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奇妙夜」重啟,國外展館陸續重開

2020-12-06 騰訊網

六月已至,氣溫上升,藝術界似乎也終於再次「火熱」起來。

一些國外藝術大家的展覽也終於回歸,如93歲美國藝術家亞歷克斯·卡茨國內首展正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進行,緊隨其後,民生現代美術館、藝倉美術館也紛紛迎來國外藝術家展覽。浙博、南博、蘇博、寒山美術館等則新呈現了各自特色的文物展或當代藝術展,在臺北,新展「清代文書」帶人穿越歷史,以檔案重現清代王朝的面貌。

在上海,6月6日起,深受上海市民喜愛的「博物館奇妙夜」與「夜遊美術館」回來了:在6月份的「上海夜生活節」期間,上海博物館、上海歷史博物館、琉璃藝術博物館、世博會博物館等40餘家博物館、美術館延長開放時間。

放眼海外,日本與歐洲各國已開始逐步「解封」。巴黎羅浮宮與倫敦泰特美術館將分別於七八月重新開館。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即將迎來倫敦國家美術館藏品展;因疫情而中斷的羅馬拉斐爾紀念展與荷蘭梵谷博物館特展也已重新開放。

上海

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26日—8月23日

(夜間開放時間:6月6日、6月12日、6月19日、6月20日、6月26日,延長開放至21:00,20:00停止入場)

本展覽在呈現江南藝術、講述江南歷史的基礎上,從文物出發,提煉出江南文化深層的五種特徵,精選代表性藝術品近二百件。

「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21日—7月19日

今年5月21日是趙樸初逝世20周年紀念日,展覽展出了趙樸初先生各個時期珍貴書法93件(組),涵蓋詩詞曲俳、書法藝術等豐富內容,以彰顯其愛黨愛國、弘法利民的博大胸懷,詠志抒懷、諷喻導揚的詞風詩意,臨池不輟、求精求變的筆墨情趣。

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9日—6月28日

展覽以文房供石為主題,展出旅美華人收藏家胡可敏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一批古典文房供石,以及上博收藏的供石及文人畫石作品,帶領參觀者了解中國歷代文人對天然石的青睞。

湖州之遠——絲筆茶瓷文化特展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22日—7月12日

(夜間開放時間:6月6日、6月19日,延長開放至20:00,19:00停止入場)

展覽圍繞「絲」「筆」「茶」「瓷」四大主題展開,精選展品近百件,包括明代考古出土的絲綢服飾、趙孟頫、吳昌碩書法作品、歷代珍貴茶具、原始瓷禮樂器等,揭示文物背後所承載的湖州人文底蘊和匠心精神。

亞歷克斯·卡茨

地點:復星藝術中心(黃浦區中山東二路600號)

展期:2020年5月29日—2020年8月9日

(夜間開放日期:6月6日、6月11日、6月13日、6月18日、6月20日、6月25日、6月27日(周四、周六) 延長開放時間:延長開放至20:00(19:30停止入場)

展覽通過涵蓋繪畫、雕塑和剪帖裝置作品在內的30餘件代表性作品,以及影像和書籍文獻,展現今年93歲的藝術家近60年的創作脈絡和其對具象繪畫藝術的探索。

隨物生心

地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展期:2020年5月31日—10月11日

展覽呈現了芬蘭藝術家組合湯米·格倫德和佩特裡·尼蘇南的作品。兩位藝術家出身建築專業,並長期在當代藝術領域展開跨界創作,將圖形、雕塑、建築、運動和聲音融入數學、光學、物理學等,通過獨特的藝術方式,將日常而無形的「現象」轉譯為可視、可感之物。

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作品展(一)

地點:西岸美術館

展期:展至2021年5月9日

典藏展匯集了來自蓬皮杜中心的百餘件重磅作品,旨在向公眾介紹梳理蓬皮杜中心的館藏歷史,以及相關藝術藏品同其創作地歐洲歷史背景的重要淵源。

觀察——蓬皮杜中心新媒體典藏展

地點:西岸美術館

展期:展至2020年8月30日

該展覽匯集了新媒體館藏中的十五位藝術家的創作,其中包括自影像藝術之初,跨過1970年的轉向,以及延續至當代的數碼影像的實驗性作品。展覽以11個章節回顧了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論述的若干條主線,試圖概括性地揭示藝術的敘事及歷史是如何被構建的,又是如何漸漸走向複雜化的。

後時尚時代

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展期:2020年4月11日—7月15日

展出近百件時尚攝影師作品,包括尼克·奈特、彼得·林德伯格、邁爾斯·奧爾德裡奇等。

不期而遇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期:2020年5月1日—7月31日

本次展覽所呈現的「不期而遇」,既是作品與作品之「遇」,將不同藝術家創作的具有相同主體或形式的作品、以及具有日常經驗邏輯的作品並置。

行為的痕跡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期:2020年5月16日—8月2日

本次展覽甄選出40餘件中日韓藝術家創作的抽象繪畫作品,回顧20世紀下半葉抽象藝術在東亞地區的發展軌跡。

樂園——李瑩作品展

地點:安簃藝術空間(上海市靜安區銅仁路90弄4號1樓)

時間2020年6月6日 - 7月15日

畫家李瑩說,對繪畫單純的喜歡使自己把向外的心收回來,靜靜地審視自己,不再糾結什麼主義風格,不需要什麼深刻的題材,隨著自己的性子畫下去,我依託在這個基點上感到實在,「當我閉上眼睛,我的樂園就出現在我的眼前,晨光、雨露、小草、林間的動物,這一切都是那麼詩意美麗,它把我的童年和青春凝固在裡面,雖然這樂園裡也有黑暗和傷痛,但這一切只是為了襯託光明和美麗。」

應野平、李巾棠師生寫生作品特展

地點:筆墨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16日—6月21日

此次師生二人的寫生特展,體現了一條「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有別於西畫的寫生之路,而是強調「意」和「韻」的組合——對意境的追求。

蔡兵美術館開館展

地點:閔行區蔡兵美術館

展期:2020年5月28日開始

地處閔行區的蔡兵美術館近日開館。蔡兵是較早從事現代中國畫創作的著名畫家,他的繪畫為人們營造一個寧靜、美麗、和諧的世界,人們常常在他的畫中找到自己夢中的田園。

混沌:孫堯與多麗絲·厄恩斯特對話展

展期:2020年5月26日—7月5日

地點:Cospace

「混沌」展出數十餘件繪畫作品和文獻,其中不乏多件首次亮相的藝術家小幅手稿和照片,對兩位中德藝術家圍繞「混沌」這一哲學議題的探討與實踐進行了一次從思路到成果的系統梳理。

時間的玩具、回音

地點:真寶藝術基金會空間

展期:2020年5月25日起

展覽「時間的玩具」展出10位藝術家作品,涵蓋古代雕塑、現當代繪畫、攝影、裝置、影像等,共計12件。正如展覽名稱,「時間的玩具」以精緻的形式呈現藝術在時間中穿行、玩耍的狀態。

展覽「回音」集合7個國家13位現當代藝術家作品,以當代攝影為主,同時涵蓋20世紀及當代繪畫、裝置和影像等多種媒介,並形成作品與建築空間的融合。

安娜蘇的藝想世界

地點:藝倉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6日—8月30日

美國傳奇時裝設計師安娜蘇的回顧展,作品題材涵蓋了設計手稿、經典時裝與配飾、品牌元素圖像、時裝秀影像等,回溯了安娜蘇的創作人生及藝術風格,以及造就她標誌性美學體系的文化元素。

江蘇

融·合:從春秋到秦漢特展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期:2020年5月18日— 8月17日

選取春秋戰國到兩漢時期的文物約350件,展現了從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多元的文化面貌到秦漢一統的多民族國家發展進程。

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18日—8月16日

展覽匯集了館藏仕女畫精品時間跨度從清代中期至近現代其作者既有仕女畫名家如費丹旭、改琦之流,亦有一些名不見經傳而難得一見的小名家。

黃河青山 · 湯南南個展

地點:寒山美術館(蘇州高新區太湖大道999號)

時間:2020年6月5日-2020年8月23日

尋求東方美學、哲學在藝術中的互動交融,探索現代技術與傳統藝觀的連結關係,是蘇州寒山美術館致力不斷的目標。這一次,美術館開始了與藝術家湯南南的遇見。《黃河青山》題目借自歷史學家黃仁宇的同名回憶錄。「黃河-青山」在明,「血脈-青史」在暗,明暗錯綜,儘是人對於超越性的經驗。

師法造化·元氣淋漓——紀念徐風誕辰120周年特展

地點:無錫博物院

展期: 2020年6月6日— 9月1日

徐風(1900-1988),師從徐悲鴻,是著名畫家和美術教育家,無錫近現代畫家群體代表人物之一。展出徐風先生各個時期的中國畫、素描、水粉水彩畫、油畫、書法精品80餘幅,同時展出圖文並茂的個人藝術年鑑38幅,全面再現其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繪畫藝術人生。

錫博2020藝術新空間特展

地點:無錫博物院

展期:2020年5月18日—10月8日

以中國畫、油畫、壁畫為表現形式的藝術作品,並配合相關主題的文物,並輔以與研究成果相關的文創產品,展品共計70餘件(套)。

浙江

徐謂禮文書——南宋官制百科全書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

展期:2020年5月15日—6月30日

展覽以「徐謂禮文書」勾勒出一名南宋普通文官從低層到中級的仕宦生涯,展現出南宋中後期文書制度、官員管理、政務運行等,猶如一部南宋官制百科全書。為配合此次展覽,浙江省博物館首次大幅展出館藏一級品南宋《忠義堂帖》。

北京

緊急中的沉思

地點: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展期:2020年5月21日—8月30日

作為UCCA北京於2020年舉辦的首個展覽,本次群展匯集26名國內外藝術家,對「在危機中,藝術何為?」展開了探討。

故宮博物院

故宮目前僅開放前三殿、後三宮、御花園、外西路、壽康宮、慈寧花園區域的室外展區及東西六宮部分院落。珍寶館、鐘錶館等室內展廳和室內服務場所暫不開放。

江西

胸懷丘壑 造化天成——漆伯麟書畫藝術研究展

地點:宜春美術館

展期:2020年5月12日—6月12日

漆伯麟,江西南昌人,生於1942年,2018年4月去世,享年76歲。展覽分別以中國傳統繪畫理念之「師法前賢」「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為指引,以漆伯麟藝術實踐為參照,進行分類梳理研究,展出了漆伯麟先生70件藝術精品。

山西

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期:展至6月28日

墓葬壁畫是山西博物院的特色收藏,其中的北朝壁畫作品,更是豐富精彩,引人入勝。本次展覽特選取婁睿墓壁畫、九原崗墓壁畫、水泉梁墓壁畫,呈現1500年前的繪畫華章。

山東

六合同風——秦文化特別大展

地點:山東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8日—10月8日

展覽從西安特別「邀請」了貨真價實的秦始皇兵馬俑,還將集合全國24家文博單位的140多件組精品文物,講述秦文化與齊文化的淵源。

廣東

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

地點:廣東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8日—8月28日

展覽是龍門石窟85件精品文物的首次薈聚,其中包含8件海外回流的國寶級文物。

契丹印象:遼代文物展

地點:廣東博物館

展期:2020年6月16日—10月25日

本展由廣東省博物館和內蒙古博物院聯合主辦,將展出內蒙古自治區多家文博機構珍藏的遼代文物138件/套。本展通過材質多元的文物,展現遼代契丹貴族罕見的喪葬習俗、遊牧風情、貴族服飾和日常生活用器,讓觀者在領略遼代華美文化的同時,進一步了解政治、社會、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歷史。

臺北

筆歌墨舞—故宮繪畫導賞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展期:2020年4月8日—7月5日

展覽集中展示從唐至民國的26件書畫作品,包括傳宋趙令穰的《水村圖》、米友仁《雲山得意圖》、元代倪瓚的《紫芝山房圖》、方從義的《雲林鐘秀》、 沈周的《莊周夢蝶》寫意冊等。

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展期:2020年4月8日—7月5日

展覽以說明卡片作為探索主題,選取元代畫家倪瓚本人以及具有倪瓚風格的7幅繪畫,創作時間跨越元明清三代,將這些相似度很高的作品與不同年代製作的說明卡片並置展出,比較不同作品與說明卡片之間的組合效果及差異。

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展期:2020年5月30日—8月30日

展覽將以往深藏大內的官書詔令、檔案奏摺、名臣傳記、檔冊輿圖等珍貴史料公之於世,力圖向觀眾呈現清代文書發展與面貌,揭示清王朝的政治秘辛、君臣關係、政經文化與朝代興衰。

東京

倫敦國家美術館展

地點:國立西洋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18日—10月18日

本展基於「英國與歐洲大陸的交流」這一視角策劃,參展作品中有弗美爾的《坐在大鍵琴前的年輕女子》、倫勃朗的《34歲自畫像》、梵谷的《向日葵》等經典傑作,以倫敦國家美術館館藏中的61幅作品呈現從文藝復興至19世紀後印象派的西方繪畫史。

古典x現代2020 - 超越時空的日本藝術

地點:國立新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24日—8月24日

本展通過比較日本的當代藝術與古典藝術,旨在從新的視角探索和展現日本藝術的豐厚土壤。展覽將江戶時代以前的繪畫、佛像、陶藝、刀劍等重要文物與8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成對呈現。

京都

杉本博司 瑠璃淨土

地點:京都市京瓷美術館

展期:2020年5月26日—10月4日

本展是京都市立美術館經翻修後作為京都市京瓷美術館舉辦的第一場展覽,邀請享有世界聲譽的日本當代藝術家杉本博司,以「琉璃」「淨土」「偏振光」為關鍵詞回顧他對宗教、科學、藝術的探討與創作活動,同時展現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斷渴望淨土的日本文化心靈。

羅馬

拉斐爾:1520—1483

地點:奎裡納萊博物館

展期:展至2020年8月30日

展覽紀念文藝復興巨匠拉斐爾逝世500周年,雲集52家博物館和其他藝術機構收藏的200多件的繪畫、手稿及其他作品真跡。展覽從拉斐爾的逝世開始,以倒敘的時間線來回顧拉斐爾傑作,最終回到其經典繪畫語言誕生的起點——羅馬。

阿姆斯特丹

在畫中:描繪藝術家

地點: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

展期:展至2020年8月30日

以梵谷的自畫像為主線,展覽共展出從1850年到1920年的77件作品,其中53件來自法國、美國、英國和瑞典等國,從多個方面探索並聚焦梵谷自畫像的作用、意義和影響。

柏林

古希臘的肖像藝術

地點:柏林舊博物館

展期:展至2020年9月27日

展覽展出超過50件文物,回顧古希臘肖像藝術的發展歷史,討論肖像的「理想」與「個性」之間的關聯。展覽的核心是來自兩家慕尼黑展館的20件藏品,包括多位古希臘文學家、政治家和哲學家的雕塑,以及一隻繪有兩位詩人的花瓶。

線上展

日本

法隆寺金堂壁畫和百濟觀音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6月2日起博物館重新開放,但展覽終止。該展原是為了紀念日本《文化財保護法》訂立70年,展出法隆寺金堂四壁7世紀壁畫在明治以來的摹本,以及日本國寶「百濟觀音」(7世紀)等與金堂有關的諸佛。

國寶燕子花圖屏風:色彩的誘惑

地點:根津美術館(當前處於休館中)

尾形光琳(1657-1716)是日本江戶時代前期畫家,展覽以他的《燕子花圖屏風》為中心,同時展出以三色組合為特色的佛教繪畫、金碧山水、陶藝作品等其他藝術品。

英國

大衛·霍克尼,繪畫源自生活

地點:英國國家肖像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這是近20年來首個以霍克尼的肖像繪畫為主題的大型展覽,展覽匯集約150件公共和私人收藏。

安迪·沃霍爾回顧展

地點:泰特現代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回顧展重新審視這位波普藝術明星的生活與創作。在那些家喻戶曉的名人肖像畫之外,展覽從沃霍爾早期的速寫到晚期的跨性別者肖像,從銀色氣球到《最後的晚餐》的大量印刷與排列,呈現出他在藝術中的超前性。

美國

格哈德·裡希特:終究是繪畫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布魯爾分館(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覽涵蓋裡希特長達60年的創作生涯,展出100多幅作品。涉及攝影與肖像,自然主義與抽象主義。裡希特把繪畫置於無休止的批評和拷問之下,這些作品一如既往、面無表情地推進著繪畫的發展,儘管有人說圖像性繪畫在20世紀60年代就消亡了。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50周年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今年是大都會博物館創立150周年。受疫情影響,目前大都會博物館處在閉館狀態,150周年慶也移至線上。該館開放在線資源包括視頻、書籍和論文,結合藏品開設展覽的藝術史課程,每周從影像檔案中選擇一部影片放映。

相關焦點

  • 江蘇多個博物館上演「跨時空」奇妙夜「超級連結」成新主題
    南博奇妙夜上演光影舞蹈秀。 泱波 攝中新網南京5月18日電 (楊顏慈)夜幕降臨,在南京博物院的大殿內,古木建築與燈影交錯,一場現代舞《水色》拉開了古老文物「穿越復活」的序幕。18日晚,博物館奇妙夜登臨江蘇多城,時間倒轉、空間聯動,讓電影中的夜遊博物館走進現實。
  • IMAX<博物館奇妙夜3>更刺激 大英博物館首復活
    這部由肖恩-利維執導,本-斯蒂勒、羅賓-威廉士、丹-斯蒂文斯、本-金斯利等好萊塢明星主演IMAX版《博物館奇妙夜3》,作為這一全球賣座的奇幻冒險系列的完結篇,也將是 「博物館」系列的粉絲們最後一次在IMAX大銀幕上領略到精彩刺激的「復活夜「。
  • 多地推出「博物館奇妙夜」期待咱也能夜遊河南的博物館
    多地推出「博物館奇妙夜」8月1日起,廣州11家博物館(紀念館)實行夜間開放,打造內容豐富的「博物館之夜」,助力打造「廣州之夜」品牌。8月10日起,成都市文廣旅局直屬博物館結合觀眾需求自主調節延時服務時間,成都博物館夏季時段延時開放至晚上8點半。
  • 紐約旅遊之「自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奇妙夜
    紐約旅遊之「自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奇妙夜如果你曾經看過《博物館奇妙夜》,那麼一定會對其拍攝地十分嚮往,狂暴的史前生物,野蠻的古代戰士,被時間的流沙埋掉的原始部落,非洲的草原動物以及改變了歷史的傳奇英雄。
  • 「雲」上博物館的奇妙夜
    博物館的淘寶直播間和薇婭、李佳琦的直播間相似,下方會出現購買連結、跟主播聊什麼等接地氣的內容,讓網友在逛博物館時,可以買到周邊產品。這不,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在介紹盛唐時期的三彩載樂駱駝俑的時候,屏幕下方就彈出了「以夢為馬」鑰匙扣國風創意掛件圖片連結。有些博物館在直播中設有抽獎環節,觀眾在逛展時還能試試運氣;有些設有投票環節,可讓觀眾決定最想看哪個展館、哪些展品。
  • ...溫馨歡樂不費腦|博物館奇妙夜3|博物館奇妙夜3電-娛樂百科-川北...
    《博物館奇妙夜3》 溫馨歡樂不費腦時間:2015-12-09 17:37   來源:Mtime時光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博物館奇妙夜3》由於是好萊塢 羅賓威廉士遺作,還是內地2015年首部引進外國大片,備受影迷期待。
  • 《博物館奇妙夜3》曝海報 遠古神獸覺醒引麻煩
    《博物館奇妙夜3》曝海報 遠古神獸覺醒引麻煩 時間:2014.10.17 來源:電影網 作者:紅領巾 分享到:
  • 《博物館奇妙夜3》 讓人緬懷過去的美好時光
    《博物館奇妙夜3》 讓人緬懷過去的美好時光時間:2015-12-08 08:4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博物館奇妙夜3》 讓人緬懷過去的美好時光 《博物館奇妙夜3》由於是好萊塢 羅賓威廉士遺作,還是內地2015年首部引進外國大片,備受影迷期待。
  • 外媒:上海迪士尼樂園謹慎重開
    來源:環球網英國路透社5月11日報導,原題為:全部戴口罩,沒有焰火表演:上海迪士尼樂園在因新冠病毒停業後低調重開。疫情使這個「魔法王國」陷入停頓數月後,上海迪士尼本周一成為迪士尼公司首個重新開放的樂園。數千名遊客湧入(如圖,本報記者楊輝攝)。
  • 《博物館奇妙夜》裡復活的藏品是啥來頭
    真實的大英博物館當真有這些藏品?原標題:博物館奇妙夜裡復活的藏品是啥來頭作為2015年開年第一部引進片,《博物館奇妙夜3》以2D、中國巨幕和IMAX版本與中國本土賀歲大片鏖戰正酣。與前兩集相仿,該集繼續由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保安萊瑞帶隊,與復活的館藏好友們玩轉奇妙夜。不過,這次他們走出紐約,來到大英博物館。
  • 國際博物館日上海的這些館免費開放,40家可以過「奇妙夜」
    「5·18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之夜開放名單  作為市文廣影視局、市文物局「文化上海·市民讀本」之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博物館》通過觀者視角,打開博物館參觀的重要維度,讓市民能夠跟從作者的腳步例如普陀區的「淮上風物留翰墨—淮安市博物館藏明清書畫展」松江區的「巧奪天工——良渚玉器展」,上海博物館「哈有勁——行走上海」的活動,金山區博物館舉辦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新發現——上海青龍鎮遺址」講座,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DIY尋寶小潛艇」活動等。
  • 元旦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恐龍館奇妙夜》如約上演
    1月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的恐龍科普樂園內,一群「大朋友」和小朋友圍著舞臺,看得津津有味。這是大型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的演出現場,精彩的劇情和雜技表演徵服了觀眾。三天時間,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賞恐龍化石、看《恐龍館奇妙夜》。
  • 開票丨音樂劇《恐龍復活了》,一場在博物館的奇妙夜
    全家共度奇妙夜,就在這座博物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從戲劇,到遠方」——2020年末演出季收官之作,家庭音樂劇名作《恐龍復活了》中文版由瑙音文化製作出品,Culture Holic獨家授權,國際創作團隊打造,舞美、燈光、服裝全面升級,致力為中國大陸觀眾帶來最震撼的戲劇體驗。
  • 玩轉酷炫科技 探索地球寶藏——2019科學之夜上海礦晶化石博物館...
    圖說:2019科學之夜上海礦晶化石博物館專場舉行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你見過上億年前的巴西鯧魚化石嗎?天外隕石裡還帶有宇宙橄欖寶石會多閃耀?上海地下有礦嗎?上海最深的巖石長什麼模樣?
  • 長沙「博物館奇妙夜」正在進行中
    8月31日晚,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內,科普夜宿活動「博物館奇妙夜」正在進行中,來自長沙的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正在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新奇體驗。(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內,科普夜宿活動「博物館奇妙夜」正在進行中。)
  • 到南越王博物館感受「奇妙之夜」
    點擊播放 GIF 0.1M在廣州,體驗「博物館奇妙夜「夜探」博物館是個怎樣的體驗?哪些館藏寶貝不容錯過?哪些區域不宜夜間探訪?近日,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長吳凌雲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給觀眾講述夜遊博物館的理念,並向大眾推薦若干「鎮館之寶」。服務無差別,開放區域有不同電影《博物館奇妙夜》中,關於博物館的奇思妙想,激發了觀眾「夜探博物館」的興趣。
  • 2021不倒翁小姐姐「博物館奇妙夜」首站雲遊大明宮
    1月5日,西安曲江文化和旅遊局聯合網紅「不倒翁小姐姐」推出「2021不倒翁小姐姐馮佳晨的博物館奇妙夜」活動,首站從剛躋身國家5A級景區的西安大明宮開啟。大明宮直播現場 大明宮景區供圖為期一個月的活動,每周二通過「小姐姐」+網絡直播的形式,走進一家西安城區的博物館,與直播間網友互動。博物館奇妙夜首場首站,不倒翁小姐姐來到被譽為「千宮之宮」的西安大明宮景區,首先打卡這座宮殿群的正南門,也是整個園區的標誌性建築——丹鳳門。進入丹鳳門遺址博物館直播剛開始,「為何大明宮的南門要叫丹鳳門呢?」
  • 重新開放限制多,後疫情時代參觀博物館有何不一樣?
    博物館重開時增設不少防疫措施,如強制訪客戴口罩、或規定只可按照指定路線參觀等。如何在允許訪客與展品自由互動,以及確保防疫之間取得平衡,成為博物館管理部門今後面對的難題。資料圖:當地時間3月2日,位於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閉館,羅浮宮工作人員擔心疫情拒絕上班。
  • 探秘奇妙夜
    香山奇妙夜:看夜行動物「狂歡」小刺蝟從身邊跑過、鳴鳴蟬完成破殼羽化、東方鈴蟾在池塘裡遊泳、螢火蟲在草叢中一閃一閃……每當夜幕降臨,喜愛夜行的動物們就會紛紛出動,開一場夜間「狂歡派對」。每年暑假的周末夜晚,香山公園裡就會出現一群打著手電或戴著頭燈的孩子和家長,他們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踏上一條探尋夜間動植物的奇妙之旅。這就是香山公園的「香山奇妙夜」博物夜探課程。
  • 張衡地動儀被質疑 《博物館奇妙夜》赴河南揭秘
    如今,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擺放著1800年前消失的張衡地動儀的復原品。  原來,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所熟知的張衡地動儀是上世紀50年代才造出來的「古董」,王振鐸根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的196個字,並借鑑日本地震學者原尊禮的「直立杆原理」,設計還原了張衡地動儀。並將該地動儀選編進中學歷史教科書,使得一代代學生以為該地動儀就是1800年前的張衡地動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