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多世界解釋」的艱難誕生 成為哥本哈根解釋最大對手

2020-11-24 前瞻網

量子力學「多世界解釋」的艱難誕生 成為哥本哈根解釋最大對手

 Connor Feng • 2018-09-29 20:10:38 來源:前瞻網 E2096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在1955年秋天的一個深夜,丹麥物理學家Aage Petersen與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兩名研究生查爾斯•米斯納(Charles Misner)和休•埃弗雷特(Hugh Everett)在幾輪雪莉酒後辯論量子物理學的核心奧秘,Petersen為他的導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的觀點辯護,玻爾是「哥本哈根解釋」(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的創始人,哥本哈根解釋是理解量子物理學的標準方式。哥本哈根解釋以玻爾著名研究所的所在地命名,這個解釋指出,超微小的量子世界與我們日常體驗的普通世界完全不同。

Petersen說,量子物理學只適用於這個超微小的領域,在這個領域裡,單個亞原子粒子發揮著它們的奇怪作用。它永遠不能用來描述由數以萬億計粒子組成的人、椅子和其他物體的世界——這個世界只能用艾薩克·牛頓的經典物理學來描述。而且,Petersen聲稱,這本身就是由量子物理學決定的:一旦涉及的粒子數量變大,量子物理學的數學就會退化為牛頓物理學的數學。

但Everett恃著有酒精壯膽,尖銳地抨擊了Petersen所倡導的正統立場。Everett指出,對於大量粒子來說,量子物理學並沒有真正退化為經典物理學。根據量子物理學,即使是普通大小的物體,比如椅子,也可以同時存在於兩個完全不同的位置(一種被稱為「量子疊加狀態」的薛丁格貓態)。Everett接著說,死抱著經典物理學不放是不對的,因為量子物理學被認為是一種更基礎的理論,是比經典物理學更基礎的基礎。後來,在寒冷的陽光下,Everett重新考慮了自己的這個立場,並決定朝著這個方向加倍努力。從那天晚上開始,他進一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並把他對量子正統學說的攻擊寫成了一篇博士論文。他在給Petersen的一封信中寫道:「是時候……讓量子物理學回歸本質,重新把它作為一種基本理論來對待,不再依賴於經典物理學。」

為了解決疊加狀態的問題,Everett提出一些非常激進的想法,這些想法似乎更適合他在業餘時間讀的科幻小說裡出現,他說,量子物理學實際上隱含無限個幾近相同的平行宇宙,這些宇宙在量子實驗進行時不斷地分裂。Everett在量子物理數學中發現的這個奇怪的想法被稱為多世界解釋。

幾乎是一下子,多世界的解釋就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導師、著名物理學家約翰·惠勒(John Wheeler)處遇到了障礙,惠勒是物理學家中的物理學家;在物理領域之外,他並不是很出名,但他認識這個領域裡的每個重要人物,他是玻爾的門生,與愛因斯坦關係密切。在Everett出現的十五年前,惠勒就已經指導了年輕的理察·費曼取得博士學位;後來,他又成為了數十位更著名物理學家(包括去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Kip Thorne)的博士導師。

Everett的奇怪想法最初吸引了惠勒,因為他們都認為量子理論可以應用到整個宇宙本身,實現這個想法是惠勒所夢寐以求的。但惠勒也是一個政治動物,他小心翼翼地想避免偏離哥本哈根的量子正統學說,免得招致他導師玻爾的憤怒。惠勒試圖打破這一怪圈的舉動直接得令人振奮:他直接前往哥本哈根,試圖得到玻爾對Everett研究的認可,把Everett的研究作為是哥本哈根對量子理論本質的官方界線的延伸。

事情進展並不順利。惠勒在哥本哈根寫給Everett的信中說,要說服波爾消除對Everett觀點的批評「需要花費很多時間,需要很有力的論據來和像玻爾這樣務實、意志堅強的人去進行大量的爭論,還需要進行大量的寫作和重寫。」惠勒懇請Everett親自到哥本哈根來,「和最偉大的拳擊手戰鬥(即波爾)。」但是Everett對「戰鬥」或重寫任何東西都不是特別感興趣。他對自己的想法很有信心,也不被學術生涯的智力魅力所吸引。他更感興趣的是錢和錢能帶來的東西:美味的食物和飲料,物質上的奢侈和女人。他想要的是《廣告狂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坐在教授的辦公室裡。當惠勒的信來到的時候,Everett已經安排好了一份工作,這份工作能夠給到他想要的東西:惠勒在五角大樓裡做一名研究人員,在冷戰最激烈的時候推測核飛彈交戰的後果。

惠勒從歐洲回來後,他強迫Everett大幅修改他的論文,並刪除了幾乎所有關於「分裂世界」的內容。刪除完成之後,Everett就離開了普林斯頓,再也沒有回到學術界。在他後來為五角大樓工作的職業生涯中,Everett認為核戰爭可能是更可怕的世界,並繼續與人合著了關於放射性沉降物的最早和最有影響力的報告之一。

但Everett最終還是到了哥本哈根。1959年3月,他在歐洲出差期間前往丹麥,向玻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正如Everett後來描述的那樣,這次見面「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Everett和波爾都沒有動搖。當時也在哥本哈根的Misner說:「玻爾關於量子力學的觀點基本上被全世界成千上萬的物理學家完全接受,並且每一天都在身體力行。指望玻爾和一個孩子聊一個小時天就能完全改變他自己的觀點是不現實的。」

Everett的研究石沉大海。直到20世紀70年代,它才得以復甦,但即便是在那個時候,它也很難流行起來。後來Everett最後一次介入了關於他研究的學術辯論;1977年,惠勒和他的同事布萊斯·德威特(Bryce DeWitt)邀請Everett在德克薩斯大學談談他的研究。當時在奧斯汀的年輕物理學家之一是大衛·多伊奇(David Deutsch),他後來成為多世界解釋的堅定擁護者。Everett「充滿了緊張的能量,高度緊張,而且非常聰明,」多伊奇回憶道。「他對許多宇宙都充滿熱情,在防禦方面既非常有力又很微妙。」

德威特、多伊奇等人的研究導致了多世界的解釋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變得更加流行。但Everett並沒有機會看到多世界解釋成為哥本哈根解釋的最大對手。他於1982年死於嚴重的心臟病,享年51歲。按照他的意願,他的家人將他火化,並讓他的骨灰和垃圾一起被收集起來。但Everett的好辯和頑皮的精神仍然存在於他的理論中,他的理論誕生於60多年前的一場醉醺醺的辯論中,至今仍在物理學家中引發激烈的爭論。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多世界詮釋」的艱難誕生之路
    Everett這一奇異的想法潛伏在量子物理的數學中,得名「多世界」解釋。他覺得不遵從傳統的哥本哈根解釋會使自己的導師玻爾很生氣,對此他十分小心。而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也很直接:他去了哥本哈根,嘗試得到玻爾對Everett工作的認可,使得其作為量子理論性質官方解釋,即哥本哈根解釋的一個延伸。但這件事進行得並不順利。
  • 量子力學一道醜陋的傷疤,哥本哈根詮釋需要一個客觀的解釋
    但在我們認真了學習相對論之後,我們也漸漸接受它,甚至習以為常,而量子力學的誕生其實僅僅比相對論晚了十幾年,兩者幾乎誕生於同一時期,同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但量子力學一路走來卻總是伴隨著質疑、甚至嘲笑,為很多物理學家所不容,其根本原因就是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哥本哈根詮釋挑戰了物理學的純潔性,或者說挑戰了唯物主義科學。
  • 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解釋
    相對論先驅羅傑彭羅斯嘲笑量子力學:「對量子力學有許多不同的態度,這些態度數量之多,恐怕比量子物理學家的數量還多。這並不矛盾,因為許多量子物理學家同時持有多種不同的觀點。」毫無疑問,量子力學是一個出色的理論,出色的理論有什麼特點呢,其中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數據壓縮」,即能用極少的信息來解釋很多問題,比如從世界各地的實驗室經過艱苦測定出來的20000個光譜線,薛丁格方程能將這些數據壓縮到僅剩3個數字,但應用薛丁格方程之後,會從兩個方面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經典描述:①,一個粒子的狀態是由波函數來描述的,而不是位置和速度。
  • 哥本哈根解釋?量子世界事物的發展規律?
    一天前,小編的一篇文章裡面描述了雙縫實驗的一些現象以及量子理論的一些觀點,可能許多朋友對這個不是很了解。那麼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一個在量子理論中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哥本哈根解釋,也就是今天的主題。量子世界中事物發展規律的標準解釋稱為哥本哈根解釋,因為其主要部分是由工作於哥本哈根的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波爾發展的。其他的科學家包括著名的德國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伯和馬爾斯·伯恩也對稱為哥本哈根解釋的思想體系做出了主要貢獻,但是波爾是主要的倡議者。這個思想體系到1930年就完成了,比一個人的壽命短多了。
  • 細說偉大的哥本哈根學派,哥本哈根解釋為什麼會正確
    牛頓力學的含義是明確的:它描述了一個合理的世界,一個「發條宇宙」。經典物理學不需要解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肯定有違直覺,但我們也不需要對相對論進行「解釋」。在學習一段時間相對論後,我們很快便接受運動時鐘變慢等概念。
  • 王孟源:宣傳中國的量子衛星,別把「哥本哈根解釋」混進來
    2 在中國,玻爾的「哥本哈根解釋」經過朱清時院士的闡述,變成了「物理學步入禪境」、「客觀世界可能不存在」。清華大學的量子信息專家王向斌在為朱清時辯護的文章中說,在量子信息領域,經常要用到單次測量的結果,這會涉及到量子塌縮,並批評退相干即坍縮的說法。這種辯護該如何評價? 3 Wilczek提出的「時間晶體」的概念,近年來很火,但也有很多爭議。
  • 網友問:對於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都有哪些解釋?
    不確定性原理,可以理解為微觀事物的基本屬性,這個屬性的特點,就是使得位置和速度具有一定的不確定度,至於更深層的原因,目前量子力學無法解釋,也沒必要解釋,就如微觀粒子的自旋、色荷一樣。隱變量詮釋愛因斯坦試圖建立隱變量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
  • 量子力學多世界解釋說的是什麼?
    多世界解釋顛覆了人們的常識觀念,首先從科學的角度對世界或宇宙的唯一性提出質疑,這個驚人的思想資源迅速在整個科學領域蔓延開來,在宇宙學、弦論等領域也發展出了很多種版本的多宇宙理論(平行宇宙理論)。1973年,在學生內爾•格雷漢姆(R.Neill Graham)的幫助下,德·維特整理出版了一套論文集《量子力學多世界解釋》,其中收錄了埃弗雷特早期的完整論文,該書一經出版很快便銷售一空。不久之後,多世界作為一個科幻題材很快得以流行。
  • 量子物理的多世界解釋
    多世界解釋(MWI)是量子物理學中的一種理論,旨在解釋宇宙包含一些不確定的事件。在這種解釋中,每當一個「隨機」事件發生時,宇宙就在各種可用的選項之間分裂。宇宙的每一個獨立版本都包含著不同的結果。在多世界的解釋下,宇宙不是一個連續的時間軸,而是像一系列從樹幹上分裂出來的樹枝。
  • 平行宇宙又叫多宇宙,它誕生於量子力學,它是否真的存在呢?
    按照玻爾的解釋,在我們打開箱子觀測之前,這隻貓就處於一種「既死又活」的疊加態。這太荒謬了,以至於哥本哈根學派的信奉者們全都無言以對,按照相同的邏輯,愛因斯坦後來也略帶嘲諷地說了這樣的話「哥本哈根學派認為不看月亮的時候,月亮就不存在」。遺憾的是,這場辯論沒能繼續進行下去,因為二戰爆發了,薛丁格的貓也就此成為了一個遺留問題。
  • 量子力學解釋意識何以可能
    量子力學可以解釋意識問題嗎?相信在被問到這一問題時,大多數人的臉上都充滿了疑惑。或許在他們看來,意識只是人腦內神經信息之間複雜的計算行為,是一種生物現象,它又如何能和量子力學這一描述微觀世界中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產生關聯呢?然而,意識研究的過往事實卻對此提出了反駁。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有關從大腦中尋找量子效應的研究就從未停止過。
  • 細思極恐的量子力學,量子真隨機與機械論的世界
    20世紀物理學最大的兩個成就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他們一個是研究微觀世界的神器一個是研究宏觀世界的法寶,它們已經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今天我們就粗淺的聊聊細思極恐的量子力學。量子力學這要對一門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是越研究越糊塗,量子力學的大師,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玻爾都稱自己不懂領子力學,在學習量子力學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上完本科時你好像完全懂了,上完碩士你又迷糊了,上完博士你基本上是完全不懂了,量子力學就是這麼讓人匪夷所思,與我們的宏觀世界截然不同。
  • 量子力學誕生120年了,它究竟說的什麼,五分鐘帶你搞懂
    而這一天,也將註定被載入史冊,當普朗克在發表這一偉大成果的時候,就標誌著量子力學的誕生和新物理學革命宣告開始。量子力學在今天被定義為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
  • 「量子力學」可以解釋人類的誕生嗎?解密量子概念中生命起源之謎
    在我們目前觀測的宇宙中,似乎只有人類這種智慧生物在宇宙中默默探索,那麼如果用量子力學的角度來解釋人類的誕生是不是可以得出不一樣的解釋呢?在量子力學中,最著名的實驗就是「雙縫實驗」,那麼從「雙縫實驗」中我們能不能思考下人類的誕生呢?從現代生物和科學眼光來看,生命的誕生是因為一次次的巧合讓地球孕育出了生命,最後又誕生了充滿智慧的人類,到了今天人類開始觀測宇宙,思考星雲間最神奇的奧秘。那麼從生命誕生再到人類的出現,是不是都是上帝擲骰子的選擇中出現的意外呢?
  • 為什麼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解釋存在許多問題?
    在量子力學的所有解釋方式中,多世界解釋最不尋常,最有吸引力,最引人深思。多世界解釋(MWI)以其最常見的形式表明,我們生活在一個近乎無限的宇宙中,所有宇宙都疊加在同一個物理空間中,但又相互獨立演化。在許多宇宙中,存在著你和我的複製品,彼此幾乎沒有什麼區別,但「我」卻引領著其他生命。關於量子力學解釋的爭論以其激情著名,因為無法用客觀證據解決分歧已經成為常態。
  • 3條哥本哈根學派關於量子力學的論述
    以玻爾為代表的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學派起源於1921年玻爾在丹麥哥本哈根創建理論物理研究所,該研究所成立後迅速成為當時國際上公認的物理研究中心,逐漸形成了以玻爾為核心、以哥本哈根的名字命名的學派。哥本哈根派對量子力學的創立和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代表人物有玻爾、海森堡、泡利和玻恩等。
  • 量子力學之華山論劍
    我打算結合學習過程,陸續寫一些關於量子力學的文章,可能不如其它科普文章有趣,但儘量做到更加深入,描述清晰。量子力學的誕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像物理學歷史上大多數的理論那樣,由某位大神取得重大突破而宣告理論的誕生,它由許多天才科學家逐步提出和完善,其中的靈魂人物就是玻爾。
  • 多世界理論挑戰哥本哈根詮釋,命運多舛的平行宇宙學說
    於是,觀察就成為量子力學中一個極特殊的事件,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跨越了量子力學規律的邊界:作為經典一側的事件,觀察者不但不受量子理論的影響,而且獨立於量子規律。因而,觀察就必定是獨立於量子規律的假設,而不能被量子力學描述。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
    薛丁格的貓厲害之處就在於從宏觀尺度闡述了微觀世界的量子疊加原理,也就是將微觀不確定轉化為宏觀不確定,從而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後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繫起來,以此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後來量子力學理論的核心就是薛丁格方程,薛丁格方程可以類比經典力學中的牛頓第二定律。
  • 你知道,量子力學可以有三種寫法麼?
    哥本哈根解釋首先,我們來看看對量子力學最古老(也是流傳最廣)的解釋:哥本哈根解釋。這是量子力學先驅們自己提供的解決方案,並得到了尼爾斯·玻爾的大力支持。事實上,量子糾纏這個量子力學中的預言正是愛因斯坦構造出來攻擊哥本哈根解釋的。