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藏在成語裡的智慧,醍醐灌頂

2021-01-09 大道知行知行堂

1. 海納百川

「海納百川」出自晉袁宏的《三國名臣序贊》:「形器不存,方寸海納。」沒有物質形態的困擾,即使方寸之地也可容納像大海一樣遼闊的東西。意指要心胸寬廣,不要拘泥於形式。

李周翰注釋道:「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條江河之水。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此聯為清末政治家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在總督府衙所題堂聯。意為:大海因為有寬廣的度量才容納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為沒有勾心鬥角的塵世雜欲才如此的挺拔。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告訴人們要豁達大度、胸懷寬闊,這也是一個人有修養的表現。人們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樣廣闊胸懷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此外,海納百川還有包羅萬象的意思,常常用來形容事物壯闊雄奇。

2. 登堂入室

登堂入室,也說「升堂入室」,謂登上廳堂,又進入內室。比喻學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學藝深得師傳。

這個成語蘊含著古人對於不同學習階段理解的智慧。要是把「登堂入室」理解為從大廳進入內室,或是進入人們的家裡,就顯得有些粗鄙了。

典故出處:《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擅長彈瑟。一次孔子聽後認為仲由的彈奏充滿殺伐之音,並不符合儒家中正溫柔的禮樂追求,孔子給予糾正並表揚他:「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進入內室,已經有一定成就,但沒達到最高境界。」

3. 厚積薄發

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

蘇軾在《稼說送張琥》中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做學問、做事業都是極艱難的事情,需要長時間的準備、積累,去粗取精,棄偽存真,等待時機,還要經受失敗、挫折的一次次的打擊,所以沒有充分的積累,貿然妄動,結果很可能是失敗。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就是要遍覽天下事物,所謂「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這就是「厚」;第二境界就是要深入鑽研事物之理,所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這就是要「積」;只有「厚積」了才會有第三境界的「驀然回首」,即「薄發」。

4. 囊中羞澀

該成語比喻經濟困難。口袋裡沒錢,讓人感到難為情,是經濟不寬裕的委婉說法。

東晉有人名叫阮孚,他的父親阮鹹和叔祖阮籍都是「竹林七賢」的成員,他也以繼承父親和叔祖的任性曠達見稱,人稱「誕伯」。阮孚高傲放蕩,不與權貴同流合汙,整日衣冠不整,飲酒遊玩,也不打理家產,因此生活時常貧困,曾經把金貂(diāo)拿去換酒喝。

《韻正群玉·陽韻·一錢囊》:「阮孚持一皂囊,遊會稽。客問:『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錢看囊,恐其羞澀。』」

阮孚一次外出遊玩,隨身帶著一個黑色的布袋子,有人問他:「您的袋子裡裝的是什麼東西啊?」阮孚回答道:「我的袋子裡只有一枚錢幣,擔心袋子因為沒有裝任何東西而感到羞澀慚愧,所以用這一枚錢幣來照看袋子,安慰袋子。」

後來,「囊中羞澀」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口袋裡沒錢的窘迫狀況。明明缺錢而窘迫的是自己,阮孚卻調侃袋子羞澀,足見阮孚性格之曠達。

5. 淡泊明志

最早出自西漢初年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諸葛亮的《誡子書》也曾引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也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淡泊,是一種人生的智慧。「看窗外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望天空雲捲雲舒,去留無意。」這一幅對聯,是明朝陳繼儒《小記幽窗》裡所輯錄的著名句子,意思說的是: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波瀾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淡然處之。一幅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的應有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寂寞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淡泊使人離成功更近,寧靜使人超凡入聖。唯有以淡泊之心來對待生活諸事,以寧靜之心自勉,我們才不會迷失其中,讓人生虛度。

6. 相敬如賓

「相敬如賓」,實為「如賓相敬」,是古漢語中「狀語前置」句式。指的是像夫妻一樣在地位平等基礎上互相敬重、愛護和感恩,從而建立和諧的關係。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

春秋時期,晉國人冀缺,他的父親犯下罪行被殺,他也因此被貶為平民。但冀缺並不怨天尤人,他不僅勤勞務農,還不忘讀書修身。冀缺妻子非常賢惠,為了不耽誤冀缺勞動,總是在家做好飯送到田裡去。冀缺的妻子給丈夫送飯時,將飯碗高舉過頭頂,恭敬地遞給丈夫,像對待一個尊貴的客人一樣。冀缺也以同樣的禮節回敬妻子,恭恭敬敬地接過飯碗。

晉國大夫臼季看到冀缺夫婦相敬如賓的這一幕,感動地讚嘆道:「夫妻之間能夠如此敬重恩愛,真是有德之人!假如有這樣的人來輔佐治理晉國,國家肯定會興旺不衰的。」後來,冀缺經過臼季的引薦而為官,為晉國立下赫赫功勞。

7. 滴水穿石

滴水可把石頭打穿。比喻雖然力量小,但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一定能把艱難的事情辦成。也作「水滴石穿」。

《漢書·枚乘傳》中有「滴水穿石」的類似說法,「泰山之溜(1iù,小水流)穿石,單極之綆(gěng,單股的細繩)斷幹(勒斷樹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宋代羅大經編纂的《鶴林玉露·一錢斬吏》中有:「乖崖援筆判曰:『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宋朝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崇陽縣社會風氣很差,盜竊成風,甚至連縣衙的錢庫也經常發生錢、物失竊的事件。張乖崖決心好好剎一剎這股歪風。一天,他看見小吏從府庫慌張出來,頭巾下藏著一文錢。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錢算什麼!你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乖崖大怒:「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立刻把他斬首。從此以後,崇陽縣的偷盜風被剎住,社會風氣也大大地好轉。

後來,「滴水穿石」這一成語用來比喻堅持不懈,集細微的力量,由量變到質變,最終產生天翻地覆的結果。

8. 終南捷徑

此成語出自《新唐書·盧藏用傳》。

唐朝時,書生盧藏用因為沒有考取進士,便和哥哥盧徵明隱居終南山。他們企圖憑藉隱居之舉抬高自身聲望、提升身價,以此來謀求官職。後來果然被唐中宗請入朝中做官,先後擔任左拾遺、修文館學士、工部侍郎等職。時人因為盧藏用曾隱居多年,將其稱為「隨駕隱士」。

當時,盧藏用和道士司馬承禎交好多年,可是他們二人在興趣志向上相差甚遠。司馬承禎想退隱天台山,盧藏用建議他隱居終南山,說道:「這座山裡有很多好地方,你何必遠走他鄉呢?」司馬承禎立刻就明白了盧藏用的意思,嘲諷道:「終南山的確是通向官場的便捷之道啊。」盧藏用聞言,面露愧色,感到很尷尬。

「終南捷徑」這個成語便由此得來,指求取官職或名利的最近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終南捷徑」固然高效便捷,但不是萬全之策,作事、作學問還需腳踏實地,方能厚積薄發。

9. 君子慎獨

此語見於儒家經典《中庸》《大學》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觀念和自我修養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中庸》說:「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這裡的「獨」,指個人獨處;「慎」指小心謹慎;「慎獨」就是在獨處中謹慎不苟。

大意:一個人獨處,在無人看見的地方要警惕謹慎,在無人聽到的時候要格外戒懼,因為不正當的情慾容易在隱晦之處表現出來,不好的意念在細微之時容易顯露出來,所以君子更應嚴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漸,把不正當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狀態克制住。其要求人戒慎自守,對不正當的情慾加以節制,自覺地遵從道德準則為人行事。

《大學》中又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已,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大意:使意念真誠的意思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要像厭惡腐臭的氣味一樣,要像愛慕美麗的女子一樣,一切都發自內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

10. 瓜田李下

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出自三國·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

經過瓜田,不要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該成語容易誤用來形容田園生活。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不做讓人誤會的事情,也很重要。

《北史·袁聿修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願得此心,不貽厚責。」

古人要守住節操,也是有智慧的,不僅要主動避嫌,還要取得朋友的諒解。

11. 上善若水

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上善的人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不見其形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我們知道了「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

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12. 一諾千金

許下的一個諾言猶如千金般貴重。形容說話算數,非常講信用,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說到做到。一個人說話要算話,不能出爾反爾。在當今的社會,無論做人或做事,從事什麼行業,「一諾千金」,顯得尤為重要。

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唐代李白《敘舊贈江陽宰陸調》詩:「一諾許他人,千金雙錯刀。」錯刀:古錢名。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讚揚。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人曹邱生,專愛結交有權勢的官員,藉以炫耀和抬高自己,聽說季布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會面後吹捧道:「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

13. 大道至簡

大道至簡,是中國哲學的重要命題。道在中國哲學中,是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表示終極真理。

大道至簡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易》之「三義」包括:簡易、不易、變易。這「三義」概括起來就是「大道至簡」。

大道至簡的反面是博大精深,博大精深是廣博和高深,多用來指思想、學術理論、學識、作品等。博大精深有個明顯的悖論,就是廣博和高深是一對矛盾。精力、能力、智慧總歸是有限的,不可能樣樣出色,方方面面都強。

大道至簡意味者「少而精」,博大精深意味著「多而廣」。

人往往追逐過多的外部欲望,忘卻了自己其實不需要那麼多東西,「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其實生活是簡單的。

◎本文轉載自「儒風大家」,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 吃螃蟹的季節是幾月
    古人多用成語來形容生活中的事物,那麼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呢?顧名思義是沒有腸子的動物,你知道正確答案嗎?  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  正確答案:螃蟹  古人給蟹取「四名」:「以其橫行,則曰螃蟹;以其行聲,則曰郭索;以其外骨,則曰介士;以其內空,則曰無腸。」
  • 第802期:阿基米德洗澡和醍醐灌頂的時刻
    從浴缸裡跳了出來。 後來,心理學就把這種恍然大悟、醍醐灌頂的時刻稱為 the Eureka moment 尤裡卡時刻或 the Eureka effect 尤裡卡效應。 既然又說到了宗教,最後多聊兩句跟漢語成語「醍醐灌頂」有關的話題。
  • 佛教10個大智慧的成語,令人大徹大悟!
    在諸多佛典之中,有許多蘊含佛家大智慧的名句。尤其有些名句轉化為成語之後,可謂至精至簡,令人肅然起敬,百讀不厭。1.鏡花水月鏡中的花,水中月亮的倒影,看似有,其實沒有。佛教指出,一切外相,皆是虛妄。追逐外相,永遠不會找到宇宙人生的本質。2.醍醐灌頂「醍醐」在印度被稱為第一美味,佛教將之比喻為最高深的法義。「灌頂」原指印度新王登基的儀式。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今天的問題是「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大家都知道答案嗎?這裡小編根據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問題,下面就是11月12日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這道題的答案了,來看看吧。11月12日螞蟻莊園問題問題題目: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 「一起讀詩詞」記成語=背古詩,尋找藏在古詩詞裡的成語
    唐李商隱的詩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隱藏了一個成語「心有靈犀」,是指雙方心意相通,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的意思。陸遊的《遊山西村》中的這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柳暗花明,原意是形容柳樹成蔭、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象,現在常用來比喻在困難中遇到轉機,由逆境轉變為充滿希望的順境。
  • 對症下藥(成語裡的中醫)
    開欄的話「成語裡的中醫」欄目今天和大家見面了。為什麼要開這個欄目呢?主要想傳播一些有趣味性的中醫文化知識。中醫藥根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古人的生存生活休戚相關。而成語是約定俗成、廣泛使用的短語,其中有不少反映了中醫治病救人的內容,如病入膏肓、對症下藥等;有的是文人學者借用中醫概念來說明社會現象的,如諱疾忌醫、無病呻吟等;還有一種情況,是其他領域的用語被中醫拿來改造後賦予了新內涵的,如起死回生、不寒而慄等。我們想通過介紹一個個與中醫有關的成語,來說明廣義的醫學、廣義的健康概念在中國文化中源遠流長、根深葉茂。
  • 防暑降溫,看古人的「藏冰」文化
    但我們是享受了現代科技發展的紅利,古人呢?古人的防暑措施,其中一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冰塊來降溫。只是古時候哪裡像現在這樣,有冰箱,也有冷庫,還有專門的製冰廠。古人的條件,比現在可差了不止一點半點。然而,我們的祖先卻也有他們的聰明才智,其中一個就是藏冰。在夏朝曆書《夏小正》裡,就開始有了古人藏冰的記載,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比我們想像的要早得多。
  • 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 雞還是螃蟹 為什麼
    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以上是螞蟻莊園小課堂10月2日的問題,答對可以領取小課堂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該問題的答案吧。支付寶螞蟻莊園10月2日小課堂答案一、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11.12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11.12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2020年11月12日,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是關於成語的
  • 《周易》30個成語,30種為人處世智慧
    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古老的處世智慧。舊時常用以頌揚建立新的朝代,中國古人認為朝代的更迭、政治的變革,是天意和人心共同作用的結果。後應天順人演變成為封建社會帝王登基時常用的套話。 6 殊途同歸 出處:《周易·繫辭下》:「子曰:『天下何思何慮?
  • 螞蟻莊園11月12日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每天的螞蟻莊園裡,我們可以回答莊園小課堂的問題,答對獲得180g飼料,答錯獲得30g飼料。11月12日每日問題是: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如果大家不清楚的答案的話,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詳細答案,想要獲得飼料小夥伴千萬不要錯過哦!
  • 螞蟻莊園2020年11月12日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
    螞蟻莊園2020年11月12日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時間:2020-11-12 07: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螞蟻莊園2020年11月12日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 形容忽然醒悟的成語 形容忽然醒悟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是漢語經過長期的發展而形成的一種固定的短語,大多都是四個字。每一個成語都有其代表的意思,同樣的意思也可以衍生出多個成語,那你知道形容忽然醒悟的成語有哪些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2020年第10期「成語裡的生物科學」系列分享課程預告
    2、《成語裡的動物科學》「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在《韓詩外傳》中記載「螳螂方欲食蟬本期講座意在把動物學中動物器官、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繁殖、發育、遺傳,共生、競爭、捕食、功能、共棲、趨光性、條件反射等等學科知識都在成語中找到印證,藉助成語學習古人的生物學發現,形成人文類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滲透。
  • 50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原來都藏在古詩詞裡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智慧穿古越今。海枯石爛、柔情似水、青梅竹馬、比翼連枝…這些唯美浪漫的成語背後,更有一首首動人的詩篇佳句。你知道它們藏在哪首古詩詞中嗎?學一個成語記一首詩詞,領略經典的魅力!【走馬觀花】【來源】唐·孟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中國古人發明5萬個成語,為何近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了?有3個原因
    據統計,中國約有5萬個成語,其中96%是四字成語。早在先秦時期,成語的應用就已十分普遍,而成語的發明也是在這一時期不斷壯大的。此後兩千年來,成語在不斷豐富,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隨著漢語用詞的完善,新成語的發明也越來越少了。
  • 皮裡春秋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皮裡春秋,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出自:《晉書 褚裒傳》:「曰:『季野有皮裡春秋。』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近義詞有:皮裡陽秋,皮裡春秋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定語、狀語;用於書面語。皮裡春秋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皮裡春秋(pí lǐ chūn qiū)成語釋義: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成語出處:《晉書 褚裒傳》:「曰:『季野有皮裡春秋。』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
  • 《莊子》7個成語,人生7大智慧
    領悟莊子智慧的人,往往為之手舞足蹈,讚嘆不已,而又受用不盡!01白駒過隙「白駒過隙」這個成語,出自《莊子·知北遊》。意思是:小鳥在深林裡築巢,林子再大,也只是佔其中一枝。人呢,有糧千擔,也是一日三餐。人生在世知足常樂,不必活得太貪婪。真正智慧的人,早就懂得給生命做「減法」。
  • 《佳一佳禾唱成語》之《聞雞起舞》
    7月22日,繼《鐵杵成針》之後,《佳一佳禾唱成語》第二首成語歌唱單曲之《聞雞起舞》上線了,雖然是從孩童角度去解讀成語故事,但是也蘊含了滿滿的正能量。〝聞雞起舞〞是一個漢語成語,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後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亦比喻意志堅強,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
  • 那些年被誤解最深的成語,你絕對想不到
    中國人愛用成語,但是其實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都被用錯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被誤解最深的成語。那些年被誤解最深的成語第三名「無奸不商」這個成語最早的說法是「無尖不成商」,「尖」說的是米堆的尖,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將鬥裝滿之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裡的米冒著尖兒。在那個時代,不能敦厚到這種程度的,就被公認為不夠格當商人。所以「無奸不商」最初的意思,其實並不是說商人都奸猾。「無奸不商」被誤解的程度是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