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多世界詮釋」的艱難誕生之路

2020-12-05 中國科學技術館

1955年秋天,喝了幾杯雪莉酒後,丹麥物理學家Aage Petersen和兩個普林斯頓的研究生Charles MisnerHugh Everett就量子物理的核心問題展開了辯論。Petersen在維護自己導師,哥本哈根詮釋提出者尼爾斯·玻爾的想法,哥本哈根詮釋是理解量子力學的標準方式,這一詮釋得名於玻爾著名的研究院的所在地,這一研究院聲稱極小尺度的量子世界和我們日常的生活經歷完全不同。

Petersen說,量子物理只適用於尺度極小的領域,其中亞原子粒子會有奇異的性質。量子物理永遠不會用於描述人,椅子,以及其他包含著幾億億億個這樣的粒子的世界,這些東西只能用艾薩克·牛頓的經典物理來加以描述。並且Petersen還聲稱這一性質是由量子物理本身決定的:量子物理的數學表達在牽涉的粒子數目變多之後就會回到牛頓物理的數學。

幾杯酒下肚,Everett膽子也大了起來,他思維縝密地攻擊了Petersen提出的傳統思路。Everett指出,量子物理並不一定在粒子數變多的時候回歸到經典物理。根據量子物理,日常生活中的物體也可以同時處於兩個完全分離的地方,這一觀點被稱為量子疊加,和薛丁格的貓有很大的相似性。Everett還說,和經典物理相適應來解決問題是不對的,因為量子物理應該是一個更加基本的理論,應該是量子物理支持著經典物理。

然後,在冷冷的日光中,Everett重新考慮了自己的想法,決定在這一看法上賭一把。他將那一晚的想法進行擴展,將自己對量子領域權威看法的攻擊寫成了博士論文。他在給Petersen的信中寫道:是時候將(量子物理)看作基本理論而完全不倚仗經典理論了。

為了解決疊加問題,Everett提出了一些十分激進的想法。這些想法似乎在他業餘時間讀的廉價科幻小說中更為合適:他說量子物理實際上依賴於幾乎無限數量的,基本相同的平行宇宙,只要有一個量子實驗進行,這些平行宇宙就彼此分離,這一過程持續發生。Everett這一奇異的想法潛伏在量子物理的數學中,得名多世界解釋。

Wheeler一開始對Everett的奇異想法很有興趣,因為這些想法預示著量子理論可以應用於整個宇宙,這是Wheeler做夢都想幹的事情。但是Wheeler是一個政治動物。他覺得不遵從傳統的哥本哈根解釋會使自己的導師玻爾很生氣,對此他十分小心。而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也很直接:他去了哥本哈根,嘗試得到玻爾對Everett工作的認可,使得其作為量子理論性質官方解釋,即哥本哈根解釋的一個延伸。

但這件事進行得並不順利。Wheeler說讓玻爾對Everett的看法改變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很多的寫信和回信,要和一個像玻爾那樣執拗的人進行很多的爭論。「Wheeler膽戰心驚地將Everett請回哥本哈根來與最強的戰士(玻爾)作戰

Everett對爭論和信件交流並沒有多少興趣。他對自己的想法很有自信,對學術生涯智慧的魅力也沒有興趣。他的興趣在於錢和錢能買來的東西,比如美酒佳餚,物質享受,香豔美人。他想要過一種廣告狂人的生活,而不想呆在教授的辦公室裡。在Wheeler來信之前,Everett已經安排了一個正好可以滿足這一切的工作:他在五角大樓找了一份研究工作,在冷戰高潮中權衡假想中的核飛彈交換時的結果。

Wheeler從歐洲回來之後,逼著Everett對他的論文進行大型修改,將提到分離世界的說法幾乎全部刪去。這件事完成之後,Everett離開了普林斯頓,也永遠離開了學術界。他後來為五角大樓工作時考慮可能發生的恐怖的核大戰的世界,並且撰寫了關於放射性核廢料最早和最有影響力的報告。

但是Everett最終還是去了哥本哈根。在1959年三月,他去歐洲辦事,也去了丹麥並向玻爾表述了他的想法。在Evereet後來的描述中,這場會議從一開始就沒有希望Evereet和玻爾都沒有被說服。當時也在哥本哈根的Misner說:玻爾對於量子力學的看法受到了全世界幾千名每天都運用量子物理的物理學家的廣泛接受,要讓一個孩子用一個小時說服他完全改變自己的觀點是不現實的。

Everett的工作幾乎被完全遺忘了。直到七十年代才重新獲得重視,但那時也是慢慢才變得流行。Everett確實為自己的工作成果進行過最後一次學術辯論;1977Wheeler和他的同事Bryce Dewitt邀請Everett到德克薩斯大學對他的工作進行演講。當時在場的一個年輕的物理學家David Deutsch後來變成了多世界解釋的堅定支持者。Deutsch回憶說Everett「容易緊張,極為聰明,他對多世界理論熱情很高,他的反擊很強健也很精微。

在隨後幾十年,DeWittDeutsch和其他多世界理論的支持者讓多世界解釋變得越來越流行。但是Everett最終沒能夠看到多世界解釋到達今天的地位:成為哥本哈根詮釋的最有力的競爭對手。他在1982年死於嚴重的心臟病,享年51歲。根據他的意願,他的家人將他火化,並將骨灰和垃圾撒在一起。但是Everett喜好爭辯,玩世不恭的精神仍在他的理論中存在,這種精神在60多年前的一場酒後辯論開始,直到現在仍然激勵著物理學家間的爭論。

 

關於作者:

Adam Becker:《什麼是真實的?量子物理未竟的搜尋》的作者。

 

(翻譯:劉博堯 審校:麼宇輝)

 

原文連結: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observations/the-difficult-birth-of-the-many-worlds-interpretation-of-quantum-mechanics/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多世界解釋」的艱難誕生 成為哥本哈根解釋最大對手
    量子力學「多世界解釋」的艱難誕生 成為哥本哈根解釋最大對手  Connor Feng • 2018-09-29 20:10
  • 神奇的「量子永生」:平行宇宙和多世界詮釋
    電影中所描述的「平行宇宙」其實是基於「量子力學」中「多世界詮釋」的概念進行的藝術創作。並不是傳統物理學中描述的不同作用力的其他宇宙,但是在量子力學開始發展後,平行宇宙逐漸變成了波函數坍塌後延伸出的不同世界線。
  • 量子力學一道醜陋的傷疤,哥本哈根詮釋需要一個客觀的解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人們欣賞蓮花,往往就是欽佩蓮花身處汙垢,卻始終純潔的高貴品質,而在物理學家心中,物理和蓮花一樣純潔無瑕,物理學家們甚至不能容忍一丁點唯心、或者維我的東西夾雜進去,不過在20世紀初誕生的一項物理學分支,卻挑戰了大多數物理學家的心理底線,這個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物理分支就是量子力學
  • 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存在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題:「你在或不在,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存在  新華社記者餘曉潔  量子力學是與相對論比肩的20世紀偉大的科學發現,催生了諸如雷射、半導體、核能等高新技術。
  • 量子力學誕生後的120年,沒有人真正懂他
    因為量子世界看起來是如此的不合常理,以及如此的有違直覺,以至於半個多世紀後的1964年,理察·費曼說出了關於那句著名的:「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之後的故事相信很多人也都聽過了,當其他研究人員的工作將量子物理學帶入了一個更加「奇幻」的領域時,連愛因斯坦自己也開始對量子理論表示懷疑。玻爾是首個用量子力學來描述原子的人。
  • 量子力學誕生後的120年,沒有人真正懂他
    自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12月14日創立量子理論以來,物理學家一直對量子力學中的種種發現感到困惑。因為量子世界看起來是如此的不合常理,以及如此的有違直覺,以至於半個多世紀後的1964年,理察·費曼說出了關於那句著名的:「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觸發量子革命的線索並非來自於對物質的研究,而是來自於輻射的一個問題。
  • 心經與量子力學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根據量子力學,世界究竟是不是真實的?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它與相對論一起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量子力學主要研究的是微觀世界的規律。 量子力學誕生於上世紀初。當時出現了一個難題,在研究黑體輻射時,如果用經典物理學理論計算,會出現在輻射頻率趨向無窮大時,能量也會變得無窮大,這在實驗中肯定是不會出現的。
  • 「你在或不在,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  題:「你在或不在,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存在  新華社記者餘曉潔  量子力學是與相對論比肩的20世紀偉大的科學發現,催生了諸如雷射、半導體、核能等高新技術。
  • ...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  題:「你在或不在,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存在  新華社記者餘曉潔  量子力學是與相對論比肩的20世紀偉大的科學發現,催生了諸如雷射、半導體、核能等高新技術。
  •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的詮釋就代表著許多物理學家試圖讓量子物理「說得通」的努力。換句話說,它可以理解成物理學家在嘗試找到量子力學的數學理論與現實世界的某種「對應」。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每種詮釋都反映著某種世界觀。與哥本哈根詮釋截然不同,多世界詮釋認為波函數是物理上真實的,這種詮釋說的是,如果薛丁格方程恰恰就是一種對現實的描述,那麼現實應當是什麼樣子的。
  • 平行宇宙的概念並非科幻,而是源自量子力學中的多世界詮釋
    平行宇宙的概念並非科幻,而是源自量子力學中的「多世界詮釋」20世紀50年代,有的物理學家在觀察量子的時候,發現每次觀察的量子狀態都不相同。而由於空間的所有物質都是由量子組成的,所以這些科學家猜測,既然每個量子都有不同的狀態,那麼宇宙也很可能並不只是一個,而是由多個或者無限多個類似的宇宙組成。
  • 量子力學面臨的困境,該如何詮釋微觀世界詭異的現象?
    量子力學誕生前,科學家有兩個共同的基本信念:一是相信自然現象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有規律可循的。相同的實驗條件必然得到相同的實驗結果,即決定論的因果性觀念;一是相信科學理論都是對現象背後的客觀世界的規律的解釋,科學的目標在於掌握規律,作出預言。然而量子力學一開始就從根本意義上對這兩種信念提出了挑戰。
  • 網友問: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最後為何又反對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當初並不反對量子力學,而是反對量子力學的根本哈根詮釋中,那種模稜兩可的詮釋。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他解釋光電效應的論文還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力學本是一個泛概念,在量子力學誕生之初,波爾等人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系統稱為根本哈根詮釋。
  • ...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存在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題:「你在或不在,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存在  新華社記者餘曉潔  量子力學是與相對論比肩的20世紀偉大的科學發現,催生了諸如雷射、半導體、核能等高新技術。
  • 多世界理論挑戰哥本哈根詮釋,命運多舛的平行宇宙學說
    下面兩個觀點,可以說是多世界理論的基石:世界是真實的,它可以完整地被波函數描述,包括觀察者本身亦是如此;世界只有一種運動規則,就是量子力學,不存在量子和經典兩套規則。這兩個簡單的假設,卻衍生出極其複雜的結果。
  • 謠言:量子力學隨機性被推翻了
    咱們先搞懂量子力學的隨機性說的是什麼,再看看這篇論文做了什麼。根據數理雙修的大師馮諾依曼的總結,量子力學有兩個基本的過程,一個是按照薛丁格方程確定性地演化,另一個是因為測量導致的量子疊加態隨機塌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誕生了量子力學多個詮釋,其中主流的三個詮釋為哥本哈根詮釋、多世界詮釋和一致歷史詮釋。
  • 謠言:量子力學隨機性被推翻了
    根據數理雙修的大師馮諾依曼的總結,量子力學有兩個基本的過程,一個是按照薛丁格方程確定性地演化,另一個是因為測量導致的量子疊加態隨機塌縮。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核心方程,它是確定性的,跟隨機性無關。那麼量子力學的隨機性只來自於後者,也就是來自於測量。
  • 量子力學誕生120年了,它究竟說的什麼,五分鐘帶你搞懂
    而這一天,也將註定被載入史冊,當普朗克在發表這一偉大成果的時候,就標誌著量子力學的誕生和新物理學革命宣告開始。量子力學在今天被定義為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
  • 從「概率論」到「量子力學」,嬌豔的數學之花在物理的土壤上怒放
    爭論的陣營最終分化出了三個著名詮釋,分別是「哥本哈根詮釋」、「多世界詮釋」和「一致歷史詮釋」 。其中的「哥本哈根詮釋」認為,當人去「測量」那些粒子時,這個「測量的動作」就會導致這些「量子態」塌縮,即「量子態」瞬間被破壞,隨機跌到一個「本徵態」上,所以原本存在的粒子就消失了;這時,一些反對「哥本哈根詮釋」的人說,你這說的也太玄了啊,於是整了個自認為不玄的「多世界詮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