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看《彗星來臨的那一夜》而深有感觸呢?你是否在看奇異博士觀測1400萬個平行宇宙而感到好奇呢?
平行宇宙的概念並非科幻,而是源自量子力學中的「多世界詮釋」
20世紀50年代,有的物理學家在觀察量子的時候,發現每次觀察的量子狀態都不相同。而由於空間的所有物質都是由量子組成的,所以這些科學家猜測,既然每個量子都有不同的狀態,那麼宇宙也很可能並不只是一個,而是由多個或者無限多個類似的宇宙組成。
宇宙無限而光速有限,在我們的可觀測宇宙範圍之外存在著無數這樣的宇宙,就像一塊塊可視宇宙布片縫接在一起。
由於宇宙中的粒子數是有限的,其排列方式必定也是有限的,所以在這樣的多重宇宙中,甚至必然存在無數多個和我們的可觀測宇宙一模一樣的宇宙。
現在的大爆炸宇宙論認為在傳統觀點中的Big Bang之前還發生過暴漲(Inflation)。如果暴漲確實發生過(目前來看基本是確認暴漲發生過的,普朗克衛星、WMP衛星通過對CMB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測量都證實了宇宙的平滑性),那麼原則上誕生出來的宇宙就不止一個。
由此,許多學者依據不同的理論提出了五花八門的有關平行宇宙問題的解釋。
自從平行宇宙的假設被提出以來,儘管有許多科學家和哲學家表示質疑,但仍有一些物理學家和數學家致力於在理論上尋找平行宇宙的證據。
科學家研究發現,量子粒子的奇怪行為可能暗示平行宇宙的存在。在分析了最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差異之後,他們認為,這些輻射的微小不均勻性顯示的「冷斑」極有可能就是平行宇宙存在的第一證據。
現在離找到真正的證據還十分遙遠。因為一方面,理論上真空能的能量泡沫除了暴脹為我們這個宇宙之外,還暴脹出了許多其他宇宙,而我們卻永遠無法看到或探測到這些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