新一代信息技術微型化和光子集成的革命性突破。金屬表面的粗糙度對SPP的傳輸損耗和金屬納米結構的光學性能有著極大的影響,實現表面超平滑的金屬納米結構的製備對納米結構中SPP的特性研究和實現基於SPP的納米光子學器件有著重要的意義。
  • 南科大學者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合作研究成果
    Transitions via Out-of-Time-Ordered Correlators」為題在國際著名雜誌《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發表。量子相變是多體物理中最重要的現象之一,平衡態量子相變通常伴隨著序參量在相變臨界點附近的不連續變化,一般可以用重整化群理論來解釋。儘管科學家對平衡態量子相變的理論與實驗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如何去理解發生在遠離平衡態的量子相變仍然是個國際難題。近年來,隨著實驗技術手段的進步,孤立量子多體系統動力學中出現的動態量子相變在理論和實驗方面引起了很多的關注和興趣。
  • 中國團隊首次實現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成果被《物理評論快報》發表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宣布,由該所詹明生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裡德堡態原子的偶極-偶極相互作用,成功實現了一個銣-85 原子和一個銣-87 原子的量子糾纏和基於這兩個原子的量子受控非門。
  • ...團隊」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強雷射場下原子隧道電離研究新進展
    但如何描述和測量電子在勢壘下的動力學行為一直未得到深入研究,在原子波函數層次上,開展量子遂穿的實驗研究一直是比較困難的。在飛秒強雷射和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雷射場會將原子內部的庫倫場壓低,形成了處於基態電子可以發生隧穿的勢壘,即隧道電離。自前蘇聯科學家L.V. Keldysh首次從理論上研究以來,該領域一直備受關注,因為隧道電離是強場原子分子光物理以及阿秒物理的重要基石。
  • 南科大俞大鵬團隊發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電性調控研究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團隊與北京大學、荷蘭特文特大學等合作,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體異質結量子調控方面取得研究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通過增大狄拉克半金屬約瑟夫森結的幾何尺寸將電子輸運維數降到拓撲鉸鏈態》(「Reducing Electronic Transport Dimension to Topological Hinge States by Increasing
  • 「極端光學創新研究團隊」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強雷射場下原子...
    但如何描述和測量電子在勢壘下的動力學行為一直未得到深入研究,在原子波函數層次上,開展量子遂穿的實驗研究一直是比較困難的。在飛秒強雷射和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雷射場會將原子內部的庫倫場壓低,形成了處於基態電子可以發生隧穿的勢壘,即隧道電離。自前蘇聯科學家L.V. Keldysh首次從理論上研究以來,該領域一直備受關注,因為隧道電離是強場原子分子光物理以及阿秒物理的重要基石。
  • 《物理評論快報》報導極端光學創新研究團隊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實驗室「極端光學創新研究團隊」劉運全教授和龔旗煌院士等,實驗上測量了800nm和400nm圓偏振雷射與Xe原子相互作用的多光子電離過程,通過冷靶電子離子動量譜儀,實現光電子能譜和動量譜的高精度測量。實驗上,他們發現在400nm波長條件下,測量到可分辨多光子特徵的電子能譜和動量譜結構,如圖1(a)。
  • 《物理評論快報》發表中科大絕熱量子計算成果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11月28日出版的國際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審稿人認為,這一研究是量子計算的重要進展。    絕熱量子計算是量子計算領域的新模式,傳統的量子計算模式基於離散的量子邏輯門來實現,而絕熱量子計算通過連續變化的哈密頓量來驅使系統演化到特定的狀態,從而得到問題的答案。
  • 《物理評論快報》報導物理學院極端光學研究團隊強雷射分子隧道...
    強雷射場下原子分子隧道電離是強場物理的基本問題,對光場調控原子分子動力學有著重要影響,比如電子關聯和高次諧波產生等。理論上精確描述在強雷射場作用下分子隧道電離是非常困難的(見下圖),人們對從分子隧道電離電子波包的特徵缺少深入認識,通常近似地認為分子隧道電離的電子波包為平面波。
  • 在北大 辦第一流的學術刊物
    自徵稿至發行,每本學術期刊的面世無不傾注著背後編輯團隊的龐大心力,流淌著孕育其編輯團隊的學術環境所賦予的基因印跡,簿裡簿外,皆是故事。北京大學期刊網顯示,截至目前,由北大發行的期刊共115家,收錄文獻56570篇,產生下載量高達1008748次。我們在這篇文章中為讀者展示部分北大優質刊物,難免掛一漏萬。未來還將聚焦更多領域、具有不同特色的優秀刊物,敬請關注。
  • 《物理評論快報》封面論文發表上海交大船建學院田新亮研究小組...
    7月14日,上海交大船建學院田新亮副教授研究小組在國際頂級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上發表了題為「Shape deformation and drag variation of a coupled rigid-flexible system in a flowing soap
  • 《物理評論快報》:新方法可實時控制微波光子與磁振子相互作用
    《物理評論快報》:新方法可實時控制微波光子與磁振子相互作用  CHEN • 2021-01-14 14:00:43 來源:前瞻網 E1114G0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國際頂級物理期刊PRL發表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4月1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程珺)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寬禁帶半導體重點實驗室馬海蛟副教授在國際頂級物理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上發表了「Non-Ohmic Variable-Range Hopping and
  • 中國在世界頂級刊物PRL發表的實驗核物理文章
    在CSR的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原子核質量測量一直是其重要的物理研究目標,王猛說,「那時候還沒有現在的CSR精細核譜學研究組,當時,CSR剛剛建立,近代物理所就抽調各方力量從事相關研究,我們就從那時開始原子核質量測量的研究工作」。當時,夏佳文和詹文龍負責CSR的設計和建設,徐珊瑚領導的青年物理室承擔了基於CSR的核物理實驗研究任務。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狄拉克半金屬中量子...
    狄拉克半金屬在動量空間的三個方向都具有線性的能帶色散關係和受拓撲保護的費米弧狀表面態,呈現出許多新奇的物理性質,在未來電子學器件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然而,由於狄拉克半金屬的體態電導很高,輸運上很難探測到表面態的性質。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俞大鵬院士領導的「納米結構與低維物理」團隊在該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 量子物理研究取得新突破!陝西這個團隊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物理學院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團隊李蓬勃教授課題組通過開展金剛石NV center電子自旋和納米機械體系耦合的全量子理論研究,發現並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理論方案——通過線性調製納米機械振子的徑度係數,可以放大機械模的零點漲落,進而直接增強自旋與聲子的耦合強度。
  • 再發《自然》主刊,復旦大學研究團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5月13日,國際著名頂級刊物《自然》雜誌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文章,本次一共發布了16篇研究文章,從第一通訊單位來看,美國哈佛大學有3篇,普林斯頓大學有2篇。16篇中有一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都為復旦大學,這也是復旦大學2020年的第3篇Nature.
  • 北大研究團隊Science發表最新成果,可用於未來生物傳感器與驅動器
    北大研究團隊Science發表最新成果,可用於未來生物傳感器與驅動器 2020-06-23 0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物理評論快報》發表關於電荷密度波體系紅外和超快光譜研究工作
    電荷密度波是固體電子系統的一種集體凝聚現象,表現為晶體中電荷密度的周期性調製,一般也同時伴隨著出現新的晶格周期。作為多粒子系統的一種演生現象,電荷密度波一直是凝聚態物理感興趣的前沿課題之一。電荷密度波狀態中不僅可以有單粒子激發同時還存在集體激發。
  • 如何建設國內頂級的、世界水準的學術刊物
    編者按:學術期刊是知識傳播和學術交流的重要媒介,對於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培育良好的科學文化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提出以「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為統領,推動我國科技期刊改革發展。高校作為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如何建設國內頂級的、世界水準的學術刊物,破除洋論文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