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下藥(成語裡的中醫)

2021-01-08 人民網

開欄的話

「成語裡的中醫」欄目今天和大家見面了。為什麼要開這個欄目呢?主要想傳播一些有趣味性的中醫文化知識。

中醫藥根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古人的生存生活休戚相關。而成語是約定俗成、廣泛使用的短語,其中有不少反映了中醫治病救人的內容,如病入膏肓、對症下藥等;有的是文人學者借用中醫概念來說明社會現象的,如諱疾忌醫、無病呻吟等;還有一種情況,是其他領域的用語被中醫拿來改造後賦予了新內涵的,如起死回生、不寒而慄等。

我們想通過介紹一個個與中醫有關的成語,來說明廣義的醫學、廣義的健康概念在中國文化中源遠流長、根深葉茂。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一把鑰匙,要想真正理解這句話,讓我們從成語開始吧。

對症下藥,含義不用解釋,大家都懂,它最早說的是華佗的故事。

華佗的官方傳記在《三國志·魏書·方技傳》裡,說當時有兩個政府官員,叫倪尋和李延,都頭疼發熱,苦不堪言,一起去找華佗看病。華佗說,倪尋得吃瀉藥,李延得吃發汗的藥。

他們倆一聽就都很詫異,怎麼一樣的病症,開的藥方不一樣?

華佗解釋說,倪尋「外實」,李延「內實」,意思就是前者的病屬於吃多了消化不良,後者的病是由於外受風寒,病因既有差別,治療方法豈能一樣?倆人半信半疑,拿了藥回家吃了,第二天就都好了。

這個故事很好地詮釋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理。疑難雜病,治起來最棘手。國醫大師路志正就認為,疑難病的治療正是中醫的優勢所在,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發揮中醫綜合治療法優勢,往往能迎刃而解。

當然,如果按照清無名氏在《病玉緣·閨怨》中所說的,「世間無不可醫之病,倘能對症下藥,豈有不瘳(瘳是病好了的意思)之理?」就有些過了。大方向對,過程中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打包票。

對症下藥的意思早就有了,但是對症下藥這個詞語的出現,倒不是在三國時期,而是幾百年後的南宋了。而且是被學術界借用總結了出來的。當時,朱熹解釋克己復禮時說,便是捉得病根,對症下藥。也就是說,要想節制欲望,約束自己,得把自己的行為歸之於禮。一般人做不到,怎麼辦?得找病根,針鋒相對地解決掉。後來,清代文學家李綠園在他的小說《歧路燈》裡是這麼用的:「又說了一會前賢家訓條規,座右箴銘,俱是對症下藥。」朱自清在《聞一多先生怎樣走著中國文學的道路》裡是這麼說的:「他也許要借這原始的集體的力給後代的散漫和萎靡來個對症下藥罷。」

從這個成語也可以看出,醫學與社會、與文學有著緊密的關聯度。畢竟,研究種種社會現象、文學問題,說到底圍繞的還是一個個具體的人,跟醫學也算是殊途同歸吧。

相關焦點

  • 道教神話中,人的身體裡住著好多神仙?這些成語你都忽略了
    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在傳統文化和道教神話的概念中,神仙是無處不在的,豈止是頭上三尺,連人身體裡都住著神仙。照這個設定來說,人無論做什麼事,身體裡的神仙肯定是知道的,想想還有點小可怕。那麼人身體裡的神仙是怎麼回事呢?都有哪些神仙?其實有很多我們常說的成語,就揭示了這個問題,只不過我們平時沒注意。
  • 成語題的準確率及語病識別和語言連貫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黃月榮耀最高點43,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成語題的準確率及語病識別和語言連貫的介紹。成語是漢語中經過長期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語。由於該題難度較高,考生答題的正確率偏低,這是同學們最為頭疼的難點之一。況且成語成千上萬,誰知道在高考的時候考哪一個呢?難道做成語題就真的只能依靠數量上的積累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 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來源 | 央視新聞整理自《成語典故歌》《中華成語故事辭典》等在《挑戰不可能》最新一期節目中,幾位參賽小選手要從30組詞語中選出兩個假成語。主持人撒貝寧被「喝西北風」「加減乘除」給迷惑了,甚至揚言發誓,如果它們是成語,就「吃掉手卡」,結果被連連「打臉」。沒錯,這兩個詞都是成語!「我讀書少別騙我!」
  • 搞清這幾點,或能輕鬆分辨,對症下藥
    「十人九胃病」,你生活中有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有胃痛的毛病,但是大部分人分不清胃潰瘍和胃炎到底有什麼區別,因為這兩種病的表現形式是非常相似的,如果我們對胃病並不是特別了解的話,隨便去藥店買藥來吃,不能做到對症下藥,或許會讓胃病一拖再拖,反而出現嚴重的後果。
  • 治療新冠肺炎,中醫又立大功!
    一個個老實的蹲在窩裡,開啟了吃睡模式,結結實實的體驗了一把豬和鼠這兩個生肖的生活方式。不過就算像筆者這樣天生好靜的人,整天的憋著,心情也不免有幾分煩悶。這是一位朋友傳給我的消息,讓人看了精神一振,真是可喜可賀。可喜之處有兩點,第一,在病毒陰霾籠罩下的中國,有人痊癒出院當然是好事。第二,我們的中醫又立了大功啦!但是,歡喜之餘,對於第二點,我心裏面還是有點疙瘩。
  • 一團綠色上面有1000裡打一成語是什麼:一碧千裡
    一團綠色上面有1000裡打一成語是什麼:一碧千裡時間:2018-02-23 19: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一團綠色上面有1000裡打一成語是什麼:一碧千裡 一團綠色上面有1000裡打一成語是什麼?
  • 癌症手術、化療後仍出現轉移,中醫能控制住?
    癌症轉移後病情發展的速度更快,需要及時採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此時中醫治療發揮了獨特的作用。中醫治療堅持辨證施治的原則,可以根據腫瘤轉移的不同階段,產生的症狀和證型不同,患者的體質和個性不同,而採取對症下藥,有助於扶助正氣,調節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還能發揮中草藥的抗癌功效,抑制腫瘤細胞,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 成語故事,解析創業六忌!
    我從成語裡挑出了幾個人們耳熟能詳但是寓意深刻的故事,針對創業者通常易犯的毛病做了一個探討和分析。襟抱堂主人希望給創業路上的人們敲響一個思想的警鐘,聊以自警和分享。         1、坐井觀天,忌目光短淺!         一隻蛙住在一口井裡,對東海來的海龜誇口說自己住的井如何大如何好,海龜要青蛙到東海去看看,東海才非常大呢!
  • 3位院士帶隊、5支中醫國家隊集結 全國最強中醫力量齊聚武漢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3日訊(記者劉睿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最強中醫力量齊聚武漢,發揮中醫智慧,彰顯中醫力量,成為武漢戰疫的另一支主力軍。
  • 皮裡春秋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皮裡春秋,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出自:《晉書 褚裒傳》:「曰:『季野有皮裡春秋。』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近義詞有:皮裡陽秋,皮裡春秋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定語、狀語;用於書面語。皮裡春秋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皮裡春秋(pí lǐ chūn qiū)成語釋義: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成語出處:《晉書 褚裒傳》:「曰:『季野有皮裡春秋。』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
  • 中國古代中醫著作—一字一句都是寶
    這本書是「醫學之祖」,也是中國古代中醫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對後世中醫理論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這本書傳說是由黃帝著作的,但爭議很多。首先是這本書的作者存在爭議。《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者《本經》,它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據說最初由神農氏也就是炎帝進行編纂,後來代代口耳相傳,在東漢時期才成書。
  • 初中語文中常見的100個易錯成語
    初中語文中常見的100個易錯成語   備註:下面列舉的成語,括號前的字是別字,括號內的字是正字。   1.暗(黯)然失色:黯然,陰暗的樣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無光,大為遜色的樣子。   2.按步(部)就班:部,門類;班,次序。
  • 煙臺中醫的窘況 專科生畢業5年還沒法獨立開方
    畢業5年多,還得聽師傅的  28歲的專科生肖海濤於2007年畢業於東北一所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學專業,現在萊山區一家中醫診所裡工作,進一步學習中醫知識。  「幹中醫這個行業已有5年多時間,到現在我還沒有開方權。」肖海濤說,多數病症的大方向能把握,但具體什麼病,還很難確診。每當說起這事,肖海濤總會不好意思。
  • 「一起讀詩詞」記成語=背古詩,尋找藏在古詩詞裡的成語
    唐李商隱的詩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隱藏了一個成語「心有靈犀」,是指雙方心意相通,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的意思。陸遊的《遊山西村》中的這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柳暗花明,原意是形容柳樹成蔭、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象,現在常用來比喻在困難中遇到轉機,由逆境轉變為充滿希望的順境。
  • 古人藏在成語裡的智慧,醍醐灌頂
    這個成語蘊含著古人對於不同學習階段理解的智慧。要是把「登堂入室」理解為從大廳進入內室,或是進入人們的家裡,就顯得有些粗鄙了。 典故出處:《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擅長彈瑟。
  • 談成語!
    《民國演義》講五四運動,其中就有這樣的句子:「某校學生近百人,自成一隊,人各一旗,旗上寫著,統用成語,如:『時日曷喪』及……等類」就是說前人用過的話。但是前人用過的話不等同於今天概念上的成語,古人講的「成語」,往往是作為諺語、典故而經常被使用的。比如《紅樓夢》裡,就有「酒底要席上生風一樣東西,或古詩、舊對、《四書》《五經》成語」的句子,《警世通言》裡也有「借用吳歌成語,吳歌雲:『月子彎彎照幾州?
  • 2020年第10期「成語裡的生物科學」系列分享課程預告
    一、課程內容1、《成語裡的植物科學2、《成語裡的動物科學》「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在《韓詩外傳》中記載「螳螂方欲食蟬六腑包括胃、膽、大腸、小腸、三焦和膀胱六大部分,這個成語從生物學角度解釋,就是人體內臟器官。人體科學中,人體的結構、功能,比如人體器官、肌肉的伸縮、性別特徵等等都在成語中有所表現,人體科學的知識大都能在成語裡得到了印證。
  • 【雜談系列】分析一些成語裡的蟲類
    成語作為我國一大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可謂是包羅萬象,得以經常使用,而本人日前恰好搜索查閱了一番,發現帶有昆蟲名的成語也不在少數,不禁突發奇想,準備來分析一波這些成語裡的蟲都是些什麼
  • 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為你解開健康密碼
    CFIC導讀8月20日晚,新華社"快看"快手直播間成功上線《神奇的中醫》系列直播節目第五期——尋找中醫的"健康密碼"。本次直播邀請到東方醫院精準健康管理中心中醫部主任張春燕,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治未病學術帶頭人張振賢為大家解密中醫的健康密碼,並介紹提升健康管理能力的妙法良方。什麼是亞健康狀態?針對不同時辰所對應的臟器病症,如何運用"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改善亞健康?當下年輕人流行的"朋克養生法"又真的有效嗎?
  • 科學家發現的「新器官」到底是中醫裡的經絡、湊理、還是三焦?
    替換高清大圖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科學家發現的「新器官」間質,到底是中醫裡的經絡、湊理、還是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