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瞅瞅《經濟學人》裡的「中國成語」

2021-01-21 十八歲的尤子
平日裡看《經濟學人》時,看到特別精彩的句式如獲至寶,心驚「原來還能這麼寫句子呢」。而每當看到《經濟學人》中那地地道道的「中國成語」,更是又驚喜又驚訝。於是一來二去倒也積累了一些。今天整理了一部分分享出來,和大家一起感受「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自豪感。

tit-for-tat用來表示「以牙還牙」經常出現在外刊中。例如20190831期的Leaders版塊中一篇描寫日本與南韓關係的小短文就運用了這個表達。

South Korea's provocations are just the latest blows in a growing tit-for-tat dispute

——20190831 Slight Club 



真相大白,即眾所周知,那就是讓事件呈現在光下,因此《經濟學人》用的表達是「come to light」非常形象而且好記。20190907期的《經濟學人》一篇介紹新型網絡應用程式——zao的文章中就運用了這個詞組。When ZAO's grasping terms of service came to light, many users were alarmed at the idea of these biometric data being misused. 我們可以用這個詞組來進行造句,當我們想要表達「根據給出的信息」就可以寫作「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has already come to light, ……」。再如「政府的新計劃一公布就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可以寫作「As soon as the new government plan came to light, it won the support of the general public.」。話說每年的1月頭幾天最適合做計劃,立下雄心壯志了,但是每年年末的總結做了嗎?年初的計劃完成了多少呢?有多少個偉大目標是fizzle out(順利開始結果失敗,終成泡影,即有始無終)?20190907期的巴託比專欄一篇講述將退休年齡的文章中,描述了退休後的生活。But work has many compensations. It keeps the mind active and gives people a purpose in life. The first month of retirement many seem idyllic, but boredom is bound to ensue. Grand plans to learn languages and travel the world can quickly fizzle out. ——20190907 The long and winding career
2020年新年伊始,希望大家今年年初的夢想和目標(make new year『s resolutions)就不要再「fizzle out」了!

英文表達也很是形象,就是在煙霧中迷失——go up in smoke。在《經濟學人》一篇寫電子菸的文章則運用了這個表達。

The facts have gone up in smoke, as so often happens during health scares. 

——20190914 Don『t panic



在寫英文話題作文時,尤其是辯論實踐和理論哪個更為重要時,我們不免要用到這句名人名言,卻不知道該怎麼用英語表達。《經濟學人》這就給了一個非常形象又好記的表達——it is better to travel 10,000 miles than to read 10,000 books. 選自2019年《經濟學人》年終系列。→2019年《經濟學人》最值得珍藏的兩本雜誌


當我們想要表達自己一定會努力做什麼時,第一個蹦入腦子的表達就是「try out best to do/attempt to do...」,又或者「make every efforts to do……」。這些從開始學英語就開始運用的詞組怕是你已經用膩了。《經濟學人》在表示「全力以赴」,曾用過這個詞組——go the whole hog。在20191102期中,筆者借並不存在的商學院董事的名義給院長寫的一封信中就運用了這個表達。

大家是否還記得2019年《經濟學人》有一份名為「the climate issue」的氣候特刊。這一整份報紙都在闡述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氣候變化問題確實是多個領域的重點,在英語話題寫作中也常常用到。所以非常建議大家找到這一期雜誌再讀一讀:是氣候問題也是氣候特刊|外刊精讀Nr.27

這份特刊裡提到「市場經濟對於調節氣候無濟於事」,運用的表達是很簡潔的,"The market economy has so far done very little to help." 當我們想表達A對B毫無幫助,無濟於事,就可以用這個簡單但地道的表達——do very little to help



說點題外話,期末考試時,教授出了一道主觀題——如何讓中國傳統文化跟上世界的節奏,如何讓中國傳統文化被更多的年輕人接受。考試時洋洋灑灑寫了一些,甚至為了這道題思緒跑飛。一說起中國傳統文化,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京劇、古箏、書法……而這些我通通都不會,那麼我不會的東西要怎麼更好地傳播出去呢?並且中國文化只有這些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去挖掘更多中國文化的價值呢?中西文化相交融的現象是不是不應該僅停留在國內呢?有太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每每去國外要和外國人說一些中國故事時常苦於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傳達內涵,最後怪英語缺乏中文的美感。殊不知是自己既沒有理解中國文化最深層次的內涵,又不會運用簡明英語。所以語言學習當是雙向積累,路漫漫其修遠兮。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成語差強人意是形容讓人很不滿意嗎?成語差強人意具體是什麼意思|...
    成語差強人意是形容讓人很不滿意嗎?成語差強人意具體是什麼意思時間:2020-10-20 19: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差強人意是形容讓人很不滿意嗎?成語差強人意具體是什麼意思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語言也充滿了魅力,成語是中國語言中十分簡潔的表達方式。
  • 「一帶一路」不是古代中國的朝貢制度: 回應《經濟學人》雜誌
    作者按:今年二月份讀了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一帶一路」專題報導,我去信給雜誌總編,主要內容就是這篇小文章的初稿。總編把這封信轉給一位長期在亞洲工作的資深編輯DZ。根據網絡信息,DZ先生早在1994年創設了《經濟學人》北京分社,應該是位中國通。
  • 對症下藥(成語裡的中醫)
    開欄的話「成語裡的中醫」欄目今天和大家見面了。為什麼要開這個欄目呢?主要想傳播一些有趣味性的中醫文化知識。中醫藥根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古人的生存生活休戚相關。而成語是約定俗成、廣泛使用的短語,其中有不少反映了中醫治病救人的內容,如病入膏肓、對症下藥等;有的是文人學者借用中醫概念來說明社會現象的,如諱疾忌醫、無病呻吟等;還有一種情況,是其他領域的用語被中醫拿來改造後賦予了新內涵的,如起死回生、不寒而慄等。我們想通過介紹一個個與中醫有關的成語,來說明廣義的醫學、廣義的健康概念在中國文化中源遠流長、根深葉茂。
  • 《經濟學人》標題雙關語解析(二)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是一份以報導新聞與國際關係為主的英文刊物,每周出版一期,由倫敦的經濟學人報紙有限公司出版。該雜誌的文章語言機智幽默,被很多英語學習者和愛好者奉為學習寶典。新浪微博用戶@管鑫Sam 近期發布了一些該雜誌雙關標題的解析短文,英語點津在獲得其本人授權後,從中選取了幾條與中國相關的文章標題解析,與大家共享。
  • 快來看看,這可以用哪個成語來形容呢?
    快來看看,這可以用哪個成語來形容呢?
  • 必備:英國經典外刊《經濟學人》中的常用詞彙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必備:英國經典外刊《經濟學人》中的常用詞彙 2018-01-05 11:00 來源:新東方在線 作者:
  • 經濟學人 | 中國科幻正在走向世界
    (本文選自《經濟學人》20190622期)背景介紹:今年5月,中國科幻電影
  • 《經濟學人》大讚阿里巴巴雲計算:偉大的中國雲
    《經濟學人》大讚阿里巴巴雲計算:偉大的中國雲2018-01-19 20:03出處/作者:驅動之家整合編輯:冒冒責任編輯:jiangli 1843年創立至今已經175歲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財經媒體界有著神一樣的地位。
  • 經濟學人集團發布中文網站 深耕中國市場
    搜狐財經訊  英國經濟學人集團(The Economist Group)中文網站於近日正式發布。該中文網站主要內容為英國經濟學人集團業務、歷史、旗下品牌以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和其它著名出版物的介紹。
  • 《經濟學人》如何報導中國?2012年全年報導217篇
    「克強指數」這一概念推出的背後,則是《經濟學人》對中國持續關注的升溫,並保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論」。尤其是2002年到2013年,中國入世的十多年間,中國經歷著一日千裡的變化,而《經濟學人》對中國的報導也悄然發生著轉變。 2012年,《經濟學人》在其網站的中國博客——「論語」專欄開篇致辭中,自稱為「中國報導的老手」(old hands)。
  • 《經濟學人》如何報導中國?2012年全年報導217篇【3】
    6 《經濟學人》的「中國環遊地圖」 《經濟學人》通過其報導與評論來問診中國問題,所謂旁觀者清,「西醫」療法或許不如「中醫」號脈溫和對症,但對於中國讀者來說,閱讀它的文章同樣有助於了解當下問題癥結。 1843年12月,《經濟學人》第一次轉載了關於中國的軼事:一個外國人在中國買火腿,結果買到了外面包著豬皮、裡面裹著木塊和泥巴的「假火腿」。這些受騙的外國人認為,「無論誰與中國人打交道必須慎之又慎,哪怕是這樣也還是容易被欺騙。」 隔岸觀火的《經濟學人》雖然自負為報導中國的老手,但中國的問題究竟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經濟學人封面特稿:中國想要什麼?②
    經濟學人封面特稿:中國想要什麼?中國是泱泱大國,又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過去的這二十年裡顯著發展所帶來的國富民強,都促使它想要實現民族復興。 《經濟學人》 截圖       公元前221年,中國第一次實現大統一,此時的羅馬正為了統治地中海西部地區而大舉攻打迦太基。此後羅馬日益崛起,但後來又沒落下去。中國雖也經歷衰落多次,但一直不斷地統一。
  • 經濟學人發行首個雙語APP 進駐中國市場
    經濟學人集團5月28日在上海宣布,全新雙語版App《經濟學人·全球商業評論》在中國市場正式上線,就商業、金融及科技領域的全球趨勢提供深度分析。經濟學人集團亞太區出版人兼董事總經理蒂姆·皮尼加說,在《經濟學人》計劃推出的一系列以本土語言發布的內容中,這款中英雙語App是開路先鋒,將經濟學人集團的產品覆蓋中國大陸、香港、臺灣、以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崛起的新一批全球商業領袖。這是《經濟學人》周刊創刊171年以來首次以雙語發布其內容。
  • 經濟學人商論
    經濟學人商論 資訊閱讀
  • 《經濟學人》:美團拼多多領跑中國數字經濟熱潮
    中關村在線消息:7月11日,全球發行量最大的時政雜誌之一英國《經濟學人》,發表文章《美團點評和拼多多展現了激動人心的「數字中國」》。文章結合網際網路行業分析了中國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並指出,作為數字經濟熱潮的代表,美團和拼多多已經發展成為行業的領跑者,得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今年以來,美團和拼多多股價的上漲,體現了國際資本市場對於「數字中國」前景的一致看好。《參考消息》以《「數字中國」熱潮助新興企業崛起》為題,翻譯並轉載了《經濟學人》的該篇文章。
  • 《經濟學人》為何一月三次聚焦阿里:天貓雙11代表全球化「中國方案」
    這是權威雜誌《經濟學人》近一個月來第三次聚焦阿里巴巴。此前,《經濟學人》報導,以阿里為代表的高科技網際網路公司是中國手持的網際網路王炸,阿里還致力於提供跨境貿易的「中國方案」,屬於它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經濟學人》此前還撰文稱,隨著阿里巴巴的業務不斷擴張到雲計算和視頻,公司的業務會呈逐漸「掎角之勢」,起相互促進作用,因為用戶們會更多的使用阿里巴巴平臺上的各種服務,擁有了多樣化收入以及大數據的力量的阿里巴巴,會進一步成長。阿里巴巴已經在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公司是如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經濟體裡重塑一個行業的。
  • 經濟學人:2017年的世界運勢就在這8張塔羅牌裡了
    《經濟學人》雜誌每年年底都會單獨發行一本年終回顧專刊,但今年的專刊並沒有回顧2016年,而是以《The World in 2017》為主題對2017年進行了預測,而且預測的方式也是《經濟學人》一貫的神秘主義風格:塔羅牌。 從18世紀起,塔羅牌就一直被神秘主義者和神秘學者用於佔卜。
  • 中美科技巔峰對決,英國經濟學人:中國管理機制優於美國
    中國日報網3月22日電 擔心「中國技術威脅」,美國總統川普在上周喊停「博通(Broadcom)收購高通( Qualcomm)」的交易。這事傳到小夥伴英國的耳中,他們格外上心:在科技領域的博弈,中國如今勢頭正猛,川普你能不能有點遠見?  這還是不放過任何中國「黑料」的《經濟學人》,在當地時間3月17日發表的「封面故事」。
  • 經濟學人:「十四五」時期中國有能力保持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
    6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二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調查發現,經濟學人預判中國經濟增速有望回升,外貿形勢或趨緩和。經濟學人認為,「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創新驅動和民生福祉取得突出成就。展望「十四五」時期,中國面臨最大的機遇是以新工業革命為代表的技術紅利。
  • 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預計三季度經濟增速將達5.2%
    《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三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本期中國經濟學人經濟景氣指數為68,比上季度調查上升了51個點,已經為2018年二季度以來的新高。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兩大重磅指標的同比增速實現年內首次「由負轉正」。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4%,累計同比增速在年內首次實現由負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